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呂蒙朱然各司其職後,周瑜僅僅在夏口歇了半夜,第二天天亮後不久,就點起五千水兵,準備坐著艨艟先迴柴桑,然後設計震懾逼退甘寧、確保後方。
就這半天的時間差裏,周瑜也沒想到,居然還能見到孫策臨死前的最後一麵——就在正月十三淩晨寅時末刻,同樣受傷不輕的陳武,居然帶著幾個士兵、劃著一條走舸,千難萬險載著失血過多昏迷不醒的孫策迴來了。
隻能說是輕快走舸目標比較小,黑夜中也搜索不到,同時陳武跳江尋主時提前拋掉了盔甲,所以看起來就跟普通小兵差不多,沒有遭到額外矚目攔截。
但不管怎麽說,孫策中了黃忠一箭一刀,死是必然的,陳武無非是幫他把全屍撈迴來罷了。把孫策送到之後,陳武也是力竭昏迷過去,比抬下去好生養傷。
周瑜聽說孫策被拖迴來了,也是立刻起床來見孫策最後一麵,孫策竟也迴光返照了一會兒,在五更天的時候稍稍蘇醒,跟周瑜呂蒙朱然稍微交代了幾句,才正式氣絕身亡。
周瑜心懷悲憤,最後吩咐了呂蒙幾句,讓他這幾天一定要紮好江麵防禦,注意收編前方漂流而下的己方潰兵,絕對不能讓潰兵快速擴散到後方、動搖了人心。
周瑜心裏很清楚,要長期封鎖孫策死訊是不可能的,潰兵那麽多,到時候各種消息都漫天飛。周瑜要的隻是呂蒙給他多爭取五六天時間差,讓他做到嚇退甘寧、穩住吳會。
當天周瑜就依計劃而行,十四日抵達柴桑,十五日抵達皖口。
走之前,孫策的遺體當然也得處理一下,陳武冒著生命危險把主公背迴來了,肯定要帶迴吳郡老家安葬。
本來以孫策的地位,可以用朱砂紅汞處理屍體,但兵荒馬亂部隊大敗之下,哪來的精力找那麽多朱砂?最後周瑜讓人灌了一棺材鹽,把孫策放在鹽裏,連棺材一起裝船順流而下。
這方麵一切倒還順利,身處敵後的甘寧果然被戰爭迷霧籠罩,不辨情況,加上甘寧的詐術智商與周瑜相去甚遠,最後在正月下旬以為自己會遭到重兵圍剿、退出了長江口。
當時,甘寧原本在建業下遊附近的京口盤桓,占據了倆江心小島瓜洲和金山洲,想偶爾乘虛而入、在東吳腹心軟肋之地適時搶幾把,遇到吳軍抵抗就退迴江心小島。結果誤以為周瑜成功分兵幾萬人來追殺他,就溜之乎也。
後來,甘寧一直退到海上、往南退到錢塘灣,才得知孫策是真的死了,可惜悔之晚矣。
他連連迴頭勸降吳軍領地、散播東吳將亡的恐嚇,也隻是勸降了會稽郡南部幾個山越聚居的縣城,讓那些山越人如贛南八閩之地的野人一起歸順劉備、改承認建都長安的那個漢,算是稍微撈迴一票,這些都是後話了。
……
周瑜在後方腹心之地的那些詐退甘寧、扶持孫權、安撫地方的工作,都是如此重要。
以至於周瑜走後,呂蒙和朱然在前方額外承受的壓力,就有多大。
道理很簡單,周瑜都能推演預判的道理,李素當然也能推演預判。隻不過,李素明確孫策真的死了的消息,比周瑜稍微晚了兩天——正月十二那天,黃忠雖然稟報了他把孫策砍成重傷墜江,但畢竟死不見屍,李素還是比較謹慎的,需要最終確認一下。
加上呂蒙朱然在夏口固守的時候,依然按照周瑜的吩咐,在夏口城頭打出了周瑜的旗幟,周瑜是“人走旗不走”,還真暫時唬住了一生唯謹慎的李素一兩天。
直到正月十四,李素徹底確認了孫策死訊、周瑜已走、從漢陽往西北派的斥候也迴報說,發現黃蓋已經放棄竟陵縣開始順著漢水東撤。
這三條信息一到,李素才徹底調整了戰略重心,要求周泰、黃忠帶領兩萬主力從四麵八方徹底圍死夏口、堵截長江江麵和漢水河口。
與此同時,李素也想過派精銳騎兵小隊組成信使、穿越原本黃蓋防區內的夏澤、夏水,前往當陽和宜城一帶,通知駐紮在當陽的趙雲,派出騎兵銜尾追擊黃蓋,不讓他輕易撤走。
不過,李素估計這一手也不太容易實現,所以囑咐信使小隊注意安全、遠離敵人,以保存自己為最優先。
因為李素知道,自己的信使騎馬走陸路過去,如果去早了,遇到黃蓋的後軍還沒撤走,撞到大軍,那肯定會被消滅。隻有稍稍去晚一些,黃蓋部隊都走了,才能安然過夏水。
李素倒不是吝惜這點小兵的生命,而是他知道,信使如果被截殺了,隻會導致更多的延誤。自己並不能第一時間確認信使的死訊,然後再派第二波去通知趙雲……那還不如關照第一波穩健一點呢。
當然了,李素估摸著,趙雲本身也是當世名將了,他自己也會酌情抓取戰機。
雖然趙雲那邊能動用的機動兵力不到一萬人,還得麵對黃蓋兩萬、韓當一萬,但隻要確認了黃蓋真遇到重大變故跑了,趙雲肯定還是有膽子追擊的。
隻是趙雲的騎兵過河流比較麻煩,黃蓋全師上了漢水後,應該就能走脫,趙雲最多咬住一個尾巴,繳獲一些笨重的車杖物資。
整個荊東戰場,一時間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大部分部隊都處在運動戰狀態,亂成了一鍋粥。
正月十五傍晚,也就是黃蓋的先頭部隊從竟陵入漢水、往下遊瘋狂撤退了兩天之後,距離夏口已經不足百裏了。
黃忠、周泰在岸上把呂蒙朱然全部看住,打造著攻城器械。而太史慈在得知上遊黃蓋船隊順流而下後,已經帶了五條船況比較好、已經緊急搶修了三天的五牙戰艦,還有若幹輔助艦船,近萬人馬,逆流去堵黃蓋。
太史慈看到的黃蓋狀態並不太好,理論上兩萬人實際上隻有大約一萬七撤到這兒,後隊的三千人,估計是被趙雲咬住尾巴追擊了一波,折損了。
黃蓋也已經知道情勢之緊急、主公也死了,完全無心戀戰。
太史慈廣立旌旗、明明是人少船多,依然嚇得黃蓋不敢應戰。雙方先鋒短暫接觸後,黃蓋果然選擇了棄船登岸,走北岸深入大別山區逃亡。
太史慈繳獲了足夠兩萬人乘坐的戰船,以及黃蓋部全部的輜重,包括糧草被服帳篷,還有大量的箭矢和備用武器軍械,又殲滅抓獲了四千多俘虜,黃蓋部最終實際上隻有一萬三千人左右成功撤走,後來曆盡艱辛翻大別山間小路進入蘄春、廬江郡。
李素考慮到漢軍機動兵力也不是很多,他自己經過多日連番血戰,總傷亡也有六七千人之多,能用的兵已經不到三萬,還要分出人看押超過兩萬人的戰俘(十二日的決戰,最後撈起來的俘虜不到一萬人,因為天黑,大部分落水的吳軍還是淹死了,不是李素不講人道注意)
所以,把黃蓋放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素不可能讓大量兵力深入大別山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兒。同等條件下,他優先選擇軟柿子捏,把更容易殲滅的敵人幹掉。
黃蓋走了之後,朱然也跟著一起從江北撤退了,李素盤點了一番,發現自己至少可以確保把落單的韓當和呂蒙幹掉。
黃蓋朱然放棄江北後,呂蒙這個為吳軍在夏口斷後的棄子,顯然不可能讓他走掉的,不管之前周瑜天花亂墜跟呂蒙說得多好聽,李素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
這也不能怪周瑜眼光不好,實在是因為周瑜不知道李素是穿越者,也就不知道“在李素眼中,呂蒙這個家夥有多大的潛力,有多高的消滅優先級”。
夏口城裏本來就隻有三千呂蒙的嫡係戰兵,還有一些二線的臨時動員守城部隊,漢軍隻要稍微準備幾日,把攻城武器部署好了,按部就班就能攻破。
李素安排黃忠周泰繼續攻夏口,讓太史慈逆流而上跟趙雲一起盡快拔掉敵人最後的孤城江陵,兩處要害同時發力。
……
夏口這邊,正月十七各種攻城武器終於運到,慘烈的攻城戰開始了。江陵城那邊,正月十八也開始攻打,但主要還是以攻心為主。
趙雲在攻打江陵之前,已經收到了李素的信件,也知道此戰有一個核心關注點:江陵城內,在孫策當初靠蔡瑁內應奪城時,城裏還剩足足一百八十多萬石糧食呢!
就算被孫策十萬大軍人吃馬嚼胡吃海塞花了三個多月,一百四十萬還是有的。這筆糧食,相當於劉表統治荊北七年來,總積蓄的三分之一。
韓當手上有個最大的籌碼,就是如果他選擇玉石俱焚,帶著他的一萬吳兵最後放火焚城、同歸於盡,那城內那麽多物資肯定會灰飛煙滅,百姓也會不同程度遭殃。
當然了,直接屠城江陵是不可能的,這也不是孫策軍的一貫風格,威脅也隻是拿堅壁清野焦土防禦來威脅。百姓有死傷,也是放火過程中連帶燒死的,不會是刻意補刀屠殺。
為此,趙雲也是一邊攻城,一邊跟韓當談條件,希望和平解決,甚至可以考慮擔保放韓當帶著一部分人離開。
這個談判的過程,緊張而倉促,雙方價碼差距又很大。
趙雲屢次用孫策已死來敲打韓當,希望他識時務認清形勢,但韓當顯然是不肯接受投降趙雲的。
高密度的邊打邊談持續了三天,最後趙雲甚至擔了一些幹係,做了點逾越李素給他授權的條件,向韓當給出最後通牒:
首先,韓當必須交出江陵城、不能焚燒城內任何物資,軍糧軍械都要全部移交,不能殺害百姓。
其次,作為交換,趙雲允許韓當帶著所有心在東吳的軍官安全撤退,保證不追殺他們。
同時吳軍來的時候一共有五千多騎兵,騎兵部隊大部分沒有參加後續的作戰,至今損失不過一千多。孫策跟周瑜走長江水路跟李素決戰時,也沒有帶騎兵,因為帶了沒用,戰馬都留在江陵了。
所以,趙雲允許韓當最多帶走四千人、全騎快速撤退。同時,韓當剩下的六千步卒可以留在城內固守。以騎兵的速度,一天就能到竟陵、渡過漢水,趙雲甚至可以留一批民船在竟陵,讓韓當用來渡河。
而韓當主力渡到漢水以北後,按說就能進入大別山區了,趙雲想追擊掩殺也不可能。到了這一步,趙雲希望韓當在渡河時派出一小隊騎兵斥候,迴江陵城報信,告訴城內的六千步卒趙雲已經信守諾言放他們離開了。
這時候,城內剩下的六千步卒就得依約無血開城、接受漢軍收編、移交全部物資。
趙雲相當於是用放四千死忠於孫吳的騎兵活命離開為代價,換韓當不燒一百多萬石存糧和平移交。
當然如果韓當走了之後,剩下六千步兵反悔,不肯投降還要燒糧,那趙雲再攻破城池的話,對於這些吳兵就是一個不留、全部斬殺,而且要查戶口,發誓將來平定江東後,把這六千吳軍步兵的家人也全抓來殺了,以懲戒其背信之罪。
趙雲估計這些步兵不會那麽死硬的,因為韓當都帶著最忠心的軍官團走了,剩下的本就人心惶惶,誰還肯為了已死的孫策殉葬?那不腦殘了麽。
他們肯為了確保韓當的安全、確保趙雲履約,在韓當走後多守兩天江陵城、以江陵城為人質,已經是很忠心了。換批坑一點的下屬,要是韓當一走就向趙雲獻城,那趙雲甚至都能立刻毀約派出騎兵把韓當追殲了。(如果不考慮趙雲的信義臉麵的話)
最後,趙雲還有一條附加條件:韓當撤走可以,蔡瑁一家不能走,必須交給趙雲接受審判。
正月二十,覺得自己繼續堅守下去實在沒希望的韓當,接受了這個條件。然後他就帶著四千軍官、騎兵,小心翼翼地沿著夏水南岸撤退,花了一天時間到竟陵,又北渡漢水。
雙方都還挺君子,整個過程保持了信用,二十二日,江陵城內的六千步兵,在一名被留下來確認履約的都尉帶領,確認韓當安全過了漢水,隨後無血開城移交。
趙雲讓人立刻進城清點,實際上倉庫裏還剩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也就是說孫策來襲,前前後後吃掉損耗南郡六十萬石存糧。
占了這點小便宜,最終卻隻有周瑜帶的五千人、黃蓋帶的一萬三千人、韓當帶的四千人,累計兩萬兩千活著迴去了。
孫策來的時候一共十萬,加上蔡瑁和其他荊州反漢世家的仆從家丁,一共十一萬人,全程四個月的戰役,八萬五千人徹底損失了(被累計俘虜三萬五千人,死了五萬人,淹死就占一半多)。
還有三千目前是呂蒙帶領著,圍困在夏口城裏,遲早也是被團團包圍全殲。
——
ps:今天又是八千多字,還欠兩萬兩千字。
就這半天的時間差裏,周瑜也沒想到,居然還能見到孫策臨死前的最後一麵——就在正月十三淩晨寅時末刻,同樣受傷不輕的陳武,居然帶著幾個士兵、劃著一條走舸,千難萬險載著失血過多昏迷不醒的孫策迴來了。
隻能說是輕快走舸目標比較小,黑夜中也搜索不到,同時陳武跳江尋主時提前拋掉了盔甲,所以看起來就跟普通小兵差不多,沒有遭到額外矚目攔截。
但不管怎麽說,孫策中了黃忠一箭一刀,死是必然的,陳武無非是幫他把全屍撈迴來罷了。把孫策送到之後,陳武也是力竭昏迷過去,比抬下去好生養傷。
周瑜聽說孫策被拖迴來了,也是立刻起床來見孫策最後一麵,孫策竟也迴光返照了一會兒,在五更天的時候稍稍蘇醒,跟周瑜呂蒙朱然稍微交代了幾句,才正式氣絕身亡。
周瑜心懷悲憤,最後吩咐了呂蒙幾句,讓他這幾天一定要紮好江麵防禦,注意收編前方漂流而下的己方潰兵,絕對不能讓潰兵快速擴散到後方、動搖了人心。
周瑜心裏很清楚,要長期封鎖孫策死訊是不可能的,潰兵那麽多,到時候各種消息都漫天飛。周瑜要的隻是呂蒙給他多爭取五六天時間差,讓他做到嚇退甘寧、穩住吳會。
當天周瑜就依計劃而行,十四日抵達柴桑,十五日抵達皖口。
走之前,孫策的遺體當然也得處理一下,陳武冒著生命危險把主公背迴來了,肯定要帶迴吳郡老家安葬。
本來以孫策的地位,可以用朱砂紅汞處理屍體,但兵荒馬亂部隊大敗之下,哪來的精力找那麽多朱砂?最後周瑜讓人灌了一棺材鹽,把孫策放在鹽裏,連棺材一起裝船順流而下。
這方麵一切倒還順利,身處敵後的甘寧果然被戰爭迷霧籠罩,不辨情況,加上甘寧的詐術智商與周瑜相去甚遠,最後在正月下旬以為自己會遭到重兵圍剿、退出了長江口。
當時,甘寧原本在建業下遊附近的京口盤桓,占據了倆江心小島瓜洲和金山洲,想偶爾乘虛而入、在東吳腹心軟肋之地適時搶幾把,遇到吳軍抵抗就退迴江心小島。結果誤以為周瑜成功分兵幾萬人來追殺他,就溜之乎也。
後來,甘寧一直退到海上、往南退到錢塘灣,才得知孫策是真的死了,可惜悔之晚矣。
他連連迴頭勸降吳軍領地、散播東吳將亡的恐嚇,也隻是勸降了會稽郡南部幾個山越聚居的縣城,讓那些山越人如贛南八閩之地的野人一起歸順劉備、改承認建都長安的那個漢,算是稍微撈迴一票,這些都是後話了。
……
周瑜在後方腹心之地的那些詐退甘寧、扶持孫權、安撫地方的工作,都是如此重要。
以至於周瑜走後,呂蒙和朱然在前方額外承受的壓力,就有多大。
道理很簡單,周瑜都能推演預判的道理,李素當然也能推演預判。隻不過,李素明確孫策真的死了的消息,比周瑜稍微晚了兩天——正月十二那天,黃忠雖然稟報了他把孫策砍成重傷墜江,但畢竟死不見屍,李素還是比較謹慎的,需要最終確認一下。
加上呂蒙朱然在夏口固守的時候,依然按照周瑜的吩咐,在夏口城頭打出了周瑜的旗幟,周瑜是“人走旗不走”,還真暫時唬住了一生唯謹慎的李素一兩天。
直到正月十四,李素徹底確認了孫策死訊、周瑜已走、從漢陽往西北派的斥候也迴報說,發現黃蓋已經放棄竟陵縣開始順著漢水東撤。
這三條信息一到,李素才徹底調整了戰略重心,要求周泰、黃忠帶領兩萬主力從四麵八方徹底圍死夏口、堵截長江江麵和漢水河口。
與此同時,李素也想過派精銳騎兵小隊組成信使、穿越原本黃蓋防區內的夏澤、夏水,前往當陽和宜城一帶,通知駐紮在當陽的趙雲,派出騎兵銜尾追擊黃蓋,不讓他輕易撤走。
不過,李素估計這一手也不太容易實現,所以囑咐信使小隊注意安全、遠離敵人,以保存自己為最優先。
因為李素知道,自己的信使騎馬走陸路過去,如果去早了,遇到黃蓋的後軍還沒撤走,撞到大軍,那肯定會被消滅。隻有稍稍去晚一些,黃蓋部隊都走了,才能安然過夏水。
李素倒不是吝惜這點小兵的生命,而是他知道,信使如果被截殺了,隻會導致更多的延誤。自己並不能第一時間確認信使的死訊,然後再派第二波去通知趙雲……那還不如關照第一波穩健一點呢。
當然了,李素估摸著,趙雲本身也是當世名將了,他自己也會酌情抓取戰機。
雖然趙雲那邊能動用的機動兵力不到一萬人,還得麵對黃蓋兩萬、韓當一萬,但隻要確認了黃蓋真遇到重大變故跑了,趙雲肯定還是有膽子追擊的。
隻是趙雲的騎兵過河流比較麻煩,黃蓋全師上了漢水後,應該就能走脫,趙雲最多咬住一個尾巴,繳獲一些笨重的車杖物資。
整個荊東戰場,一時間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大部分部隊都處在運動戰狀態,亂成了一鍋粥。
正月十五傍晚,也就是黃蓋的先頭部隊從竟陵入漢水、往下遊瘋狂撤退了兩天之後,距離夏口已經不足百裏了。
黃忠、周泰在岸上把呂蒙朱然全部看住,打造著攻城器械。而太史慈在得知上遊黃蓋船隊順流而下後,已經帶了五條船況比較好、已經緊急搶修了三天的五牙戰艦,還有若幹輔助艦船,近萬人馬,逆流去堵黃蓋。
太史慈看到的黃蓋狀態並不太好,理論上兩萬人實際上隻有大約一萬七撤到這兒,後隊的三千人,估計是被趙雲咬住尾巴追擊了一波,折損了。
黃蓋也已經知道情勢之緊急、主公也死了,完全無心戀戰。
太史慈廣立旌旗、明明是人少船多,依然嚇得黃蓋不敢應戰。雙方先鋒短暫接觸後,黃蓋果然選擇了棄船登岸,走北岸深入大別山區逃亡。
太史慈繳獲了足夠兩萬人乘坐的戰船,以及黃蓋部全部的輜重,包括糧草被服帳篷,還有大量的箭矢和備用武器軍械,又殲滅抓獲了四千多俘虜,黃蓋部最終實際上隻有一萬三千人左右成功撤走,後來曆盡艱辛翻大別山間小路進入蘄春、廬江郡。
李素考慮到漢軍機動兵力也不是很多,他自己經過多日連番血戰,總傷亡也有六七千人之多,能用的兵已經不到三萬,還要分出人看押超過兩萬人的戰俘(十二日的決戰,最後撈起來的俘虜不到一萬人,因為天黑,大部分落水的吳軍還是淹死了,不是李素不講人道注意)
所以,把黃蓋放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素不可能讓大量兵力深入大別山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兒。同等條件下,他優先選擇軟柿子捏,把更容易殲滅的敵人幹掉。
黃蓋走了之後,朱然也跟著一起從江北撤退了,李素盤點了一番,發現自己至少可以確保把落單的韓當和呂蒙幹掉。
黃蓋朱然放棄江北後,呂蒙這個為吳軍在夏口斷後的棄子,顯然不可能讓他走掉的,不管之前周瑜天花亂墜跟呂蒙說得多好聽,李素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
這也不能怪周瑜眼光不好,實在是因為周瑜不知道李素是穿越者,也就不知道“在李素眼中,呂蒙這個家夥有多大的潛力,有多高的消滅優先級”。
夏口城裏本來就隻有三千呂蒙的嫡係戰兵,還有一些二線的臨時動員守城部隊,漢軍隻要稍微準備幾日,把攻城武器部署好了,按部就班就能攻破。
李素安排黃忠周泰繼續攻夏口,讓太史慈逆流而上跟趙雲一起盡快拔掉敵人最後的孤城江陵,兩處要害同時發力。
……
夏口這邊,正月十七各種攻城武器終於運到,慘烈的攻城戰開始了。江陵城那邊,正月十八也開始攻打,但主要還是以攻心為主。
趙雲在攻打江陵之前,已經收到了李素的信件,也知道此戰有一個核心關注點:江陵城內,在孫策當初靠蔡瑁內應奪城時,城裏還剩足足一百八十多萬石糧食呢!
就算被孫策十萬大軍人吃馬嚼胡吃海塞花了三個多月,一百四十萬還是有的。這筆糧食,相當於劉表統治荊北七年來,總積蓄的三分之一。
韓當手上有個最大的籌碼,就是如果他選擇玉石俱焚,帶著他的一萬吳兵最後放火焚城、同歸於盡,那城內那麽多物資肯定會灰飛煙滅,百姓也會不同程度遭殃。
當然了,直接屠城江陵是不可能的,這也不是孫策軍的一貫風格,威脅也隻是拿堅壁清野焦土防禦來威脅。百姓有死傷,也是放火過程中連帶燒死的,不會是刻意補刀屠殺。
為此,趙雲也是一邊攻城,一邊跟韓當談條件,希望和平解決,甚至可以考慮擔保放韓當帶著一部分人離開。
這個談判的過程,緊張而倉促,雙方價碼差距又很大。
趙雲屢次用孫策已死來敲打韓當,希望他識時務認清形勢,但韓當顯然是不肯接受投降趙雲的。
高密度的邊打邊談持續了三天,最後趙雲甚至擔了一些幹係,做了點逾越李素給他授權的條件,向韓當給出最後通牒:
首先,韓當必須交出江陵城、不能焚燒城內任何物資,軍糧軍械都要全部移交,不能殺害百姓。
其次,作為交換,趙雲允許韓當帶著所有心在東吳的軍官安全撤退,保證不追殺他們。
同時吳軍來的時候一共有五千多騎兵,騎兵部隊大部分沒有參加後續的作戰,至今損失不過一千多。孫策跟周瑜走長江水路跟李素決戰時,也沒有帶騎兵,因為帶了沒用,戰馬都留在江陵了。
所以,趙雲允許韓當最多帶走四千人、全騎快速撤退。同時,韓當剩下的六千步卒可以留在城內固守。以騎兵的速度,一天就能到竟陵、渡過漢水,趙雲甚至可以留一批民船在竟陵,讓韓當用來渡河。
而韓當主力渡到漢水以北後,按說就能進入大別山區了,趙雲想追擊掩殺也不可能。到了這一步,趙雲希望韓當在渡河時派出一小隊騎兵斥候,迴江陵城報信,告訴城內的六千步卒趙雲已經信守諾言放他們離開了。
這時候,城內剩下的六千步卒就得依約無血開城、接受漢軍收編、移交全部物資。
趙雲相當於是用放四千死忠於孫吳的騎兵活命離開為代價,換韓當不燒一百多萬石存糧和平移交。
當然如果韓當走了之後,剩下六千步兵反悔,不肯投降還要燒糧,那趙雲再攻破城池的話,對於這些吳兵就是一個不留、全部斬殺,而且要查戶口,發誓將來平定江東後,把這六千吳軍步兵的家人也全抓來殺了,以懲戒其背信之罪。
趙雲估計這些步兵不會那麽死硬的,因為韓當都帶著最忠心的軍官團走了,剩下的本就人心惶惶,誰還肯為了已死的孫策殉葬?那不腦殘了麽。
他們肯為了確保韓當的安全、確保趙雲履約,在韓當走後多守兩天江陵城、以江陵城為人質,已經是很忠心了。換批坑一點的下屬,要是韓當一走就向趙雲獻城,那趙雲甚至都能立刻毀約派出騎兵把韓當追殲了。(如果不考慮趙雲的信義臉麵的話)
最後,趙雲還有一條附加條件:韓當撤走可以,蔡瑁一家不能走,必須交給趙雲接受審判。
正月二十,覺得自己繼續堅守下去實在沒希望的韓當,接受了這個條件。然後他就帶著四千軍官、騎兵,小心翼翼地沿著夏水南岸撤退,花了一天時間到竟陵,又北渡漢水。
雙方都還挺君子,整個過程保持了信用,二十二日,江陵城內的六千步兵,在一名被留下來確認履約的都尉帶領,確認韓當安全過了漢水,隨後無血開城移交。
趙雲讓人立刻進城清點,實際上倉庫裏還剩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也就是說孫策來襲,前前後後吃掉損耗南郡六十萬石存糧。
占了這點小便宜,最終卻隻有周瑜帶的五千人、黃蓋帶的一萬三千人、韓當帶的四千人,累計兩萬兩千活著迴去了。
孫策來的時候一共十萬,加上蔡瑁和其他荊州反漢世家的仆從家丁,一共十一萬人,全程四個月的戰役,八萬五千人徹底損失了(被累計俘虜三萬五千人,死了五萬人,淹死就占一半多)。
還有三千目前是呂蒙帶領著,圍困在夏口城裏,遲早也是被團團包圍全殲。
——
ps:今天又是八千多字,還欠兩萬兩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