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貞觀二年,天下蝗。去歲大雨連綿,今年旱、蝗災害相迫,鬥米值匹絹。百姓無糧,皆背井離鄉,東乞西討。故事,就發生在北方的一處小村莊。
不巧,這個小村莊就在蝗災範圍之內。村子有百十來戶人家,村民皆是純良之人,平日互幫互助,相處地融洽。隻是,忽遭了這難,往日熱鬧的村莊,現如今都是一片蕭瑟之氣。眾人皆是一副餓鬼之狀,隻歎是連鬼都不如。
鄭家有四口人。鄭田、鄭吳氏夫妻兩撐著這個家,照顧著上麵一老,下麵一小。但連日饑餓,鄭吳氏臥病在了床,家裏,便全靠著鄭田一人撐著。
天亮一睜眼就有三張嘴等著吃飯,但這麽多天,家裏卻連種糧都吃完了,鄭田愁著,隻好出門去尋吃的。
但出了門,天地都是一片荒蕪景象,蝗蟲過了,哪裏剩的下東西?
鄭田去尋了村裏別家人,看看人家找了什麽能吃的。
去了,遠遠見到一堆人圍著。
“俺說,這外麵,除了土地外,就剩這滿天的蟲了,不如,咱去抓來吃吧”
他剛說完就有人反對。
那人道:“這蟲可有毒啊,吃了會死人的!”
“那你是要餓死?不管了,俺反正挨不住這餓了,毒死也比餓死強!”先前那人憤道,“俺去了,誰跟俺走?”
那人環視一圈。有幾個人猶豫了下,做了決定,跟他走了。
鄭田心裏也一陣猶豫,一想家裏還有三個人等著,便一咬牙,也追了上去。
鄭爺爺再見到鄭田,已經是當日過午。當時他正在屋裏,聽到了村民急急地叩門聲。
“鄭爺,不好了,出事了!您快出來!”
鄭爺爺一怔,心頓時忐忑,伸手取過了柳木拐,顫巍站了起來。出了門,卻見院裏站滿了人,眾人中間,放著鄭田。
鄭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鄭爺爺一看,心裏便知道出了事,但還是不敢相信,早還站著的人,出個門,咋就躺下去了……
鄭爺爺看著地上的鄭田,半餉,合了眼。
“出了什麽事?”鄭爺爺問道,聲音平靜,誰能知道他現在情緒轉了幾轉。
有一人站了出來,迴道:“俺們去找吃的,鄭田,生吃了蝗蟲,中毒死,死了……”
半餉無言,鄭爺爺睜開了眼,對旁邊一人道:“程五,圓圓可還在同你家小子玩?能不能讓圓圓在你家裏待上兩日,等埋了……”
“好,俺這就迴去,讓俺婆娘看著圓圓”程五忙跑了迴去。
“各位鄉親,可否幫俺挖個墳?”鄭爺爺對眾人道
話畢眾人應話,都各自迴家取鐵鍬去了。
遇著大災,哪裏有時間細葬。眾人幫著趕著給挖了個墳出來。蝗蟲早將一切草木吃了,鄭田下葬,卻是連個棺材也做不出來,也隻有家裏那張被子,簡單裹住。
外頭墳挖好了,眾人來幫著抬出去。剛出了門口,卻聽身後屋裏有人跑了出來。
“不好了,鄭田婆娘,也去了!”久病纏身,又遭此打擊,鄭吳氏終究是撐不過去。
眾人一對視,皆望向鄭爺爺。一日之內,兩親人相繼離世,任誰都難忍這打擊。
鄭爺爺還是一臉平靜,喊眾人,將鄭吳氏也一起抬了。終究逃不過一死,能夫妻葬一地,兒子兒媳也算是了了。
月光明亮,照著下麵這片瘡痍的土地。
不知誰說了句:“這麽大災,咋不見朝廷發糧……”
言畢在場之人皆默然。
眾人乘著月色,將鄭田夫婦二人覆了土。
謝過了鄉親,鄭爺爺獨自迴了家,坐著,看著這一日突變冷清的屋子。
物是,人非。
天亮,院門突響了聲,院裏進了人。
鄭爺爺抬眼,見程五送了圓圓迴來。
還好,孫女還在。
鄭爺爺看著圓圓笑了笑。
小圓圓此時還不知家裏發生了何事,進了屋,轉了圈,見不見了爹娘,跑了去,問鄭爺爺:“爺爺,我阿耶阿娘呢?”
鄭爺爺看著圓圓,苦笑了下。孫女這麽小,如何忍心告給她這事。
“你阿耶啊,領著你阿娘去了南邊了”鄭爺爺摸了摸小圓圓的腦袋
小圓圓嘟嘴,不滿道:“他們怎麽不帶我?昨天我還給阿娘捉了兩隻蛐蛐逗樂,就是程阿叔不讓我迴來,今兒蛐蛐都不動了!”
鄭爺爺咧了咧嘴,道:“他們是先走,給圓圓做準備去了,等我們過去了,就不用擔心沒處住了。”
“那我們過去了,吃的也就準備好了嗎?”圓圓睜著亮亮的眼睛,一臉希望地看著鄭爺爺。
鄭爺爺點頭,道:“是啊,南邊可有好多魚呢,到時候,圓圓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小圓圓聽了笑了,催著鄭爺爺問:“那爺爺,我們什麽時候去找阿耶阿娘?”
“等圓圓收拾好就走”鄭爺爺笑著對小圓圓道
“鄭爺您……”程五聽了忙道,卻被鄭爺爺伸手阻止。鄭爺爺喊著小圓圓去收拾東西。
程五見圓圓進了裏屋,方才小聲問道:“鄭爺,您是要走?鄉親們都願意幫您和圓圓,您……”
鄭爺爺擺擺手,道:“人老了,不願意當個累贅。再說圓圓還小,我想帶她去去別處,等她大了些,再告訴她……”
鄭爺爺笑著謝了程五好意,簡單收拾好了行李,帶上了小圓圓,離開了一直住著的村子。
一路南下,順著大運河,若遇到心地好的漁家,一老一小便搭上一程便路。翻山越水,輾轉兩月有餘,兩人到了餘杭。一路餓了有魚吃,日子倒比在家的時候還好些。
鄭老身上錢財早已用光,夜裏還要睡,隻好隨了乞兒,找了鎮上一處廢廟,暫時先安頓了下來。那些乞兒心腸好,聽說一老一小遭遇,平日裏能照顧下都幫上一把。鄭爺爺腿腳不便,走了這麽長路早已累壞,便想著先在此休息幾日。鄭老性子直,不願白收乞兒給的食物,故白日隨著乞兒出去,沿街討上一點飯食。
隻說小圓圓,待在乞兒窩裏找不到同齡孩子玩耍,整日覺得無趣。一日,實在呆不住了,便跑了出去,去找爺爺。
圓圓穿街過巷,找了好久,都沒見到鄭爺爺,這才發現自己迷了路,一時著急了,左右盼著爺爺出現。此時,突然聽到一群小孩的歡鬧聲。圓圓轉身,看見前邊一群小孩追鬧著朝她這邊跑來。
小孩顧著歡鬧,穿過圓圓跑了過去。圓圓看著他們,她也很想加入進去,可當務之急,她要先找到爺爺。
忽然,一個小孩停了下來。男孩轉身,奇怪地瞧著圓圓。隻覺得眼前的小女孩臉雖髒了些,但那雙眼睛,卻著實好看。
圓圓被盯得不好意思,轉了視線。
“你家住哪條巷子?為何我以前沒見過你?”男孩問道
“我,我才來這裏不久……”圓圓迴道
男孩走了過來,看了看圓圓,忽然問道:“要一起玩嗎?”
小圓圓抬頭看了看男孩,搖了搖頭。
“不行,我得快些迴去,爺爺找不到我,會著急的”小圓圓道
男孩有些失望。
“你,我不認識迴去的路,你可以幫我嗎?”小圓圓問道
“恩”男孩點頭
小圓圓聽男孩答應了,一笑,告訴了男孩,男孩帶著她迴了廟裏。
“喂!”男孩喊住了小圓圓。
小圓圓轉過了身。
“我明天可以來找你玩嗎?”男孩問道
“恩”小圓圓開心笑道,這是她在餘杭交到的第一個朋友。
此後兩日,男孩每日來廟裏找圓圓,兩人結伴,串過了餘杭大大小小的巷子。
“這個給你,這是我在河邊撿到的”男孩遞給圓圓一顆白色石頭
圓圓接過,奇怪地瞧了瞧,道:“隻是顆石頭,有什麽稀奇的?”
“不一樣,別的石頭沒有它圓!”男孩強調道,“你叫‘圓圓’,它也叫‘圓圓’”
圓圓嘟嘴:“為何它要叫‘圓圓’?”
“因為它以後就是你的了”男孩笑道,轉頭撿起了顆石子,用力朝水上擲去。石子竟在水上漂了一道,泛起了一道漣漪。
“我要像這顆石頭,也能漂在水上。”男孩指著水麵道
圓圓看了看,道:“怎麽可能?人會掉進水裏的。”
“不會,隻要會輕功就好。我聽人說,世上有很過武功高手,都能飛起來。”男孩道,“我呂亦辰,一定會學會武功,將來做一個大將軍!”
小圓圓臉上笑著,看著麵前豪氣的男孩。
見太陽下山了,兩人分別。圓圓握著那顆石頭,跳著迴破廟。路過一條小巷,圓圓忽然覺得腦袋變迷糊,前麵的小巷漸漸勻成了一片……
暗處突然跳出了兩人,神色鬼祟。
“快點!別磨蹭!”一人探看兩邊路上情況,吩咐另一人。
“知道了”那人不滿地迴答,手上利索將人套進了麻袋裏。
“好了,看這小丫頭,得值不少價錢!”那人喜道,係緊了繩子,喊另一人撤退。
深長巷子的另一頭,有一個人走了過去,卻沒發現這邊發生的事。潮濕的石板上,隻有幾個淺淺的腳印子,還證明著這裏發生過什麽。
貳
十六年後,長安。
呂亦辰策馬,穿過大道,進了坊門,停在一處院落前。
當年的豪言,他已經全部實現。如今做了將軍,留在長安,是為了十六年前的那個女孩子。
追查七年,沿著那斷斷續續的線索,他終於找到了長安。聽說,這裏最紅的都知叫鄭圓圓,希望是自己所認識的那個‘圓圓’。
剛下馬,老鴇子便迎了上來。呂亦辰開口,點名要見鄭圓圓。
隨老鴇進了處屋,斟了杯酒,等著人出現。
候了片刻,聽到門口有了腳步聲,抬頭望去,入目是個風華絕代的女子。
侍女合了門,女子落座。
呂亦辰看著她的眼睛,希望是自己記憶中的那雙眼。但瞧了半餉,都沒瞧出熟悉感,心下有些失望。
“郎君可還有友人來?”鄭圓圓問道
“沒有,隻我一人”呂亦辰迴道
鄭圓圓瞧了眼呂亦辰,問道:“那郎君是來喝酒,還是來聽曲?”
呂亦辰看向鄭圓圓,道:“隻聊聊可否?”
鄭圓圓聞言看了眼呂亦辰,揚了下嘴角,道:“好,聊什麽?”怪人她見多了。
呂亦辰問道:“姑娘是哪裏人氏?”
“自幼入此門,早已忘了”鄭圓圓淡淡迴道。提起往事,心情有些不高興。
呂亦辰不放棄,繼續說道:“姑娘長得,很像我認識的人”
鄭圓圓哼笑了下,道:“郎君已花了錢,不必浪費這點時間*”
呂亦辰道:“姑娘請勿誤會,既然在下花了錢,可否麻煩姑娘聽我講個故事”言畢看向鄭圓圓,見她沒反對,便開口,講起了自己同圓圓的故事。
“……一別一十六年,不知,她現在在何處。我隻想告訴她一聲,她失蹤後,她爺爺特別傷心,沒一年時間就去世了,乞兒們幫著挖著埋了,就葬在了餘杭鎮外。我不知她老家何處,故一直沒機會將她爺爺送迴去……”
呂亦辰言畢,見鄭圓圓怔在了那裏,心裏一噔,難道她真是‘圓圓’?
三歲的記憶,片段支離破碎,但鄭圓圓還記得,那條巷子,那間破廟,還有爺爺依稀的容貌。隻是,她不想,不願在憶起那段記憶。
聽到爺爺已經去世,她淡淡笑了下。這麽多年,她早已知道了當年的事,知道爺爺帶自己離鄉前,耶娘就已經去世了。如今爺爺都已經走了,這世上,隻剩她一人了。
“郎君講的故事,的確很悲傷,你可找到了那位姑娘?”鄭圓圓道。她不想同他相認,認與不認有何區別?無家之人,心早沒了。
呂亦辰一直看著她,鄭圓圓臉上一絲一毫的動作都看在了眼裏,此刻心裏早已肯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沒有”呂亦辰也不拆穿她,“我隻是想,她能去看看她爺爺”
鄭圓圓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起了身,道:“還有別的客人,奴家先告辭了”
呂亦辰看著鄭圓圓出去,沒有阻攔。
叁
貞觀二十一年四月,平康坊。
各處屋子的窗戶都半開著,屋裏的男人女人皆看向院子中間。那裏站著一個男人,穿著盔甲,站在雨中的男人。
是呂亦辰,他來見鄭圓圓最後一麵。但,她不見。
他來見她,她拒絕;
他想贖她身,她拒絕;
他來辭別,她不見。
呂亦辰不知鄭圓圓為何不想見他,絲毫不知。這問題,或許世上隻有鄭圓圓知道了。
鄭圓圓透過窗戶細縫,瞥了眼雨中的人,轉身迴去。狠心,是因為她自知受不起他的心意,因為這身份地位,太懸殊。身處風塵,她看過太多例子。
“將軍,到集合時間了”士兵小聲提醒
呂亦辰抬頭,又看了看那扇閉著的窗,歎了口氣,轉身邁步出了院。
但願,還有機會再見她。
貞觀二年,天下蝗。去歲大雨連綿,今年旱、蝗災害相迫,鬥米值匹絹。百姓無糧,皆背井離鄉,東乞西討。故事,就發生在北方的一處小村莊。
不巧,這個小村莊就在蝗災範圍之內。村子有百十來戶人家,村民皆是純良之人,平日互幫互助,相處地融洽。隻是,忽遭了這難,往日熱鬧的村莊,現如今都是一片蕭瑟之氣。眾人皆是一副餓鬼之狀,隻歎是連鬼都不如。
鄭家有四口人。鄭田、鄭吳氏夫妻兩撐著這個家,照顧著上麵一老,下麵一小。但連日饑餓,鄭吳氏臥病在了床,家裏,便全靠著鄭田一人撐著。
天亮一睜眼就有三張嘴等著吃飯,但這麽多天,家裏卻連種糧都吃完了,鄭田愁著,隻好出門去尋吃的。
但出了門,天地都是一片荒蕪景象,蝗蟲過了,哪裏剩的下東西?
鄭田去尋了村裏別家人,看看人家找了什麽能吃的。
去了,遠遠見到一堆人圍著。
“俺說,這外麵,除了土地外,就剩這滿天的蟲了,不如,咱去抓來吃吧”
他剛說完就有人反對。
那人道:“這蟲可有毒啊,吃了會死人的!”
“那你是要餓死?不管了,俺反正挨不住這餓了,毒死也比餓死強!”先前那人憤道,“俺去了,誰跟俺走?”
那人環視一圈。有幾個人猶豫了下,做了決定,跟他走了。
鄭田心裏也一陣猶豫,一想家裏還有三個人等著,便一咬牙,也追了上去。
鄭爺爺再見到鄭田,已經是當日過午。當時他正在屋裏,聽到了村民急急地叩門聲。
“鄭爺,不好了,出事了!您快出來!”
鄭爺爺一怔,心頓時忐忑,伸手取過了柳木拐,顫巍站了起來。出了門,卻見院裏站滿了人,眾人中間,放著鄭田。
鄭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鄭爺爺一看,心裏便知道出了事,但還是不敢相信,早還站著的人,出個門,咋就躺下去了……
鄭爺爺看著地上的鄭田,半餉,合了眼。
“出了什麽事?”鄭爺爺問道,聲音平靜,誰能知道他現在情緒轉了幾轉。
有一人站了出來,迴道:“俺們去找吃的,鄭田,生吃了蝗蟲,中毒死,死了……”
半餉無言,鄭爺爺睜開了眼,對旁邊一人道:“程五,圓圓可還在同你家小子玩?能不能讓圓圓在你家裏待上兩日,等埋了……”
“好,俺這就迴去,讓俺婆娘看著圓圓”程五忙跑了迴去。
“各位鄉親,可否幫俺挖個墳?”鄭爺爺對眾人道
話畢眾人應話,都各自迴家取鐵鍬去了。
遇著大災,哪裏有時間細葬。眾人幫著趕著給挖了個墳出來。蝗蟲早將一切草木吃了,鄭田下葬,卻是連個棺材也做不出來,也隻有家裏那張被子,簡單裹住。
外頭墳挖好了,眾人來幫著抬出去。剛出了門口,卻聽身後屋裏有人跑了出來。
“不好了,鄭田婆娘,也去了!”久病纏身,又遭此打擊,鄭吳氏終究是撐不過去。
眾人一對視,皆望向鄭爺爺。一日之內,兩親人相繼離世,任誰都難忍這打擊。
鄭爺爺還是一臉平靜,喊眾人,將鄭吳氏也一起抬了。終究逃不過一死,能夫妻葬一地,兒子兒媳也算是了了。
月光明亮,照著下麵這片瘡痍的土地。
不知誰說了句:“這麽大災,咋不見朝廷發糧……”
言畢在場之人皆默然。
眾人乘著月色,將鄭田夫婦二人覆了土。
謝過了鄉親,鄭爺爺獨自迴了家,坐著,看著這一日突變冷清的屋子。
物是,人非。
天亮,院門突響了聲,院裏進了人。
鄭爺爺抬眼,見程五送了圓圓迴來。
還好,孫女還在。
鄭爺爺看著圓圓笑了笑。
小圓圓此時還不知家裏發生了何事,進了屋,轉了圈,見不見了爹娘,跑了去,問鄭爺爺:“爺爺,我阿耶阿娘呢?”
鄭爺爺看著圓圓,苦笑了下。孫女這麽小,如何忍心告給她這事。
“你阿耶啊,領著你阿娘去了南邊了”鄭爺爺摸了摸小圓圓的腦袋
小圓圓嘟嘴,不滿道:“他們怎麽不帶我?昨天我還給阿娘捉了兩隻蛐蛐逗樂,就是程阿叔不讓我迴來,今兒蛐蛐都不動了!”
鄭爺爺咧了咧嘴,道:“他們是先走,給圓圓做準備去了,等我們過去了,就不用擔心沒處住了。”
“那我們過去了,吃的也就準備好了嗎?”圓圓睜著亮亮的眼睛,一臉希望地看著鄭爺爺。
鄭爺爺點頭,道:“是啊,南邊可有好多魚呢,到時候,圓圓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小圓圓聽了笑了,催著鄭爺爺問:“那爺爺,我們什麽時候去找阿耶阿娘?”
“等圓圓收拾好就走”鄭爺爺笑著對小圓圓道
“鄭爺您……”程五聽了忙道,卻被鄭爺爺伸手阻止。鄭爺爺喊著小圓圓去收拾東西。
程五見圓圓進了裏屋,方才小聲問道:“鄭爺,您是要走?鄉親們都願意幫您和圓圓,您……”
鄭爺爺擺擺手,道:“人老了,不願意當個累贅。再說圓圓還小,我想帶她去去別處,等她大了些,再告訴她……”
鄭爺爺笑著謝了程五好意,簡單收拾好了行李,帶上了小圓圓,離開了一直住著的村子。
一路南下,順著大運河,若遇到心地好的漁家,一老一小便搭上一程便路。翻山越水,輾轉兩月有餘,兩人到了餘杭。一路餓了有魚吃,日子倒比在家的時候還好些。
鄭老身上錢財早已用光,夜裏還要睡,隻好隨了乞兒,找了鎮上一處廢廟,暫時先安頓了下來。那些乞兒心腸好,聽說一老一小遭遇,平日裏能照顧下都幫上一把。鄭爺爺腿腳不便,走了這麽長路早已累壞,便想著先在此休息幾日。鄭老性子直,不願白收乞兒給的食物,故白日隨著乞兒出去,沿街討上一點飯食。
隻說小圓圓,待在乞兒窩裏找不到同齡孩子玩耍,整日覺得無趣。一日,實在呆不住了,便跑了出去,去找爺爺。
圓圓穿街過巷,找了好久,都沒見到鄭爺爺,這才發現自己迷了路,一時著急了,左右盼著爺爺出現。此時,突然聽到一群小孩的歡鬧聲。圓圓轉身,看見前邊一群小孩追鬧著朝她這邊跑來。
小孩顧著歡鬧,穿過圓圓跑了過去。圓圓看著他們,她也很想加入進去,可當務之急,她要先找到爺爺。
忽然,一個小孩停了下來。男孩轉身,奇怪地瞧著圓圓。隻覺得眼前的小女孩臉雖髒了些,但那雙眼睛,卻著實好看。
圓圓被盯得不好意思,轉了視線。
“你家住哪條巷子?為何我以前沒見過你?”男孩問道
“我,我才來這裏不久……”圓圓迴道
男孩走了過來,看了看圓圓,忽然問道:“要一起玩嗎?”
小圓圓抬頭看了看男孩,搖了搖頭。
“不行,我得快些迴去,爺爺找不到我,會著急的”小圓圓道
男孩有些失望。
“你,我不認識迴去的路,你可以幫我嗎?”小圓圓問道
“恩”男孩點頭
小圓圓聽男孩答應了,一笑,告訴了男孩,男孩帶著她迴了廟裏。
“喂!”男孩喊住了小圓圓。
小圓圓轉過了身。
“我明天可以來找你玩嗎?”男孩問道
“恩”小圓圓開心笑道,這是她在餘杭交到的第一個朋友。
此後兩日,男孩每日來廟裏找圓圓,兩人結伴,串過了餘杭大大小小的巷子。
“這個給你,這是我在河邊撿到的”男孩遞給圓圓一顆白色石頭
圓圓接過,奇怪地瞧了瞧,道:“隻是顆石頭,有什麽稀奇的?”
“不一樣,別的石頭沒有它圓!”男孩強調道,“你叫‘圓圓’,它也叫‘圓圓’”
圓圓嘟嘴:“為何它要叫‘圓圓’?”
“因為它以後就是你的了”男孩笑道,轉頭撿起了顆石子,用力朝水上擲去。石子竟在水上漂了一道,泛起了一道漣漪。
“我要像這顆石頭,也能漂在水上。”男孩指著水麵道
圓圓看了看,道:“怎麽可能?人會掉進水裏的。”
“不會,隻要會輕功就好。我聽人說,世上有很過武功高手,都能飛起來。”男孩道,“我呂亦辰,一定會學會武功,將來做一個大將軍!”
小圓圓臉上笑著,看著麵前豪氣的男孩。
見太陽下山了,兩人分別。圓圓握著那顆石頭,跳著迴破廟。路過一條小巷,圓圓忽然覺得腦袋變迷糊,前麵的小巷漸漸勻成了一片……
暗處突然跳出了兩人,神色鬼祟。
“快點!別磨蹭!”一人探看兩邊路上情況,吩咐另一人。
“知道了”那人不滿地迴答,手上利索將人套進了麻袋裏。
“好了,看這小丫頭,得值不少價錢!”那人喜道,係緊了繩子,喊另一人撤退。
深長巷子的另一頭,有一個人走了過去,卻沒發現這邊發生的事。潮濕的石板上,隻有幾個淺淺的腳印子,還證明著這裏發生過什麽。
貳
十六年後,長安。
呂亦辰策馬,穿過大道,進了坊門,停在一處院落前。
當年的豪言,他已經全部實現。如今做了將軍,留在長安,是為了十六年前的那個女孩子。
追查七年,沿著那斷斷續續的線索,他終於找到了長安。聽說,這裏最紅的都知叫鄭圓圓,希望是自己所認識的那個‘圓圓’。
剛下馬,老鴇子便迎了上來。呂亦辰開口,點名要見鄭圓圓。
隨老鴇進了處屋,斟了杯酒,等著人出現。
候了片刻,聽到門口有了腳步聲,抬頭望去,入目是個風華絕代的女子。
侍女合了門,女子落座。
呂亦辰看著她的眼睛,希望是自己記憶中的那雙眼。但瞧了半餉,都沒瞧出熟悉感,心下有些失望。
“郎君可還有友人來?”鄭圓圓問道
“沒有,隻我一人”呂亦辰迴道
鄭圓圓瞧了眼呂亦辰,問道:“那郎君是來喝酒,還是來聽曲?”
呂亦辰看向鄭圓圓,道:“隻聊聊可否?”
鄭圓圓聞言看了眼呂亦辰,揚了下嘴角,道:“好,聊什麽?”怪人她見多了。
呂亦辰問道:“姑娘是哪裏人氏?”
“自幼入此門,早已忘了”鄭圓圓淡淡迴道。提起往事,心情有些不高興。
呂亦辰不放棄,繼續說道:“姑娘長得,很像我認識的人”
鄭圓圓哼笑了下,道:“郎君已花了錢,不必浪費這點時間*”
呂亦辰道:“姑娘請勿誤會,既然在下花了錢,可否麻煩姑娘聽我講個故事”言畢看向鄭圓圓,見她沒反對,便開口,講起了自己同圓圓的故事。
“……一別一十六年,不知,她現在在何處。我隻想告訴她一聲,她失蹤後,她爺爺特別傷心,沒一年時間就去世了,乞兒們幫著挖著埋了,就葬在了餘杭鎮外。我不知她老家何處,故一直沒機會將她爺爺送迴去……”
呂亦辰言畢,見鄭圓圓怔在了那裏,心裏一噔,難道她真是‘圓圓’?
三歲的記憶,片段支離破碎,但鄭圓圓還記得,那條巷子,那間破廟,還有爺爺依稀的容貌。隻是,她不想,不願在憶起那段記憶。
聽到爺爺已經去世,她淡淡笑了下。這麽多年,她早已知道了當年的事,知道爺爺帶自己離鄉前,耶娘就已經去世了。如今爺爺都已經走了,這世上,隻剩她一人了。
“郎君講的故事,的確很悲傷,你可找到了那位姑娘?”鄭圓圓道。她不想同他相認,認與不認有何區別?無家之人,心早沒了。
呂亦辰一直看著她,鄭圓圓臉上一絲一毫的動作都看在了眼裏,此刻心裏早已肯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沒有”呂亦辰也不拆穿她,“我隻是想,她能去看看她爺爺”
鄭圓圓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起了身,道:“還有別的客人,奴家先告辭了”
呂亦辰看著鄭圓圓出去,沒有阻攔。
叁
貞觀二十一年四月,平康坊。
各處屋子的窗戶都半開著,屋裏的男人女人皆看向院子中間。那裏站著一個男人,穿著盔甲,站在雨中的男人。
是呂亦辰,他來見鄭圓圓最後一麵。但,她不見。
他來見她,她拒絕;
他想贖她身,她拒絕;
他來辭別,她不見。
呂亦辰不知鄭圓圓為何不想見他,絲毫不知。這問題,或許世上隻有鄭圓圓知道了。
鄭圓圓透過窗戶細縫,瞥了眼雨中的人,轉身迴去。狠心,是因為她自知受不起他的心意,因為這身份地位,太懸殊。身處風塵,她看過太多例子。
“將軍,到集合時間了”士兵小聲提醒
呂亦辰抬頭,又看了看那扇閉著的窗,歎了口氣,轉身邁步出了院。
但願,還有機會再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