第二天,竇漪房驚覺自己被劉恆給騙了!!
什麽留在代王宮當宮婢?代王宮內務總管太監李國必宣讀的公文上寫得清清楚楚,劉恆要她當的不是一般的宮婢,而是代王專屬的貼身宮人!
公文一宣讀完,全場嘩然,數十雙眼睛無不訝異地看向竇漪房,下巴掉得一地都是,同行遣赦迴鄉的宮人投來的各種羨慕嫉妒恨的目光,簡直想要把她燒穿了一樣!
誰不知道代王身邊從來隻有護衛,不跟女婢,這次居然破天荒把一個女人留在身邊,名分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宮婢,但這個看似無足重輕的職位卻是代王身邊最親近的一個。
日夜跟隨、處處相伴,男主俊朗,血氣方剛;女婢嬌俏,如花似玉,怎能不讓人往某個曖昧的方向想去?!
欲哭無淚、仰天長嘯,竇漪房隻恨自己“簽約”前沒有看清楚條款細則,如今紅章蓋、公文定,還有什麽討價還價的餘地!
政/治家果然都是奸詐的!劉邦是,他的兒子更是!竇漪房暗自捶胸,後悔不已……
與此同時,其餘遣赦迴鄉的宮人們都一一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代國以黃老之術為尊,信奉“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恭儉樸素、貴柔守雌”的信條。在處理遣赦宮人一事上,也同樣尊重她們的個人意願,在極大的範圍內讓其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要返鄉務農,還是留在代王宮中為奴為婢,都是她們個人的選擇。
劉恆吩咐大太監李國必在關海縣的驛館直接做好安排,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方便選擇迴鄉的宮人能更快地返迴家鄉,避免不必要的路程;另一方麵是為了讓李國必能夠提前做好估算和安排。如此一來,等他們正式迴到代王宮的時候,安頓的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宮內宮奴數量無節製的擴張。
代王夫婦與母妃薄姬都是生性清寡之人,代王宮裏的宮奴數量向來按需分配,盡量沒必要的奢侈和浪費。正因為如此,李國必對這次遣赦宮人迴鄉的事情處理得非常慎重,謹遵劉恆的吩咐,盡可能將迴鄉的宮人們安頓好,讓她們能在代國重新生活,安居樂業。
劉恆雖然看起來一副放蕩不羈的樣子,但處事縝密,思慮周全,護幼助弱,兼有惠帝的懷仁與呂後的果斷,竇漪房暗想,這或許就是為什麽身處苦寒之地的代國百姓仍然能夠保持安定溫飽的生活的原因吧。
遣赦的宮人中選擇留在代王宮的除了竇漪房,還有雯馨、錦榮和梅子鳶。不過她們就沒有竇漪房那樣幸運了,雯馨和錦榮被派到洗濯坊做宮奴,而梅子鳶則分配在金麟殿當差。
金麟殿是劉恆在代王宮裏居住的宮殿,雖然同樣都是侍候代王的工作,但梅子鳶隻是負責整理代王衣物的女官,不像身為貼身宮婢的竇漪房那樣,能夠時常陪伴在劉恆的身邊,在代王宮中暢行無阻,甚至還能自由出入於代王的寢殿!
貼身宮婢能與代王朝夕相對,相處的機會搞不好比代王妃呂姝還要多!
如此殊榮、如此特權,氣煞了雯馨和錦榮等人,嫉妒的心熱得火燙,猶如百足撓心又恨又癢,牙齒磨得咯咯響。
梅子鳶倒是一副稀鬆平常的模樣,嬌媚的目光時不時落在竇漪房的身上,嘴角總帶著幾分看熱鬧似的笑意,看得竇漪房心裏直發毛。
劉恆成了最舒心快樂的一個。自從公文宣布之後,眉宇間的陰翳多雲轉晴,天天陽光普照,露齒歡笑,燦爛得堪比冬日裏的陽光,洋溢著滿滿的暖意。
盡管大太監李國必連同代王的親兵衛隊在劉恆的行蹤曝光後以極快的速度進駐關海縣的驛館,但劉恆卻沒有乖乖地呆在驛館裏當他的一國諸侯,每天自顧帶著護衛宋昌和新上任的貼身宮婢竇漪房在城裏左右閑逛,仿佛將何時返宮一事拋諸於腦後。
竇漪房一臉無奈又百無聊賴地跟在他的身後在關海縣裏又閑逛了幾天,深切地感受到為什麽大家會戲稱劉恆為“大漢國第一閑諸侯”了。
你看看他,每天左城走走、右城逛逛,大街小巷哪裏都走,哪裏都去,也不知道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如果說是為了遊玩戲嬉,那他沒事到又髒又亂的貧民村巷幹嘛;如果說是為了體驗民間疾苦,熱鬧的市集和高價的酒肆他們可沒少走。
窮的富的,肮髒的潔淨的,短短幾日的時間裏,他們幾乎將關海縣走了個遍。美其名曰是微服私巡,實際上就是吃喝打諢,竇漪房覺得自己好似說書先生說的那種“伴讀小書童”,天天跟在主子後頭一塊兒嬉鬧遊玩,除了走得有點累以外,日子過得還挺過癮的。
不過,也多虧了劉恆帶著她走的這麽些天,她才有機會好好地感受了一下代國百姓真實的生活。
代國並不富庶,偏守一隅,在漢人與匈奴的夾縫之間生存著,條件原本是不大好的。近年來,隨著劉氏王朝的建立和穩定,匈奴人犯境的機會漸漸少了,連連征戰的苦況減輕了以後,農耕便慢慢有了起色。後來朝/廷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百姓的生活愈漸安定下來,胡漢之間的貿易也逐步開始增多。
關海縣由於處在邊境之地,胡漢雜處的情況尤為明顯,但畢竟是大漢的領地,漢人的地位始終高人一等。就拿城東的幾個村子的情況來說吧,匈奴人以放牧為生,漢人以農耕為主,醫館、書塾都隻為漢人開設,匈奴人連看個病都要支付較高的價格。
在別人眼裏,這或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對於從現代社會魂穿而來的竇漪房來說,接受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從小培養的三觀可不會因為魂穿而被輕易抹殺。
貧窮隻是一個事實,沒有種族或職業之分!
每當他們遇到一些窮人被欺淩的時候,不管對方是漢人還是匈奴人,竇漪房總忍不住出手相助。結果幾天下來,他們主仆三人穿街過巷之間居然幫了兩個患病的匈奴人,一個差點被賣的漢女,還收拾了一個囂張的惡霸,捉走了兩個企圖拐賣幼兒的人販子!
劉恆每天揉著太陽穴苦惱,他究竟該謝謝這小家夥為他的政績添磚加瓦呢,還是該責備她多管閑事,讓自己忙不過來?
竇漪房則在一旁偷偷暗笑,看來做代王的貼身宮婢還是有好處的,比在呂後眼皮底下酸爽多了!
跟著劉恆在關海縣內跑了好幾天,竇漪房小腿泛酸,腳趾頭也磨破了幾處,布鞋裏的小腳丫無聲地抗議著連日來的奔波。奈何腳丫子的主人似乎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是走路的步伐比往日慢了些,出汗的頻率稍微多了一點而已。
唯一的煩惱是漢代沒有創可貼,更不可能在腳趾頭上綁繃帶什麽的,竇漪房隻好隨意清理一下傷口,套上鞋襪,心想忍上幾天痛應該就好了吧。
原本她還在擔心接下來的行程會因為自己腳上的傷有所耽誤,沒想到隔日早上一出門,宋昌就駕著馬車在驛館門前等候了。但與其說是馬車,倒不如說是一匹瘦馬拉著的木板車,連個頂蓋都沒有,直接二個輪子、一塊木板,怎麽看也不像是給諸侯代步用的鑾車。
就在竇漪房還在愣怔之時,劉恆一個燕子翻身,帥氣地翻上了馬車,大大咧咧地盤膝而坐,完全沒有理會這簡陋得不可以再簡陋的車子跟他尊貴的身份一點也不相配的事實。
“丫頭,還楞著幹什麽,快上車!”劉恆笑著拍了拍身邊的位置,向竇漪房招手。
宋昌朝她微微一笑,示意自己駕車的技術不賴,大可以放心。
竇漪房點點頭,迴了宋昌一記甜笑,撩起衣袖,提起裙擺,就往馬車上爬去。
這個車子估計是村裏人用來運貨的,連個上車用的踏板都沒有,竇漪房半趴半爬、略顯笨拙地往有自己半身高的木板上爬上去,一不小心木板邊緣撞到腳趾頭上磨破的傷口,嘶的一聲吃痛,一個踉蹌,人差點就滑了下去。
劉恆眼明手快,伸手將她一把扶住,竇漪房本能地往他身上靠過去,待迴過神的時候,兩人眼對眼、鼻對鼻,距離近得好似唿吸都交織在一起。
“笨丫頭。”俊眸裏帶著似水般的溫柔,劉恆的聲音低沉而空然,如春風拂境而過。
溫熱的唿吸噴在自己的鼻尖上,竇漪房竟覺得有點眩然,下一刻,人已被他穩穩地帶到車上,接著劉恆一個手勢,宋昌揚鞭駕車啟程。
這輛車子原本就不是載客用的,竇漪房坐在上麵調整了好幾次姿勢,才稍微坐得穩一點。車輪軲轆,路況頗為顛簸,但比起要用雙腿走還是要好得多,竇漪房也沒有什麽可以抱怨的了,隻是心中不禁思忖,劉恆怎麽突然想起今天要用車的呢?
她可不相信堂堂代王會留意到身邊的小宮婢不良於行此等小事……
一路上顛簸連連,她的身子總是有意無意地碰上劉恆的,摩擦之間似乎還能感受到他比常人略高的體溫,那種似有若無的碰觸讓她思緒亂飛,心跳不覺快了幾拍。
冰涼的北風迎麵吹來,降低了臉上的熱度,送來幾分愜意和舒坦。
竇漪房闔起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撇開腦子裏無謂的旖旎,享受起此時此刻……
“籲——!”宋昌猛然一個急刹車,捉緊韁繩,硬生生地刹停下行走中的瘦馬。
竇漪房跟著慣性往前一撲,要不是劉恆在旁邊將她抱住,隻怕人已經往前滾了下去。
她拍了拍胸口,定定心神,抬眼看去,隻見宋昌眼望前方,眉頭緊鎖,駕著車停駐原地不再向前。
再往他視線的方向看去,馬車前赫然倒下了一個身穿匈奴服裝的中年女人,臉色灰白,嘴唇幹裂,雙頰凹陷,眼下還有一圈黑氣,稀疏的眉毛無意識地皺在一起,似乎在忍受著疼痛,意識有點渙散。
在她的身邊圍著兩個小孩,同樣穿著胡服,衣衫頗舊,染了不少塵灰,看樣子應該是附近生活的牧民孩童。他們的年紀大約隻有六到八歲,皮膚有點黝黑,水汪汪的眼睛裏全是淚水,哭聲楚楚可憐,嘴裏不停地用匈奴話不知在唿喊著什麽。
宋昌看到這樣的情形臉色有點凝重,黝黑的眼眸一動也不動地看著他們母子三人,捉住韁繩的手緊了幾分。
“哎呀!是瘟神!匈奴的瘟神!”
不知是誰在大聲嚷嚷,原本還在四周往來的路人噔得一下子如臨大敵,以昏倒的匈奴女人為中心奔走四散,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躲在較遠的地方惶恐地偷看,卻不敢往前再多踏一步。
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什麽留在代王宮當宮婢?代王宮內務總管太監李國必宣讀的公文上寫得清清楚楚,劉恆要她當的不是一般的宮婢,而是代王專屬的貼身宮人!
公文一宣讀完,全場嘩然,數十雙眼睛無不訝異地看向竇漪房,下巴掉得一地都是,同行遣赦迴鄉的宮人投來的各種羨慕嫉妒恨的目光,簡直想要把她燒穿了一樣!
誰不知道代王身邊從來隻有護衛,不跟女婢,這次居然破天荒把一個女人留在身邊,名分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宮婢,但這個看似無足重輕的職位卻是代王身邊最親近的一個。
日夜跟隨、處處相伴,男主俊朗,血氣方剛;女婢嬌俏,如花似玉,怎能不讓人往某個曖昧的方向想去?!
欲哭無淚、仰天長嘯,竇漪房隻恨自己“簽約”前沒有看清楚條款細則,如今紅章蓋、公文定,還有什麽討價還價的餘地!
政/治家果然都是奸詐的!劉邦是,他的兒子更是!竇漪房暗自捶胸,後悔不已……
與此同時,其餘遣赦迴鄉的宮人們都一一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代國以黃老之術為尊,信奉“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恭儉樸素、貴柔守雌”的信條。在處理遣赦宮人一事上,也同樣尊重她們的個人意願,在極大的範圍內讓其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要返鄉務農,還是留在代王宮中為奴為婢,都是她們個人的選擇。
劉恆吩咐大太監李國必在關海縣的驛館直接做好安排,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方便選擇迴鄉的宮人能更快地返迴家鄉,避免不必要的路程;另一方麵是為了讓李國必能夠提前做好估算和安排。如此一來,等他們正式迴到代王宮的時候,安頓的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宮內宮奴數量無節製的擴張。
代王夫婦與母妃薄姬都是生性清寡之人,代王宮裏的宮奴數量向來按需分配,盡量沒必要的奢侈和浪費。正因為如此,李國必對這次遣赦宮人迴鄉的事情處理得非常慎重,謹遵劉恆的吩咐,盡可能將迴鄉的宮人們安頓好,讓她們能在代國重新生活,安居樂業。
劉恆雖然看起來一副放蕩不羈的樣子,但處事縝密,思慮周全,護幼助弱,兼有惠帝的懷仁與呂後的果斷,竇漪房暗想,這或許就是為什麽身處苦寒之地的代國百姓仍然能夠保持安定溫飽的生活的原因吧。
遣赦的宮人中選擇留在代王宮的除了竇漪房,還有雯馨、錦榮和梅子鳶。不過她們就沒有竇漪房那樣幸運了,雯馨和錦榮被派到洗濯坊做宮奴,而梅子鳶則分配在金麟殿當差。
金麟殿是劉恆在代王宮裏居住的宮殿,雖然同樣都是侍候代王的工作,但梅子鳶隻是負責整理代王衣物的女官,不像身為貼身宮婢的竇漪房那樣,能夠時常陪伴在劉恆的身邊,在代王宮中暢行無阻,甚至還能自由出入於代王的寢殿!
貼身宮婢能與代王朝夕相對,相處的機會搞不好比代王妃呂姝還要多!
如此殊榮、如此特權,氣煞了雯馨和錦榮等人,嫉妒的心熱得火燙,猶如百足撓心又恨又癢,牙齒磨得咯咯響。
梅子鳶倒是一副稀鬆平常的模樣,嬌媚的目光時不時落在竇漪房的身上,嘴角總帶著幾分看熱鬧似的笑意,看得竇漪房心裏直發毛。
劉恆成了最舒心快樂的一個。自從公文宣布之後,眉宇間的陰翳多雲轉晴,天天陽光普照,露齒歡笑,燦爛得堪比冬日裏的陽光,洋溢著滿滿的暖意。
盡管大太監李國必連同代王的親兵衛隊在劉恆的行蹤曝光後以極快的速度進駐關海縣的驛館,但劉恆卻沒有乖乖地呆在驛館裏當他的一國諸侯,每天自顧帶著護衛宋昌和新上任的貼身宮婢竇漪房在城裏左右閑逛,仿佛將何時返宮一事拋諸於腦後。
竇漪房一臉無奈又百無聊賴地跟在他的身後在關海縣裏又閑逛了幾天,深切地感受到為什麽大家會戲稱劉恆為“大漢國第一閑諸侯”了。
你看看他,每天左城走走、右城逛逛,大街小巷哪裏都走,哪裏都去,也不知道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如果說是為了遊玩戲嬉,那他沒事到又髒又亂的貧民村巷幹嘛;如果說是為了體驗民間疾苦,熱鬧的市集和高價的酒肆他們可沒少走。
窮的富的,肮髒的潔淨的,短短幾日的時間裏,他們幾乎將關海縣走了個遍。美其名曰是微服私巡,實際上就是吃喝打諢,竇漪房覺得自己好似說書先生說的那種“伴讀小書童”,天天跟在主子後頭一塊兒嬉鬧遊玩,除了走得有點累以外,日子過得還挺過癮的。
不過,也多虧了劉恆帶著她走的這麽些天,她才有機會好好地感受了一下代國百姓真實的生活。
代國並不富庶,偏守一隅,在漢人與匈奴的夾縫之間生存著,條件原本是不大好的。近年來,隨著劉氏王朝的建立和穩定,匈奴人犯境的機會漸漸少了,連連征戰的苦況減輕了以後,農耕便慢慢有了起色。後來朝/廷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百姓的生活愈漸安定下來,胡漢之間的貿易也逐步開始增多。
關海縣由於處在邊境之地,胡漢雜處的情況尤為明顯,但畢竟是大漢的領地,漢人的地位始終高人一等。就拿城東的幾個村子的情況來說吧,匈奴人以放牧為生,漢人以農耕為主,醫館、書塾都隻為漢人開設,匈奴人連看個病都要支付較高的價格。
在別人眼裏,這或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對於從現代社會魂穿而來的竇漪房來說,接受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從小培養的三觀可不會因為魂穿而被輕易抹殺。
貧窮隻是一個事實,沒有種族或職業之分!
每當他們遇到一些窮人被欺淩的時候,不管對方是漢人還是匈奴人,竇漪房總忍不住出手相助。結果幾天下來,他們主仆三人穿街過巷之間居然幫了兩個患病的匈奴人,一個差點被賣的漢女,還收拾了一個囂張的惡霸,捉走了兩個企圖拐賣幼兒的人販子!
劉恆每天揉著太陽穴苦惱,他究竟該謝謝這小家夥為他的政績添磚加瓦呢,還是該責備她多管閑事,讓自己忙不過來?
竇漪房則在一旁偷偷暗笑,看來做代王的貼身宮婢還是有好處的,比在呂後眼皮底下酸爽多了!
跟著劉恆在關海縣內跑了好幾天,竇漪房小腿泛酸,腳趾頭也磨破了幾處,布鞋裏的小腳丫無聲地抗議著連日來的奔波。奈何腳丫子的主人似乎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是走路的步伐比往日慢了些,出汗的頻率稍微多了一點而已。
唯一的煩惱是漢代沒有創可貼,更不可能在腳趾頭上綁繃帶什麽的,竇漪房隻好隨意清理一下傷口,套上鞋襪,心想忍上幾天痛應該就好了吧。
原本她還在擔心接下來的行程會因為自己腳上的傷有所耽誤,沒想到隔日早上一出門,宋昌就駕著馬車在驛館門前等候了。但與其說是馬車,倒不如說是一匹瘦馬拉著的木板車,連個頂蓋都沒有,直接二個輪子、一塊木板,怎麽看也不像是給諸侯代步用的鑾車。
就在竇漪房還在愣怔之時,劉恆一個燕子翻身,帥氣地翻上了馬車,大大咧咧地盤膝而坐,完全沒有理會這簡陋得不可以再簡陋的車子跟他尊貴的身份一點也不相配的事實。
“丫頭,還楞著幹什麽,快上車!”劉恆笑著拍了拍身邊的位置,向竇漪房招手。
宋昌朝她微微一笑,示意自己駕車的技術不賴,大可以放心。
竇漪房點點頭,迴了宋昌一記甜笑,撩起衣袖,提起裙擺,就往馬車上爬去。
這個車子估計是村裏人用來運貨的,連個上車用的踏板都沒有,竇漪房半趴半爬、略顯笨拙地往有自己半身高的木板上爬上去,一不小心木板邊緣撞到腳趾頭上磨破的傷口,嘶的一聲吃痛,一個踉蹌,人差點就滑了下去。
劉恆眼明手快,伸手將她一把扶住,竇漪房本能地往他身上靠過去,待迴過神的時候,兩人眼對眼、鼻對鼻,距離近得好似唿吸都交織在一起。
“笨丫頭。”俊眸裏帶著似水般的溫柔,劉恆的聲音低沉而空然,如春風拂境而過。
溫熱的唿吸噴在自己的鼻尖上,竇漪房竟覺得有點眩然,下一刻,人已被他穩穩地帶到車上,接著劉恆一個手勢,宋昌揚鞭駕車啟程。
這輛車子原本就不是載客用的,竇漪房坐在上麵調整了好幾次姿勢,才稍微坐得穩一點。車輪軲轆,路況頗為顛簸,但比起要用雙腿走還是要好得多,竇漪房也沒有什麽可以抱怨的了,隻是心中不禁思忖,劉恆怎麽突然想起今天要用車的呢?
她可不相信堂堂代王會留意到身邊的小宮婢不良於行此等小事……
一路上顛簸連連,她的身子總是有意無意地碰上劉恆的,摩擦之間似乎還能感受到他比常人略高的體溫,那種似有若無的碰觸讓她思緒亂飛,心跳不覺快了幾拍。
冰涼的北風迎麵吹來,降低了臉上的熱度,送來幾分愜意和舒坦。
竇漪房闔起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撇開腦子裏無謂的旖旎,享受起此時此刻……
“籲——!”宋昌猛然一個急刹車,捉緊韁繩,硬生生地刹停下行走中的瘦馬。
竇漪房跟著慣性往前一撲,要不是劉恆在旁邊將她抱住,隻怕人已經往前滾了下去。
她拍了拍胸口,定定心神,抬眼看去,隻見宋昌眼望前方,眉頭緊鎖,駕著車停駐原地不再向前。
再往他視線的方向看去,馬車前赫然倒下了一個身穿匈奴服裝的中年女人,臉色灰白,嘴唇幹裂,雙頰凹陷,眼下還有一圈黑氣,稀疏的眉毛無意識地皺在一起,似乎在忍受著疼痛,意識有點渙散。
在她的身邊圍著兩個小孩,同樣穿著胡服,衣衫頗舊,染了不少塵灰,看樣子應該是附近生活的牧民孩童。他們的年紀大約隻有六到八歲,皮膚有點黝黑,水汪汪的眼睛裏全是淚水,哭聲楚楚可憐,嘴裏不停地用匈奴話不知在唿喊著什麽。
宋昌看到這樣的情形臉色有點凝重,黝黑的眼眸一動也不動地看著他們母子三人,捉住韁繩的手緊了幾分。
“哎呀!是瘟神!匈奴的瘟神!”
不知是誰在大聲嚷嚷,原本還在四周往來的路人噔得一下子如臨大敵,以昏倒的匈奴女人為中心奔走四散,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躲在較遠的地方惶恐地偷看,卻不敢往前再多踏一步。
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