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
連綿不斷的陰雨已經是第三天了,成都平原的氣溫也隨之下降了好幾度。這讓在車上的楊二等人均感到了一絲寒意,這場雨也預示著冬天的到來。
“公子,前方不遠便是成都城了。”鄭旭來到楊二車外輕聲說道。
“哦~總算到了。世民醒醒,成都到了。”楊二搖著靠著自己睡著了的李世民。
“嗯?成都到了嗎?總算是到了,世民覺得就像是走到了天邊了一般,好遠啊!”李世民擦著眼睛小聲念叨著。
“夫君,這成都的天都這般寒冷了,估計京城已經是下雪了吧?”王黛緊了緊衣襟問道。
“是啊!成都的第一場雪也應該快下了。”楊二掀開了車窗的一角往外麵看去,仍舊是楊二最熟悉的那種灰蒙蒙的天。幾顆雨珠飄落進來,打在楊二的臉上,冰冰涼的感覺。車外淒風斜雨的,進城的大道上隻有稀稀疏疏的一些裹著粗布衣衫,戴著鬥笠的行人。周圍的景象給楊二的感覺是除了荒涼還是荒涼,這一千多年的前的成都要比後世寒冷的多。
“站住~”突然的一聲叫喊打斷了楊二的思想,也讓他意識到自己一行已經來到了城門處。
“你等是哪裏來的車仗?需知天色已晚,上峰已發下了關門指令,若要進城便要等到明日天明再來。”城門小校對打頭的柴紹等人說道。
“嗬嗬!軍爺不知,我等均是漢中過來的商隊,前車坐的便是我家公子的,後麵車上便全是貨物,這兩日陰雨車上貨物已然受潮,還需進城找家客棧避雨才是,這裏有幾兩散碎銀子,就當請各位軍爺去喝幾杯熱酒。”鄭旭上前和幾個守城蜀兵應酬著。
“原來是漢中客商,來的也算及時,若是再晚一步,便進不得城了。弟兄們把城門打開些,放他等進城。”城門小校一邊接過鄭旭遞過來的銀子,一邊對身旁的手下軍卒叫道。
城門再次打開,鄭旭讓柴紹等人隨車仗緩緩進城,自己則下馬靠在城門軍校身邊隨意的問著:“這位軍爺,這天色並未見晚,為何要提前關閉城門呢?莫非城中有事發生?”
“唉~你這遠來的客商不知,吾主蜀王殿下三日後將納芮將軍之女為妃,為這事惹得幾個世家貴族不滿,為防意外,這幾日便將城門關的早了些。再說,連日降溫,天氣寒冷,這進出城的也沒有幾人,不如早些關門,我等兄弟也好早些去喝上幾杯。”
“哦!原來如此。”
“對了,你等進城後當盡快尋客棧住了,也莫在出來閑耍,晚上城中宵禁,免得自找麻煩。”
“多謝軍爺提醒!”鄭旭聽了忙拱手一禮後,隨最後一輛貨車往城裏走去。
很快鄭旭便趕到了楊二的車外,對還在往外看的楊二小聲說道:“公子,方才下官聽城門軍校說起,這幾日晚間城中都施行宵禁,說是防範蜀中世家趁蜀王納妃之時作亂,看來蜀王與本地世家貴族的關係極為緊張。”
“嗯!盡快找家客棧歇息。吩咐下去,讓大家住下後都不要出去了,以免惹出事來。”楊二此時心情沉重而複雜,他已經感到了這成都城內的一股不詳之狀,似乎自己一路匆匆而來,卻是趕上了一場災難一般。
“公子,這裏便是五丁路,前麵不遠處便是五丁客棧,也算是這城北一片最大的一家客棧了。”柴紹上前對二人說著。
“五丁路?好熟悉的名字啊!”楊二聽了“五丁路”這三字街道名,不由想起了後世成都北門的“五丁橋路”,原來這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街道名竟也隨著成都這個名字保留到了後世。這讓楊二對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絲親近。
“師傅,可曾來過這裏?”小李世民問道。
“嗬嗬!為師倒是在書中讀到過這個名字,你也別多問了。”楊二心中覺得有些好笑,自己總不能說來過這城北的五丁路吧!不能告訴小李二1400年後這裏還將修建一座大橋取名作“五丁橋路”吧!
一行人順利的入駐了五丁客棧,原來這是一家集客棧和酒樓為一體的奢華去處。也許是因近期蜀國和中央關係緊張的原因,客棧和酒樓的生意都不是太好,聚會喝酒的人不多,客棧上房也多有空閑。今天得楊二一行入駐已是這裏最近最大的一筆買賣了。
安頓好一切之後,夜已經很深了。但楊二此時卻毫無倦意,這時的蜀國都城縈繞著一種非常不安的氣息,作為局外人的楊二能夠敏銳的感受到。
“嗣昌,明日你可拿我的名帖到王府傳喚蜀王楊秀到此來見。”
“公子,下官以為不可如此。為穩妥計,當觀望一時在行召見之舉。”柴紹見楊二急於見蜀王楊秀,覺得不妥,便出言勸道。
“嗯~就依嗣昌所言,明日多探探城中情況再說。”楊二聽了柴紹諫言後,略想了想,決定聽從,畢竟這裏是別人家的地盤,更何況這裏還有對自己新政極為不滿的世家,且世家的勢力足可顛覆自己弟弟蜀王楊秀的政權,輕易暴露自己身份確實有些不智。
打發走柴紹之後,楊二伏案字斟句酌,寫了一封簡短的書信,這是寫給蜀王楊秀心腹大臣章若水的一封書信。楊二心想,自己弟弟可以先不見,但這章若水是必須先要見上一麵的,他是自己此行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此人較為貪婪,屬於見利忘義那種人物,自己完全可以以京城富商的身份先和他見上一麵,探探他的口風之後再做決定。
一切妥當之後,一陣困意來襲,楊二不得不脫衣上床就寢了,而此時床上的兩位妻子已經發出了輕微的鼾聲。
下了一夜的小雨,也不知何時停了。
隨著天色放亮,一縷難得的陽光射向地麵,客棧外的街道上逐漸有了喧囂的人氣,各種商販沿街的叫賣聲終於將沉睡中的楊二驚醒。從窗外射進來的陽光格外明亮耀眼,讓剛睜開眼睛的楊二感到有些不適,急忙用手揉了揉。
“夫君,醒了就快梳洗吧!今天難得有太陽,等下也好出門去逛逛,好歹也要置辦迴幾匹蜀錦,做一身好衣裳。”王黛見楊二醒了,忙上前服侍他穿衣並輕聲說道。而出塵此時也在利用難得的空閑時間在一旁打座。
穿衣洗漱完畢後,楊二也換了新衣更顯得一身清爽。這時,柴紹領著小李世民又來了。
“師傅,方才姐夫帶弟子出去吃的街邊小吃,甚是好吃。弟子給師傅也帶了點迴來品嚐。”說罷,小李世民將手中的一個餅狀的東西遞給了楊二。
“嗬嗬!這是不是蜀中有名的鍋盔?”楊二接過餅一看便認出了這餅原來就是後世成都滿大街都有售賣的小吃--鍋盔。
“是啊!師傅怎麽知道的?難道師傅吃過?”
“呃~這個嘛~”小李世民的這句多嘴,卻讓楊二不知該怎樣迴答了。自己確實吃過,後世在成都上學時還沒少吃,但卻不能這樣迴答。
“嗬嗬!這個鍋盔嘛,也是為師見蜀中商人隨身所帶的,此物在成都亦屬平常。”楊二隻得現編了個說法,但也合情合理說的過去。
“那師傅可知這鍋盔還有個名字?”小李世民問個沒完了。讓正在咬著鍋盔吃的楊二不覺一愣,名字?鍋盔的名字?這還不簡單嗎?
“嗬嗬!如師傅猜的不錯,此為“軍屯鍋盔”。”
“師傅你怎麽什麽都知道啊?莫不是昨夜出去吃過?”
“世民,住口!昨夜外麵下雨誰都沒出去過。”柴紹忙喝止住胡亂猜忌的李世民道。
“嗬嗬!為師不光遍覽群書,而且還對各地趣聞野史多有了解。這蜀中鍋盔原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專為蜀軍屯糧及行軍幹糧之用,故名為“軍屯”,後因美味製法便流於民間,遂成為成都民間特色小吃之一。想必世民在吃時必有一碗辛辣的腸粉佐餐~~”
“師傅真神人也!弟子與姐夫在街邊吃時,那烤製鍋盔的掌櫃便推薦了一碗腸粉給我,隻是那腸粉過於燥辣,弟子也隻品嚐了一口便無法吃下,也就沒給師傅帶迴來。”沒等楊二把話說完,興奮的小李世民便叫嚷起來。
“好了,為師也不跟你多說了,走!出去品嚐成都小吃去,美好的一天當從最美味的成都小吃開始。”說完,楊二不管已經吃過的柴紹和李世民二人,領著王黛和出塵便往客棧外走。身後仲堅和梁師泰、左天成、羅士信等人趕緊跟上,楊洋則帶著的6名親隨家將也趕緊散開到這一行人周邊警戒著。
一想到美味的肥腸粉和酥脆的鍋盔,楊二就止不住的往外留著口水。太久沒吃到這種美食了,今天總算迴到了家鄉,可以品嚐正宗的成都美食了,不!是品嚐一千多年前的原生態的正宗美食,不知這個時代的肥腸粉味道如何?
沿著街道走了沒多遠,便看見一家還算寬敞的飯館。門前正擺放著標誌性的烤爐,一股極香的的味道傳進楊二鼻孔,隨即又進入到了楊二的肺腑之中,這種味道讓楊二陶醉。
“好!就是這家了。老板兒,十位。有沒得位子?”楊二一口川音脫口而出,感覺就像是穿越迴到了後世一樣。
“有位子,裏麵請嘛!哥老官些吃點啥子呐?”見一群主顧上門,店老板趕忙親自迎了出來招唿道。店中還有一老一小兩個婦人在趕緊的擦著幾張桌子,招唿著進店的客人們入座。
“嗯~我看你這裏頭啥子都有,這樣,先每人上一碗豆花兒,兩個鍋盔和一碗肥腸粉。哦,對了,他們的都是不放海椒的哈!給我弄一碗中辣的就可以了。”楊二很隨意的點著自己能看到的店中的食物說著。
“哥老官,啥子是海椒哦?中辣又是啥子辣?”店老板聽了楊二的話後,頓覺一頭霧水,其他的都懂了,就是這海椒和中辣不知是什麽。
“哦~海椒嘛就是你那邊碗頭放的熟油辣子,中辣嘛,就是放多點就是了。”
“哦!曉得了。先坐一哈,馬上就好。”
看著楊二熟練的點著餐並和店家老板來言去語的擺的熱絡,這讓隨行的眾人驚得目瞪口呆。誰敢說這位大隋皇上沒吃過這些個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東西?還入鄉隨俗的說著一口自己完全聽不懂的本地方言。更讓眾人驚掉下巴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隻見這位身著便裝的皇上吃的嘴角冒油,不亦樂乎,像是從來沒吃飽過一樣。
“老板兒,再加十個節子,再拿兩個肉鍋盔過來。”楊二旁若無人的隻顧自己吃著。
“要得,馬上給你加起。英兒給這個哥老官再上兩個肉鍋盔。”店老板忙的手腳不分,喊著自己的女兒道。
很快,楊二要的兩樣東西便擺上了桌子。他要的十個腸節單獨放在一個土碗中。給他上菜的那個叫英兒的小丫頭也是怪異的看著楊二,因為,在她眼中還從未見過這種吃法的人,更何況還是個好看的年輕男子。
“吃呀!你們都看我幹嘛?”楊二總算感覺到了周圍怪異的目光,於是抬頭對眾人說道。
“夫君,你不覺的辣麽?你看你的嘴角都辣紅了。”同桌的王黛小聲提醒著楊二。
“嘻嘻~他才不怕辣呢!姐姐是沒見過他吃火鍋,那才叫吃的辣,這點辣根本不算什麽。”出塵在一旁嬉笑著說道。這時,她的腸粉中也是略放了一些“辣椒”的。
“還是出塵妹子了解為夫,這碗中的根本不是辣椒,而是一種稱為“水蓼末”的辣椒替代品,其雖有辣味,但還遠不夠辣,辣的不夠爽。不過,這粉絲非常可口,這肥腸也非常美味。還有這豆花兒,也是為兄從未吃過的好味道。”
“世兄,小弟碗中的這肥腸實在是下不得口,還是給你吃吧!”仲堅從隔壁桌上端著碗走了過來,就往楊二的碗中夾著自己碗中未動過的兩節肥腸。
“切~你這是山豬吃不慣細糧!這肥腸是最好的東西了。”楊二便揶揄著仲堅,邊往嘴裏大口塞著鮮美的肥腸節子,吃的肥油直從嘴角往外冒著。
“哎呦~好惡心,夫君我碗中的這兩個也給你吃吧!”王黛見他吃的如此愜意,趕忙將碗中的肥腸夾給他。
“出塵妹妹,你的~”楊二照單全收,還順帶看了看出塵碗中。
連綿不斷的陰雨已經是第三天了,成都平原的氣溫也隨之下降了好幾度。這讓在車上的楊二等人均感到了一絲寒意,這場雨也預示著冬天的到來。
“公子,前方不遠便是成都城了。”鄭旭來到楊二車外輕聲說道。
“哦~總算到了。世民醒醒,成都到了。”楊二搖著靠著自己睡著了的李世民。
“嗯?成都到了嗎?總算是到了,世民覺得就像是走到了天邊了一般,好遠啊!”李世民擦著眼睛小聲念叨著。
“夫君,這成都的天都這般寒冷了,估計京城已經是下雪了吧?”王黛緊了緊衣襟問道。
“是啊!成都的第一場雪也應該快下了。”楊二掀開了車窗的一角往外麵看去,仍舊是楊二最熟悉的那種灰蒙蒙的天。幾顆雨珠飄落進來,打在楊二的臉上,冰冰涼的感覺。車外淒風斜雨的,進城的大道上隻有稀稀疏疏的一些裹著粗布衣衫,戴著鬥笠的行人。周圍的景象給楊二的感覺是除了荒涼還是荒涼,這一千多年的前的成都要比後世寒冷的多。
“站住~”突然的一聲叫喊打斷了楊二的思想,也讓他意識到自己一行已經來到了城門處。
“你等是哪裏來的車仗?需知天色已晚,上峰已發下了關門指令,若要進城便要等到明日天明再來。”城門小校對打頭的柴紹等人說道。
“嗬嗬!軍爺不知,我等均是漢中過來的商隊,前車坐的便是我家公子的,後麵車上便全是貨物,這兩日陰雨車上貨物已然受潮,還需進城找家客棧避雨才是,這裏有幾兩散碎銀子,就當請各位軍爺去喝幾杯熱酒。”鄭旭上前和幾個守城蜀兵應酬著。
“原來是漢中客商,來的也算及時,若是再晚一步,便進不得城了。弟兄們把城門打開些,放他等進城。”城門小校一邊接過鄭旭遞過來的銀子,一邊對身旁的手下軍卒叫道。
城門再次打開,鄭旭讓柴紹等人隨車仗緩緩進城,自己則下馬靠在城門軍校身邊隨意的問著:“這位軍爺,這天色並未見晚,為何要提前關閉城門呢?莫非城中有事發生?”
“唉~你這遠來的客商不知,吾主蜀王殿下三日後將納芮將軍之女為妃,為這事惹得幾個世家貴族不滿,為防意外,這幾日便將城門關的早了些。再說,連日降溫,天氣寒冷,這進出城的也沒有幾人,不如早些關門,我等兄弟也好早些去喝上幾杯。”
“哦!原來如此。”
“對了,你等進城後當盡快尋客棧住了,也莫在出來閑耍,晚上城中宵禁,免得自找麻煩。”
“多謝軍爺提醒!”鄭旭聽了忙拱手一禮後,隨最後一輛貨車往城裏走去。
很快鄭旭便趕到了楊二的車外,對還在往外看的楊二小聲說道:“公子,方才下官聽城門軍校說起,這幾日晚間城中都施行宵禁,說是防範蜀中世家趁蜀王納妃之時作亂,看來蜀王與本地世家貴族的關係極為緊張。”
“嗯!盡快找家客棧歇息。吩咐下去,讓大家住下後都不要出去了,以免惹出事來。”楊二此時心情沉重而複雜,他已經感到了這成都城內的一股不詳之狀,似乎自己一路匆匆而來,卻是趕上了一場災難一般。
“公子,這裏便是五丁路,前麵不遠處便是五丁客棧,也算是這城北一片最大的一家客棧了。”柴紹上前對二人說著。
“五丁路?好熟悉的名字啊!”楊二聽了“五丁路”這三字街道名,不由想起了後世成都北門的“五丁橋路”,原來這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街道名竟也隨著成都這個名字保留到了後世。這讓楊二對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絲親近。
“師傅,可曾來過這裏?”小李世民問道。
“嗬嗬!為師倒是在書中讀到過這個名字,你也別多問了。”楊二心中覺得有些好笑,自己總不能說來過這城北的五丁路吧!不能告訴小李二1400年後這裏還將修建一座大橋取名作“五丁橋路”吧!
一行人順利的入駐了五丁客棧,原來這是一家集客棧和酒樓為一體的奢華去處。也許是因近期蜀國和中央關係緊張的原因,客棧和酒樓的生意都不是太好,聚會喝酒的人不多,客棧上房也多有空閑。今天得楊二一行入駐已是這裏最近最大的一筆買賣了。
安頓好一切之後,夜已經很深了。但楊二此時卻毫無倦意,這時的蜀國都城縈繞著一種非常不安的氣息,作為局外人的楊二能夠敏銳的感受到。
“嗣昌,明日你可拿我的名帖到王府傳喚蜀王楊秀到此來見。”
“公子,下官以為不可如此。為穩妥計,當觀望一時在行召見之舉。”柴紹見楊二急於見蜀王楊秀,覺得不妥,便出言勸道。
“嗯~就依嗣昌所言,明日多探探城中情況再說。”楊二聽了柴紹諫言後,略想了想,決定聽從,畢竟這裏是別人家的地盤,更何況這裏還有對自己新政極為不滿的世家,且世家的勢力足可顛覆自己弟弟蜀王楊秀的政權,輕易暴露自己身份確實有些不智。
打發走柴紹之後,楊二伏案字斟句酌,寫了一封簡短的書信,這是寫給蜀王楊秀心腹大臣章若水的一封書信。楊二心想,自己弟弟可以先不見,但這章若水是必須先要見上一麵的,他是自己此行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此人較為貪婪,屬於見利忘義那種人物,自己完全可以以京城富商的身份先和他見上一麵,探探他的口風之後再做決定。
一切妥當之後,一陣困意來襲,楊二不得不脫衣上床就寢了,而此時床上的兩位妻子已經發出了輕微的鼾聲。
下了一夜的小雨,也不知何時停了。
隨著天色放亮,一縷難得的陽光射向地麵,客棧外的街道上逐漸有了喧囂的人氣,各種商販沿街的叫賣聲終於將沉睡中的楊二驚醒。從窗外射進來的陽光格外明亮耀眼,讓剛睜開眼睛的楊二感到有些不適,急忙用手揉了揉。
“夫君,醒了就快梳洗吧!今天難得有太陽,等下也好出門去逛逛,好歹也要置辦迴幾匹蜀錦,做一身好衣裳。”王黛見楊二醒了,忙上前服侍他穿衣並輕聲說道。而出塵此時也在利用難得的空閑時間在一旁打座。
穿衣洗漱完畢後,楊二也換了新衣更顯得一身清爽。這時,柴紹領著小李世民又來了。
“師傅,方才姐夫帶弟子出去吃的街邊小吃,甚是好吃。弟子給師傅也帶了點迴來品嚐。”說罷,小李世民將手中的一個餅狀的東西遞給了楊二。
“嗬嗬!這是不是蜀中有名的鍋盔?”楊二接過餅一看便認出了這餅原來就是後世成都滿大街都有售賣的小吃--鍋盔。
“是啊!師傅怎麽知道的?難道師傅吃過?”
“呃~這個嘛~”小李世民的這句多嘴,卻讓楊二不知該怎樣迴答了。自己確實吃過,後世在成都上學時還沒少吃,但卻不能這樣迴答。
“嗬嗬!這個鍋盔嘛,也是為師見蜀中商人隨身所帶的,此物在成都亦屬平常。”楊二隻得現編了個說法,但也合情合理說的過去。
“那師傅可知這鍋盔還有個名字?”小李世民問個沒完了。讓正在咬著鍋盔吃的楊二不覺一愣,名字?鍋盔的名字?這還不簡單嗎?
“嗬嗬!如師傅猜的不錯,此為“軍屯鍋盔”。”
“師傅你怎麽什麽都知道啊?莫不是昨夜出去吃過?”
“世民,住口!昨夜外麵下雨誰都沒出去過。”柴紹忙喝止住胡亂猜忌的李世民道。
“嗬嗬!為師不光遍覽群書,而且還對各地趣聞野史多有了解。這蜀中鍋盔原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專為蜀軍屯糧及行軍幹糧之用,故名為“軍屯”,後因美味製法便流於民間,遂成為成都民間特色小吃之一。想必世民在吃時必有一碗辛辣的腸粉佐餐~~”
“師傅真神人也!弟子與姐夫在街邊吃時,那烤製鍋盔的掌櫃便推薦了一碗腸粉給我,隻是那腸粉過於燥辣,弟子也隻品嚐了一口便無法吃下,也就沒給師傅帶迴來。”沒等楊二把話說完,興奮的小李世民便叫嚷起來。
“好了,為師也不跟你多說了,走!出去品嚐成都小吃去,美好的一天當從最美味的成都小吃開始。”說完,楊二不管已經吃過的柴紹和李世民二人,領著王黛和出塵便往客棧外走。身後仲堅和梁師泰、左天成、羅士信等人趕緊跟上,楊洋則帶著的6名親隨家將也趕緊散開到這一行人周邊警戒著。
一想到美味的肥腸粉和酥脆的鍋盔,楊二就止不住的往外留著口水。太久沒吃到這種美食了,今天總算迴到了家鄉,可以品嚐正宗的成都美食了,不!是品嚐一千多年前的原生態的正宗美食,不知這個時代的肥腸粉味道如何?
沿著街道走了沒多遠,便看見一家還算寬敞的飯館。門前正擺放著標誌性的烤爐,一股極香的的味道傳進楊二鼻孔,隨即又進入到了楊二的肺腑之中,這種味道讓楊二陶醉。
“好!就是這家了。老板兒,十位。有沒得位子?”楊二一口川音脫口而出,感覺就像是穿越迴到了後世一樣。
“有位子,裏麵請嘛!哥老官些吃點啥子呐?”見一群主顧上門,店老板趕忙親自迎了出來招唿道。店中還有一老一小兩個婦人在趕緊的擦著幾張桌子,招唿著進店的客人們入座。
“嗯~我看你這裏頭啥子都有,這樣,先每人上一碗豆花兒,兩個鍋盔和一碗肥腸粉。哦,對了,他們的都是不放海椒的哈!給我弄一碗中辣的就可以了。”楊二很隨意的點著自己能看到的店中的食物說著。
“哥老官,啥子是海椒哦?中辣又是啥子辣?”店老板聽了楊二的話後,頓覺一頭霧水,其他的都懂了,就是這海椒和中辣不知是什麽。
“哦~海椒嘛就是你那邊碗頭放的熟油辣子,中辣嘛,就是放多點就是了。”
“哦!曉得了。先坐一哈,馬上就好。”
看著楊二熟練的點著餐並和店家老板來言去語的擺的熱絡,這讓隨行的眾人驚得目瞪口呆。誰敢說這位大隋皇上沒吃過這些個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東西?還入鄉隨俗的說著一口自己完全聽不懂的本地方言。更讓眾人驚掉下巴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隻見這位身著便裝的皇上吃的嘴角冒油,不亦樂乎,像是從來沒吃飽過一樣。
“老板兒,再加十個節子,再拿兩個肉鍋盔過來。”楊二旁若無人的隻顧自己吃著。
“要得,馬上給你加起。英兒給這個哥老官再上兩個肉鍋盔。”店老板忙的手腳不分,喊著自己的女兒道。
很快,楊二要的兩樣東西便擺上了桌子。他要的十個腸節單獨放在一個土碗中。給他上菜的那個叫英兒的小丫頭也是怪異的看著楊二,因為,在她眼中還從未見過這種吃法的人,更何況還是個好看的年輕男子。
“吃呀!你們都看我幹嘛?”楊二總算感覺到了周圍怪異的目光,於是抬頭對眾人說道。
“夫君,你不覺的辣麽?你看你的嘴角都辣紅了。”同桌的王黛小聲提醒著楊二。
“嘻嘻~他才不怕辣呢!姐姐是沒見過他吃火鍋,那才叫吃的辣,這點辣根本不算什麽。”出塵在一旁嬉笑著說道。這時,她的腸粉中也是略放了一些“辣椒”的。
“還是出塵妹子了解為夫,這碗中的根本不是辣椒,而是一種稱為“水蓼末”的辣椒替代品,其雖有辣味,但還遠不夠辣,辣的不夠爽。不過,這粉絲非常可口,這肥腸也非常美味。還有這豆花兒,也是為兄從未吃過的好味道。”
“世兄,小弟碗中的這肥腸實在是下不得口,還是給你吃吧!”仲堅從隔壁桌上端著碗走了過來,就往楊二的碗中夾著自己碗中未動過的兩節肥腸。
“切~你這是山豬吃不慣細糧!這肥腸是最好的東西了。”楊二便揶揄著仲堅,邊往嘴裏大口塞著鮮美的肥腸節子,吃的肥油直從嘴角往外冒著。
“哎呦~好惡心,夫君我碗中的這兩個也給你吃吧!”王黛見他吃的如此愜意,趕忙將碗中的肥腸夾給他。
“出塵妹妹,你的~”楊二照單全收,還順帶看了看出塵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