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險,狡詐,目標堅定,有自己的追求,就是華陽子爵的形象。”
長孫無忌笑著給李承乾介紹。
聽的李承乾一臉迷茫。
“可是舅舅,剛才孔穎達師傅不還說他是聖人嗎?”
“聖人怎麽會狡詐,陰險?”
李承乾覺得這和書上寫的不對。
書上可是說了,聖人,品德高尚,完美無瑕的,不可能是陰險狡詐這種充滿負麵情緒的凡夫俗子情緒吧。
李承乾覺得好迷茫,舅舅和他了解到的不一樣。
長孫無忌忍不住笑出聲。
坐下來,陪李承乾慢慢聊。
“華陽子爵,也就是蘇陽,他也是人,看見美女走不動道,晚上也需要侍女暖床,也要摟著美人睡覺,吃飯時也要看飯菜新鮮不新鮮,也有自己的至高追求,也會為了自己的追求放下身段去做妥協。”
“那就是他。”
“他的行為可以是聖人行為,但是他本人不是聖人。”
“就連孔聖都說過肉切的不正我不吃。”
“但是孔聖又在那個貴族壟斷教育的時代開放了知識。”
“這行為也是聖人行徑。”
長孫無忌的諄諄教導讓李承乾皺眉思考。
他仿佛明白了什麽。
人的生活和所作所為,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
“太子殿下眼中的儒家是什麽樣的?”
長孫無忌笑著問道。
李承乾小臉皺巴成抹布樣,也沒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儒家是什麽樣的?
他知道自己舅舅問的東西很多,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覺得他的想法,不是舅舅想問的那個。
搖搖頭,表示自己說不出來。
“所以說,太子殿下以後要多去看,多去聽。”
李承乾點點頭,這個他知道。
“那太子殿下知道儒家的根基是什麽嗎?”
“傳萬世不朽的根基。”
李承乾瘋狂點頭,這個他知道。
“是品德高尚,聖人頻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一家獨大。”
李承乾覺得沒問題,他接觸到的儒家人,各個都品德高尚,每一個都說話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風趣有味。
每個人都受人尊重,都有自己受人尊重的點。
長孫無忌搖搖頭。
“是教育。”
“因為儒家普及教育,廣愛天下人。”
“兵家吳起,學於曾申。”
“墨家出於儒家。”
“秦朝名相李斯,韓非子學於荀子。”
“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人專注於農事,後出了農家。”
“也曾有辯論家學於孟子。”
“儒家有很多缺點,但是儒家確確實實的在搞教育,在非常努力的搞教育。”
“這才是儒家的根基。”
李承乾覺得自己的三觀有些破碎。
這,屬實有點不一樣吧。
諸子百家中的幾大家,竟然好幾個都曾於儒家開學。
這,儒墨之爭,不是爭的你死我活嗎?
仿佛看出了李承乾的想法,長孫無忌繼續道:“太子殿下不要忘了,如果孔聖看不起其他行業,瞧不起兵家殺伐客,隻專注於求學,他那就不會有三千弟子,有教無類的話了。”
“孔子追求的傳道受業解惑,是傳下天地大道,受你追求大道的基礎之業,解你迷茫之惑。”
“可能在孔子眼中,你想當將軍,那老夫就教導你領兵打仗的基礎,教導你平等待人的道德,告知你殺戮過多的疑惑,告知你將軍的職責,告訴你保家衛國的重要性。”
“你想當農夫,那我就告訴你當農夫的價值在哪裏?讓你隨之去努力,告訴你農業之根本。”
“你想當工匠,那我就告訴你一個合格的工匠需要做什麽,告訴你怎麽當工匠彰顯自己的價值。”
長孫無忌迴憶自己理解中的孔聖,那位經曆了仕途的顛沛流離後,晚年生涯真的看開了,對於自己的追求有了更加高大上的升華,把自己的人生總結出了經驗,傳播下去。
而且當時的情況還真是誰去求學,他都教。
把當時壟斷在貴族手裏的知識,教導給了各種人。
其中有三教九流,有覬覦他知識的貴族。
可是他都教了。
李承乾若有所思。
“舅舅,你說當皇帝是不是也應該這樣,一視同仁。”
長孫無忌驚呆了,這個孩子,天賦驚人啊。
這都能理解出帝王之道。
不過,還是需要教導。
“太子殿下,一昧的一視同仁也不對,因為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隻有相對公平,追求公平平衡。”
李承乾靦腆一笑,繼續若有所思。
原來是這樣嗎?
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嗎?
此時的柴邵和蘇陽也麵對著是否要進行絕對公平的問題。
有百姓領了地,不滿意,認為自己的地不如別人的地好。
正在鬧事。
蘇陽看著鬧事的痞賴男子,打個哈欠,給趙二一個眼神。
趙二獰笑著上前,一刀鞘砸在他身上。
周圍的圍觀群眾都驚呆了。
仁慈的唐軍打人了?
這還是他們印象中仁慈的唐軍嗎?
蘇陽看看周圍的圍觀群眾,走到分到了好地的那個中年男子旁邊,指著他,對著圍觀群眾大聲道:“他,衝擊城門,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冒著生命危險在反抗,在幫助我們,我們自然要獎勵他,給他好地。”
蘇陽冷笑一聲,不公平?
你沒有付出,憑什麽拿好地。
你要是有付出,當然有資格拿好地了。
你要是沒有付出,還拿到了好地,那才是真的不公平。
蘇陽又指了指被趙二用刀鞘打翻在地的痞賴男。
“這個人,貪生怕死,不敢反抗邪惡的梁國貴族,相反,還進行了通風報信。”
“他分的土地,當然要遠一些,差一些了。”
“如果還不服,就想想你們做過什麽事。”
蘇陽的聲音震的一幫人都不好意思了,紛紛退後低頭。
恩威並施,好手段。
柴邵在後麵感歎。
這群百姓,是助力,也是阻力。
“果然如此,無論哪個時代都一樣,總有一些人,一直以為自己越窮越有理。”
“總以為自己天縱之資,是被打壓的存在。”
“殊不知,懶惰的他即使機會掉在麵前,也拿不到。”
蘇陽沒有冷笑不已。
長孫無忌笑著給李承乾介紹。
聽的李承乾一臉迷茫。
“可是舅舅,剛才孔穎達師傅不還說他是聖人嗎?”
“聖人怎麽會狡詐,陰險?”
李承乾覺得這和書上寫的不對。
書上可是說了,聖人,品德高尚,完美無瑕的,不可能是陰險狡詐這種充滿負麵情緒的凡夫俗子情緒吧。
李承乾覺得好迷茫,舅舅和他了解到的不一樣。
長孫無忌忍不住笑出聲。
坐下來,陪李承乾慢慢聊。
“華陽子爵,也就是蘇陽,他也是人,看見美女走不動道,晚上也需要侍女暖床,也要摟著美人睡覺,吃飯時也要看飯菜新鮮不新鮮,也有自己的至高追求,也會為了自己的追求放下身段去做妥協。”
“那就是他。”
“他的行為可以是聖人行為,但是他本人不是聖人。”
“就連孔聖都說過肉切的不正我不吃。”
“但是孔聖又在那個貴族壟斷教育的時代開放了知識。”
“這行為也是聖人行徑。”
長孫無忌的諄諄教導讓李承乾皺眉思考。
他仿佛明白了什麽。
人的生活和所作所為,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
“太子殿下眼中的儒家是什麽樣的?”
長孫無忌笑著問道。
李承乾小臉皺巴成抹布樣,也沒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儒家是什麽樣的?
他知道自己舅舅問的東西很多,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覺得他的想法,不是舅舅想問的那個。
搖搖頭,表示自己說不出來。
“所以說,太子殿下以後要多去看,多去聽。”
李承乾點點頭,這個他知道。
“那太子殿下知道儒家的根基是什麽嗎?”
“傳萬世不朽的根基。”
李承乾瘋狂點頭,這個他知道。
“是品德高尚,聖人頻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一家獨大。”
李承乾覺得沒問題,他接觸到的儒家人,各個都品德高尚,每一個都說話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風趣有味。
每個人都受人尊重,都有自己受人尊重的點。
長孫無忌搖搖頭。
“是教育。”
“因為儒家普及教育,廣愛天下人。”
“兵家吳起,學於曾申。”
“墨家出於儒家。”
“秦朝名相李斯,韓非子學於荀子。”
“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人專注於農事,後出了農家。”
“也曾有辯論家學於孟子。”
“儒家有很多缺點,但是儒家確確實實的在搞教育,在非常努力的搞教育。”
“這才是儒家的根基。”
李承乾覺得自己的三觀有些破碎。
這,屬實有點不一樣吧。
諸子百家中的幾大家,竟然好幾個都曾於儒家開學。
這,儒墨之爭,不是爭的你死我活嗎?
仿佛看出了李承乾的想法,長孫無忌繼續道:“太子殿下不要忘了,如果孔聖看不起其他行業,瞧不起兵家殺伐客,隻專注於求學,他那就不會有三千弟子,有教無類的話了。”
“孔子追求的傳道受業解惑,是傳下天地大道,受你追求大道的基礎之業,解你迷茫之惑。”
“可能在孔子眼中,你想當將軍,那老夫就教導你領兵打仗的基礎,教導你平等待人的道德,告知你殺戮過多的疑惑,告知你將軍的職責,告訴你保家衛國的重要性。”
“你想當農夫,那我就告訴你當農夫的價值在哪裏?讓你隨之去努力,告訴你農業之根本。”
“你想當工匠,那我就告訴你一個合格的工匠需要做什麽,告訴你怎麽當工匠彰顯自己的價值。”
長孫無忌迴憶自己理解中的孔聖,那位經曆了仕途的顛沛流離後,晚年生涯真的看開了,對於自己的追求有了更加高大上的升華,把自己的人生總結出了經驗,傳播下去。
而且當時的情況還真是誰去求學,他都教。
把當時壟斷在貴族手裏的知識,教導給了各種人。
其中有三教九流,有覬覦他知識的貴族。
可是他都教了。
李承乾若有所思。
“舅舅,你說當皇帝是不是也應該這樣,一視同仁。”
長孫無忌驚呆了,這個孩子,天賦驚人啊。
這都能理解出帝王之道。
不過,還是需要教導。
“太子殿下,一昧的一視同仁也不對,因為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隻有相對公平,追求公平平衡。”
李承乾靦腆一笑,繼續若有所思。
原來是這樣嗎?
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嗎?
此時的柴邵和蘇陽也麵對著是否要進行絕對公平的問題。
有百姓領了地,不滿意,認為自己的地不如別人的地好。
正在鬧事。
蘇陽看著鬧事的痞賴男子,打個哈欠,給趙二一個眼神。
趙二獰笑著上前,一刀鞘砸在他身上。
周圍的圍觀群眾都驚呆了。
仁慈的唐軍打人了?
這還是他們印象中仁慈的唐軍嗎?
蘇陽看看周圍的圍觀群眾,走到分到了好地的那個中年男子旁邊,指著他,對著圍觀群眾大聲道:“他,衝擊城門,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冒著生命危險在反抗,在幫助我們,我們自然要獎勵他,給他好地。”
蘇陽冷笑一聲,不公平?
你沒有付出,憑什麽拿好地。
你要是有付出,當然有資格拿好地了。
你要是沒有付出,還拿到了好地,那才是真的不公平。
蘇陽又指了指被趙二用刀鞘打翻在地的痞賴男。
“這個人,貪生怕死,不敢反抗邪惡的梁國貴族,相反,還進行了通風報信。”
“他分的土地,當然要遠一些,差一些了。”
“如果還不服,就想想你們做過什麽事。”
蘇陽的聲音震的一幫人都不好意思了,紛紛退後低頭。
恩威並施,好手段。
柴邵在後麵感歎。
這群百姓,是助力,也是阻力。
“果然如此,無論哪個時代都一樣,總有一些人,一直以為自己越窮越有理。”
“總以為自己天縱之資,是被打壓的存在。”
“殊不知,懶惰的他即使機會掉在麵前,也拿不到。”
蘇陽沒有冷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