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登基大典已過,高祖皇帝的王子們以及各國諸侯王本來各自打算返迴封地,未料轉頭又傳來了新帝大婚的消息。於是長安城內再次日夜喧鬧,繁華非凡,連東西二市的販夫走卒也沾了新帝的光,生意做得火紅火紅的。
在長安以東的市集上,誰都知道“東陵瓜”的大名,不少人不惜遠道而來隻為了一嚐此瓜的美味。但是賣瓜的老農卻非常有性格,每天隻賣一趟瓜,時間不定,要看他老人家喜歡;價格不定,也得看他老人家的臉色。
慕名前來買瓜的人絡繹不絕,但是老農賣給每一個人的價格卻高低不一。老人家說,他是以人的品行來定價的。為善苦貧者,可以分文不收;無德無道者,即便是拉著三車黃金來他也不換。
要頭一顆,要瓜沒有!
沒有人知道這個老人家的名字,也沒有人看清過他的容貌。每次前來東市賣瓜時,他總帶著大大的鬥笠,把自己的臉藏在裏麵,即便有人上前來問話,他也是愛理不理的,兇得很!有人說他不過是個欺世盜名之輩,用這種方法給自己的瓜貼金。他卻說,你要買不買,換不了錢老朽吃瓜尚可以度日。蓑衣破麻,他樂得清貧。
如此這般,東陵瓜之名不脛而走,為長安人所樂道。
然而這幾天,東市裏卻掀起了小風波。每天早上一群又一群的人滿懷希望而來,到了傍晚收市的時候又失望而歸。原因隻有一個:賣瓜的老農已經三天沒有出現了!
誰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裏,也不知道他的瓜究竟還賣不賣。市集裏議論紛紛,揣測不斷。
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老人家不是不想賣瓜,而是出不了家門,什麽都賣不了!
距離長安以東三裏外的一個小村落裏,有一座簡陋的竹寮,籬笆內種了一小塊瓜田,瓜身體圓肥美,色澤碧綠如玉,一看就知道是上等的好瓜。隻是成熟的瓜兒在地裏已經呆了好幾天,主人卻沒有如常采摘。而門口準時來了一名不速之客,一身黑色的勁裝藏不住強壯的體魄,寬闊的額眉透露著心中的一顆赤誠丹心。
此人,正是代王劉恆近身的護衛——張武。未央宮內人人正為惠帝即將到來的大婚忙得轉不過身來,代王妃呂姝剛添新兒,暫以金華宮為府的代王一家比其他宮苑都要忙上幾分。身為代王心腹的張武此時不守在主子身邊,隻身來到長安城外的小村莊裏幹什麽?
正想出門采瓜販賣的老農一打開竹門,就看見這幾日準時晨至夜返的青年俠士,本就嚴肅的老臉一沉,砰地就把門關了起來。
張武速步上前,屈指敲上斑駁的竹門,溫聲道:“召大夫,代王府都尉張武求見!請召大夫吝賜一麵!”雖然貴為親王府上的三品武官,麵對竹寮的主人他依舊畢恭畢敬,沒有半分官威,更像是求學問道的學生。
竹寮的主人卻不賣他的帳,高揚的聲線有如洪鍾,一點不減年輕時的威風,“什麽大夫不大夫,老家夥隻是個老死不而已!更不認識什麽代王趙王,要賣官威到未央宮去,來我這個鳥不拉屎的小村耍猴給誰看!”
張武為自己剛才擅自報上名號的事情低頭認錯,心裏隻記掛著要完成主人的囑咐,“老人家教訓得是,張武適才莽撞了。但我家主人久聞老大夫大名,求賢若渴,特意派張武前來拜會,求老人家憐惜天下蒼生,助代王共扶社稷!”
“我呸!”竹門內傳來老人家輕蔑的聲音:“又是一個虎狼之輩!老爹剛死,哥哥屁股上的椅子還沒坐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謀奪家財,這樣的事情老家夥我看多了!說什麽蒼生、社稷,到頭來還不是為了那頂王冠!我呸!”說完,又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聽到自己的主人被這樣辱罵,張武虎眸含怒,立即反駁:“代王愛民如子,對帝位更無半點覬覦之心。先帝駕崩之後,劉弱呂強,宮外審食其如狼似虎,宮內呂後隻手遮天。新帝仁弱,代王不過想助王兄一臂之力,輔助江山社稷。”
“這個江山姓劉姓呂,跟我老家夥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一生隻忠於秦嬴,劉邦不過是竊奪天下的無賴罷了!”
張武大駭,為老人家直接明了的狠話吃了一驚。暴秦已經被殲滅十數年,身為前朝老臣的他心中依然隻有秦王,赤膽忠心絲毫未改。一想到這,他心中被挑起的怒氣滅了下去,對閉門拒客的老人家不由得多了幾分仰慕。
“召平大夫在前朝時貴為東陵候,謀略過人,治國之策無人能比,赤誠之心日月可昭。先帝曾以千金百美相贈,皆不能邀您入仕。代王自知金銀財寶、鮮衣美婢均非君子所好,更何況是世間大賢,才特意讓張武每日前來以一顆赤子之心相求,望老人家垂憐天下,相助代王。”
這個東市賣瓜的破落老農,正是秦朝的東陵候召平。秦朝被滅了以後,他便隱居於長安城以東的這個小村莊裏,以賣瓜為生,窮死餓死也不願歸順劉邦。
召平放聲大笑:“硬不成就來軟的,軟不了就來拜的,劉邦的兒子好誌氣啊!”
“召大夫……”張武正想再說點什麽,卻被肩膀上搭過來的一雙大手所阻止,迴頭一看,竟是那張熟悉的俊臉。
“你怎麽……”呂後每天都派人前去金華宮,美其名曰是探視外甥女呂姝產後的情況,實際上就是監視代王的一舉一動。他究竟是怎麽逃過那些嚴密的眼線,逃到這裏來的?
劉恆微眯的眼眸裏帶著笑意,修長的食指輕點在唇邊,遮住了魅惑的唇線,卻掩不住天生耀眼的貴氣。
他輕輕地拍了拍張武的肩膀,示意他跟自己一道走到竹寮旁的瓜田裏,拉起衣擺,大腿一跨竟越過了籬笆,踩進了瓜田。
召平自從歸田種瓜後,對自家的瓜兒就好似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百般嗬護,細心照料,故此才種出了聞名長安城、讓人趨之若鶩的“東陵瓜”。
張武隔著籬笆著急地左右張望,連忙阻止調皮慣了的主子,“你……快出來,要是被召大夫看到了,我們這輩子也別想再來求他了!”生怕驚動了竹寮內的主人,他連聲音都不敢放大。
奈何主子玩心大起,撩起衣袖蹲了下來,大手左摸摸右摸摸,還不時敲敲瓜身,傾聽聲音清脆不清脆。
“嘿,武子,你說是左邊這個甜,還是右邊這個好?召平幾天不上市集,城裏那些貪嘴的人都快急瘋了,若是我們偷上幾個去東市賣,搞不好能換一車白銀迴來!”真是想想都有點小激動。
張武一手扶額一足跺地,對主子性格了然於心的他,隻求劉恆說說笑而已,千萬別動手啊!
但是上天似乎沒有聽到他的祈求,劉恆的星眸一轉,眼光落在了一個圓潤碧綠的瓜兒上,頑皮的舌頭在嘴角邊上一舔,咧嘴笑了,“嘿!乖寶寶,就你了!”說著,彎腰向前,魔掌伸向那色美香甜的瓜兒身上。
唿啦一聲,緊閉的竹門猛地打開,召平從屋子裏衝了出來,邊跑邊喊:“誰敢摘我的瓜,老家夥我就跟他拚了!”
劉恆的眼睛露出得逞的光芒,嘴邊掛著邪魅的微笑,“看來咱們是偷不成了,隻好向主人買咯。”
終於等到召平出來的張武喜形於色,拱手行禮,“後輩張武見過召平召大夫!”等了三天,守了三天,也吃了三天的閉門羹,他終於看到了東陵候。
召平重重地哼了一聲,也隻掃了他半眼,撩起衣袖直往籬笆衝了過去,“哪裏來的小子,不識好歹,老夫的瓜是你隨便摘的嗎?”
劉恆大手摸著地上的瓜兒,完全不把老人家的責罵放在眼裏,“這瓜在地裏都熟了好幾天了,再不摘就錯過了最美味的時候了,在下不過好心,勉為其難為老人家吃幾個罷了。”嘴唇微癟,星眸閃爍,說得好不委屈和無辜。
召平跨過籬笆,一把將劉恆推開,斥道:“我的瓜爛死在地上也不關你的事!”
“老人家,瓜熟蒂落乃為天道。采而啖之,在其最美味的時候享其滋味,是對美食、對種瓜者最大的尊重。任由本該成為桌上美食的瓜兒爛在地上,不僅枉費了瓜農的用心,更辜負了蒼天和大地的恩寵。您說是不?”
召平迴頭,看向眼前這個俊美謙恭的年輕人,眉眼間勃發著坦蕩和磊落;鼻挺眉峻,蔚然中透著正氣;雙目如炬,繁星墜地也不過如此。雖然此刻穿著的是粗布麻衣,用料、針線甚至沒有張武的勁裝矜貴,但那一身的貴氣卻緊緊地攫住了自己的目光,無法轉移!
“你……”召平覺得自己的舌頭好似被人揪住一樣,竟說不出話來。
劉恆繼續道:“應天道、順天理,則萬民生、社稷穩,天下才能安定!前朝君主無道,暴政苛法,乃逆天而行,自招隕滅。大漢應命而生,高祖皇帝稱帝以來南征北討,薄徭役、輕賦稅,萬民得以休養生息,此乃天命所歸,民心所向。古人有言曰‘愛之欲其富,親之欲其貴’。召大夫胸懷天下,愛民如子,難道就不想國富民貴,天下太平嗎?”
字字鏗鏘,如雷貫耳!
召平怔怔地看著他,完全沒有當年在秦宮內巧舌生蓮的雄辯之姿,耳朵裏隻有劉恆不卑不亢的言語,“先帝有誌未酬而崩天,新帝仁厚之心被奸人所利用,難道召大夫就甘願因為門戶之見而任由黎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嗎?”
“你!”召平指著他俊秀的臉龐,滿腹的話竟吐不出一個字來反駁。
劉恆躬身向他行了一個大禮,懇切地道:“東陵候赤膽忠心,堅如磐石,在下不願毀了您堅守的忠義之名,但求您能對天下蒼生尚有半點憐憫之心,為新帝指點迷津。”
半晌之後,召平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你是誰?”
他暗自猜測這個年輕人的身份,這氣魄、這胸襟,這氣質,恐怕是當年的蕭何、韓信都比不過他三分。
劉恆畢恭畢敬地迴道:“在下代國劉恆。”
在長安以東的市集上,誰都知道“東陵瓜”的大名,不少人不惜遠道而來隻為了一嚐此瓜的美味。但是賣瓜的老農卻非常有性格,每天隻賣一趟瓜,時間不定,要看他老人家喜歡;價格不定,也得看他老人家的臉色。
慕名前來買瓜的人絡繹不絕,但是老農賣給每一個人的價格卻高低不一。老人家說,他是以人的品行來定價的。為善苦貧者,可以分文不收;無德無道者,即便是拉著三車黃金來他也不換。
要頭一顆,要瓜沒有!
沒有人知道這個老人家的名字,也沒有人看清過他的容貌。每次前來東市賣瓜時,他總帶著大大的鬥笠,把自己的臉藏在裏麵,即便有人上前來問話,他也是愛理不理的,兇得很!有人說他不過是個欺世盜名之輩,用這種方法給自己的瓜貼金。他卻說,你要買不買,換不了錢老朽吃瓜尚可以度日。蓑衣破麻,他樂得清貧。
如此這般,東陵瓜之名不脛而走,為長安人所樂道。
然而這幾天,東市裏卻掀起了小風波。每天早上一群又一群的人滿懷希望而來,到了傍晚收市的時候又失望而歸。原因隻有一個:賣瓜的老農已經三天沒有出現了!
誰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裏,也不知道他的瓜究竟還賣不賣。市集裏議論紛紛,揣測不斷。
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老人家不是不想賣瓜,而是出不了家門,什麽都賣不了!
距離長安以東三裏外的一個小村落裏,有一座簡陋的竹寮,籬笆內種了一小塊瓜田,瓜身體圓肥美,色澤碧綠如玉,一看就知道是上等的好瓜。隻是成熟的瓜兒在地裏已經呆了好幾天,主人卻沒有如常采摘。而門口準時來了一名不速之客,一身黑色的勁裝藏不住強壯的體魄,寬闊的額眉透露著心中的一顆赤誠丹心。
此人,正是代王劉恆近身的護衛——張武。未央宮內人人正為惠帝即將到來的大婚忙得轉不過身來,代王妃呂姝剛添新兒,暫以金華宮為府的代王一家比其他宮苑都要忙上幾分。身為代王心腹的張武此時不守在主子身邊,隻身來到長安城外的小村莊裏幹什麽?
正想出門采瓜販賣的老農一打開竹門,就看見這幾日準時晨至夜返的青年俠士,本就嚴肅的老臉一沉,砰地就把門關了起來。
張武速步上前,屈指敲上斑駁的竹門,溫聲道:“召大夫,代王府都尉張武求見!請召大夫吝賜一麵!”雖然貴為親王府上的三品武官,麵對竹寮的主人他依舊畢恭畢敬,沒有半分官威,更像是求學問道的學生。
竹寮的主人卻不賣他的帳,高揚的聲線有如洪鍾,一點不減年輕時的威風,“什麽大夫不大夫,老家夥隻是個老死不而已!更不認識什麽代王趙王,要賣官威到未央宮去,來我這個鳥不拉屎的小村耍猴給誰看!”
張武為自己剛才擅自報上名號的事情低頭認錯,心裏隻記掛著要完成主人的囑咐,“老人家教訓得是,張武適才莽撞了。但我家主人久聞老大夫大名,求賢若渴,特意派張武前來拜會,求老人家憐惜天下蒼生,助代王共扶社稷!”
“我呸!”竹門內傳來老人家輕蔑的聲音:“又是一個虎狼之輩!老爹剛死,哥哥屁股上的椅子還沒坐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謀奪家財,這樣的事情老家夥我看多了!說什麽蒼生、社稷,到頭來還不是為了那頂王冠!我呸!”說完,又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聽到自己的主人被這樣辱罵,張武虎眸含怒,立即反駁:“代王愛民如子,對帝位更無半點覬覦之心。先帝駕崩之後,劉弱呂強,宮外審食其如狼似虎,宮內呂後隻手遮天。新帝仁弱,代王不過想助王兄一臂之力,輔助江山社稷。”
“這個江山姓劉姓呂,跟我老家夥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一生隻忠於秦嬴,劉邦不過是竊奪天下的無賴罷了!”
張武大駭,為老人家直接明了的狠話吃了一驚。暴秦已經被殲滅十數年,身為前朝老臣的他心中依然隻有秦王,赤膽忠心絲毫未改。一想到這,他心中被挑起的怒氣滅了下去,對閉門拒客的老人家不由得多了幾分仰慕。
“召平大夫在前朝時貴為東陵候,謀略過人,治國之策無人能比,赤誠之心日月可昭。先帝曾以千金百美相贈,皆不能邀您入仕。代王自知金銀財寶、鮮衣美婢均非君子所好,更何況是世間大賢,才特意讓張武每日前來以一顆赤子之心相求,望老人家垂憐天下,相助代王。”
這個東市賣瓜的破落老農,正是秦朝的東陵候召平。秦朝被滅了以後,他便隱居於長安城以東的這個小村莊裏,以賣瓜為生,窮死餓死也不願歸順劉邦。
召平放聲大笑:“硬不成就來軟的,軟不了就來拜的,劉邦的兒子好誌氣啊!”
“召大夫……”張武正想再說點什麽,卻被肩膀上搭過來的一雙大手所阻止,迴頭一看,竟是那張熟悉的俊臉。
“你怎麽……”呂後每天都派人前去金華宮,美其名曰是探視外甥女呂姝產後的情況,實際上就是監視代王的一舉一動。他究竟是怎麽逃過那些嚴密的眼線,逃到這裏來的?
劉恆微眯的眼眸裏帶著笑意,修長的食指輕點在唇邊,遮住了魅惑的唇線,卻掩不住天生耀眼的貴氣。
他輕輕地拍了拍張武的肩膀,示意他跟自己一道走到竹寮旁的瓜田裏,拉起衣擺,大腿一跨竟越過了籬笆,踩進了瓜田。
召平自從歸田種瓜後,對自家的瓜兒就好似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百般嗬護,細心照料,故此才種出了聞名長安城、讓人趨之若鶩的“東陵瓜”。
張武隔著籬笆著急地左右張望,連忙阻止調皮慣了的主子,“你……快出來,要是被召大夫看到了,我們這輩子也別想再來求他了!”生怕驚動了竹寮內的主人,他連聲音都不敢放大。
奈何主子玩心大起,撩起衣袖蹲了下來,大手左摸摸右摸摸,還不時敲敲瓜身,傾聽聲音清脆不清脆。
“嘿,武子,你說是左邊這個甜,還是右邊這個好?召平幾天不上市集,城裏那些貪嘴的人都快急瘋了,若是我們偷上幾個去東市賣,搞不好能換一車白銀迴來!”真是想想都有點小激動。
張武一手扶額一足跺地,對主子性格了然於心的他,隻求劉恆說說笑而已,千萬別動手啊!
但是上天似乎沒有聽到他的祈求,劉恆的星眸一轉,眼光落在了一個圓潤碧綠的瓜兒上,頑皮的舌頭在嘴角邊上一舔,咧嘴笑了,“嘿!乖寶寶,就你了!”說著,彎腰向前,魔掌伸向那色美香甜的瓜兒身上。
唿啦一聲,緊閉的竹門猛地打開,召平從屋子裏衝了出來,邊跑邊喊:“誰敢摘我的瓜,老家夥我就跟他拚了!”
劉恆的眼睛露出得逞的光芒,嘴邊掛著邪魅的微笑,“看來咱們是偷不成了,隻好向主人買咯。”
終於等到召平出來的張武喜形於色,拱手行禮,“後輩張武見過召平召大夫!”等了三天,守了三天,也吃了三天的閉門羹,他終於看到了東陵候。
召平重重地哼了一聲,也隻掃了他半眼,撩起衣袖直往籬笆衝了過去,“哪裏來的小子,不識好歹,老夫的瓜是你隨便摘的嗎?”
劉恆大手摸著地上的瓜兒,完全不把老人家的責罵放在眼裏,“這瓜在地裏都熟了好幾天了,再不摘就錯過了最美味的時候了,在下不過好心,勉為其難為老人家吃幾個罷了。”嘴唇微癟,星眸閃爍,說得好不委屈和無辜。
召平跨過籬笆,一把將劉恆推開,斥道:“我的瓜爛死在地上也不關你的事!”
“老人家,瓜熟蒂落乃為天道。采而啖之,在其最美味的時候享其滋味,是對美食、對種瓜者最大的尊重。任由本該成為桌上美食的瓜兒爛在地上,不僅枉費了瓜農的用心,更辜負了蒼天和大地的恩寵。您說是不?”
召平迴頭,看向眼前這個俊美謙恭的年輕人,眉眼間勃發著坦蕩和磊落;鼻挺眉峻,蔚然中透著正氣;雙目如炬,繁星墜地也不過如此。雖然此刻穿著的是粗布麻衣,用料、針線甚至沒有張武的勁裝矜貴,但那一身的貴氣卻緊緊地攫住了自己的目光,無法轉移!
“你……”召平覺得自己的舌頭好似被人揪住一樣,竟說不出話來。
劉恆繼續道:“應天道、順天理,則萬民生、社稷穩,天下才能安定!前朝君主無道,暴政苛法,乃逆天而行,自招隕滅。大漢應命而生,高祖皇帝稱帝以來南征北討,薄徭役、輕賦稅,萬民得以休養生息,此乃天命所歸,民心所向。古人有言曰‘愛之欲其富,親之欲其貴’。召大夫胸懷天下,愛民如子,難道就不想國富民貴,天下太平嗎?”
字字鏗鏘,如雷貫耳!
召平怔怔地看著他,完全沒有當年在秦宮內巧舌生蓮的雄辯之姿,耳朵裏隻有劉恆不卑不亢的言語,“先帝有誌未酬而崩天,新帝仁厚之心被奸人所利用,難道召大夫就甘願因為門戶之見而任由黎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嗎?”
“你!”召平指著他俊秀的臉龐,滿腹的話竟吐不出一個字來反駁。
劉恆躬身向他行了一個大禮,懇切地道:“東陵候赤膽忠心,堅如磐石,在下不願毀了您堅守的忠義之名,但求您能對天下蒼生尚有半點憐憫之心,為新帝指點迷津。”
半晌之後,召平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你是誰?”
他暗自猜測這個年輕人的身份,這氣魄、這胸襟,這氣質,恐怕是當年的蕭何、韓信都比不過他三分。
劉恆畢恭畢敬地迴道:“在下代國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