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日,李靖帶領的唐軍才渡過了黃河進入河套地區。沒有大船僅憑羊皮筏子渡河這讓李靖頗感無奈,好在此時的河套地區沒有晉軍防守,這才得以讓李靖從容過河。
這時,一個小校飛馬直奔李靖麵前,隨後下馬上前拱手問道:“將軍,主公有口信。”
“講。”
“主公見問,為何私自更改進攻路線,棄蒲縣攻河東而往西渡河進河套?”
“汝可迴報主公,河東晉軍數十萬以逸待勞,我軍攻無可攻,今占據河套之地即日便可南下攻擊朔方,直逼宇文成都大軍身後,待破了宇文成都軍之後便可解京城之圍,強似在河東與晉軍鏖戰,兩敗俱傷。”
“小人即刻趕迴晉陽迴報主公得知。”這名小校得到李靖親口迴複後,趕忙上馬而去。
“藥師賢弟,我等過河之後便距離晉陽遠了,若是被人占據了河東渡口,我軍便無歸途了。”徐茂公趕到李靖身前小聲提醒道,在他眼中此行便是實打實的冒險之舉。
“本帥早已想過,過河之前便在晉西平夷、石洲、方山三城各留了5000人馬守城,這三城不失我軍後路可保無虞。再說,楊廣河東軍從未有進攻我晉陽之舉,且在當下楊廣大軍圍攻京城之時,斷無主動開辟第二戰場,攻打我晉陽之力,茂公兄勿憂。”
“這---,可是現今河東郡尚有晉軍30餘萬啊!若是幾路突然來攻,我晉陽留兵不足,豈不陷於被動?楊廣用兵狡詐異常,藥師賢弟不可不防啊!”
“那依茂公之見我軍該當如何?放著這河套富裕之地不取乎?”
“這---”徐茂公無言以對。
正在尷尬之時,遠處一隊人馬追了上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後軍督促糧草輜重的軍中主簿柴紹。
“藥師賢弟,為兄最後過河,但得到潞州一個消息,說是楊廣派中原剿滅唐壁之得勝大軍15萬,由伍天錫率領馳援潞州了。若論時間此時也已到達潞州,不可不防啊!”
“嗬嗬!那是楊廣怕我軍南下進入河東郡腹地,故此急派援軍駐守潞州。”
“藥師賢弟此前楊廣已令澤州守將侯君集率數萬人馬迴防潞州,潞州防守之兵便足夠了,今又有大軍進入潞州,此為何意?當不可不防啊!”徐茂公聽了柴紹說的消息後不由心中一震,暗暗感覺不妙。為何在防守人馬足夠用之時晉王楊廣還要派大將伍天錫率軍進入河東?似乎不是為了防守?況且那原太行山沱羅寨叱吒江湖的“金镋無敵”大將伍天錫原本就不是防守之將,有伍天錫出現必是為了進攻。徐茂公對江湖豪傑的了解遠多於剛出道的李靖。
“嗯!茂公此言有理。但我軍已經全軍過河了,眼看這無主的河套之地便屬我晉陽,看看這田中穀物即將成熟,豈能放棄?”伍天錫的到來讓李靖感到意外,情況似乎和自己原想的有變,脫離了自己的預測,不由有些遲疑的問著徐茂公。
“藥師賢弟,不管怎樣我軍也該做好迴師晉陽之準備。若是晉陽被攻,我大軍不能及時迴返,則晉陽危矣!”
“也罷,本帥去占河套有15萬之兵足矣!茂公可分出10萬人馬迴返晉西,分兵駐守於平夷、石洲和方山。若是晉陽被攻便可率軍急迴,也可確保我軍後路。”這是李靖能想到的折中辦法,居中的徐茂公部猶如挑夫,同時兼顧一頭的晉陽和另一頭的河套。
“也好!貧道便率軍迴防三城,為藥師賢弟守住後方。”徐茂公答應下來。
李靖點了點頭後,打馬便向前方趕去。徐茂公身後諸將便都停了下來,等待徐茂公將令。
“各位兄弟,現大帥分出10萬人馬於貧道,令迴防晉西三城,我等兄弟便都齊去,走。”說罷,徐茂公帶著李靖中軍旗牌分出的10萬人馬及自家兄弟便渡河迴返。
隻是這個讓晉西三城突然增兵的變化讓正在秘密往蒲縣行進的伍天錫和蘇定方都沒有想到。原本以為三城各有數千唐軍駐守的,現在卻要麵對與10萬以上唐軍的交鋒,自己兵力優勢頓失不說還將麵臨攻城戰。
正在京城作戰的宇文成都這天也接到了自己駐地河套被晉陽唐軍偷襲的消息後不由大怒。
“好個李淵老兒,如此卑鄙。吾當迴兵奪迴河套。裴仁基老將軍該是你表現的時候了,本將這裏走不脫,便請老將軍迴返朔方城,伺機出兵北上為主公奪迴河套之地,你可願意?”宇文成都對隨軍南下圍攻京城的裴仁基說道。
“末將願迴朔方城,調集朔方守軍去攻河套驅逐唐軍。”裴仁基應道。
“既有此心,本帥便讓魏文通將軍與汝同迴朔方,克期驅離唐軍。”
“這---”
“怎麽?不願意否?”
“不,不,末將願與魏將軍同迴朔方,有魏將軍在,重奪河套當屬易事。”原本心想終於脫離了宇文成都的挾持,心中一陣歡心,不想卻又派大將魏文通隨行監督自己,這讓裴仁基心中不快,但又不能明說,心中雖苦但不得不答應下來。
“魏將軍,本帥分2萬人馬給你,陪同裴老將軍一道迴防朔方城,不可使唐軍占據河套之後再次南下,給本帥守住朔方便是大功。”
“遵命,大將軍。有末將在,唐軍便休想再占了朔方城,得便末將還將驅趕唐軍出河套。”
“先守穩了朔方城,待這裏事畢之後,本將軍輕率汝驅趕唐兵出河套,且先穩守朔方為宜,記住。”
“末將記下了。”
“準備去吧!最遲明早迴兵朔方。”
“是。”
兩日之後,魏文通和裴仁基一道迴到了朔方城,至此堅守不出。
同日,徐茂公率領10萬唐軍迴到了平夷城,見這裏並無異常,便稍微心安下來。
“各位兄弟,這平夷近處由北到南還有方山、石洲兩城,石洲居中,我平夷最南。貧道擬率主力駐守石洲,可南北照應兩城。這平夷城現有人馬5千,貧道便在留2萬人馬在此,看兄弟們誰願留守此城?”徐茂公坐在帥椅上問著手下這班起家的兄弟。
“哥哥某留下即可,你等都走。”程咬金搶著應道。
“嗬嗬!咬金賢弟衝陣破敵可為先,這守城用不著你。”徐茂公搖著羽扇笑著說道。咬金正要爭辯卻被單雄信一言喝住了。
“軍師哥哥,單某不才願請兩位兄弟同守平夷城。”隻見單雄信出班應道,咬金聽了便不再說話。
“既是單二哥願留,便任選兩位兄弟留守就是。”
“單某隻願和伯當、映登兩位兄弟一道守城,其餘兄弟可隨軍師哥哥去守另外兩城。”
“小弟願陪二哥在此守城。”王伯當和謝映登起身拱手應道。
“好!這裏就拜托三位兄弟了。午後貧道便率大軍去往石洲駐守,若這裏有事,便可來石洲報與貧道,”
“道長哥哥自便,一路保重。”單雄信等三人均抱拳應道。
午後,看著逐漸遠去的徐茂公大軍,城頭上的單雄信等三人如釋重負般輕鬆起來。
“二哥,總算有了單獨領兵的時機了,且這裏距蒲縣最近。”王伯當小聲對單雄信說著,一臉笑意。
“嗬嗬!是啊!我兄弟三人可就在此處靜觀時局變化,若是晉軍勝了,你我兄弟就獻了此城投了晉軍,若潞州用我等便在軍中為將,不用我等也好迴二賢莊為一富翁。”
“嗬嗬嗬嗬!”三人全都笑了起來
當夜,一封由王伯當親筆的密信,經由心腹家將送到了蒲縣城中羅鬆手上。
羅鬆初見此信大驚,直到送信小校亮出晉王親賜腰牌後方才相信。隨即命人厚待這名小校,自己拆信來看。
“嗬嗬!主公真乃神人也!竟早有布局。”羅鬆見信大笑道。
“快請蘇定方將軍過來商議。”隨即,羅鬆吩咐親軍道。
不一時,剛剛潛入城中不久的蘇定方領著隨從便出現在羅鬆帥府之中。
“蘇將軍,你先看過此信再議不遲。”見蘇定方進府見禮畢後,羅鬆將手中密信遞上。
“哦?盡有此事,嗬嗬!大事成矣!”蘇定方見信之後大笑道。
“蘇將軍剛到這裏,待休息一日之後便可聯係派人王伯當等,商議接管平夷城。”
“不!事不宜遲,當即刻迴複王伯當,我軍明日午夜當悄悄進入此城,不得走漏了消息。”
“嗯!某看可行。來人去將送信之人喚來。”
不一會兒,那個替王伯當送信的小校便來到帥府,與羅鬆和蘇定方二人見禮,隨後賜座說話。
“兄弟,不想你那家主王將軍盡是主公心腹之人,此番能說服單雄信獻城便是大功,事後主公那裏必有重賞。”
“嗬嗬!羅將軍,蘇將軍你二人不知,我家主與謝映登道長早在去年便投在了主公麾下,應主公之命潛伏於江湖之中。按主公授意需在關鍵時候起事歸主。家主以為現今正是時候。如何行事請兩位將軍示下?”
“好!本為一家人便不說兩家話了,汝先迴平夷城通告王謝二將,明日子時我晉軍主力進城換出守軍,且不可聲張。消息泄露石洲、方山二城便不好取了。”蘇定方輕聲說道。
“不瞞將軍,家主也正是此意,不可白天獻城,隻宜夜間行事,家主有意親自領將軍大軍進入平夷城。”
“好!兄弟好生休息,晚些在出城迴報不遲。”
“多謝將軍了,家主在等迴信,小人去矣!”說罷,這員小校起身拱手一禮便隨羅鬆親兵出了帥府。
“羅將軍,末將乃是先鋒,手下3萬將士伏於城外密林尚可,若是後日伍天錫將軍大隊趕來,如何隱藏還需將軍費心張羅。”
“蘇將軍無需擔心,就算暴露了也無妨,想那單雄信何等人物,他若歸降,徐茂公等便斷然不敢留在唐軍之中,要知道那班綠林豪傑都是看單雄信的麵子才聚在一起的,這龍頭降了,還怕龍身龍尾不一道過來?李靖失策也!嗬嗬嗬!”
“將軍言之有理,有王伯當居中斡旋此事,定如將軍所言,末將看來多慮了,嗬嗬!”
二人在府中大笑起來,原本認為極有難度的奇襲任務,竟突然變得極為簡單起來,簡單的就像過來不是奪城而是接防一般。
視線迴到京城。
今日便是圍城的第三日。按照和京城南門守將張須陀的約定,今夜子時,夜深人靜之時,便由當值的張須陀打開城門迎接宇文化及大軍入城。
一切進展就如計劃般順利,整個南城門守軍的換防都在悄然無聲中進行著。守城的弘農軍原本就是張須陀的家兵,都是跟隨張須陀多年的弘農子弟兵。本就對晉軍頗有好感,兩軍換防之時就如同兄弟般親熱,說笑間便將整個南門守軍全部換做了數萬晉軍。
張須陀領著自家軍隊投入了城外宇文化及大軍軍帳之中,這裏早有軍中後勤食堂為這3萬弘農兵提供夜宵,兩軍聚在一起歡喜不斷,儼然形同一家般。
但畢竟是數萬人馬的大換防,根本無法作到絕對保密。早有巡城禁衛軍發現南門異常,也有潛伏於弘農軍中的張勳心腹趁黑夜潛出前去張勳府上稟報了。
“你,你說什麽?可是當真?”張勳被從被窩裏叫醒,推開衣不蔽體的小妾直問闖進來的這個心腹小校。
“將軍,小的怎敢說謊,現在南門全是河東晉軍人馬了,其中多為白馬義從營精銳,小的認得。兩軍間稱兄道弟的甚是熟絡,顯然那張須陀早已投了晉軍,隻是將軍不知罷了。”
“啊?”張勳聽罷,差點跌坐到地上,一副不敢相信之狀。
“那,那為何晉軍不趁勢攻入城中?也聽不到喊殺之聲。”
“將軍,小人也不知為何城外數十萬晉軍不全都進城,隻是數萬人馬占據了南城門一帶,並不擾民。”
“快,快隨本將去越王府找王爺。鞋,鞋在哪裏?”張勳心慌無比的叫道。
很快,整個越王府便轟動了。整個府宅都驚慌無比,府中下人全都起床了,紛紛收拾著自己身邊細軟。
“慌些什麽?就算宇文化及進城了能奈我何?”楊素大聲斥責著幾名楊府官家。
“張勳,南門失守可是當真?”
“稟王爺,南門已失千真萬確啊!若不信可派家將前去探查。南門一帶百姓都驚醒了,簞食漿壺,個個都在往城頭上去呢!”
“啊?”楊素目瞪口呆,跌坐在椅子上,兩手扶住才未滑落到地上,心知大事去矣!
這時,一個小校飛馬直奔李靖麵前,隨後下馬上前拱手問道:“將軍,主公有口信。”
“講。”
“主公見問,為何私自更改進攻路線,棄蒲縣攻河東而往西渡河進河套?”
“汝可迴報主公,河東晉軍數十萬以逸待勞,我軍攻無可攻,今占據河套之地即日便可南下攻擊朔方,直逼宇文成都大軍身後,待破了宇文成都軍之後便可解京城之圍,強似在河東與晉軍鏖戰,兩敗俱傷。”
“小人即刻趕迴晉陽迴報主公得知。”這名小校得到李靖親口迴複後,趕忙上馬而去。
“藥師賢弟,我等過河之後便距離晉陽遠了,若是被人占據了河東渡口,我軍便無歸途了。”徐茂公趕到李靖身前小聲提醒道,在他眼中此行便是實打實的冒險之舉。
“本帥早已想過,過河之前便在晉西平夷、石洲、方山三城各留了5000人馬守城,這三城不失我軍後路可保無虞。再說,楊廣河東軍從未有進攻我晉陽之舉,且在當下楊廣大軍圍攻京城之時,斷無主動開辟第二戰場,攻打我晉陽之力,茂公兄勿憂。”
“這---,可是現今河東郡尚有晉軍30餘萬啊!若是幾路突然來攻,我晉陽留兵不足,豈不陷於被動?楊廣用兵狡詐異常,藥師賢弟不可不防啊!”
“那依茂公之見我軍該當如何?放著這河套富裕之地不取乎?”
“這---”徐茂公無言以對。
正在尷尬之時,遠處一隊人馬追了上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後軍督促糧草輜重的軍中主簿柴紹。
“藥師賢弟,為兄最後過河,但得到潞州一個消息,說是楊廣派中原剿滅唐壁之得勝大軍15萬,由伍天錫率領馳援潞州了。若論時間此時也已到達潞州,不可不防啊!”
“嗬嗬!那是楊廣怕我軍南下進入河東郡腹地,故此急派援軍駐守潞州。”
“藥師賢弟此前楊廣已令澤州守將侯君集率數萬人馬迴防潞州,潞州防守之兵便足夠了,今又有大軍進入潞州,此為何意?當不可不防啊!”徐茂公聽了柴紹說的消息後不由心中一震,暗暗感覺不妙。為何在防守人馬足夠用之時晉王楊廣還要派大將伍天錫率軍進入河東?似乎不是為了防守?況且那原太行山沱羅寨叱吒江湖的“金镋無敵”大將伍天錫原本就不是防守之將,有伍天錫出現必是為了進攻。徐茂公對江湖豪傑的了解遠多於剛出道的李靖。
“嗯!茂公此言有理。但我軍已經全軍過河了,眼看這無主的河套之地便屬我晉陽,看看這田中穀物即將成熟,豈能放棄?”伍天錫的到來讓李靖感到意外,情況似乎和自己原想的有變,脫離了自己的預測,不由有些遲疑的問著徐茂公。
“藥師賢弟,不管怎樣我軍也該做好迴師晉陽之準備。若是晉陽被攻,我大軍不能及時迴返,則晉陽危矣!”
“也罷,本帥去占河套有15萬之兵足矣!茂公可分出10萬人馬迴返晉西,分兵駐守於平夷、石洲和方山。若是晉陽被攻便可率軍急迴,也可確保我軍後路。”這是李靖能想到的折中辦法,居中的徐茂公部猶如挑夫,同時兼顧一頭的晉陽和另一頭的河套。
“也好!貧道便率軍迴防三城,為藥師賢弟守住後方。”徐茂公答應下來。
李靖點了點頭後,打馬便向前方趕去。徐茂公身後諸將便都停了下來,等待徐茂公將令。
“各位兄弟,現大帥分出10萬人馬於貧道,令迴防晉西三城,我等兄弟便都齊去,走。”說罷,徐茂公帶著李靖中軍旗牌分出的10萬人馬及自家兄弟便渡河迴返。
隻是這個讓晉西三城突然增兵的變化讓正在秘密往蒲縣行進的伍天錫和蘇定方都沒有想到。原本以為三城各有數千唐軍駐守的,現在卻要麵對與10萬以上唐軍的交鋒,自己兵力優勢頓失不說還將麵臨攻城戰。
正在京城作戰的宇文成都這天也接到了自己駐地河套被晉陽唐軍偷襲的消息後不由大怒。
“好個李淵老兒,如此卑鄙。吾當迴兵奪迴河套。裴仁基老將軍該是你表現的時候了,本將這裏走不脫,便請老將軍迴返朔方城,伺機出兵北上為主公奪迴河套之地,你可願意?”宇文成都對隨軍南下圍攻京城的裴仁基說道。
“末將願迴朔方城,調集朔方守軍去攻河套驅逐唐軍。”裴仁基應道。
“既有此心,本帥便讓魏文通將軍與汝同迴朔方,克期驅離唐軍。”
“這---”
“怎麽?不願意否?”
“不,不,末將願與魏將軍同迴朔方,有魏將軍在,重奪河套當屬易事。”原本心想終於脫離了宇文成都的挾持,心中一陣歡心,不想卻又派大將魏文通隨行監督自己,這讓裴仁基心中不快,但又不能明說,心中雖苦但不得不答應下來。
“魏將軍,本帥分2萬人馬給你,陪同裴老將軍一道迴防朔方城,不可使唐軍占據河套之後再次南下,給本帥守住朔方便是大功。”
“遵命,大將軍。有末將在,唐軍便休想再占了朔方城,得便末將還將驅趕唐軍出河套。”
“先守穩了朔方城,待這裏事畢之後,本將軍輕率汝驅趕唐兵出河套,且先穩守朔方為宜,記住。”
“末將記下了。”
“準備去吧!最遲明早迴兵朔方。”
“是。”
兩日之後,魏文通和裴仁基一道迴到了朔方城,至此堅守不出。
同日,徐茂公率領10萬唐軍迴到了平夷城,見這裏並無異常,便稍微心安下來。
“各位兄弟,這平夷近處由北到南還有方山、石洲兩城,石洲居中,我平夷最南。貧道擬率主力駐守石洲,可南北照應兩城。這平夷城現有人馬5千,貧道便在留2萬人馬在此,看兄弟們誰願留守此城?”徐茂公坐在帥椅上問著手下這班起家的兄弟。
“哥哥某留下即可,你等都走。”程咬金搶著應道。
“嗬嗬!咬金賢弟衝陣破敵可為先,這守城用不著你。”徐茂公搖著羽扇笑著說道。咬金正要爭辯卻被單雄信一言喝住了。
“軍師哥哥,單某不才願請兩位兄弟同守平夷城。”隻見單雄信出班應道,咬金聽了便不再說話。
“既是單二哥願留,便任選兩位兄弟留守就是。”
“單某隻願和伯當、映登兩位兄弟一道守城,其餘兄弟可隨軍師哥哥去守另外兩城。”
“小弟願陪二哥在此守城。”王伯當和謝映登起身拱手應道。
“好!這裏就拜托三位兄弟了。午後貧道便率大軍去往石洲駐守,若這裏有事,便可來石洲報與貧道,”
“道長哥哥自便,一路保重。”單雄信等三人均抱拳應道。
午後,看著逐漸遠去的徐茂公大軍,城頭上的單雄信等三人如釋重負般輕鬆起來。
“二哥,總算有了單獨領兵的時機了,且這裏距蒲縣最近。”王伯當小聲對單雄信說著,一臉笑意。
“嗬嗬!是啊!我兄弟三人可就在此處靜觀時局變化,若是晉軍勝了,你我兄弟就獻了此城投了晉軍,若潞州用我等便在軍中為將,不用我等也好迴二賢莊為一富翁。”
“嗬嗬嗬嗬!”三人全都笑了起來
當夜,一封由王伯當親筆的密信,經由心腹家將送到了蒲縣城中羅鬆手上。
羅鬆初見此信大驚,直到送信小校亮出晉王親賜腰牌後方才相信。隨即命人厚待這名小校,自己拆信來看。
“嗬嗬!主公真乃神人也!竟早有布局。”羅鬆見信大笑道。
“快請蘇定方將軍過來商議。”隨即,羅鬆吩咐親軍道。
不一時,剛剛潛入城中不久的蘇定方領著隨從便出現在羅鬆帥府之中。
“蘇將軍,你先看過此信再議不遲。”見蘇定方進府見禮畢後,羅鬆將手中密信遞上。
“哦?盡有此事,嗬嗬!大事成矣!”蘇定方見信之後大笑道。
“蘇將軍剛到這裏,待休息一日之後便可聯係派人王伯當等,商議接管平夷城。”
“不!事不宜遲,當即刻迴複王伯當,我軍明日午夜當悄悄進入此城,不得走漏了消息。”
“嗯!某看可行。來人去將送信之人喚來。”
不一會兒,那個替王伯當送信的小校便來到帥府,與羅鬆和蘇定方二人見禮,隨後賜座說話。
“兄弟,不想你那家主王將軍盡是主公心腹之人,此番能說服單雄信獻城便是大功,事後主公那裏必有重賞。”
“嗬嗬!羅將軍,蘇將軍你二人不知,我家主與謝映登道長早在去年便投在了主公麾下,應主公之命潛伏於江湖之中。按主公授意需在關鍵時候起事歸主。家主以為現今正是時候。如何行事請兩位將軍示下?”
“好!本為一家人便不說兩家話了,汝先迴平夷城通告王謝二將,明日子時我晉軍主力進城換出守軍,且不可聲張。消息泄露石洲、方山二城便不好取了。”蘇定方輕聲說道。
“不瞞將軍,家主也正是此意,不可白天獻城,隻宜夜間行事,家主有意親自領將軍大軍進入平夷城。”
“好!兄弟好生休息,晚些在出城迴報不遲。”
“多謝將軍了,家主在等迴信,小人去矣!”說罷,這員小校起身拱手一禮便隨羅鬆親兵出了帥府。
“羅將軍,末將乃是先鋒,手下3萬將士伏於城外密林尚可,若是後日伍天錫將軍大隊趕來,如何隱藏還需將軍費心張羅。”
“蘇將軍無需擔心,就算暴露了也無妨,想那單雄信何等人物,他若歸降,徐茂公等便斷然不敢留在唐軍之中,要知道那班綠林豪傑都是看單雄信的麵子才聚在一起的,這龍頭降了,還怕龍身龍尾不一道過來?李靖失策也!嗬嗬嗬!”
“將軍言之有理,有王伯當居中斡旋此事,定如將軍所言,末將看來多慮了,嗬嗬!”
二人在府中大笑起來,原本認為極有難度的奇襲任務,竟突然變得極為簡單起來,簡單的就像過來不是奪城而是接防一般。
視線迴到京城。
今日便是圍城的第三日。按照和京城南門守將張須陀的約定,今夜子時,夜深人靜之時,便由當值的張須陀打開城門迎接宇文化及大軍入城。
一切進展就如計劃般順利,整個南城門守軍的換防都在悄然無聲中進行著。守城的弘農軍原本就是張須陀的家兵,都是跟隨張須陀多年的弘農子弟兵。本就對晉軍頗有好感,兩軍換防之時就如同兄弟般親熱,說笑間便將整個南門守軍全部換做了數萬晉軍。
張須陀領著自家軍隊投入了城外宇文化及大軍軍帳之中,這裏早有軍中後勤食堂為這3萬弘農兵提供夜宵,兩軍聚在一起歡喜不斷,儼然形同一家般。
但畢竟是數萬人馬的大換防,根本無法作到絕對保密。早有巡城禁衛軍發現南門異常,也有潛伏於弘農軍中的張勳心腹趁黑夜潛出前去張勳府上稟報了。
“你,你說什麽?可是當真?”張勳被從被窩裏叫醒,推開衣不蔽體的小妾直問闖進來的這個心腹小校。
“將軍,小的怎敢說謊,現在南門全是河東晉軍人馬了,其中多為白馬義從營精銳,小的認得。兩軍間稱兄道弟的甚是熟絡,顯然那張須陀早已投了晉軍,隻是將軍不知罷了。”
“啊?”張勳聽罷,差點跌坐到地上,一副不敢相信之狀。
“那,那為何晉軍不趁勢攻入城中?也聽不到喊殺之聲。”
“將軍,小人也不知為何城外數十萬晉軍不全都進城,隻是數萬人馬占據了南城門一帶,並不擾民。”
“快,快隨本將去越王府找王爺。鞋,鞋在哪裏?”張勳心慌無比的叫道。
很快,整個越王府便轟動了。整個府宅都驚慌無比,府中下人全都起床了,紛紛收拾著自己身邊細軟。
“慌些什麽?就算宇文化及進城了能奈我何?”楊素大聲斥責著幾名楊府官家。
“張勳,南門失守可是當真?”
“稟王爺,南門已失千真萬確啊!若不信可派家將前去探查。南門一帶百姓都驚醒了,簞食漿壺,個個都在往城頭上去呢!”
“啊?”楊素目瞪口呆,跌坐在椅子上,兩手扶住才未滑落到地上,心知大事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