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確實是道家的核心主張,而按照鄭經關於道的新定義,那這一主張,十有八九得推倒重來。


    也本來就得推倒!


    之前鄭經在跟諸糅真人論道時,雖然沒有明說,但已無數次就此發出了質疑,也說得諸糅真人差點懷疑人生。


    當時的諸糅真人都覺得他有毒了。


    現在要再推倒一遍也很容易,對鄭經來說,隻不過是炒剩飯而已,但他這次卻不想那麽直接了當,而是打算順便來考究一下顧傾城的學識。


    這也是有必要的。


    畢竟他暫時還不想把自己的高人身份在顧傾城麵前輕易暴露出來。


    因此他立即反問道:“傾城兄是怎麽理解道家的這一說法的?”


    “按我的理解,這一句應該包含有三個層次,一是人之生死,必因於自然;二是人之存續,在順應自然;三是人之興盛,在駕馭自然。”


    顧傾城倒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就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鄭經立即又讚許地點了點頭。


    他不得不承認,顧傾城這江南第一才子還真不是浪得虛名,最起碼關於道家這一核心思想的理解,已稱得上是相當透徹。


    是的,道家的這一句,確實包含有三個層次,隻可惜就算到了後世,大多數未深入研究的人,對它的理解大多都還停留在第一層次,也就是字麵上所理解的意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就相當於人法自然,也就是最好什麽都不做嗎?


    其實不是的。


    道家所指的自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變化發展而又日趨平衡的,所以指的是一種動態平衡的自然。


    既然是動態平衡的,那人也得跟著變,因此也就有了因於自然、順應自然、駕馭自然這三個由低到高的層次。


    就好比道家的無為主張,並不能按字麵上的理解,什麽都不做,而是得理解為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亂作為一樣。


    從這一點上來說,道家的這一主張還蠻高深的。


    那鄭經為啥還要推倒它?


    原因很簡單。


    其一,過於含混不清。


    不管是關於道的定義本身,還是自然法則,因受當時理解的局限性,都解釋得含混不清,極難理解。


    自然法則是什麽?


    按照後世科學的說法,所謂的天地,也就是宇宙,是由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


    而無邊無際的宇宙,所有物質成分都由三種粒子組成:電子,中微子和誇克,以及某些連科學都還未探知的暗物質等神秘存在。


    而電子、中微子和誇克又組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原子,並因此有了元素周期表。


    原子再組成分子。


    分子再組成天地萬物。


    而天地萬物的運轉,又遵循物理規律和化學規律。


    這才是關於自然法則最為科學的解釋。


    連法則都沒弄清楚,又憑什麽去定義道?


    定了也隻能定得含混不清好吧!


    其二,忽略了人本身。


    人是什麽?


    人是天下萬物中的一部分,但人與其它物和動物不同的是,就是擁有智慧,這也決定了人必定成為天地間的主宰。


    既然人是天地間的主宰,那不管是順應自然還是駕馭自然,目的都隻是讓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而不是讓人變為自然的附庸。


    事實上,到了後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已成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分支。


    也就是分開來定義和研究的。


    鄭經之所以要把天之道和人之道分開來定義的原因就在於此。


    隻是該怎麽來跟顧傾城解釋呢?


    不解釋!


    這是鄭經的決定。


    因此他問道:“那傾城兄覺得這一說法合理嗎?”


    顧傾城楞了一下後又迴道:“不太好說,最起碼儒家之人是不太認同的,其它家似乎也不太認同。”


    這倒是大實話。


    道家的道,若是其它家的人也都認可,那就怪了。


    鄭經立即又說道:“所以啊,既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那這一主張未必成立不也很正常嗎?因此傾城兄應該重點考慮的,是這個道字是不是該重新定義,天之道和人之道是不是得分開。”


    這就是他的新決定。


    不解釋,隻留問題,劃重點。


    原因在於,一旦解釋清楚之後,接下來就沒得玩了,隻有留懸念,顧傾城才會把懸念繼續帶到其他士子那裏去,讓他們繼續爭個不休。


    那樣一來,他才有更多機會去觀察,還有誰是值得拉之人。


    不僅如此,新思想這東西,是需要傳播的,不管它誕生之初是不是會遇到大麵積的反對,都得將它傳播出去才行,而在新思想這一點上,已有江南第一才子之名的顧傾城,比包括他在內的任何人都合適。


    說白了,他這是要把顧傾城當成新的打手了。


    而且還是暫時沒有名分的那種。


    “這……看來我確實得慎重思索一番的。”


    顧傾城遲疑了一下後迴道。


    是啊,既然道家的主張並不是被所有人都認可,那不成立不是很正常嗎?既然連諸糅真人都不擔心這一點,我又想那麽多幹嘛?


    他算是認可了鄭經的說法。


    正當他在考慮接下來該問什麽時,鄭經卻又說道:“嗯,你跟席公子等人,都是頗有才學之士,我建議你跟他們再就此深入探討一番。”


    然後他停頓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若是有可能的話,希望我等也有機會去聽聽諸位的高見。”


    一個莫得名分的新打手就這麽開始被他給利用上了。


    顧傾城原本還想問點什麽的,但他轉念一想,鄭經的建議也還蠻有道理。


    重新定義道,將道一分為二,天之道,用來定義天下萬物的自然規律,人之道,用來概括人類社會的倫理法則!


    這麽大件事,他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去理解、琢磨,才能有針對性地拿出自己的意見來。


    而這一思想,也確實有必要將其傳入其他士子耳中,讓大家一起去思索、探討。


    至於鄭經想聽……


    這還用得著說嗎?


    既然他在經義方麵也相當了得,那一起辯論識,當然得拉上他啊!


    於是他又是雙手一作揖:“那就謝謝浪之兄了,等我想妥之後,一定前來邀請浪之兄及郡主等。”


    他告辭而去。


    一個莫得名分的新打手正式上線。


    “浪之,你真行。”


    顧傾城走後,德王妃感慨地來了這麽一句。


    她原本是期待,江南第一才子和三絕公子的這第一次直麵碰撞,能十分精彩的,按後世的說法,就是能有火星撞地球的效果,誰知顧傾城竟然就被鄭經三五句話就給打發走了,讓她不知該如何來形容自己此時的感覺。


    “真虛偽。”


    徐玄機說出了她真正的心聲。


    是啊,明明他才是最驚才絕豔的那一個,卻在給顧傾城等人戴高帽子,說你們都是頗有才學之士,就這麽把顧傾城給糊弄走了,這不是虛偽是什麽?


    唉,要不要這麽直接?


    鄭經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