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弟妹,你家阿財納妾一事,你是怎麽打算的?」屋裏就隻有她,胡彩玉和麻姑三個人,薛氏憋在心裏好幾天了,一直也找不到個人來說說貼己的話。
「大嫂,我二哥不會納妾的。」這種事麻姑自己不方便自己說什麽,胡彩玉搶著迴道。
「你怎麽知道你二哥不會?男人都好色,那個男人不想三妻四妾的,弟妹,你是咋想的?」薛氏很想知道麻姑心裏的想法。
麻姑知道薛氏的意圖,不就是想打聽她願不願意自己的丈夫納妾。若是她說不願意,那她就能拿著這個去阿財娘跟前說,看,不是我不願意,你二兒媳也不願意。
麻姑知道大哥有想納妾的想法,薛氏鬧也鬧了,可有什麽用?男人自己心裏起了納妾的心思,你再哭再鬧也無用。
「大嫂,其實,納不納妾那咱們說的能頂什麽用?若是男人的心不在了,你反對他也不會聽。我的態度很簡單,他想納妾就納妾,我是不會攔著的。一切看他的意思。」但麻姑後麵還有一句卻沒有說給薛氏聽,「反正我是不會同意他納妾的。」
薛氏和麻姑的區別在於,她反對胡阿財能聽,薛氏反對胡阿旺壓根就不放在眼裏。
男人若是變了心,十頭牛也拉不迴來。
「大嫂,我想多一句嘴。這男人是越管跑的越遠,你若是想留住他,光來硬的是不行的。」麻姑這句話可是掏心窩子的。
薛氏無奈的嘆氣,「我來軟的他要是聽我也願意,可有什麽用?他那時在村子裏就不是個省油的燈。」說完瞟了胡彩玉一句,「那時你哥在村子裏跟那個小寡婦不明不白的。這事你也是聽說的。」
從薛氏的口氣中來看,這事應該是胡彩玉知道,麻姑不知道。
見大嫂突然將矛頭指向她,胡彩玉一頭霧水,她的確是忘了什麽小寡婦的事。
「大嫂,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這麽久,況且當時也沒什麽證據……」
胡彩玉想幫著大哥辯解幾句。可被大嫂惡狠狠的打斷了。「沒什麽證據?哼,難道非要抓姦在床才算是有證據了?彩玉,我知道。那是你大哥,你跟你娘一樣,一直都向著你家裏人。你也是要出嫁的姑娘了,若是你的丈夫整天的想著納妾。你心裏舒不舒服?」
胡彩玉愣了愣,她當然不舒服。她也不是沒經歷過。上一世嫁的那個丈夫何止是納妾,每日尋花問柳,心裏哪裏還有家。
見胡彩玉被她說動容了,薛氏帶著哭腔道:「好妹妹。大嫂實在是沒法子了,你們是親兄妹,你大哥向來也疼你。你去幫大嫂勸一勸你大哥,讓他就跟著我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當初在村裏的時候家裏窮沒人想著納妾的事。日子不是照樣都過來了。怎麽眼下日子好過了,這人反而不肯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了呢?」
薛氏心裏的苦她們都懂,可是這種事胡阿旺怎麽會聽別人的。
若是阿財娘逼著胡阿旺納妾,她們到是可以想些辦法阻止這件事。可這是胡阿旺自己願意的,他的心早就飄到了別的地方,這是攔也攔不住的。
「好,大嫂,我一會就去找大哥說說,隻是他最終聽不聽我的我就不知道了。」胡彩玉自然也想家裏好,太太平平的過日子。
若多幾個女人進來,指不定日子「熱鬧」成什麽樣。
大嫂有一句說的很對。他們是從苦地方出來的人,當初在那窮旮旯裏誰想著納妾?一家人能填飽肚子算是不錯了,誰還敢想多養幾口人。
那時候那樣的苦日子一家人都熬過來了,怎麽眼下過上了好日子反而就過不了了?
麻姑也勸了薛氏幾句,薛氏擦了擦眼淚,總算是露出了笑臉,「你們不知道,這妾室進了門,這往後的日子有的煩,那家裏就變複雜了。我已經過慣了清淨的日子,實在不想吵吵鬧鬧的。可你們想,若是有別的女人進門,她們能不爭?若是又生下個兒子怎麽辦?那我白跟著你大哥吃了這麽多年苦。我心裏是不服氣的,憑什麽我陪著你大哥過苦日子,眼下日子舒服了,那些個狐媚妖精就想往裏鑽。她們一進門就直接過上姨奶奶的生活,憑什麽!」
薛氏看上去很想不開。
或許換成很多女人都想不開吧。
當初胡阿旺窮的叮噹響,薛氏嫁給他,過了好幾年的苦日子。眼下來到京城,好不容易日子變好了,眼看著別人就要進來跟她一同享福,她心裏想想就來氣。
聽到阿財娘的聲音朝著她們這裏而來,她們便沒再聊這件事。
阿財娘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兒子們納妾的,她希望看見家裏人丁興旺的樣子。
這一點麻姑也理解,但大家都是女人,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她們的感受。
她們這輩子都是苦過來的,大家都不是什麽達官貴族出生,這一輩的人又何必相互為難。等到胡有祥他們那一輩,他們算是官宦之後,商戶之後,他們眼下就是少爺,等到他們這一代來開始散葉不也可以人丁興旺?
「彩玉,你瞧瞧。這是你孫二娘給你繡的鴛鴦枕。」阿財娘歡歡喜喜的拿著一個大紅色繡著鴛鴦的枕頭套進屋。
她的身後跟著一個大約四十來歲的老婦人。
既然阿財娘嘴裏稱孫二娘,麻姑,胡彩玉和薛氏便起身禮貌的衝著那老婦人道了句,「孫二娘好。」
那孫二娘眼裏都笑開了話,直盯著麻姑打量,隨即滿臉堆笑,上前衝著麻姑行禮道:「參見安懿夫人。」
她眼尖,打量了半天,就覺得這個人最有氣質。
不過她的確沒有猜錯,麻姑忙笑著將她扶起來。
她忙笑著跟麻姑熟絡的閑聊起來,「夫人真是厲害的很,那剖腹取子一事都傳開了,大家都好奇的很。還有那個女子自查法……」她說完,謹慎的看了看屋外,「我也一直照著你上麵的法子自查,真是管用。」
兒媳被朋友這麽稱讚,阿財娘與有榮焉的將頭仰了仰。(未完待續)
</br>
「弟妹,你家阿財納妾一事,你是怎麽打算的?」屋裏就隻有她,胡彩玉和麻姑三個人,薛氏憋在心裏好幾天了,一直也找不到個人來說說貼己的話。
「大嫂,我二哥不會納妾的。」這種事麻姑自己不方便自己說什麽,胡彩玉搶著迴道。
「你怎麽知道你二哥不會?男人都好色,那個男人不想三妻四妾的,弟妹,你是咋想的?」薛氏很想知道麻姑心裏的想法。
麻姑知道薛氏的意圖,不就是想打聽她願不願意自己的丈夫納妾。若是她說不願意,那她就能拿著這個去阿財娘跟前說,看,不是我不願意,你二兒媳也不願意。
麻姑知道大哥有想納妾的想法,薛氏鬧也鬧了,可有什麽用?男人自己心裏起了納妾的心思,你再哭再鬧也無用。
「大嫂,其實,納不納妾那咱們說的能頂什麽用?若是男人的心不在了,你反對他也不會聽。我的態度很簡單,他想納妾就納妾,我是不會攔著的。一切看他的意思。」但麻姑後麵還有一句卻沒有說給薛氏聽,「反正我是不會同意他納妾的。」
薛氏和麻姑的區別在於,她反對胡阿財能聽,薛氏反對胡阿旺壓根就不放在眼裏。
男人若是變了心,十頭牛也拉不迴來。
「大嫂,我想多一句嘴。這男人是越管跑的越遠,你若是想留住他,光來硬的是不行的。」麻姑這句話可是掏心窩子的。
薛氏無奈的嘆氣,「我來軟的他要是聽我也願意,可有什麽用?他那時在村子裏就不是個省油的燈。」說完瞟了胡彩玉一句,「那時你哥在村子裏跟那個小寡婦不明不白的。這事你也是聽說的。」
從薛氏的口氣中來看,這事應該是胡彩玉知道,麻姑不知道。
見大嫂突然將矛頭指向她,胡彩玉一頭霧水,她的確是忘了什麽小寡婦的事。
「大嫂,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這麽久,況且當時也沒什麽證據……」
胡彩玉想幫著大哥辯解幾句。可被大嫂惡狠狠的打斷了。「沒什麽證據?哼,難道非要抓姦在床才算是有證據了?彩玉,我知道。那是你大哥,你跟你娘一樣,一直都向著你家裏人。你也是要出嫁的姑娘了,若是你的丈夫整天的想著納妾。你心裏舒不舒服?」
胡彩玉愣了愣,她當然不舒服。她也不是沒經歷過。上一世嫁的那個丈夫何止是納妾,每日尋花問柳,心裏哪裏還有家。
見胡彩玉被她說動容了,薛氏帶著哭腔道:「好妹妹。大嫂實在是沒法子了,你們是親兄妹,你大哥向來也疼你。你去幫大嫂勸一勸你大哥,讓他就跟著我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當初在村裏的時候家裏窮沒人想著納妾的事。日子不是照樣都過來了。怎麽眼下日子好過了,這人反而不肯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了呢?」
薛氏心裏的苦她們都懂,可是這種事胡阿旺怎麽會聽別人的。
若是阿財娘逼著胡阿旺納妾,她們到是可以想些辦法阻止這件事。可這是胡阿旺自己願意的,他的心早就飄到了別的地方,這是攔也攔不住的。
「好,大嫂,我一會就去找大哥說說,隻是他最終聽不聽我的我就不知道了。」胡彩玉自然也想家裏好,太太平平的過日子。
若多幾個女人進來,指不定日子「熱鬧」成什麽樣。
大嫂有一句說的很對。他們是從苦地方出來的人,當初在那窮旮旯裏誰想著納妾?一家人能填飽肚子算是不錯了,誰還敢想多養幾口人。
那時候那樣的苦日子一家人都熬過來了,怎麽眼下過上了好日子反而就過不了了?
麻姑也勸了薛氏幾句,薛氏擦了擦眼淚,總算是露出了笑臉,「你們不知道,這妾室進了門,這往後的日子有的煩,那家裏就變複雜了。我已經過慣了清淨的日子,實在不想吵吵鬧鬧的。可你們想,若是有別的女人進門,她們能不爭?若是又生下個兒子怎麽辦?那我白跟著你大哥吃了這麽多年苦。我心裏是不服氣的,憑什麽我陪著你大哥過苦日子,眼下日子舒服了,那些個狐媚妖精就想往裏鑽。她們一進門就直接過上姨奶奶的生活,憑什麽!」
薛氏看上去很想不開。
或許換成很多女人都想不開吧。
當初胡阿旺窮的叮噹響,薛氏嫁給他,過了好幾年的苦日子。眼下來到京城,好不容易日子變好了,眼看著別人就要進來跟她一同享福,她心裏想想就來氣。
聽到阿財娘的聲音朝著她們這裏而來,她們便沒再聊這件事。
阿財娘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兒子們納妾的,她希望看見家裏人丁興旺的樣子。
這一點麻姑也理解,但大家都是女人,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她們的感受。
她們這輩子都是苦過來的,大家都不是什麽達官貴族出生,這一輩的人又何必相互為難。等到胡有祥他們那一輩,他們算是官宦之後,商戶之後,他們眼下就是少爺,等到他們這一代來開始散葉不也可以人丁興旺?
「彩玉,你瞧瞧。這是你孫二娘給你繡的鴛鴦枕。」阿財娘歡歡喜喜的拿著一個大紅色繡著鴛鴦的枕頭套進屋。
她的身後跟著一個大約四十來歲的老婦人。
既然阿財娘嘴裏稱孫二娘,麻姑,胡彩玉和薛氏便起身禮貌的衝著那老婦人道了句,「孫二娘好。」
那孫二娘眼裏都笑開了話,直盯著麻姑打量,隨即滿臉堆笑,上前衝著麻姑行禮道:「參見安懿夫人。」
她眼尖,打量了半天,就覺得這個人最有氣質。
不過她的確沒有猜錯,麻姑忙笑著將她扶起來。
她忙笑著跟麻姑熟絡的閑聊起來,「夫人真是厲害的很,那剖腹取子一事都傳開了,大家都好奇的很。還有那個女子自查法……」她說完,謹慎的看了看屋外,「我也一直照著你上麵的法子自查,真是管用。」
兒媳被朋友這麽稱讚,阿財娘與有榮焉的將頭仰了仰。(未完待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