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楊公子有先皇詔書,我等起事便是奉詔討逆,師出有名。我等願奉越王楊公子為義軍盟主,率領義軍討伐楊廣。”座中最大的士族魏城李家家主大聲提議道。
頓時,贏得和聲一片。
“我等關東士族皆願奉越王楊公子為主,率兵討逆~”
李子通和劉黑闥對視一眼後,苦笑著搖了搖頭,也隻得順應大流和眾士族大家一道躬身拜了楊玄感為義軍盟主。
“嗬嗬!諸公請起,玄感與那暴君楊廣有殺父之仇,此次起兵反隋,一是為國除奸,恢複禮製,還諸位一個公道;二是替父報仇,剪除奸黨,迎先皇重歸帝位。既然諸公以某為主,某便當仁不讓,率領諸公高舉義旗。”
“我等願聽從盟主將令,請盟主調兵。”眾人拱手齊聲應道。
“好!本盟主令:座間諸位家主即刻迴返原籍,以三日為限,每家籌備糧草不得少於5萬石,籌備用於招兵買馬經費不得少於10萬兩。”
“我等遵令。”眾家主齊聲應道。
“好!本盟主第二道將令:渤海王李子通,後漢王劉黑闥將軍,你二人速迴西山整軍,以三日為限,三日後就近登船,全軍3萬兵發黎陽城,不得有誤。”
“末將遵令。”
“淮陰高士遠聽令:令你三日內組織運兵貨船不小400隻,前往西山碼頭接義軍登船。”
“高某遵令。”高士遠也趕忙拱手接令道。
“好,為便與掌軍,本盟主今夜便趕往西山,在山中成立義軍指揮部,三日後以朱登為先鋒,李子通、劉黑闥二將為接應,祭旗出兵。”
“是。“
楊玄感不愧是帶過兵的人,一條條將令頒發井井有條,讓包括李子通、劉黑闥二將在內的所有人不得不服。
高句麗國北方重鎮丸都城。
作為高句麗國北方最大的城池,丸都城一旦丟失就意味著高國麗國半島北方無險可守了,也預示著北部曾占領的大隋遼東東部和靺鞨南部領土全部喪失,高句麗國勢力完全退縮至鴨綠水以南半島的狹窄空間之內。
作為高句麗國兵馬大將軍的淵蓋蘇文也知丸都城的重要性,正率領高句麗國主力大軍鎮守此城。
“大將軍,我軍重兵部署在正北方向的後黃、橫山、磨米、麥古四城目前並未接敵。據悉,大隋皇帝親自率領主力駐守在遼水以北,與我遼水以南銀城、武鷹邏城隔河相望。但左右兩側兩隻隋軍卻正迅疾向南攻擊而來,目前其右路軍薛萬徹部已經向我遼東赤峰城展開進攻。左路軍秦瓊部一路翻山越嶺直插至我丸都城正北要塞屏風丸都山。大將軍,我軍部署重兵的北方四城沒有戰事,但左側遼水以南已經丟了新城,目前赤峰城也吃緊。右側卻要麵對隋軍的穿插部隊攻擊。請大將軍部署馳援赤峰和丸都山兩處。”
淵蓋蘇文手下第一猛將楊萬春指著地圖說道。
“楊將軍不必焦慮,隋軍目的無非是避實就虛,攻擊我北方四城兩側,截斷後路,迫使北四城撤兵。其穿插而來的秦瓊一軍不必驚慌,有丸都山要塞守軍在,諒秦瓊就算是大隋名將也難以攻破山上堡壘。我這裏隻需派出一軍馳援龍源城,隻要龍源城不失,我北方四城後路便未斷絕,糧食兵員便能隨時補充上去,四城守軍便能憑險據守。楊將軍,本大將軍給你派4萬人馬前往龍源城,加強此城防守。切記,龍源城不能丟!一旦龍源城丟了,我高句麗國北方門戶便大開了,隋軍可一路向南渡過鴨綠水攻入我國本土。屆時,莫說北方四城隻能撤兵南逃,就是本將軍這裏的丸都城也無法堅守了,隻得放棄迴援國內,望將軍明白!”
“大將軍放心,有末將的4萬援軍加上龍源城守軍,我龍源守軍人數已是6萬以上,足可堅守龍源了。”
“好!請楊將軍立刻點兵出發,馳援龍源城。”淵蓋蘇文急切的吩咐道。
“大將軍,末將還有一事不明。若莫將抵達龍源城,而赤峰城未失,末將可否率軍再馳援赤峰城。那裏距龍源也不遠。”
“不必。楊將軍抵達龍源城,最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城防,多設陷阱。赤峰城並不重要,不必去救。”
“是,末將遵令,即刻點兵出發馳援龍源城。”說罷,楊萬春轉身離去。
“好狡猾的楊廣啊!竟然連遼水河都不渡,放任自己主力在境內閑置,卻派出兩隻偏軍猛攻我正麵兩側,試圖合圍我北方四城。”淵蓋蘇文獨自看著地圖念叨著。
“隻要我龍源城不失、丸都山能頂住秦瓊的孤軍攻擊,我北部戰線便無憂。丸都山不濟的話,還有這丸都城足以擋住秦瓊一軍,但龍源城萬不可有失啊!”淵蓋蘇文用手指重重的撮了下地圖上的“龍源”二字默念著。
“大哥,在榮先生來了。”這時,副將自己弟弟淵蓋淨土領著幕僚謀臣李在榮進到府中。
“大將軍在榮這廂有禮。”李在榮忙上前搭訕道。
“哦~在榮先生請坐,可是父王不放心此處,令汝前來我軍中探視?”淵蓋蘇文客氣的招唿李在榮坐下敘話,自己也當先居中坐了。
“大將軍多慮了。在下此次前來特為通報大隋軍事。大將軍有所不知,大隋又啟動了國內膠州水師8萬,並出動近千艘戰船搭載其國內江南大軍來護兒部15萬來攻我高句麗國半島南部。從其攻擊方向看,可以肯定是朝我西部臨海的漢山城而去的。”
“啊?大隋又添兵攻打我漢山城?”
淵蓋蘇文聞言大驚,忙離座撲到桌案上的地圖前緊張的看了起來。
“是啊!大將軍,從現在大隋增兵情況看,此番與我國交戰的隋軍當在百萬上下。”
“我道隻有其遼東柳城增兵了20萬,不想又多了從海上過來的這20餘萬大隋軍。這可如何是好?”
淵蓋蘇文看著地圖不禁緊張起來。
“大將軍,在下多次前往大隋,對隋軍裝備和戰力頗多了解。大將軍的北方防線在下並不擔心,但隋軍從海上來,若是攻擊漢山城,我軍實難防禦啊!請大將軍盡快調軍防守。”
“海上來的隋軍必定強攻我漢山城,攻克漢山便可說將我國南北分割開了,此局勢對我高句麗國極為不利。但我國主力現在北方,北方有楊廣親自率軍在此,本將軍絲毫不能鬆懈,哪有多餘的兵可派往南方?”
“那該如何是好?”
“在榮先生速迴京城,告知父王,可抽調京城禁衛軍前往漢山城增援,務必守住漢山,漢山一失不光南方俱失,就連京城也處在攻擊的危險之中了。”
“那在下立刻趕迴京城,為大將軍帶話給王上。”說完,李在榮就要起身而出。
“慢!若是救應漢山城不及,那必須堅守開城,開城不容再失。還有,先生迴到京城帶話後,還請前往大隋淮陰,催促楊玄感的反叛士族立刻起兵。我高句麗國能否渡過此劫,全看其國內大亂了。”淵蓋蘇文囑咐道。
他知道要想憑借自己一國之力擊敗強大的隋軍幾乎沒有可能,從國力、軍力等看,自己都是完敗於大隋的。隻能寄托希望與大隋國內部變天,促使楊廣撤兵迴國平亂。
“是,在下就為我高句麗國再去那龍潭虎穴一遭。”
作為智者謀士的李在榮哪有不知道前往大隋國內的危險的,真的可說是此去九死一生。
送走了李在榮後,淵蓋蘇文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倒是更加焦慮了。
剛剛布置好這北部的防守體係,南方薄弱的地方卻更加令人焦慮不堪。
但其實更加令淵蓋蘇文焦慮的處境還遠未到來。
此時,作為奇襲奇兵的蘇定方部14軍將士正沿著海岸線乘著戰船飛快的向高句麗國東部海岸而來。
在船艙中,蘇定方神色堅毅的看向遠方大海。
在他心中認為,隻有自己這支奇襲之兵闖進高句麗國都城長安並生擒高國麗國王淵蓋太祚才算是大功告成。高句麗國北方、南方的大戰其實都在為他這隻奇兵打著掩護,說是虛張聲勢的佯攻也不為過。
“馬宗賢弟,我軍還有多久才能抵達半島東岸?”蘇定方問道。
“報將軍,若是今後幾天都像今天似的海麵風平浪靜的,那最多還有三天便可看見高句麗國東部海岸線。”馬宗答道。
“好!穩住速度,保持航線,也不急與這一兩天的。”
“賢弟,依為兄看,不必急於抵達。可先派探馬化妝登岸查明虛實再說登岸之事。最好,能探得高句麗國都駐守兵力全被調開為最好。”馬三保說道。
“嗯!兄長說的是。小弟有些急切了。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了,多謝兄長提醒。嗬嗬!我軍抵達之後便尋一處隱蔽處駐紮,看看其京城防守情況和戰事進展再進兵攻擊不遲。好歹要打他一個兵力空虛且錯手不及才行。若是早到了還要麵臨攻城,劃不來了,嗬嗬!”蘇定方情緒穩定下來後說道。
“嗬嗬!就是。我14軍不動則已,一動必然擒賊擒王才行,一擊中的。”
“嗬嗬嗬嗬~”兄弟兩個在指揮艙中大笑起來。
緊張的空氣不僅彌漫在高句麗國上空,大隋中原大地同樣的也進入了一種詭異而緊張的氛圍中。
盱眙城中大隋第18軍帥府內,韓擒虎與其手下眾將已經進入了臨戰狀態,帥府內外一派肅穆。
“張督相,汝消息可靠麽?楊玄感那廝現如今真敢率領關東士族造反?”韓擒虎仍然有些不相信的問道。
“嗬嗬!根據本相掌握的情報看,楊玄感將率領叛軍在淮陰城登船,經運河北上直取黎陽城。韓老將軍不必質疑此事了。”張恆笑著答道。
“那本帥現在就兵發淮陰如何?從旱路過去也就一天時間即到。”
“不!韓老將軍。促楊玄感造反也是當今聖上的主意,目的就是要經此一役徹底將關東潛藏的反叛勢力連根拔除。老將軍這裏不能現在出兵前往,更不能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了。”
“嗬嗬!好!既然陛下早有安排,本帥就聽令出兵就是了。請張督相放心,我這裏18軍數萬將士隨時可聽令調動。”
“好!本相前日已到廬州賀若弼將軍大帳去過了,也是要求他聽令即動。他的第19軍到時會和老將軍的18軍一同北上平叛。”
“張相能否給個大概起兵的時間,本帥也好先做準備。”
“隻待叛軍襲取了黎陽城,我18、19兩軍即可出動包圍黎陽,不使城中叛軍一人逃脫。”
“好!老夫要親自拿住楊玄感那廝。”
韓擒虎拍案而起叫道。
就在盱眙、廬州駐軍暗中備戰之際,淮陰城西山坳中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反隋義軍起兵的祭旗儀式。
山穀中的平壩地裏,站滿了頭戴紅飄帶的反隋義軍將士。
在這些將士們的前方高高的豎起了一杆大旗,大旗上繡一個大大的“楚”字。旗下高台之上端坐著來自關東世家的代表30餘位,楊玄感披掛整齊的位居其正中位。
一陣悠長而洪亮的螺號聲之後,全場肅靜。
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盔甲鮮明的主帥盟主楊玄感身上。
隻見楊玄感緩緩起身來到高台前方,麵對平壩上豎立而站的近3萬義軍將士高聲喊道:“大楚的將士們,當今暴君楊廣數年前通過興建一條運河無端毀了你們的祠堂、祖墳和家園土地,近幾年來有連年發動戰爭,提高賦稅讓我們無法忍受。今日,我等奉先皇血詔在此聚義起兵造反,就是要為暴政折磨下的百姓討迴公道,為百姓恢複家園,迎取先皇重新登位。當下,暴君楊廣正在遼東與高句麗交戰,關中各地官軍極少,此正有利於我等義軍舉事。今天,本盟主便要帶領大家殺出山去,殺向黎陽,向暴君楊廣討還公道。”
“恢複家園,討還公道~恢複家園,討還公道~恢複家園,討還公道~”
楊玄感一番挑動的話音一落,便有數人高聲呐喊著,帶動著數萬義軍一同高聲呐喊起來。一時間,山穀內喊聲震耳,響徹天空。
“好!本盟主宣布祭旗出兵,來人~把暴君楊廣手下爪牙帶上來,就大旗之下斬首祭旗。”
楊玄感命令一出,便有幾個義軍押著三個赤裸上身的男子來到“楚”字大旗下。
隨即將雙手反縛的三人踢跪在地,麵朝大旗。
三把鬼頭大刀瞬間劈下,就見三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一邊,無頭屍體倒在旗下。
“殺~殺~殺~”義軍將士們見狀齊聲喝道。
“擊鼓出兵~”楊玄感見禮成,隨即大聲命令著鼓手。
“咚咚咚~”
一陣讓人振奮的戰鼓聲驟然響起,朱登、李子通、劉黑闥等大將便在鼓聲激蕩中率領各自手下義軍列隊整齊的向著山外碼頭走去。
頓時,贏得和聲一片。
“我等關東士族皆願奉越王楊公子為主,率兵討逆~”
李子通和劉黑闥對視一眼後,苦笑著搖了搖頭,也隻得順應大流和眾士族大家一道躬身拜了楊玄感為義軍盟主。
“嗬嗬!諸公請起,玄感與那暴君楊廣有殺父之仇,此次起兵反隋,一是為國除奸,恢複禮製,還諸位一個公道;二是替父報仇,剪除奸黨,迎先皇重歸帝位。既然諸公以某為主,某便當仁不讓,率領諸公高舉義旗。”
“我等願聽從盟主將令,請盟主調兵。”眾人拱手齊聲應道。
“好!本盟主令:座間諸位家主即刻迴返原籍,以三日為限,每家籌備糧草不得少於5萬石,籌備用於招兵買馬經費不得少於10萬兩。”
“我等遵令。”眾家主齊聲應道。
“好!本盟主第二道將令:渤海王李子通,後漢王劉黑闥將軍,你二人速迴西山整軍,以三日為限,三日後就近登船,全軍3萬兵發黎陽城,不得有誤。”
“末將遵令。”
“淮陰高士遠聽令:令你三日內組織運兵貨船不小400隻,前往西山碼頭接義軍登船。”
“高某遵令。”高士遠也趕忙拱手接令道。
“好,為便與掌軍,本盟主今夜便趕往西山,在山中成立義軍指揮部,三日後以朱登為先鋒,李子通、劉黑闥二將為接應,祭旗出兵。”
“是。“
楊玄感不愧是帶過兵的人,一條條將令頒發井井有條,讓包括李子通、劉黑闥二將在內的所有人不得不服。
高句麗國北方重鎮丸都城。
作為高句麗國北方最大的城池,丸都城一旦丟失就意味著高國麗國半島北方無險可守了,也預示著北部曾占領的大隋遼東東部和靺鞨南部領土全部喪失,高句麗國勢力完全退縮至鴨綠水以南半島的狹窄空間之內。
作為高句麗國兵馬大將軍的淵蓋蘇文也知丸都城的重要性,正率領高句麗國主力大軍鎮守此城。
“大將軍,我軍重兵部署在正北方向的後黃、橫山、磨米、麥古四城目前並未接敵。據悉,大隋皇帝親自率領主力駐守在遼水以北,與我遼水以南銀城、武鷹邏城隔河相望。但左右兩側兩隻隋軍卻正迅疾向南攻擊而來,目前其右路軍薛萬徹部已經向我遼東赤峰城展開進攻。左路軍秦瓊部一路翻山越嶺直插至我丸都城正北要塞屏風丸都山。大將軍,我軍部署重兵的北方四城沒有戰事,但左側遼水以南已經丟了新城,目前赤峰城也吃緊。右側卻要麵對隋軍的穿插部隊攻擊。請大將軍部署馳援赤峰和丸都山兩處。”
淵蓋蘇文手下第一猛將楊萬春指著地圖說道。
“楊將軍不必焦慮,隋軍目的無非是避實就虛,攻擊我北方四城兩側,截斷後路,迫使北四城撤兵。其穿插而來的秦瓊一軍不必驚慌,有丸都山要塞守軍在,諒秦瓊就算是大隋名將也難以攻破山上堡壘。我這裏隻需派出一軍馳援龍源城,隻要龍源城不失,我北方四城後路便未斷絕,糧食兵員便能隨時補充上去,四城守軍便能憑險據守。楊將軍,本大將軍給你派4萬人馬前往龍源城,加強此城防守。切記,龍源城不能丟!一旦龍源城丟了,我高句麗國北方門戶便大開了,隋軍可一路向南渡過鴨綠水攻入我國本土。屆時,莫說北方四城隻能撤兵南逃,就是本將軍這裏的丸都城也無法堅守了,隻得放棄迴援國內,望將軍明白!”
“大將軍放心,有末將的4萬援軍加上龍源城守軍,我龍源守軍人數已是6萬以上,足可堅守龍源了。”
“好!請楊將軍立刻點兵出發,馳援龍源城。”淵蓋蘇文急切的吩咐道。
“大將軍,末將還有一事不明。若莫將抵達龍源城,而赤峰城未失,末將可否率軍再馳援赤峰城。那裏距龍源也不遠。”
“不必。楊將軍抵達龍源城,最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城防,多設陷阱。赤峰城並不重要,不必去救。”
“是,末將遵令,即刻點兵出發馳援龍源城。”說罷,楊萬春轉身離去。
“好狡猾的楊廣啊!竟然連遼水河都不渡,放任自己主力在境內閑置,卻派出兩隻偏軍猛攻我正麵兩側,試圖合圍我北方四城。”淵蓋蘇文獨自看著地圖念叨著。
“隻要我龍源城不失、丸都山能頂住秦瓊的孤軍攻擊,我北部戰線便無憂。丸都山不濟的話,還有這丸都城足以擋住秦瓊一軍,但龍源城萬不可有失啊!”淵蓋蘇文用手指重重的撮了下地圖上的“龍源”二字默念著。
“大哥,在榮先生來了。”這時,副將自己弟弟淵蓋淨土領著幕僚謀臣李在榮進到府中。
“大將軍在榮這廂有禮。”李在榮忙上前搭訕道。
“哦~在榮先生請坐,可是父王不放心此處,令汝前來我軍中探視?”淵蓋蘇文客氣的招唿李在榮坐下敘話,自己也當先居中坐了。
“大將軍多慮了。在下此次前來特為通報大隋軍事。大將軍有所不知,大隋又啟動了國內膠州水師8萬,並出動近千艘戰船搭載其國內江南大軍來護兒部15萬來攻我高句麗國半島南部。從其攻擊方向看,可以肯定是朝我西部臨海的漢山城而去的。”
“啊?大隋又添兵攻打我漢山城?”
淵蓋蘇文聞言大驚,忙離座撲到桌案上的地圖前緊張的看了起來。
“是啊!大將軍,從現在大隋增兵情況看,此番與我國交戰的隋軍當在百萬上下。”
“我道隻有其遼東柳城增兵了20萬,不想又多了從海上過來的這20餘萬大隋軍。這可如何是好?”
淵蓋蘇文看著地圖不禁緊張起來。
“大將軍,在下多次前往大隋,對隋軍裝備和戰力頗多了解。大將軍的北方防線在下並不擔心,但隋軍從海上來,若是攻擊漢山城,我軍實難防禦啊!請大將軍盡快調軍防守。”
“海上來的隋軍必定強攻我漢山城,攻克漢山便可說將我國南北分割開了,此局勢對我高句麗國極為不利。但我國主力現在北方,北方有楊廣親自率軍在此,本將軍絲毫不能鬆懈,哪有多餘的兵可派往南方?”
“那該如何是好?”
“在榮先生速迴京城,告知父王,可抽調京城禁衛軍前往漢山城增援,務必守住漢山,漢山一失不光南方俱失,就連京城也處在攻擊的危險之中了。”
“那在下立刻趕迴京城,為大將軍帶話給王上。”說完,李在榮就要起身而出。
“慢!若是救應漢山城不及,那必須堅守開城,開城不容再失。還有,先生迴到京城帶話後,還請前往大隋淮陰,催促楊玄感的反叛士族立刻起兵。我高句麗國能否渡過此劫,全看其國內大亂了。”淵蓋蘇文囑咐道。
他知道要想憑借自己一國之力擊敗強大的隋軍幾乎沒有可能,從國力、軍力等看,自己都是完敗於大隋的。隻能寄托希望與大隋國內部變天,促使楊廣撤兵迴國平亂。
“是,在下就為我高句麗國再去那龍潭虎穴一遭。”
作為智者謀士的李在榮哪有不知道前往大隋國內的危險的,真的可說是此去九死一生。
送走了李在榮後,淵蓋蘇文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倒是更加焦慮了。
剛剛布置好這北部的防守體係,南方薄弱的地方卻更加令人焦慮不堪。
但其實更加令淵蓋蘇文焦慮的處境還遠未到來。
此時,作為奇襲奇兵的蘇定方部14軍將士正沿著海岸線乘著戰船飛快的向高句麗國東部海岸而來。
在船艙中,蘇定方神色堅毅的看向遠方大海。
在他心中認為,隻有自己這支奇襲之兵闖進高句麗國都城長安並生擒高國麗國王淵蓋太祚才算是大功告成。高句麗國北方、南方的大戰其實都在為他這隻奇兵打著掩護,說是虛張聲勢的佯攻也不為過。
“馬宗賢弟,我軍還有多久才能抵達半島東岸?”蘇定方問道。
“報將軍,若是今後幾天都像今天似的海麵風平浪靜的,那最多還有三天便可看見高句麗國東部海岸線。”馬宗答道。
“好!穩住速度,保持航線,也不急與這一兩天的。”
“賢弟,依為兄看,不必急於抵達。可先派探馬化妝登岸查明虛實再說登岸之事。最好,能探得高句麗國都駐守兵力全被調開為最好。”馬三保說道。
“嗯!兄長說的是。小弟有些急切了。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了,多謝兄長提醒。嗬嗬!我軍抵達之後便尋一處隱蔽處駐紮,看看其京城防守情況和戰事進展再進兵攻擊不遲。好歹要打他一個兵力空虛且錯手不及才行。若是早到了還要麵臨攻城,劃不來了,嗬嗬!”蘇定方情緒穩定下來後說道。
“嗬嗬!就是。我14軍不動則已,一動必然擒賊擒王才行,一擊中的。”
“嗬嗬嗬嗬~”兄弟兩個在指揮艙中大笑起來。
緊張的空氣不僅彌漫在高句麗國上空,大隋中原大地同樣的也進入了一種詭異而緊張的氛圍中。
盱眙城中大隋第18軍帥府內,韓擒虎與其手下眾將已經進入了臨戰狀態,帥府內外一派肅穆。
“張督相,汝消息可靠麽?楊玄感那廝現如今真敢率領關東士族造反?”韓擒虎仍然有些不相信的問道。
“嗬嗬!根據本相掌握的情報看,楊玄感將率領叛軍在淮陰城登船,經運河北上直取黎陽城。韓老將軍不必質疑此事了。”張恆笑著答道。
“那本帥現在就兵發淮陰如何?從旱路過去也就一天時間即到。”
“不!韓老將軍。促楊玄感造反也是當今聖上的主意,目的就是要經此一役徹底將關東潛藏的反叛勢力連根拔除。老將軍這裏不能現在出兵前往,更不能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了。”
“嗬嗬!好!既然陛下早有安排,本帥就聽令出兵就是了。請張督相放心,我這裏18軍數萬將士隨時可聽令調動。”
“好!本相前日已到廬州賀若弼將軍大帳去過了,也是要求他聽令即動。他的第19軍到時會和老將軍的18軍一同北上平叛。”
“張相能否給個大概起兵的時間,本帥也好先做準備。”
“隻待叛軍襲取了黎陽城,我18、19兩軍即可出動包圍黎陽,不使城中叛軍一人逃脫。”
“好!老夫要親自拿住楊玄感那廝。”
韓擒虎拍案而起叫道。
就在盱眙、廬州駐軍暗中備戰之際,淮陰城西山坳中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反隋義軍起兵的祭旗儀式。
山穀中的平壩地裏,站滿了頭戴紅飄帶的反隋義軍將士。
在這些將士們的前方高高的豎起了一杆大旗,大旗上繡一個大大的“楚”字。旗下高台之上端坐著來自關東世家的代表30餘位,楊玄感披掛整齊的位居其正中位。
一陣悠長而洪亮的螺號聲之後,全場肅靜。
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盔甲鮮明的主帥盟主楊玄感身上。
隻見楊玄感緩緩起身來到高台前方,麵對平壩上豎立而站的近3萬義軍將士高聲喊道:“大楚的將士們,當今暴君楊廣數年前通過興建一條運河無端毀了你們的祠堂、祖墳和家園土地,近幾年來有連年發動戰爭,提高賦稅讓我們無法忍受。今日,我等奉先皇血詔在此聚義起兵造反,就是要為暴政折磨下的百姓討迴公道,為百姓恢複家園,迎取先皇重新登位。當下,暴君楊廣正在遼東與高句麗交戰,關中各地官軍極少,此正有利於我等義軍舉事。今天,本盟主便要帶領大家殺出山去,殺向黎陽,向暴君楊廣討還公道。”
“恢複家園,討還公道~恢複家園,討還公道~恢複家園,討還公道~”
楊玄感一番挑動的話音一落,便有數人高聲呐喊著,帶動著數萬義軍一同高聲呐喊起來。一時間,山穀內喊聲震耳,響徹天空。
“好!本盟主宣布祭旗出兵,來人~把暴君楊廣手下爪牙帶上來,就大旗之下斬首祭旗。”
楊玄感命令一出,便有幾個義軍押著三個赤裸上身的男子來到“楚”字大旗下。
隨即將雙手反縛的三人踢跪在地,麵朝大旗。
三把鬼頭大刀瞬間劈下,就見三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一邊,無頭屍體倒在旗下。
“殺~殺~殺~”義軍將士們見狀齊聲喝道。
“擊鼓出兵~”楊玄感見禮成,隨即大聲命令著鼓手。
“咚咚咚~”
一陣讓人振奮的戰鼓聲驟然響起,朱登、李子通、劉黑闥等大將便在鼓聲激蕩中率領各自手下義軍列隊整齊的向著山外碼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