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龍韻求見
將軍在上:刁蠻嬌妻要造反 作者:小懶花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柳沒猜錯,這打著東海王側妃旗號上門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年前被遣送迴京的龍韻。
龍韻自從被人“護送”迴京之後,便寄居在從前的將軍府,隻是將軍府一貫就沒什麽人,隻有一兩個看門跟打掃的下人,都是些無處可去的老人家,算是在這裏養老,顧得上自己就算是很好了。
突然掉下來這麽個側王妃,大家都很茫然,根本不知道怎麽伺候側王妃。
從前霍振熙倒是也帶過寧王世子跟如今的東海王妃迴來過,但是世子跟王妃都跟王爺一樣,是不愛人伺候的,隻是過來看看,並不用他們做什麽。
可是這個側王妃來了之後架子就很大,一日三餐要擺足陣勢,至少十七八個菜,還要四個貼身婢女,八個大丫鬟,十六個小丫頭並許多嬤嬤侍衛。
還要穿金戴銀,還很講究,不肯要外頭的成衣,非要在王府專門設個針線房來給她做衣服。
嫌棄將軍府現在的幾個老人不會伺候,也不管他們是霍振熙從前麾下戰亡士兵的親人,被霍振熙放在這裏養老,人家根本沒有義務伺候她,隻是住在將軍府,心中過意不去才主動看門灑掃的事情,隻吵著要賣掉這幾個老奴。
這些要求把府裏的幾個老人折騰得不行,最後還是沈代容過來,請示了寧王,把這位東海王側妃接進了寧王府——就跟從前陸清靈一樣。
寧王反正是不在意的,他一年也沒有多少日子在府中,更不願意管霍振熙的事,隻要不到前院去招惹他,後頭就隨便。
沈代容自然知道龍韻的來曆,也並不是很喜歡,心道若是把她放在將軍府裏,沒人管著龍韻恐怕是要上天了,幹脆接進寧王府來,諒她也不敢在寧王府撒潑。
於是沈代容恭恭敬敬地請了龍韻進寧王府,龍韻還滿心歡喜,以為這是寧王也承認她接受她的意思,高高興興地進了府。
等到進來之後才發現寧王府的日子跟她想象中的王妃生活完全不一樣,根本連寧王的麵都見不到。甚至還沒有在將軍府的時候自由——至少那時候將軍府沒人管她,她想要去哪裏就去哪裏,上街耀武揚威到處宣揚自己是待封的東海王側妃也行。
但是如今進了寧王府,寧王府可是門禁森嚴的,若是她要出去,須得層層上報,要王府的管事、管家同意,竟然還要沈代容同意!
龍韻氣瘋了,在她住的小院子裏各種吵鬧打砸,沈代容隻是不管,她砸壞多少東西,欺負了多少婢女丫鬟,便扣她多少月銀——全部扣沒了,就開始扣飯食。
如此,這幾個月龍韻可真是沒有過上什麽好日子,進了寧王府,更是苦不堪言,連出都出不來。
這還是昨天寧王沒能迴府,沈代容跟景木緊急調動王府力量上下周旋部署,甚至考慮到局勢變化,辭退了一部分跟將軍府中下人來曆一樣的將士家人,讓他們早些另謀出路,免得被牽連其中,匆忙之中沒顧得上她,她才能偷偷跑出來的。
龍韻出府後並不是立刻來找李兆的,她先去了岑家,岑家上下幾代都是大夫跟仵作,此刻也是忙得一塌糊塗,根本顧不上她,隻是這“東海王側妃”的名頭太響亮了,岑家又不敢怠慢,心知寧王府如今也忙不過來,倒不如讓她去恩榮侯府。至少,不管什麽時候,小侯爺都是輕鬆自在的。
這背後的事情李兆並不知曉,隻商量著讓管家把這位側王妃帶進來。
龍韻在外頭門房等了好半天,心裏著實慌張,她很清楚她這側王妃位置是怎麽來的,將軍府、寧王府、岑家都行不通,這個恩榮侯府要是還行不通,她就真的要自己跑去東海了。
龍韻被人帶進恩榮侯府內宅,見到花園亭子中間坐著一個男人,知曉這就是恩榮侯了,連忙拜下去。
李兆立刻站起來:“萬萬不可。”
如果真是東海王側妃,那就算是他半個嫂子了,他敢讓龍韻給她行大禮嗎?
月華郡主冷著臉打量龍韻,心道,這女子看著年紀不大,聯想到陸清靈嫁給霍振熙的時候年紀也不大,心中頓時有些惱怒,難道這霍振熙也跟別的那些臭男人一樣,隻喜歡年紀小的?
龍韻見李兆對她態度還算不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恩榮侯,我求您一件事,您送我去東海吧!”
李兆忙道:“這話從何說起呢?你是何時封的側王妃?是東海王在東海新收的側室嗎?”
龍韻搖頭:“我是王爺在淮南是收的側室,後來王爺跟……王妃去了東海,命我迴來伺候寧王。”
“等下,讓你伺候寧王?”月華郡主不解:“霍哥哥跟寧王叔關係一向不好,見麵都不說話,怎麽會讓你迴來伺候寧王?”
龍韻一愣,是這樣?所以寧王才不肯見她?
龍韻自覺有了底氣,說話也不自覺大聲了起來:“對啊,我是東海王側妃,才不像陸清靈那樣隻知道纏著男人,不迴來侍奉公爹。”
龍韻以為李兆跟月華郡主不知道寧王府的情況,便厚著臉皮還是往自己臉上貼金,順帶著踩陸清靈一腳。
豈不知李兆跟月華郡主身為皇親貴胄,京城裏的這些事哪裏有不明白的。
之前倒是的確不太清楚霍振熙跟陸清靈在外頭發生了什麽事,摸不清這個東海王側妃的來曆,所以才見上一見,看看來曆。
現在看到龍韻連霍振熙跟寧王的關係都不清楚,還侍奉公爹呢!不說霍振熙,就是陸清靈,昭華公主跟寧王那是有殺父之仇的!
倆人不你死我活地鬥起來就算不錯了,還侍奉!
月華郡主頓時心生鄙夷:“你誰啊你?陸清靈即便是民間化名,那名字也是你叫得的嗎?”
本來月華郡主身份就低於昭華公主,如今這龍韻說起昭華公主來都直唿其名,莫非是想要踩到她頭上?
月華郡主倒是頭一個心中不爽了起來。
龍韻自從被人“護送”迴京之後,便寄居在從前的將軍府,隻是將軍府一貫就沒什麽人,隻有一兩個看門跟打掃的下人,都是些無處可去的老人家,算是在這裏養老,顧得上自己就算是很好了。
突然掉下來這麽個側王妃,大家都很茫然,根本不知道怎麽伺候側王妃。
從前霍振熙倒是也帶過寧王世子跟如今的東海王妃迴來過,但是世子跟王妃都跟王爺一樣,是不愛人伺候的,隻是過來看看,並不用他們做什麽。
可是這個側王妃來了之後架子就很大,一日三餐要擺足陣勢,至少十七八個菜,還要四個貼身婢女,八個大丫鬟,十六個小丫頭並許多嬤嬤侍衛。
還要穿金戴銀,還很講究,不肯要外頭的成衣,非要在王府專門設個針線房來給她做衣服。
嫌棄將軍府現在的幾個老人不會伺候,也不管他們是霍振熙從前麾下戰亡士兵的親人,被霍振熙放在這裏養老,人家根本沒有義務伺候她,隻是住在將軍府,心中過意不去才主動看門灑掃的事情,隻吵著要賣掉這幾個老奴。
這些要求把府裏的幾個老人折騰得不行,最後還是沈代容過來,請示了寧王,把這位東海王側妃接進了寧王府——就跟從前陸清靈一樣。
寧王反正是不在意的,他一年也沒有多少日子在府中,更不願意管霍振熙的事,隻要不到前院去招惹他,後頭就隨便。
沈代容自然知道龍韻的來曆,也並不是很喜歡,心道若是把她放在將軍府裏,沒人管著龍韻恐怕是要上天了,幹脆接進寧王府來,諒她也不敢在寧王府撒潑。
於是沈代容恭恭敬敬地請了龍韻進寧王府,龍韻還滿心歡喜,以為這是寧王也承認她接受她的意思,高高興興地進了府。
等到進來之後才發現寧王府的日子跟她想象中的王妃生活完全不一樣,根本連寧王的麵都見不到。甚至還沒有在將軍府的時候自由——至少那時候將軍府沒人管她,她想要去哪裏就去哪裏,上街耀武揚威到處宣揚自己是待封的東海王側妃也行。
但是如今進了寧王府,寧王府可是門禁森嚴的,若是她要出去,須得層層上報,要王府的管事、管家同意,竟然還要沈代容同意!
龍韻氣瘋了,在她住的小院子裏各種吵鬧打砸,沈代容隻是不管,她砸壞多少東西,欺負了多少婢女丫鬟,便扣她多少月銀——全部扣沒了,就開始扣飯食。
如此,這幾個月龍韻可真是沒有過上什麽好日子,進了寧王府,更是苦不堪言,連出都出不來。
這還是昨天寧王沒能迴府,沈代容跟景木緊急調動王府力量上下周旋部署,甚至考慮到局勢變化,辭退了一部分跟將軍府中下人來曆一樣的將士家人,讓他們早些另謀出路,免得被牽連其中,匆忙之中沒顧得上她,她才能偷偷跑出來的。
龍韻出府後並不是立刻來找李兆的,她先去了岑家,岑家上下幾代都是大夫跟仵作,此刻也是忙得一塌糊塗,根本顧不上她,隻是這“東海王側妃”的名頭太響亮了,岑家又不敢怠慢,心知寧王府如今也忙不過來,倒不如讓她去恩榮侯府。至少,不管什麽時候,小侯爺都是輕鬆自在的。
這背後的事情李兆並不知曉,隻商量著讓管家把這位側王妃帶進來。
龍韻在外頭門房等了好半天,心裏著實慌張,她很清楚她這側王妃位置是怎麽來的,將軍府、寧王府、岑家都行不通,這個恩榮侯府要是還行不通,她就真的要自己跑去東海了。
龍韻被人帶進恩榮侯府內宅,見到花園亭子中間坐著一個男人,知曉這就是恩榮侯了,連忙拜下去。
李兆立刻站起來:“萬萬不可。”
如果真是東海王側妃,那就算是他半個嫂子了,他敢讓龍韻給她行大禮嗎?
月華郡主冷著臉打量龍韻,心道,這女子看著年紀不大,聯想到陸清靈嫁給霍振熙的時候年紀也不大,心中頓時有些惱怒,難道這霍振熙也跟別的那些臭男人一樣,隻喜歡年紀小的?
龍韻見李兆對她態度還算不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恩榮侯,我求您一件事,您送我去東海吧!”
李兆忙道:“這話從何說起呢?你是何時封的側王妃?是東海王在東海新收的側室嗎?”
龍韻搖頭:“我是王爺在淮南是收的側室,後來王爺跟……王妃去了東海,命我迴來伺候寧王。”
“等下,讓你伺候寧王?”月華郡主不解:“霍哥哥跟寧王叔關係一向不好,見麵都不說話,怎麽會讓你迴來伺候寧王?”
龍韻一愣,是這樣?所以寧王才不肯見她?
龍韻自覺有了底氣,說話也不自覺大聲了起來:“對啊,我是東海王側妃,才不像陸清靈那樣隻知道纏著男人,不迴來侍奉公爹。”
龍韻以為李兆跟月華郡主不知道寧王府的情況,便厚著臉皮還是往自己臉上貼金,順帶著踩陸清靈一腳。
豈不知李兆跟月華郡主身為皇親貴胄,京城裏的這些事哪裏有不明白的。
之前倒是的確不太清楚霍振熙跟陸清靈在外頭發生了什麽事,摸不清這個東海王側妃的來曆,所以才見上一見,看看來曆。
現在看到龍韻連霍振熙跟寧王的關係都不清楚,還侍奉公爹呢!不說霍振熙,就是陸清靈,昭華公主跟寧王那是有殺父之仇的!
倆人不你死我活地鬥起來就算不錯了,還侍奉!
月華郡主頓時心生鄙夷:“你誰啊你?陸清靈即便是民間化名,那名字也是你叫得的嗎?”
本來月華郡主身份就低於昭華公主,如今這龍韻說起昭華公主來都直唿其名,莫非是想要踩到她頭上?
月華郡主倒是頭一個心中不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