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輝的家中,小梅和紫娟留守,上山裏挖樹苗這種活,看似輕鬆,實則很累。在樹林子裏鑽來鑽去倒也沒什麽,但你得彎腰去挖不是?

    開著兩輛小貨車上了山,先去給牟輝的那些老祖宗壘墳,對這南方的墳頭,小雅和慕容雪曾見過,沒覺得好奇怪的。但對於歐陽晴、林燕、王楠和王婷婷來說可就覺得很稀罕了。

    ”嗬嗬,這有啥好奇怪的呀?棺材是長方形的吧?南方雨水多,墳頭前麵壘成三角形,墳身壘成三角錐形,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墳被雨水衝涮,從而導致泥土流失。你們看這形狀,像不像屋頂?北方的墳像一個個圓形的饅頭,更像蒙*bao,或者說是圓形帳篷吧。我記得有一清宮劇裏紀曉崗和和珅兩人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是隻要是人,遲早會成為饅頭餡的。北方人一聽這句台詞,立刻就能明白是怎麽迴事,沒有去過北方的南方人,理解這句台詞可就費勁了。其實這墳的樣式就和當地居民ri常居住的房子有莫大的關連。北方雨水少但風沙大。圓形的房子能有效避開風沙的侵襲,在生的人認為,這逝去的人也應該和活著的人一樣有自己的居所。活人住的房子叫陽宅,逝去的人住的居所就叫陰宅。同時也方便活著的人進行祭奠,這樣一輩傳一輩,也就構成了咱們**人幾千年來孝字文化的一部分。

    拆開這個孝字,上麵是老字,下麵是兒子的子字,寓意就是人老了,走不動了,由兒子背著老子走。而這個老字,上麵是個土字加一撇,寓意就是一半入土的人,下麵是一把匕首,說明這人行走在在刀刃上很快就會死去。而甲骨文中的孝字則不同,上麵是個土字,中間是個彎腰駝背的人字,下麵是個子字,而這個字的造形,就像是行禮的樣子。我的理解是土裏埋著人,子孫後輩正在祭拜,也可以理解為子孫後輩正在向老人致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北方開春晚,但南方卻不一樣,清明時節的南方正是家裏正忙的時節。犁田、挖地、栽秧、種苞穀苗、紅薯苗,為了不耽誤農時,所以祖先們就把上墳、祭祀的時間移到了農閑時的臘月和正月十五之前進行。

    可笑那棒子*,這些文化他們根本就不理解,居然上聯合*教科文組織申報什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真要讓他們說出**各地的墳的樣式和內涵,他們都不一定能說明白。“

    歐陽晴眨了眨眼,俏皮的問道:”老公,你的姓氏在普通話裏讀音是mou,為什麽你們的讀音是mu呢?這裏有什麽說法嗎?“

    牟輝歎了一口氣說道:”我這牟字的正確讀音就是mu而非mou,在周朝時期有一個牟子國。在這個*家裏,所有人都姓牟,後來因為戰爭,牟子國被分散開來,全國各地有很多以牟為姓的地名的市、縣、鎮、村,曾經都是牟姓人員的封地或是聚居地。正確讀音應該為四聲,但在蜀都、山城等地方言中幾乎沒有四聲,所以就被讀成了二聲。而在編撰新華字典的時候,不知是哪個混蛋,結合北方音,客家話,閩南話讀音,硬生生的造就了mou這一讀音。你們可以去看看**地圖,凡是那些帶有牟字的地方,他們的讀音全是讀mu,比如出名的地方,豫州的中牟縣,那裏就曾是牟氏先祖的封地。還有春城的牟定這個地方,他們的讀音全是mu而非mou。

    咱們這牟姓之人皆不會玩*治,所以曆經這麽多朝代,你們在曆史書上基本找不到一個牟姓族人。而這些封地又是怎麽來的呢?基本上是靠戰功得來的。牟氏先輩對*家、民族所擁有的是忠誠和勇武。在族譜記載中,隻有一位先祖偷偷跑去考了個ju人,當了幾年縣令後就辭官不做了,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厭煩官場上的樂虞我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牟氏莊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牟無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牟無痕並收藏牟氏莊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