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助張飛水陸並進、擊退甘寧的水路阻截,從而在狹窄的山穀地形作戰中,迂迴截斷張魯的兵馬、使之首尾不能相顧……
該開點什麽掛好呢?
麵對這個問題,李素也在心中把他拿下南鄭後這大半個月裏,鼓搗的那些小玩意兒,統統過了一遍。
拿下南鄭二十多天,李素每天公務也是稍稍有點繁忙的。
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跟傳銷餘毒做鬥爭、籌備教育彩票、吃喝泡澡這三件大事上之外,他也把自己作為一個文科生,現階段在工藝和技術方麵能開的小掛稍微羅列了一遍。
當時李素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造出雙側的、金屬踏板的馬鐙,外加有木質內襯鞍橋的馬鞍(目前的馬鞍是軟質的,就一個皮革製品鋪在馬背上)。
這兩樣東西能提高騎兵穩定****雙手使用兵器、還能讓騎術普通的騎兵也用上騎槍衝刺而不至於被反作用力推掉下馬。
不過後來一想,今年主要打張魯,明後年估計也以先跟劉焉較勁為主,蜀中山地戰也沒什麽騎兵大規模衝鋒的發揮餘地,這玩意兒可以暫緩。
所以李素隻是秘密造了幾個樣品,讓他自己騎馬更加舒坦一些,先用著體驗體驗,不急著推廣。
除了雙側馬鐙,李素想到的第二個掛就是後世用濫了的火藥,也著實找人去把火藥幾種原材料硝石、硫磺、木炭給搞來了。但初步鼓搗之下,也隻能做到“隔絕氧氣也可燃燒”,但爆破力是一點都沒有。
李素估計以他那半吊子文科生,和這個時代的實驗科學水平,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野戰火藥兵器的出現了。
(注:主角本來就文科生不懂,所以,不要指望本書出現槍炮,哪怕土火炮也沒有,連扔開花彈的投石車都沒有。否則就不是奸計流了,這也不算逆向金手指,我覺得很合理。)
雖然造不出火藥武器,但火藥上該花的心思還是得花——戰場上用不了,能夠在興修水利工程、開礦山的時候用用,也算是利國利民了嘛。那種場合可以慢慢精細設計計算、慢慢挖孔打眼施工,說不定膨脹速率差點兒的早期黑火藥,還是有點用武之地的。
李素之所以這麽堅持,也跟他進入南鄭後,又一天,助理諸葛瑾跟他匯報的一件事兒有關:
之前,從陳倉出發、走散關道過秦嶺的時候,李素不是感慨過“為什麽從秦嶺北麓流到陳倉的溪流那麽淺、隻有幾個月有河”,想考證一下當地的運輸環境和改造可能性麽。(不記得了的迴去看v章第73章《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
李素這種大忙人,當時提過也就算了。但領導一句話,下屬跑斷腿,這些日子裏,諸葛瑾空下來之後,就到處幫忙查資料,他弟弟諸葛亮則是喜歡遊山玩水,帶著士兵去現場幫李素挖掘岩石樣本、順便跟李素學學他是怎麽看石頭認風水的。
結果諸葛瑾這一用功不要緊,還真給李素挖掘出了一條非常有價值的重大發現。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那大約是半個月之前,那天諸葛瑾興衝衝拿著弟弟弄到的“衝積頁岩”樣本,以及一本《漢書》,跑來找李素獻功。
“中郎!你看我找到了什麽!陳倉道北段,自古以來果然是可以水運的,而且是常年有河!難怪我軍入川時道路那麽難走、糧秣運輸困難,而韓信當年卻可以輕鬆暗度陳倉!
原來,在秦末之時,西漢水還是北流匯入渭水、最後匯入黃河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往南流匯入嘉陵江、最後匯入長江!是高祖皇帝死後,呂後稱製那幾年,因為武都郡地震、秦嶺山崩塌陷絕河道,西漢水才從此南流被擠進嘉陵江!
你看,我從《漢書》上給你找到了原文,這是當年班昭修注《高後紀》的原文:高皇後呂氏,生惠帝……元年春正月,詔曰:‘……’二年春,詔曰‘……’。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蝕之。秋七月,恆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
漢書上的本紀格式,每一段都是某年年初下什麽詔書、然後以“奏可”結尾,表示皇帝/太後恩準的命令結束了,後麵跟上這一年裏的重大災異或者祥瑞。
諸葛瑾讀到的這條“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是緊跟在“奏可”後麵的,可見是那一年相當嚴重的災異了。
諸葛瑾還非常懂事地幫李素查了日期,換算過來這個“春正月乙卯”就是呂後二年(前186年)的農曆1月27號。
李素當時就是得到了諸葛瑾查詢的這條重要線索,愈發堅定了“哪怕這輩子造不出火藥兵器,也要搞火藥用於工程”的想法。
既然西漢水不流向陳倉,是因為“山崩”,也就是兩側山石塌下來堵住山穀,而不是山體整個抬升,那這種河流改道還是有可能通過疏浚搶救的。(如果山體整個抬升的話,就救不了了,不知道要挖多深的堅硬岩石才行)
當然了,或許這一世劉備將來再出陳倉時,也沒那麽難,之前已經對陳倉城的城防動了手腳了,不用持久消耗戰也能打下來,也就不需要持續通過陳倉道運糧北上。
但李素想勞民傷財搞這個工程,背後當然還有別的驚天歹毒造神大陰謀,背後具體細節暫時不必贅述,總之“工程爆破用火藥”這項種田科技,李素是點定了,花幾年時間慢慢磨慢慢改良就是。
不過,別看火藥沒法做野戰兵器,但李素讓工匠們鼓搗的時候,還是比較開放性鼓勵的,允許他們自行發揮想象力弄任何燃燒、毒煙器材的研發推演。
加上當時諸葛瑾因為鑽研《漢書》有所得被李素大大地誇獎了,年輕人一時士氣高漲天天埋頭苦讀,居然又幫李素找出了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兒。
那大約是諸葛瑾匯報《漢書.高後紀》後一周吧,得知李素在琢磨如何弄奇技淫巧小玩意兒興修水利,諸葛瑾一番鑽研後,又抱著《史記》和《漢書》來了。
“中郎,《史記》記載李冰修都江堰,以烈火灼燒岩壁、潑以冷水,使江岸岩石冷熱交替崩裂。我看弄不出你說的‘可以崩鬆山岩的藥’,用灼燒之法也是可以的嘛。
我在《漢書.地理誌》上看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那高奴縣先漢時屬上郡,如今算是北地郡了。我還找陳倉來的商旅問了,確實有這種奇貨可賣,產量不大,因稀少而略貴,但世人也少有買入的,我拿您給的錢,問雍涼商人買了一些,您看看有沒有用、可不可以用於興修水利時學李冰那樣燒崩山石?”
上郡或者說北地郡,位於河套地區,漢末已經不屬於漢地十三州的轄區了,那地方在雍州北麵,相當於後世的陝北,現在行政區劃是“匈奴五郡”,實際上羌渠單於被殺後,東邊三郡被偽單於須卜骨都侯占據,而北地郡在內的西部兩個郡則是在羌胡人之手。
具體到高奴縣,在後世榆林以西、銀川以東,相當於毛烏素沙漠一帶。
但不管怎麽說,胡人也是要跟漢人做生意的。河套羌胡的物資,對於關中漢商還是比較容易買到的。
而李素看到諸葛瑾拿來的樣品時,幾乎是大驚失色:那不是一種劣質重油麽?原來《漢書.地理誌》上就記載了陝北有少量自流的重質原油,難怪後世唐宋的時候,西夏人這種蠻族都能用猛火油作為武器,感情那時候河套之地就少量自產石油了,他們可以自給自足。
原油當然不是那麽容易直接燃燒的,但稍微處理一下,把滯重的雜質過濾一下、把輕質部分加入別的輔料,還是有點軍事前途的。
當時李素暫時沒想到什麽場合需要這種武器,也就沒多想。
……
不過,今天既然要幫張飛想辦法破甘寧的水軍戰船,李素在腦中把用不上的馬鐙、火藥都梳理了一遍之後,最終敏銳地定格在了火油上。
“簡易燃燒瓶是怎麽做的?莫洛托夫雞尾酒那種,好像用的是汽油不是猛火油,而且還要加生橡膠和白糖、破布什麽的。
橡膠現在是別想了,那是美洲作物。糖的話倒是可以找找,好像至今不但沒聽說過白糖,連紅糖都沒見過……”
李素念及此處,就立刻吩咐人去找糖,而且強調了要是竹蔗製成的糖。
手下人早就習慣了李中郎的“生活奢靡”,老是要整奢侈嗜好品,偏偏鎮西將軍還由著他花天酒地,不管要啥都不過問。所以手下人費了一番手腳後,敢怒不敢言地給李素弄來了蔗膠——一種拿甘蔗汁直接在太陽下暴曬蒸發形成的黏黏的糖團。
李素並不知道,曆史上要到隋唐的時候,紅糖才開始用熬煮法製作。在此之前,雖然秦漢時已經從身毒(印度)傳入了竹蔗和搪膠,但漢人生產糖還是靠曬的。也幸虧甘蔗長在南方濕熱地區,而蜀地距離身毒比較近,不然李素這一拍腦袋,下屬跑斷腿也弄不到甘蔗。
“沒辦法,因陋就簡吧,就拿子瑜問羌胡商人買來的火油,跟糖膠和別的輔料混合試試看,燒船快不快。”
李素心中如是想,就做了幾個猴版的土法燃燒瓶,先給張飛試試。
可惜這玩意兒野戰也沒什麽用,對付單兵還不如其他傳統遠程武器量大管飽簡單粗暴呢。
這麽昂貴,也就水戰燒燒船有點用,或者可以發掘一下,守城的時候燒一燒進攻方的大型攻城武器,比如衝車木驢什麽的,其他的戰爭形態,基本上還是原汁原味的三國狀態。
掛還是開小了呀,誰讓李素懂的工程應用知識還是太少了,隻能這樣了。
該開點什麽掛好呢?
麵對這個問題,李素也在心中把他拿下南鄭後這大半個月裏,鼓搗的那些小玩意兒,統統過了一遍。
拿下南鄭二十多天,李素每天公務也是稍稍有點繁忙的。
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跟傳銷餘毒做鬥爭、籌備教育彩票、吃喝泡澡這三件大事上之外,他也把自己作為一個文科生,現階段在工藝和技術方麵能開的小掛稍微羅列了一遍。
當時李素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造出雙側的、金屬踏板的馬鐙,外加有木質內襯鞍橋的馬鞍(目前的馬鞍是軟質的,就一個皮革製品鋪在馬背上)。
這兩樣東西能提高騎兵穩定****雙手使用兵器、還能讓騎術普通的騎兵也用上騎槍衝刺而不至於被反作用力推掉下馬。
不過後來一想,今年主要打張魯,明後年估計也以先跟劉焉較勁為主,蜀中山地戰也沒什麽騎兵大規模衝鋒的發揮餘地,這玩意兒可以暫緩。
所以李素隻是秘密造了幾個樣品,讓他自己騎馬更加舒坦一些,先用著體驗體驗,不急著推廣。
除了雙側馬鐙,李素想到的第二個掛就是後世用濫了的火藥,也著實找人去把火藥幾種原材料硝石、硫磺、木炭給搞來了。但初步鼓搗之下,也隻能做到“隔絕氧氣也可燃燒”,但爆破力是一點都沒有。
李素估計以他那半吊子文科生,和這個時代的實驗科學水平,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野戰火藥兵器的出現了。
(注:主角本來就文科生不懂,所以,不要指望本書出現槍炮,哪怕土火炮也沒有,連扔開花彈的投石車都沒有。否則就不是奸計流了,這也不算逆向金手指,我覺得很合理。)
雖然造不出火藥武器,但火藥上該花的心思還是得花——戰場上用不了,能夠在興修水利工程、開礦山的時候用用,也算是利國利民了嘛。那種場合可以慢慢精細設計計算、慢慢挖孔打眼施工,說不定膨脹速率差點兒的早期黑火藥,還是有點用武之地的。
李素之所以這麽堅持,也跟他進入南鄭後,又一天,助理諸葛瑾跟他匯報的一件事兒有關:
之前,從陳倉出發、走散關道過秦嶺的時候,李素不是感慨過“為什麽從秦嶺北麓流到陳倉的溪流那麽淺、隻有幾個月有河”,想考證一下當地的運輸環境和改造可能性麽。(不記得了的迴去看v章第73章《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
李素這種大忙人,當時提過也就算了。但領導一句話,下屬跑斷腿,這些日子裏,諸葛瑾空下來之後,就到處幫忙查資料,他弟弟諸葛亮則是喜歡遊山玩水,帶著士兵去現場幫李素挖掘岩石樣本、順便跟李素學學他是怎麽看石頭認風水的。
結果諸葛瑾這一用功不要緊,還真給李素挖掘出了一條非常有價值的重大發現。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那大約是半個月之前,那天諸葛瑾興衝衝拿著弟弟弄到的“衝積頁岩”樣本,以及一本《漢書》,跑來找李素獻功。
“中郎!你看我找到了什麽!陳倉道北段,自古以來果然是可以水運的,而且是常年有河!難怪我軍入川時道路那麽難走、糧秣運輸困難,而韓信當年卻可以輕鬆暗度陳倉!
原來,在秦末之時,西漢水還是北流匯入渭水、最後匯入黃河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往南流匯入嘉陵江、最後匯入長江!是高祖皇帝死後,呂後稱製那幾年,因為武都郡地震、秦嶺山崩塌陷絕河道,西漢水才從此南流被擠進嘉陵江!
你看,我從《漢書》上給你找到了原文,這是當年班昭修注《高後紀》的原文:高皇後呂氏,生惠帝……元年春正月,詔曰:‘……’二年春,詔曰‘……’。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蝕之。秋七月,恆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
漢書上的本紀格式,每一段都是某年年初下什麽詔書、然後以“奏可”結尾,表示皇帝/太後恩準的命令結束了,後麵跟上這一年裏的重大災異或者祥瑞。
諸葛瑾讀到的這條“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是緊跟在“奏可”後麵的,可見是那一年相當嚴重的災異了。
諸葛瑾還非常懂事地幫李素查了日期,換算過來這個“春正月乙卯”就是呂後二年(前186年)的農曆1月27號。
李素當時就是得到了諸葛瑾查詢的這條重要線索,愈發堅定了“哪怕這輩子造不出火藥兵器,也要搞火藥用於工程”的想法。
既然西漢水不流向陳倉,是因為“山崩”,也就是兩側山石塌下來堵住山穀,而不是山體整個抬升,那這種河流改道還是有可能通過疏浚搶救的。(如果山體整個抬升的話,就救不了了,不知道要挖多深的堅硬岩石才行)
當然了,或許這一世劉備將來再出陳倉時,也沒那麽難,之前已經對陳倉城的城防動了手腳了,不用持久消耗戰也能打下來,也就不需要持續通過陳倉道運糧北上。
但李素想勞民傷財搞這個工程,背後當然還有別的驚天歹毒造神大陰謀,背後具體細節暫時不必贅述,總之“工程爆破用火藥”這項種田科技,李素是點定了,花幾年時間慢慢磨慢慢改良就是。
不過,別看火藥沒法做野戰兵器,但李素讓工匠們鼓搗的時候,還是比較開放性鼓勵的,允許他們自行發揮想象力弄任何燃燒、毒煙器材的研發推演。
加上當時諸葛瑾因為鑽研《漢書》有所得被李素大大地誇獎了,年輕人一時士氣高漲天天埋頭苦讀,居然又幫李素找出了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兒。
那大約是諸葛瑾匯報《漢書.高後紀》後一周吧,得知李素在琢磨如何弄奇技淫巧小玩意兒興修水利,諸葛瑾一番鑽研後,又抱著《史記》和《漢書》來了。
“中郎,《史記》記載李冰修都江堰,以烈火灼燒岩壁、潑以冷水,使江岸岩石冷熱交替崩裂。我看弄不出你說的‘可以崩鬆山岩的藥’,用灼燒之法也是可以的嘛。
我在《漢書.地理誌》上看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那高奴縣先漢時屬上郡,如今算是北地郡了。我還找陳倉來的商旅問了,確實有這種奇貨可賣,產量不大,因稀少而略貴,但世人也少有買入的,我拿您給的錢,問雍涼商人買了一些,您看看有沒有用、可不可以用於興修水利時學李冰那樣燒崩山石?”
上郡或者說北地郡,位於河套地區,漢末已經不屬於漢地十三州的轄區了,那地方在雍州北麵,相當於後世的陝北,現在行政區劃是“匈奴五郡”,實際上羌渠單於被殺後,東邊三郡被偽單於須卜骨都侯占據,而北地郡在內的西部兩個郡則是在羌胡人之手。
具體到高奴縣,在後世榆林以西、銀川以東,相當於毛烏素沙漠一帶。
但不管怎麽說,胡人也是要跟漢人做生意的。河套羌胡的物資,對於關中漢商還是比較容易買到的。
而李素看到諸葛瑾拿來的樣品時,幾乎是大驚失色:那不是一種劣質重油麽?原來《漢書.地理誌》上就記載了陝北有少量自流的重質原油,難怪後世唐宋的時候,西夏人這種蠻族都能用猛火油作為武器,感情那時候河套之地就少量自產石油了,他們可以自給自足。
原油當然不是那麽容易直接燃燒的,但稍微處理一下,把滯重的雜質過濾一下、把輕質部分加入別的輔料,還是有點軍事前途的。
當時李素暫時沒想到什麽場合需要這種武器,也就沒多想。
……
不過,今天既然要幫張飛想辦法破甘寧的水軍戰船,李素在腦中把用不上的馬鐙、火藥都梳理了一遍之後,最終敏銳地定格在了火油上。
“簡易燃燒瓶是怎麽做的?莫洛托夫雞尾酒那種,好像用的是汽油不是猛火油,而且還要加生橡膠和白糖、破布什麽的。
橡膠現在是別想了,那是美洲作物。糖的話倒是可以找找,好像至今不但沒聽說過白糖,連紅糖都沒見過……”
李素念及此處,就立刻吩咐人去找糖,而且強調了要是竹蔗製成的糖。
手下人早就習慣了李中郎的“生活奢靡”,老是要整奢侈嗜好品,偏偏鎮西將軍還由著他花天酒地,不管要啥都不過問。所以手下人費了一番手腳後,敢怒不敢言地給李素弄來了蔗膠——一種拿甘蔗汁直接在太陽下暴曬蒸發形成的黏黏的糖團。
李素並不知道,曆史上要到隋唐的時候,紅糖才開始用熬煮法製作。在此之前,雖然秦漢時已經從身毒(印度)傳入了竹蔗和搪膠,但漢人生產糖還是靠曬的。也幸虧甘蔗長在南方濕熱地區,而蜀地距離身毒比較近,不然李素這一拍腦袋,下屬跑斷腿也弄不到甘蔗。
“沒辦法,因陋就簡吧,就拿子瑜問羌胡商人買來的火油,跟糖膠和別的輔料混合試試看,燒船快不快。”
李素心中如是想,就做了幾個猴版的土法燃燒瓶,先給張飛試試。
可惜這玩意兒野戰也沒什麽用,對付單兵還不如其他傳統遠程武器量大管飽簡單粗暴呢。
這麽昂貴,也就水戰燒燒船有點用,或者可以發掘一下,守城的時候燒一燒進攻方的大型攻城武器,比如衝車木驢什麽的,其他的戰爭形態,基本上還是原汁原味的三國狀態。
掛還是開小了呀,誰讓李素懂的工程應用知識還是太少了,隻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