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潮的原因,射出去的火雷箭還是有近三成沒有爆炸,這使得轟擊效果大打折扣。粗略算來也隻傷了高句麗騎兵5千左右,但這一陣猛烈的轟擊,已經讓這股高句麗國騎兵陣腳大亂了,有往迴跑的,有繼續向前衝的,有不知進退而呆愣在當場不動的。


    “弟兄們,該是讓你們手中的馬槊吃肉的時候了,給某衝~”


    馬三保見本方火雷箭全部射完,而前方不遠處的敵軍明顯陷入了慌亂無措境地,便高聲下令道。


    “殺~~~”


    隨著馬三保一聲衝擊之令,5千隋軍騎兵呐喊著,全都挺起長長的馬槊,縱馬狂奔,向著還處在慌亂中的高句麗騎兵衝殺而去,強橫的聲勢完全壓住了尚有1萬5千人的高句麗騎兵。


    馬三保手舉著橫刀,奔向被自己早已瞄上的那員高句麗騎兵將軍。


    “快,整軍迎戰~”


    那員高句麗將軍見隋軍全軍奔出,忙高聲下令道,同時自己也舉起了手中的雙刀。


    在將官的命令下,高句麗騎兵們逐漸穩住了陣腳,也有不少騎兵舉刀迎向隋軍騎兵而去。兩軍很快便陷入一場混戰之中,相互搏殺著。


    “番將哪裏走?看刀~”


    馬三保不管其他人,直取那員高句麗領軍大將。


    “啊!來的好~”


    這員高句麗大將聽到馬三保在喊,忙舉雙刀迎了上來並不怯戰。


    二將頓時戰在了一處,互相掄刀瘋砍著。


    馬三保人高馬大,且手中橫刀為隋軍將軍特製的長柄窄刃刀,刀身明顯要長過高句麗將軍的手中雙刀數寸,一寸長一寸強,這讓馬三保在馬戰pk中占盡優勢,幾個迴合的劈砍後便手起一刀將對麵敵將砍落馬下,上前複一刀後,將這員高句麗悍將砍殺。


    在訓練有素,戰場搏殺經驗豐富的隋軍將士麵前,高句麗國騎兵雖然人數是隋軍騎兵的三倍,但場麵卻是越戰越勇的隋軍騎兵占優。高句麗人落馬者明顯居多,場麵逐漸朝著有利於隋軍的方向發展著。


    “馬宗賢弟,隨某掩殺,殺~”


    後方不遠處觀陣的蘇定方見時機正好,舉刀高聲唿喊著,自己當先衝殺而出。


    “殺~”


    馬宗和大隊騎兵也狂喊著衝了出去。


    這下原本便是苦苦支撐的高句麗國騎兵再也抵擋不住了,加上領軍大將已經陣亡,群龍無首,再也聚合不起來了。


    接下來的場麵便是人數氣勢和兵器全麵占優的隋軍單方麵的一場屠殺了。


    半個時辰不到,除數百高句麗騎兵逃脫外,近兩萬人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戰場上硝煙散盡,整個血腥的場麵呈現在蘇定方等隋軍將士們眼前。


    在一片土黃色衣甲的高句麗國騎兵屍體之間,零零星星的夾雜著草綠色軍服的隋軍騎兵遺體。


    數千匹少了主人的戰馬在戰場上哀鳴著,唿喚著死去的主人。


    “打掃戰場,掩埋我軍陣亡將士。”


    蘇定方麵無表情的吩咐著身邊眾將。


    “大哥,怎麽還掛彩了?”


    馬宗問著騎馬跑過來的自己兄長馬三保道。


    “不妨事,手臂被刀砍去塊皮,上了止血白藥了,沒事。”


    馬三保自己用嘴咬著一塊白布邊為自己包紮邊隨意的說道,臉上一片輕鬆狀。馬宗見了,忙上前接過白布為馬三保包紮著。


    “馬大哥今日陣斬敵將,小弟都看在眼中,是為首功一件。既然大哥受傷了,就請到後軍醫治。傳令~全軍就地紮營,養精蓄銳,明日兵發長安城。”


    “是~”眾將齊聲應道。


    派去堵截隋軍卻全軍覆滅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高句麗國都長安城。隋軍戰力之強,難以抵擋的傳言也跟著傳遍全城。這讓高句麗人皆感驚慌和恐懼。


    王宮大殿之中更是陷入一片死寂,高句麗百官人人搖頭歎息,不知所措。


    “啪~”


    淵蓋太祚將王座扶手拍的聲響,如同驚雷般在王宮中炸響。


    “慌些什麽?都怕些什麽?就算隋軍兵臨我王城城下又如何?他不過數萬疲憊之師,我城中也有近十萬人馬,還怕他能攻進城來。”淵蓋太祚氣憤的責問著群臣。


    “王上,末將願領兵守住城池。”樸見秀上前拱手請命道。


    “嗯!好!樸將軍這京城便交給你領兵防守了。隻要布置得當,本王不信他區區幾萬人便能攻下我都城長安。”


    淵蓋太祚厲聲說道,對自己的這座王城,淵蓋太祚還是有信心的,莫說幾萬人,就是十幾萬人來攻也很難攻破城高牆厚且有近10萬禁衛軍守護的國都的。


    實事正如淵蓋太祚所預料的那樣,蘇定方率領全軍抵達這高句麗國都城下時,便知靠自己僅有的不到5萬人馬根本無法展開攻城攻勢。


    看著這座少有的堅城,蘇定方頗覺無奈的說道:“全軍退後十裏下寨,今後隻需看住他,不時騷擾一番即可。”


    說完,勒馬而退,並無攻城之意。


    隨著江東城敗兵的進城和緊隨而至的隋軍到來,讓長安城內的所有人恐慌不已,巨大的亡國壓力襲向高句麗國王淵蓋太作,這使得一向穩重的他此時此刻也顯得有些沉不住氣了。


    朝堂上死氣沉沉的,沒人敢說話,就見淵蓋太作在王座前背著雙手,眉頭緊鎖,不斷原地徘徊著。


    “王上,從目前接到的消息看,此股隋軍人數並不多,我京城守軍人數是超過他的,況其原道而來馬乏兵疲的,戰力不足,我京城必然無恙,請王上不必太過擔心。”李見熙打破沉靜說道。


    “嗯!本王亦知此點,但隋軍到來就算我王城能守住,也會使我國陷入莫大的危機之中。前日談及的農業複產一事便再無法進行了。如此一來,我國還拿什麽抵禦大隋?而從目前看,隋軍雖少,但要擊退他也是極不易的,除非我兒蘇文迴兵來援。但拆東補西的終歸會落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唉!”淵蓋太作盤算全局後竟然發現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套,不禁仰天而歎。


    殿內群臣聞言也都啞然無措。


    “王上,李在榮先生迴來了,現在殿外候宣。”這時,殿外走進一宦官說道。


    “快宣~”


    李在榮此時到來就如同殿內高句麗君臣急需的的一顆救命稻草般,讓淵蓋太作和群臣都提起了精神,燃起了一絲希望來。


    “王上,微臣迴來遲矣!”


    “怎樣?見到隋皇陛下了麽?和談結果如何了?”淵蓋太作急切的問道。


    “王上,隋皇陛下接下了王上的厚禮,也有條件的應下了撤兵,隻不過~唉!”李在榮麵色無奈的歎息著。


    “他有何條件,難不成還要本王割地賠款不成?”


    “王上,他同微臣約了一個賭注,以三個月為限,三月之內我王城不失,他則撤兵迴國。現在已經過去了近一月了,我國還需支撐住兩個月時間才行。”


    此言一出,王殿之內頓時哄然,王座之上的淵蓋太作竟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般,直愣愣的盯著頗受委屈的李在榮。


    “王上,微臣迴來之前去了丸都城大將軍處,已經就此賭約一事通告了大將軍,大將軍也為此做了安排了。但~”


    “但什麽?有話隻管說出來。”李在榮說話吞吐惹得淵蓋太祚不快。


    “王上,大將軍為防隋軍3月憑破我王城,已做出了兵力調整,欲使王上從京城派兵前往海州駐紮,以防隋軍水師從海州海麵登陸,但現在情形看此舉隻得作廢。”


    “嗯!蘇文不知我王城有此變故,現在已經自顧不暇了。”淵蓋太祚背手走動著。


    “王上,就算沒有賭約一事,我王城無論如何也當堅守兩個月。而且,為我國百姓補種夏糧計,還需盡快將偷襲了來的這股隋軍剿滅。否則,就算我王城周邊地區金秋也必然顆粒無收。”負責農事的侍郎文在寅奏道。


    “文侍郎,本王也知夏糧補種之重要,但我出城迎擊的將士幾乎全軍覆滅。隋軍雖少,但軍中火器實在厲害,怎能是輕易被擊敗的?”說完,淵蓋太祚頹然的坐到了王座椅中,不斷搖頭著。


    如是憑借王城防守不出,淵蓋太祚還有些把握堅守兩個月,但結果等同於置百姓生計於不顧,自然亡國。出擊又毫無勝算,擊不退隋軍。


    這個矛盾現在成了高句麗朝廷上下都無法解開的死結了。


    楊二立下的賭約成了穩贏之局,隻是原在龍源城外的楊二對高句麗國所處囧態尚不知曉。


    距長安城東10裏之外的蘇定方大軍營寨,將士們士氣高漲,此時除了興奮和歡喜外沒有別的。


    “蘇將軍,此番我軍得勝而退兵,可是以為高句麗國都城難以取下?”餘雷問道。


    “唉!此番我軍千裏奔襲未達最佳戰績。皆因一座江東小城泄了我突襲大軍的行蹤,以致高句麗國都有了防備。我軍雖得了一勝,但遠未傷及其銳氣。我軍畢竟不到5萬,要想攻下一座十萬餘守軍防守的城池幾無可能。為此,末將不得不退兵至此,以觀高句麗國時局變化,最好引得他北方大軍迴援,這樣陛下那頭的壓力便小了許多。”蘇定方不緊不慢的解釋著自己的用兵。


    “嗯!確實如此。但如果高句麗國北方之兵不退,我等在此便起不到牽製作用了,將軍那時我等豈非進退兩難?”


    “哼哼!餘副千戶要讓他退北方之兵不難,非是去攻其國都,隻需將這周邊盡數洗劫,諒他高句麗國主便坐立不安,不得不出城與我軍交戰。而野戰我軍怕過誰?”蘇定方冷笑著說道。


    他知道這高句麗國京城周邊必定是高句麗國最富饒的地區,將這片地區攪弄一番定會讓高句麗國君感受到切膚之痛。


    “嗬嗬!好!將軍真高見也!好一手避實就虛之計,正可打在高句麗人的七寸之上。”餘雷和馬三保等將全都笑了起來。


    隨後幾天,蘇定方將全軍分為三路,自己和馬家兄弟各帶一隻兵馬分作三個方向掃蕩高句麗國都周邊地區。所到之處將糧食全部搶光,以作自己軍糧,就連百姓家中的家養牲畜一並搶入軍中當口糧。


    這樣,高句麗京城周邊的百姓雖留了性命但也全無了生計,隻得投奔進城淪為難民並以官府每日的賑濟粥為生。


    一月之後,京城長安周邊鄉鎮便再難看到一個人影,活脫脫變作了一塊死地一般。


    而處於兩難境地的高句麗國君臣,仍舊難以想出應對之法。發往丸都城大將軍淵蓋蘇文的文書也並未令淵蓋蘇文提兵南返鞏衛京畿,而是迴書讓其父淵蓋太祚派將出兵剿滅突襲之敵。


    一時間,兩軍又在長安城形成了新的對峙。


    蘇定方14軍兵臨高句麗國都長安城的消息最終還是越過鴨綠水傳到了龍源城外的隋軍主力大寨中。


    “嗬嗬嗬嗬~好個蘇定方,不愧是我大隋名將,區區5萬之眾便左右了整個半島局勢,讓我軍處在不敗之地了。”楊二聞訊之後,不覺大笑起來,猶如得知高句麗國都被攻陷一樣。


    “陛下,這蘇烈將軍的第14軍人馬雖少,但卻如同鑽進了鐵扇公主肚裏的孫猴子一樣,隨便動一動便讓高句麗國異常難受。看他淵蓋蘇文還能在北方防我大軍到幾時?”李靖也無比暢快的說道。


    “嗯!不過,這還不夠,畢竟蘇定方部人少,對高句麗國內部的攪動不夠。給已經在海州地界登陸的魯明月、楚能部傳話,一部圍住海州,能打的下來就打,打不下來就繞過,向北進攻直至和蘇定方部會師於高句麗國都長安城下。這樣,三隻大軍合為一處,兵力上就足夠攻打高句麗國都了。就算攻打仍顯吃力,也可向更廣泛的領地襲擾,堅定破壞高句麗國災後重建,災後複耕。看他城中、軍中的糧食還能支撐多久。”


    “陛下,如此當如何應對那三月破城之賭約?”範仕寅提醒道。


    “嗬嗬!反正都是朕贏,三月期滿後再說。不是還有半個多月麽?不急的。”


    楊二絲毫沒把那場合李在榮的賭約放在心上,因為高句麗國手中的賭注實在是太少,淵蓋太祚幾乎無牌可出了。


    一場綿延夏雨,在軍事上有利於高句麗國,但在卻極不利於高句麗國百姓的生計。


    百姓到了無糧可吃的地步,就無需隋軍動手了,高句麗國人民便能讓淵蓋太祚朝廷徹底顛覆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