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應該論斬
將軍在上:刁蠻嬌妻要造反 作者:小懶花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熱淚盈眶,握著皇後的手久久不願鬆開:“淑慧,還是你對朕最好。”
謝皇後忍住脖子跟喉嚨的疼痛,催促道:“皇上,快寫吧,早一日停戰,便是多挽救無數百姓的生命。”
皇上點頭:“好,朕現在就去寫聖旨,會讓章遠行派兵出征,協助霍振熙打壓薛家私兵。”
頓了頓又道:“不過朕這樣做,想必薛貴妃那裏不會太平,她到底是玲瓏的母親,與朕也有多年情誼……”
謝皇後心中一痛,她自然明白這不過是皇上的場麵話,恐怕還是因為當時薛家的從龍之功吧。
皇上是突然從王府庶子被蕭太後收養到名下,然後突然變成了儲君、皇上的。
他剛才說的沒錯,他就是個光杆皇帝,那時候與薛家聯姻,也是因為薛家能夠作為他的力量與當時其他多方力量抗衡。
如今薛家恃寵而驕,一味坐大,皇上的確該查辦,可是他這般優柔寡斷的性子,又不肯背上過河拆橋的罵名。
想來一定是會踩薛家,捧薛貴妃。
上次沒能夠給薛貴妃一個皇貴妃的名頭,這次恐怕要給了。
皇後微笑著:“皇上,戰事是大事,後宮之事是小事,臣妾會安撫好後宮的,皇上大可放心。”
皇上露出鬆了一口氣的樣子來:“多謝皇後體諒。”
皇後捂著喉嚨出去了,她今天來見皇上,進來前好端端的,出去後脖子上卻帶著傷,這事兒肯定不能夠招太醫來看,頂多隻能讓幾個貼身的宮女嬤嬤看看,必須爛在心裏。
貝川川為皇後不值,卻隻能夠歎口氣,默默注視著皇後離去的背影。
在皇上發話之前,他依然不敢抬起頭來。
皇上坐到案前,叫貝川川:“過來給朕磨墨。”
貝川川連忙爬起來,貓著腰到案幾旁邊,開始磨墨。
皇上提筆,卻沒有寫字,而是饒有興致地看著貝川川,問他:“你剛才可聽到皇後說的話了?”
貝川川拿不定主意皇上這是想讓他聽到還是不想讓他聽到,可是皇上這般關切的眼神,他又不能不迴答。
貝川川隻好硬著頭皮道:“聽……到了一些。”
“聽到了一些?哪一些?鐵卷丹書?還是朕對皇後跪地求饒?”
皇上的嘴角露出譏諷的笑意來,不如最開始的癲狂,也沒有半點兒後來的悔過,仿佛剛才都是演戲一般,隻有現在這副冷徹人心樣子才是真的皇上。
“老奴不敢……鐵卷丹書的事情老奴不知道,皇上,是否要著人去問問?”貝川川猶豫著迴答。
皇上眯起眼睛,臉上笑著,可是語氣中卻有凍死人的寒意:“查!當然要查!朕還不知道他們到底準備了多少坑給朕跳,朕一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走到現在,他們想憑借一個所謂的鐵卷丹書就想逼朕下台?”
天大的笑話!
若是這天下君主能夠隨意因為元恆帝留下的鐵卷丹書就可廢可立,那還叫什麽皇帝?
不如叫元恆帝的傀儡罷了!
皇上從來沒有一刻像這樣暴怒,可是內心越是憤怒,麵上卻越是鎮定。
他看著不敢說話裝聾作啞的貝川川,冷笑道:“貝川川,若是朕沒記錯,你也是元恆帝指派到朕身邊的吧?你是不是也有個什麽鐵卷丹書,能夠隨時廢掉朕?”
貝川川立刻跪下:“皇上明鑒,老奴對皇上是一片忠心,半點兒異心都沒有!”
“忠心?嗬嗬,好一個忠心!你們一個二個都說是對忠心,可是為什麽總要幫著別人對付朕?這陣子你明裏暗裏幫霍振熙說了多少好話了?皇後為了霍振熙竟然不惜要挾朕!你們的忠心恐怕不是對朕,還是對元恆帝吧!”
皇上大手一揮,案幾上的奏折劈裏啪啦地掉落在地上,更有甚者,燭燈也被揮倒,燭淚滴落到皇上手上,可是在明明滅滅的燭光照耀下的皇上的臉龐,卻仿佛任何疼痛都沒有感覺到似的。
而伏在地上一樣被燭燈燙到的貝川川,也一樣顧不上查看自己的傷勢,忍著痛連忙撲過去把燭台從皇上手上拿起來,顫抖著聲音道:“皇上您這是何必,就算是再怎麽樣也不能夠糟蹋自己的身子啊!”
皇上看著貝川川滿臉心疼地給他拂去手背上的燭淚,又掏出身上攜帶著的藥膏往皇上手上抹去。
連太醫都不用叫。
因為這樣的場景貝川川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這個懦弱而敏感的皇帝,從來不敢當麵表達他對其他人的不滿,可是私底下,這樣暴怒而傷害自己的事情,實在不止一次兩次了。
貝川川熟練地給皇上上藥,可是看著這個在自己眼前十多年,從少年到青年的年輕人,貝川川還是心痛不已。
皇上突然很想哭,竟然抽出手抱住貝川川的腰:“貝川川,對不住,朕沒忍住……”
貝川川手上跟頭上、臉上,也是剛才被皇上揮倒的燭台迸濺的燭淚。
一定很疼吧?
皇上抬眼看貝川川,看著這個照料他十數年,幾乎是形影不離的老宦官,神誌有些不清楚地呢喃道:“你不要怪朕好不好?是朕沒忍住,朕以後會做的很好很好的……”
貝川川亦是突然落淚,他猶豫了一下,輕輕拍了拍皇上的背,就好像皇上小時候,還會做噩夢的時候一樣:“皇上別擔心,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皇上沒有應聲,把頭埋在貝川川腰間良久,才抬起頭來。
此時的皇上臉色已經恢複如常,隻是聲音也格外冷淡:“朕當然會做的很好,嗬嗬,若是不好,這些世家大族,那些皇親國戚,可不會站在朕這邊。朕不可以被拉下台,朕就是大梁的皇帝!他們不是想看朕是什麽樣的人嗎?那朕就讓他們看看!”
貝川川驚疑不定地看著仿佛已經失去了理智的皇上,心中警鈴大作。
而皇上已經落筆:“……兵馬大將軍霍振熙,擅離職守,越權開戰……致西南動亂,百姓流亡……應治死罪……”
謝皇後忍住脖子跟喉嚨的疼痛,催促道:“皇上,快寫吧,早一日停戰,便是多挽救無數百姓的生命。”
皇上點頭:“好,朕現在就去寫聖旨,會讓章遠行派兵出征,協助霍振熙打壓薛家私兵。”
頓了頓又道:“不過朕這樣做,想必薛貴妃那裏不會太平,她到底是玲瓏的母親,與朕也有多年情誼……”
謝皇後心中一痛,她自然明白這不過是皇上的場麵話,恐怕還是因為當時薛家的從龍之功吧。
皇上是突然從王府庶子被蕭太後收養到名下,然後突然變成了儲君、皇上的。
他剛才說的沒錯,他就是個光杆皇帝,那時候與薛家聯姻,也是因為薛家能夠作為他的力量與當時其他多方力量抗衡。
如今薛家恃寵而驕,一味坐大,皇上的確該查辦,可是他這般優柔寡斷的性子,又不肯背上過河拆橋的罵名。
想來一定是會踩薛家,捧薛貴妃。
上次沒能夠給薛貴妃一個皇貴妃的名頭,這次恐怕要給了。
皇後微笑著:“皇上,戰事是大事,後宮之事是小事,臣妾會安撫好後宮的,皇上大可放心。”
皇上露出鬆了一口氣的樣子來:“多謝皇後體諒。”
皇後捂著喉嚨出去了,她今天來見皇上,進來前好端端的,出去後脖子上卻帶著傷,這事兒肯定不能夠招太醫來看,頂多隻能讓幾個貼身的宮女嬤嬤看看,必須爛在心裏。
貝川川為皇後不值,卻隻能夠歎口氣,默默注視著皇後離去的背影。
在皇上發話之前,他依然不敢抬起頭來。
皇上坐到案前,叫貝川川:“過來給朕磨墨。”
貝川川連忙爬起來,貓著腰到案幾旁邊,開始磨墨。
皇上提筆,卻沒有寫字,而是饒有興致地看著貝川川,問他:“你剛才可聽到皇後說的話了?”
貝川川拿不定主意皇上這是想讓他聽到還是不想讓他聽到,可是皇上這般關切的眼神,他又不能不迴答。
貝川川隻好硬著頭皮道:“聽……到了一些。”
“聽到了一些?哪一些?鐵卷丹書?還是朕對皇後跪地求饒?”
皇上的嘴角露出譏諷的笑意來,不如最開始的癲狂,也沒有半點兒後來的悔過,仿佛剛才都是演戲一般,隻有現在這副冷徹人心樣子才是真的皇上。
“老奴不敢……鐵卷丹書的事情老奴不知道,皇上,是否要著人去問問?”貝川川猶豫著迴答。
皇上眯起眼睛,臉上笑著,可是語氣中卻有凍死人的寒意:“查!當然要查!朕還不知道他們到底準備了多少坑給朕跳,朕一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走到現在,他們想憑借一個所謂的鐵卷丹書就想逼朕下台?”
天大的笑話!
若是這天下君主能夠隨意因為元恆帝留下的鐵卷丹書就可廢可立,那還叫什麽皇帝?
不如叫元恆帝的傀儡罷了!
皇上從來沒有一刻像這樣暴怒,可是內心越是憤怒,麵上卻越是鎮定。
他看著不敢說話裝聾作啞的貝川川,冷笑道:“貝川川,若是朕沒記錯,你也是元恆帝指派到朕身邊的吧?你是不是也有個什麽鐵卷丹書,能夠隨時廢掉朕?”
貝川川立刻跪下:“皇上明鑒,老奴對皇上是一片忠心,半點兒異心都沒有!”
“忠心?嗬嗬,好一個忠心!你們一個二個都說是對忠心,可是為什麽總要幫著別人對付朕?這陣子你明裏暗裏幫霍振熙說了多少好話了?皇後為了霍振熙竟然不惜要挾朕!你們的忠心恐怕不是對朕,還是對元恆帝吧!”
皇上大手一揮,案幾上的奏折劈裏啪啦地掉落在地上,更有甚者,燭燈也被揮倒,燭淚滴落到皇上手上,可是在明明滅滅的燭光照耀下的皇上的臉龐,卻仿佛任何疼痛都沒有感覺到似的。
而伏在地上一樣被燭燈燙到的貝川川,也一樣顧不上查看自己的傷勢,忍著痛連忙撲過去把燭台從皇上手上拿起來,顫抖著聲音道:“皇上您這是何必,就算是再怎麽樣也不能夠糟蹋自己的身子啊!”
皇上看著貝川川滿臉心疼地給他拂去手背上的燭淚,又掏出身上攜帶著的藥膏往皇上手上抹去。
連太醫都不用叫。
因為這樣的場景貝川川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這個懦弱而敏感的皇帝,從來不敢當麵表達他對其他人的不滿,可是私底下,這樣暴怒而傷害自己的事情,實在不止一次兩次了。
貝川川熟練地給皇上上藥,可是看著這個在自己眼前十多年,從少年到青年的年輕人,貝川川還是心痛不已。
皇上突然很想哭,竟然抽出手抱住貝川川的腰:“貝川川,對不住,朕沒忍住……”
貝川川手上跟頭上、臉上,也是剛才被皇上揮倒的燭台迸濺的燭淚。
一定很疼吧?
皇上抬眼看貝川川,看著這個照料他十數年,幾乎是形影不離的老宦官,神誌有些不清楚地呢喃道:“你不要怪朕好不好?是朕沒忍住,朕以後會做的很好很好的……”
貝川川亦是突然落淚,他猶豫了一下,輕輕拍了拍皇上的背,就好像皇上小時候,還會做噩夢的時候一樣:“皇上別擔心,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皇上沒有應聲,把頭埋在貝川川腰間良久,才抬起頭來。
此時的皇上臉色已經恢複如常,隻是聲音也格外冷淡:“朕當然會做的很好,嗬嗬,若是不好,這些世家大族,那些皇親國戚,可不會站在朕這邊。朕不可以被拉下台,朕就是大梁的皇帝!他們不是想看朕是什麽樣的人嗎?那朕就讓他們看看!”
貝川川驚疑不定地看著仿佛已經失去了理智的皇上,心中警鈴大作。
而皇上已經落筆:“……兵馬大將軍霍振熙,擅離職守,越權開戰……致西南動亂,百姓流亡……應治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