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點。
鄭經確實是把今天的這場論道,當成了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的一個新的起點。
在渦陽時,他曾贈予諸糅真人兩首小詩,其中,他以一首《小鬆》來比喻當時的自己。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在那時,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棵尚未淩雲的小鬆。
而今天,則是他淩雲之日,他很清楚,自今日之後,他將不再是那個被人隻聞其聲不識其人的三絕公子,而會變成天下無人不識君。
可是在他抵達貢院之後,就算他已經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他也還是被如此火爆的熱鬧場麵給驚到了。
怎麽會這麽多人?
當然,畢竟他也算是見過大場麵的人,因此在稍稍驚訝過後,還是很快就平複下了心情,在眾人的簇擁之下,進入了貢院之內。
這還是他頭一迴進會寧的貢院。
作為魏晉之後的新都,會寧的貢院比六朝古都豫州的貢院還要大上不少,其東起桃葉渡,西至狀元樓,南臨秦淮河,北抵百官府舍,占地多達四五百畝地。
貢院又分為內外兩重,外麵一重,平日裏是開放的,國子監就位於其中,而裏麵一重,則是科考之地,就算平日裏也並不開放,而是用高高的圍牆跟外重隔開。
今日的論道自然是在內重。
進入內重的大門,再跨過一座架於清水池上的石橋,迎麵便是一座足以容納數萬人的大廣場,廣場的那一頭,則是一座進入考場之內的三層高樓,和豫州一樣,這座樓也被命名為明遠樓。
今天辯論的舞台,就搭在明遠樓之下,舞台的兩側,則各搭有一個隻麵向舞台開口的棚子,來供論道雙方來歇息、準備。
而明遠樓的二樓,臨近舞台的那一側,則被當成了貴賓場所,用來接待太後,宮裏來的妃嬪、皇子公主等,坐在上麵,隻需推開窗戶,舞台上的聲音就可以清晰地傳進來。
作為論道一方,鄭經一行很快就在舞台右側的那座棚子之內坐了下來。
而差不多在此同時,太後也到了。
從宮裏出來的孫太後,帶著宮裏的一些嬪妃,以及一些年紀稍大的皇子公主,從貢院西北角進入了貢院,然後在盧勳和駱斐的陪同之下,登上了明遠樓。
明遠樓上,德王爺一家已經在恭候她的到來了。
“蒨武,到皇奶奶身邊來。”
“瑞瀅啊,那鄭浪之已經到了嗎?”
太後剛一坐下來,就先把陳蒨武喚到了身邊,然後向德王妃問起了鄭經。
親孫子,親兒媳,就是不給自家兒子好臉色看,這一點,在孫太後身上也不例外,當然,她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三絕公子。
“啟稟太後,鄭浪之已經到了。”
“那就喚他上來給我瞅瞅吧。”
就這樣,屁股都還沒坐穩的鄭經,很快被人召喚到了孫太後麵前。
“末學鄭經見過太後。”
此時的鄭經,已徹底恢複了淡定,哪怕樓裏有一堆人在盯著他,把他當寶貝看,但他還是鎮定地給孫太後行起了禮。
果然是一表人才!
這也給孫太後留下了相當不錯的第一印象。
其實這是必然的,要知道,他畢竟是有三絕公子的才名在前,再加上他的一首《江南春》,又深得太後的喜歡,因此,隻要他不是表現得太糟糕,或者是長得歪瓜裂棗,那想讓太後對他有糟糕印象都很難。
“平身吧,賜座。”
既然滿意,那孫太後自然得優待他。
穀愃
一張椅子被搬了過來,而鄭經也沒有客氣,畢恭畢敬地把半個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然後等太後繼續發問。
“浪之,此番論道,你可否有把握?”
此時的太後,也確實是對他夠滿意的,畢竟他不僅有字詞曲三絕的才名,還辦出了一份讓太後更為滿意的《華夏早報》,而報紙上又大把大把關於他的消息。
因此,此時的太後表現得極其的和顏悅色,簡直把他當成了自家後輩在對待。
“迴稟太後,道在我心。”
鄭經以這樣一句來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
畢竟接下來論道就即將開始,孫太後也沒有太過於為難他,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太後象征性地問了他幾句,表示了關切之意後,即放過了他。
論道正式開始。
這個時代的論道,在形式上,跟後世的辯論還頗有幾分相似。
在舞台的中央,擺著三張長案,一張居中,一張居左,一張居右。
居中的那一張,是論道的主持坐的。
因為本次論道的雙方都是儒家人,因此擔任論道主持的正是張籍。
左右兩張長案,則分別屬於師舒和鄭經。
在張籍的召喚之下,師舒和鄭經一前一後上了舞台,然後分別在兩張長案之後坐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論道,都是坐著論的。
這就是所謂的坐而論道。
“子曰:‘有教無類。’,為踐行聖人之言,讓天下人讀到最好的聖賢之書,經老夫和國子監祭酒駱大人商議,決定編撰儒家經義標準教材,經老夫推薦,教材編撰委員會的總編,將由才學出眾的鄭經鄭浪之來擔任,為考究其才學,特由師先生來考究其才學,特舉辦此次論道……”
一記餘音繞梁施加在了舞台之上後,張籍開始了他的主持。
這一招,宋提學就曾在豫州花魁大賽上使過,這是為了保證,接下來舞台上的任何一絲聲音,都能被傳到在場上萬人的耳裏。
這場論道的由頭,報紙上已經刊登過,但張籍還是象征性地介紹了一番,並且稍稍美化了一下,將論道改成了學識考究。
當然,這是為了照顧師舒的麵子。
接下來,他開始介紹起了論道的雙方。
“考究者,師舒,字梓文,國子監博士,皇宗學山長,擅長《論語》、《孟子》、《禮記》、《春秋》等……”
張籍先簡單介紹起了師舒的來頭。
“被考究者,鄭經,字浪之,號三絕公子,曾以字詞曲三絕名揚天下,精通儒家及道家經義,學貫古今,以孔聖人弟子自詡……”
緊接著,他又介紹起了鄭經。
為了讓鄭經的教材編撰委員會總編身份能服眾,他不僅把鄭經的三絕公子身份當眾爆了出來,還不惜把他的聖人弟子身份也兜了出來。
頓時滿場嘩然。
哇,果然是三絕公子!
竟然連大儒張籍先生都說他學貫古今,儒道雙精通!
那接下來的這場論道絕對精彩了!
台下的眾人頓時更為期待起來。
至於鄭經以孔聖人弟子身份自詡這一事,則直接被大家忽略了。
論道正式開始。
鄭經確實是把今天的這場論道,當成了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的一個新的起點。
在渦陽時,他曾贈予諸糅真人兩首小詩,其中,他以一首《小鬆》來比喻當時的自己。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在那時,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棵尚未淩雲的小鬆。
而今天,則是他淩雲之日,他很清楚,自今日之後,他將不再是那個被人隻聞其聲不識其人的三絕公子,而會變成天下無人不識君。
可是在他抵達貢院之後,就算他已經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他也還是被如此火爆的熱鬧場麵給驚到了。
怎麽會這麽多人?
當然,畢竟他也算是見過大場麵的人,因此在稍稍驚訝過後,還是很快就平複下了心情,在眾人的簇擁之下,進入了貢院之內。
這還是他頭一迴進會寧的貢院。
作為魏晉之後的新都,會寧的貢院比六朝古都豫州的貢院還要大上不少,其東起桃葉渡,西至狀元樓,南臨秦淮河,北抵百官府舍,占地多達四五百畝地。
貢院又分為內外兩重,外麵一重,平日裏是開放的,國子監就位於其中,而裏麵一重,則是科考之地,就算平日裏也並不開放,而是用高高的圍牆跟外重隔開。
今日的論道自然是在內重。
進入內重的大門,再跨過一座架於清水池上的石橋,迎麵便是一座足以容納數萬人的大廣場,廣場的那一頭,則是一座進入考場之內的三層高樓,和豫州一樣,這座樓也被命名為明遠樓。
今天辯論的舞台,就搭在明遠樓之下,舞台的兩側,則各搭有一個隻麵向舞台開口的棚子,來供論道雙方來歇息、準備。
而明遠樓的二樓,臨近舞台的那一側,則被當成了貴賓場所,用來接待太後,宮裏來的妃嬪、皇子公主等,坐在上麵,隻需推開窗戶,舞台上的聲音就可以清晰地傳進來。
作為論道一方,鄭經一行很快就在舞台右側的那座棚子之內坐了下來。
而差不多在此同時,太後也到了。
從宮裏出來的孫太後,帶著宮裏的一些嬪妃,以及一些年紀稍大的皇子公主,從貢院西北角進入了貢院,然後在盧勳和駱斐的陪同之下,登上了明遠樓。
明遠樓上,德王爺一家已經在恭候她的到來了。
“蒨武,到皇奶奶身邊來。”
“瑞瀅啊,那鄭浪之已經到了嗎?”
太後剛一坐下來,就先把陳蒨武喚到了身邊,然後向德王妃問起了鄭經。
親孫子,親兒媳,就是不給自家兒子好臉色看,這一點,在孫太後身上也不例外,當然,她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三絕公子。
“啟稟太後,鄭浪之已經到了。”
“那就喚他上來給我瞅瞅吧。”
就這樣,屁股都還沒坐穩的鄭經,很快被人召喚到了孫太後麵前。
“末學鄭經見過太後。”
此時的鄭經,已徹底恢複了淡定,哪怕樓裏有一堆人在盯著他,把他當寶貝看,但他還是鎮定地給孫太後行起了禮。
果然是一表人才!
這也給孫太後留下了相當不錯的第一印象。
其實這是必然的,要知道,他畢竟是有三絕公子的才名在前,再加上他的一首《江南春》,又深得太後的喜歡,因此,隻要他不是表現得太糟糕,或者是長得歪瓜裂棗,那想讓太後對他有糟糕印象都很難。
“平身吧,賜座。”
既然滿意,那孫太後自然得優待他。
穀愃
一張椅子被搬了過來,而鄭經也沒有客氣,畢恭畢敬地把半個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然後等太後繼續發問。
“浪之,此番論道,你可否有把握?”
此時的太後,也確實是對他夠滿意的,畢竟他不僅有字詞曲三絕的才名,還辦出了一份讓太後更為滿意的《華夏早報》,而報紙上又大把大把關於他的消息。
因此,此時的太後表現得極其的和顏悅色,簡直把他當成了自家後輩在對待。
“迴稟太後,道在我心。”
鄭經以這樣一句來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
畢竟接下來論道就即將開始,孫太後也沒有太過於為難他,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太後象征性地問了他幾句,表示了關切之意後,即放過了他。
論道正式開始。
這個時代的論道,在形式上,跟後世的辯論還頗有幾分相似。
在舞台的中央,擺著三張長案,一張居中,一張居左,一張居右。
居中的那一張,是論道的主持坐的。
因為本次論道的雙方都是儒家人,因此擔任論道主持的正是張籍。
左右兩張長案,則分別屬於師舒和鄭經。
在張籍的召喚之下,師舒和鄭經一前一後上了舞台,然後分別在兩張長案之後坐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論道,都是坐著論的。
這就是所謂的坐而論道。
“子曰:‘有教無類。’,為踐行聖人之言,讓天下人讀到最好的聖賢之書,經老夫和國子監祭酒駱大人商議,決定編撰儒家經義標準教材,經老夫推薦,教材編撰委員會的總編,將由才學出眾的鄭經鄭浪之來擔任,為考究其才學,特由師先生來考究其才學,特舉辦此次論道……”
一記餘音繞梁施加在了舞台之上後,張籍開始了他的主持。
這一招,宋提學就曾在豫州花魁大賽上使過,這是為了保證,接下來舞台上的任何一絲聲音,都能被傳到在場上萬人的耳裏。
這場論道的由頭,報紙上已經刊登過,但張籍還是象征性地介紹了一番,並且稍稍美化了一下,將論道改成了學識考究。
當然,這是為了照顧師舒的麵子。
接下來,他開始介紹起了論道的雙方。
“考究者,師舒,字梓文,國子監博士,皇宗學山長,擅長《論語》、《孟子》、《禮記》、《春秋》等……”
張籍先簡單介紹起了師舒的來頭。
“被考究者,鄭經,字浪之,號三絕公子,曾以字詞曲三絕名揚天下,精通儒家及道家經義,學貫古今,以孔聖人弟子自詡……”
緊接著,他又介紹起了鄭經。
為了讓鄭經的教材編撰委員會總編身份能服眾,他不僅把鄭經的三絕公子身份當眾爆了出來,還不惜把他的聖人弟子身份也兜了出來。
頓時滿場嘩然。
哇,果然是三絕公子!
竟然連大儒張籍先生都說他學貫古今,儒道雙精通!
那接下來的這場論道絕對精彩了!
台下的眾人頓時更為期待起來。
至於鄭經以孔聖人弟子身份自詡這一事,則直接被大家忽略了。
論道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