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過了,日子一天天迴暖,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著手開始給紅薯育苗。溫床先前已經命他們砌好了,我將紅薯取了,整個種到了槽裏,將屋裏修砌的幾座土爐子生了火,命了小師管著,衡量著添火。
至於為何讓丫鬟管火,實在是因為這裏是內院,小廝一般不好進來,而且小師添火能掌握好了分寸。我絕沒有個人報複心理,隻是個小丫頭,犯不著置什麽氣。
小師滿高興,可能是因為元日那天給發的紅包起了不少作用。想起發出去的那些紅包我還是有些肉疼,紅包發地快盡了淑文才告訴我沒這個習慣。我看了看剩下幾個沒領到紅包的丫鬟,看她們眼裏那委屈渴望的心情,不忍心,全發了。千金散去,還會複來。
安排好了育苗,我想起來還沒準備將來種植的田地,忙出了門,去找杜母。過了杜母院裏,正好碰到院裏丫鬟送客人出去。
我急著問杜母田地,沒多注意那人。進了門,杜母見我,道:“我還想派人去喊你,你倒自己來了。”
我疑惑,問道:“阿娘找我?”
杜母道:“是找你,想問你,蕭家那個和你關係好的孩子喜歡些什麽,我好去備賀禮”
我皺眉,問道:“阿娘說的可是蕭守規?為何要給他備賀禮?”
杜母抬眼看我,疑惑地掃了兩眼,道:“你難道不知他要大婚?前些日子你不是去找他了嗎,他難道沒與你說?”
我聽了目瞪口呆,蕭守規要結婚了?!!如此大事,上迴見麵他怎麽沒說?
“額,他平時喜好讀書,別的,孩兒不知道了”我迴杜母道
杜母低頭想了想,道:“還真不好送禮,送書冊筆硯什麽的雖說投意,可終究是婚宴的大日子,還是有些欠妥當……我記得庫房裏好像有副玉鐲子,先前別人送的,一直放著,不如這次送了禮”
杜母看我,問道:“他是你同窗,你想送什麽禮,自己準備吧,若錢不夠,就去賬房支取”
“是”我迴道
杜母忽歎道:“也不知今年是怎麽個好年,剛過了就有兩家來傳婚禮喜訊,偏偏還都挑了同一個日子。天沒暖,長安城倒等不及熱鬧了。”
“還有誰家也辦?”我問杜母道
杜母迴道:“長孫家,年前不是聖上賜婚嗎,挑了正月底的日子”
唐太宗賜婚的事我聽別人說過,沒想一月也不到就行婚禮了。
杜母問道:“對了,你來可是有事?”
我忙迴神,才記起來是為了田地的事。
我問道:“阿娘,咱府上可還有閑田沒租出去?”
杜母皺眉,疑惑道:“你問這要做什麽?沒多少日子就該春種了,哪裏還有閑置的田地,即便有,也早早安排出去了,免得耽誤了時令。”
我聞言懊惱不已,怎麽就沒想到早些來問,不然也不會如此措手不及了。
我不死心又問道:“阿娘,五分田也沒有了嗎?”
杜母搖頭,道:“沒了,都租出去了,你到底要做什麽?”
我垂頭,有些喪氣,道:“孩兒,孩兒突然想種點作物”
“種作物?怎麽又有種作物的念頭了?”杜母想了想,道:“封田全租出去了,不過,西山別院裏好像有塊空地。是你阿耶之前命人空下的,也是想閑暇時種點花木,但這幾年一直忙著官府的事,連去那的時間也沒有。好像,有三四分地。”
我驚喜,問道:“阿娘說的可是別院花園子裏的那塊草地?原來是耕種用的,孩兒可以用嗎?”
杜母迴道:“許久沒去了,我也記不清,改日你去看看,若合適了便用吧”
“謝阿娘”我笑著迴道,從杜母處告辭。
翌日,去找了蕭守規,賀喜他結婚的事。
大堂等了會,才聽到蕭守規過來了,見到他,拱手道:“新郎官好”,卻見蕭守規沉著臉。
蕭守規從我身旁走過,到了一處矮榻坐下,問道:“你聽說了?”
“是,可你怎麽這副表情?”我在他旁邊坐下
蕭守規歎了口氣,道:“你也是奉父母之命成婚的,難道不知我的心情?”蕭守規看了看我,見我一臉迷茫,轉頭望向前方地上,“我從未見過她一麵,隻聽媒人嘴裏誇過,可那些話,卻沒法在我眼裏繪出她的模樣……”
蕭守規看向我,道:“你先前,也是因為不滿被安排,才整日流連在外麵。你可知我現在什麽心情?恐懼,一想到成婚心底就被恐懼淹沒。我根本不知,那個會與我相伴的人是誰……”
我默然,要說突然讓我娶個麵都沒見過的人我也恐懼。但這是在唐朝,在這裏就是父母之命。律例裏都規定了,子女若對父母安排的婚姻不服從,杖責百下。
我勸道:“所謂夫妻,貴在能地久天長,不是那副皮囊,再貌若天仙,也不及能扶持伴老的好。”
蕭守規迴道:“我知道,我又豈是那看重外相之人?隻是,不怕同你說真話,我害怕,怕到時候見了,也不知道該領哪個人入花轎。”
我聽了一笑,道:“那到時候穿嫁衣的,莫不成一家還有兩人?要我說,人家新娘子現在比你還怕,人家還怕嫁的是什麽奇怪人”
蕭守規聽了一笑,緊張感略緩和。
我開口約他出去走走,卻被他婉言拒絕了,說過會裁縫來,最近幾日忙著準備婚事,沒閑暇時間了。
我又同他坐了會,過會丫鬟通報裁縫來了,我便同他告了辭。
東風初起,園子裏白桃花最先等不及開了,遠看像開了一樹的雪。
蕭守規兩日前從自家府裏出發迎親去了,婚期在今日,想必他一行人已經到了。那邊在河東郡,離長安有好些距離,山川相隔,所以蕭守規會在女家舉行婚禮,之後盤桓幾日才會迴長安。
新興婚期也是今日,長孫家宴請賓客極多,幾乎長安入品流的官吏封爵都去了。淑文昨夜已將今日赴宴要穿的衣裳準備妥當,後又仔細確認了番,免得出岔子。在杜母手把手教授下,淑文日漸可以擔得起一院之主的擔子了。
然,世事多出人意料。淩晨時分,我突然受涼鬧肚子,到天亮也並不見好,倒還有加重傾向。
杜母趕來看了好一會,急等著大夫號脈出結果。淑文陪著,大夫開了藥又忙命丫鬟去熬藥,一番折騰上午已經過半。淑文看時間不早,念及今日是皇家婚宴,委婉請杜母前去,她可以照顧好我。
杜構早已準備好了,既是皇家婚事,杜母又作為大臣夫人,如何都是不能不去的。一番衡量之後,杜母隻好起身,臨走囑托了淑文幾句。
那日過午,我漸漸緩和了過來。這病,來的急,去的也快。
五日後,蕭守規一行人從河東郡迴來了。我帶了淑文,一同去了蕭府,給蕭守規道喜,順便見見那位新娘子。
到了蕭府,卻見蘇寶同早已經坐在了大堂裏。
“三全,你來的正好,守規金屋藏嬌,怎麽也不肯讓我見見新娘子”蘇寶同見我抱怨道
蕭守規無奈笑了下,對蘇寶同道:“你若是女子,內子這會早來見你了”又轉頭看向淑文,“正好嫂夫人來了,她也不會覺得一個人生分,我去喊她過來。”蕭守規言罷出了屋,才一會便迴來了,身後跟著那位新娘子。
眾人目光皆看了過去。那新娘子一見我們,有些生分卻毫不失端莊。
蕭守規一一介紹,我們一一迴禮。她跟著認了臉,待到蕭守規介紹淑文時,她眼神卻忽地明亮了。
“姚姐姐”新娘子喚道
淑文問道:“妹妹芳齡幾許?還不知我當不當的這個‘姐姐’”
新娘迴道:“丁亥年生,姐姐是?”
淑文忙道:“巧了,與我一年,是哪月的?”
新娘道:“八月”
“那我可當不起,我比姐姐小兩月”淑文迴道
“妹妹”新娘笑著上前拉上淑文的手,“我可否邀妹妹去花園走走?”
淑文笑迴:“姐姐美意,我怎能不去”
言罷,新娘領著淑文告辭出了屋,獨留下了我們三人。我與蘇寶同便向蕭守規詢問他近幾日在河東郡有什麽奇遇,卻隻聽他迴答說,那幾日除了趕路就是趕路,有意思的事,卻是一件都沒遇到。
聊了些時候,看不早了,我們從蕭府出來迴去。上了馬車有一會,卻見淑文一直默聲。我覺得奇怪,告辭那會還見她與那新娘說說笑笑的,怎麽才一會卻不高興了。
“淑文?”我喊道,等了片刻才見她迴過神。
淑文迷茫問道:“夫君有何事?”
我道:“你一言不發,發生了什麽事?怎麽不高興了?”
“妾身,沒有不高興……”淑文迴道,沉默片刻,道,“妾身隻是見了柳姐姐,想起了先前在太原郡的日子……”
我聽了,伸出左手將她摟在懷裏。她心上那些舊傷痕,我是怎麽也沒辦法給她消去,本想著時間久了就淡了,可那些傷痛的記憶,卻是腦海裏最深刻難忘的。
我道:“每見你傷心我卻無能為力,都讓我有些嫌棄這樣的自己……”
須臾,忽然聽到淑文呢喃道:“夫君現在這樣,妾身已經很滿足了”
兩人沉默了會,淑文突然直起身,嘴角揚了笑意看向我道:“柳姐姐家是河東郡,河東郡與太原郡相鄰,妾身倒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哦?什麽事?”我挑眉問道
淑文道:“約莫七歲的時候,妾身隨阿耶去過一處園子,那裏離河東、太原兩郡的交界處挺近”
我仔細聽著,有些入神了。我還是頭次聽她主動說起小時候的事,她還笑著,那不是讓她難受的迴憶。
淑文道:“那園子的主人是阿耶認識的一個朋友。那年,春分過後不久,那人邀請阿耶去他家園子賞梨花。我記得,我們是坐著馬車去的。從家裏出發,一路搖晃了好幾個時辰。我正犯著迷糊,突然間聞到了一股花香,我掀開馬車窗的簾子往外一看,入目全是盛開的梨花,雪一樣白,勻開漫山遍野,花香襲繞了一路。我們就沿著那條山間小路,在一個山穀裏停了馬車。那地方,是我見過最美的地方。後來我聽阿娘說,園子的主人,是為了自己的夫人修建了那片梨園。園子共有七裏,因為那女主人的生辰,是在七月……”
我依稀見到了一片梨園,小路穿過,停在世外人居處。山野靜謐,並無世間紛雜之音,唯有鳥語花香,心中所愛相伴。
“來日,我們去尋那片梨園……”我摟過了她,輕語道。
至於為何讓丫鬟管火,實在是因為這裏是內院,小廝一般不好進來,而且小師添火能掌握好了分寸。我絕沒有個人報複心理,隻是個小丫頭,犯不著置什麽氣。
小師滿高興,可能是因為元日那天給發的紅包起了不少作用。想起發出去的那些紅包我還是有些肉疼,紅包發地快盡了淑文才告訴我沒這個習慣。我看了看剩下幾個沒領到紅包的丫鬟,看她們眼裏那委屈渴望的心情,不忍心,全發了。千金散去,還會複來。
安排好了育苗,我想起來還沒準備將來種植的田地,忙出了門,去找杜母。過了杜母院裏,正好碰到院裏丫鬟送客人出去。
我急著問杜母田地,沒多注意那人。進了門,杜母見我,道:“我還想派人去喊你,你倒自己來了。”
我疑惑,問道:“阿娘找我?”
杜母道:“是找你,想問你,蕭家那個和你關係好的孩子喜歡些什麽,我好去備賀禮”
我皺眉,問道:“阿娘說的可是蕭守規?為何要給他備賀禮?”
杜母抬眼看我,疑惑地掃了兩眼,道:“你難道不知他要大婚?前些日子你不是去找他了嗎,他難道沒與你說?”
我聽了目瞪口呆,蕭守規要結婚了?!!如此大事,上迴見麵他怎麽沒說?
“額,他平時喜好讀書,別的,孩兒不知道了”我迴杜母道
杜母低頭想了想,道:“還真不好送禮,送書冊筆硯什麽的雖說投意,可終究是婚宴的大日子,還是有些欠妥當……我記得庫房裏好像有副玉鐲子,先前別人送的,一直放著,不如這次送了禮”
杜母看我,問道:“他是你同窗,你想送什麽禮,自己準備吧,若錢不夠,就去賬房支取”
“是”我迴道
杜母忽歎道:“也不知今年是怎麽個好年,剛過了就有兩家來傳婚禮喜訊,偏偏還都挑了同一個日子。天沒暖,長安城倒等不及熱鬧了。”
“還有誰家也辦?”我問杜母道
杜母迴道:“長孫家,年前不是聖上賜婚嗎,挑了正月底的日子”
唐太宗賜婚的事我聽別人說過,沒想一月也不到就行婚禮了。
杜母問道:“對了,你來可是有事?”
我忙迴神,才記起來是為了田地的事。
我問道:“阿娘,咱府上可還有閑田沒租出去?”
杜母皺眉,疑惑道:“你問這要做什麽?沒多少日子就該春種了,哪裏還有閑置的田地,即便有,也早早安排出去了,免得耽誤了時令。”
我聞言懊惱不已,怎麽就沒想到早些來問,不然也不會如此措手不及了。
我不死心又問道:“阿娘,五分田也沒有了嗎?”
杜母搖頭,道:“沒了,都租出去了,你到底要做什麽?”
我垂頭,有些喪氣,道:“孩兒,孩兒突然想種點作物”
“種作物?怎麽又有種作物的念頭了?”杜母想了想,道:“封田全租出去了,不過,西山別院裏好像有塊空地。是你阿耶之前命人空下的,也是想閑暇時種點花木,但這幾年一直忙著官府的事,連去那的時間也沒有。好像,有三四分地。”
我驚喜,問道:“阿娘說的可是別院花園子裏的那塊草地?原來是耕種用的,孩兒可以用嗎?”
杜母迴道:“許久沒去了,我也記不清,改日你去看看,若合適了便用吧”
“謝阿娘”我笑著迴道,從杜母處告辭。
翌日,去找了蕭守規,賀喜他結婚的事。
大堂等了會,才聽到蕭守規過來了,見到他,拱手道:“新郎官好”,卻見蕭守規沉著臉。
蕭守規從我身旁走過,到了一處矮榻坐下,問道:“你聽說了?”
“是,可你怎麽這副表情?”我在他旁邊坐下
蕭守規歎了口氣,道:“你也是奉父母之命成婚的,難道不知我的心情?”蕭守規看了看我,見我一臉迷茫,轉頭望向前方地上,“我從未見過她一麵,隻聽媒人嘴裏誇過,可那些話,卻沒法在我眼裏繪出她的模樣……”
蕭守規看向我,道:“你先前,也是因為不滿被安排,才整日流連在外麵。你可知我現在什麽心情?恐懼,一想到成婚心底就被恐懼淹沒。我根本不知,那個會與我相伴的人是誰……”
我默然,要說突然讓我娶個麵都沒見過的人我也恐懼。但這是在唐朝,在這裏就是父母之命。律例裏都規定了,子女若對父母安排的婚姻不服從,杖責百下。
我勸道:“所謂夫妻,貴在能地久天長,不是那副皮囊,再貌若天仙,也不及能扶持伴老的好。”
蕭守規迴道:“我知道,我又豈是那看重外相之人?隻是,不怕同你說真話,我害怕,怕到時候見了,也不知道該領哪個人入花轎。”
我聽了一笑,道:“那到時候穿嫁衣的,莫不成一家還有兩人?要我說,人家新娘子現在比你還怕,人家還怕嫁的是什麽奇怪人”
蕭守規聽了一笑,緊張感略緩和。
我開口約他出去走走,卻被他婉言拒絕了,說過會裁縫來,最近幾日忙著準備婚事,沒閑暇時間了。
我又同他坐了會,過會丫鬟通報裁縫來了,我便同他告了辭。
東風初起,園子裏白桃花最先等不及開了,遠看像開了一樹的雪。
蕭守規兩日前從自家府裏出發迎親去了,婚期在今日,想必他一行人已經到了。那邊在河東郡,離長安有好些距離,山川相隔,所以蕭守規會在女家舉行婚禮,之後盤桓幾日才會迴長安。
新興婚期也是今日,長孫家宴請賓客極多,幾乎長安入品流的官吏封爵都去了。淑文昨夜已將今日赴宴要穿的衣裳準備妥當,後又仔細確認了番,免得出岔子。在杜母手把手教授下,淑文日漸可以擔得起一院之主的擔子了。
然,世事多出人意料。淩晨時分,我突然受涼鬧肚子,到天亮也並不見好,倒還有加重傾向。
杜母趕來看了好一會,急等著大夫號脈出結果。淑文陪著,大夫開了藥又忙命丫鬟去熬藥,一番折騰上午已經過半。淑文看時間不早,念及今日是皇家婚宴,委婉請杜母前去,她可以照顧好我。
杜構早已準備好了,既是皇家婚事,杜母又作為大臣夫人,如何都是不能不去的。一番衡量之後,杜母隻好起身,臨走囑托了淑文幾句。
那日過午,我漸漸緩和了過來。這病,來的急,去的也快。
五日後,蕭守規一行人從河東郡迴來了。我帶了淑文,一同去了蕭府,給蕭守規道喜,順便見見那位新娘子。
到了蕭府,卻見蘇寶同早已經坐在了大堂裏。
“三全,你來的正好,守規金屋藏嬌,怎麽也不肯讓我見見新娘子”蘇寶同見我抱怨道
蕭守規無奈笑了下,對蘇寶同道:“你若是女子,內子這會早來見你了”又轉頭看向淑文,“正好嫂夫人來了,她也不會覺得一個人生分,我去喊她過來。”蕭守規言罷出了屋,才一會便迴來了,身後跟著那位新娘子。
眾人目光皆看了過去。那新娘子一見我們,有些生分卻毫不失端莊。
蕭守規一一介紹,我們一一迴禮。她跟著認了臉,待到蕭守規介紹淑文時,她眼神卻忽地明亮了。
“姚姐姐”新娘子喚道
淑文問道:“妹妹芳齡幾許?還不知我當不當的這個‘姐姐’”
新娘迴道:“丁亥年生,姐姐是?”
淑文忙道:“巧了,與我一年,是哪月的?”
新娘道:“八月”
“那我可當不起,我比姐姐小兩月”淑文迴道
“妹妹”新娘笑著上前拉上淑文的手,“我可否邀妹妹去花園走走?”
淑文笑迴:“姐姐美意,我怎能不去”
言罷,新娘領著淑文告辭出了屋,獨留下了我們三人。我與蘇寶同便向蕭守規詢問他近幾日在河東郡有什麽奇遇,卻隻聽他迴答說,那幾日除了趕路就是趕路,有意思的事,卻是一件都沒遇到。
聊了些時候,看不早了,我們從蕭府出來迴去。上了馬車有一會,卻見淑文一直默聲。我覺得奇怪,告辭那會還見她與那新娘說說笑笑的,怎麽才一會卻不高興了。
“淑文?”我喊道,等了片刻才見她迴過神。
淑文迷茫問道:“夫君有何事?”
我道:“你一言不發,發生了什麽事?怎麽不高興了?”
“妾身,沒有不高興……”淑文迴道,沉默片刻,道,“妾身隻是見了柳姐姐,想起了先前在太原郡的日子……”
我聽了,伸出左手將她摟在懷裏。她心上那些舊傷痕,我是怎麽也沒辦法給她消去,本想著時間久了就淡了,可那些傷痛的記憶,卻是腦海裏最深刻難忘的。
我道:“每見你傷心我卻無能為力,都讓我有些嫌棄這樣的自己……”
須臾,忽然聽到淑文呢喃道:“夫君現在這樣,妾身已經很滿足了”
兩人沉默了會,淑文突然直起身,嘴角揚了笑意看向我道:“柳姐姐家是河東郡,河東郡與太原郡相鄰,妾身倒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哦?什麽事?”我挑眉問道
淑文道:“約莫七歲的時候,妾身隨阿耶去過一處園子,那裏離河東、太原兩郡的交界處挺近”
我仔細聽著,有些入神了。我還是頭次聽她主動說起小時候的事,她還笑著,那不是讓她難受的迴憶。
淑文道:“那園子的主人是阿耶認識的一個朋友。那年,春分過後不久,那人邀請阿耶去他家園子賞梨花。我記得,我們是坐著馬車去的。從家裏出發,一路搖晃了好幾個時辰。我正犯著迷糊,突然間聞到了一股花香,我掀開馬車窗的簾子往外一看,入目全是盛開的梨花,雪一樣白,勻開漫山遍野,花香襲繞了一路。我們就沿著那條山間小路,在一個山穀裏停了馬車。那地方,是我見過最美的地方。後來我聽阿娘說,園子的主人,是為了自己的夫人修建了那片梨園。園子共有七裏,因為那女主人的生辰,是在七月……”
我依稀見到了一片梨園,小路穿過,停在世外人居處。山野靜謐,並無世間紛雜之音,唯有鳥語花香,心中所愛相伴。
“來日,我們去尋那片梨園……”我摟過了她,輕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