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這個中緣由說來話長了,總之,那蕭美娘不光有傾國傾城般姿色,還是享譽荊襄一地的有名才女,小?兒兩歲,孩兒定要她為正妻。”
“好吧!?兒既不願多說,想來其中頗有緣由。就把這正妻之位給她,但這2年中?兒還可娶些妾室。還有一位是那裏人士?”
“母後,另一位女子名叫王黛,乃是東萊郡府王博的妹子,年方16與孩兒同歲,乃是孩兒遊曆至東萊郡時結識的又一位頗有才華的奇女子,這次已隨同孩兒來到了京城,現在府中休息,稍候得便就帶來母後麵前。”楊二毫無保留的答道。自己父母雖然是一夫一妻,但母後卻是很願意讓自己多娶幾房妻室的。
“好啊!明日帶進宮來,母後也好瞧瞧,我的?兒如今也長大了。”獨孤皇後高興的吩咐道,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
母子兩人又說了一番閑話後,看看天色漸晚,楊二便拜別獨孤皇後出了宮。
“世兄,你總算迴來了,小弟我都快餓死了。太傅大人卻不讓小弟先吃一口,快上桌吧!”仲堅看見楊二跨進大門,便忙上前訴苦不迭。因為闔府上下都在等待他迴來才能開席吃飯。這早已成為規矩了,他不上桌大家就都不能吃。
“讓老師久等了,快請上座用膳。”楊二雖是晉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家中宇文述卻是自己長輩,這上首座的位置隻能是宇文述的。
“老師,學生不在這些時日,京城中可有變化?”楊二邊為宇文述夾著菜邊隨意的問著。
“唉!要說變化,那就是太子楊勇越發的受到陛下的賞識,經他手批閱的奏折更多了,各部的奏折現如今陛下也大多交由太子批複了,陛下年事已高,氣息漸弱,大有放權之意啊!”宇文述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嗬嗬!老師勿憂,父皇身體康健,3年內應無異常。如今天下太平無事,多有無關緊要的奏折,就讓太子去批也是無妨的。”楊二還是不以為意的說道。
“殿下,明日早朝群臣要議開渠一事,老臣已經探得那楊素、韓洪等人皆是反對的,說是有損國力且不利一方平穩,不可小看了太子黨的力量啊!”
“老師盡管放心,明日朝議時再說,總之,永濟渠今秋必須開動。”楊二喝了一口酒後說道。
太子府。
聽說晉王已經返京了,楊素、韓洪、蘇威、楊達和宇文凱等太子黨骨幹便相約來到太子府。
“叔父,他就算迴京又能怎地?如今六部的奏折都由本太子批閱,方今朝堂之上誰敢反我。”楊勇見自己的這幾個鐵杆幕僚個個麵帶憂鬱,不由得高聲說道,同時,一臉傲嬌之氣。
“太子殿下,雖然朝廷逐漸被我等把持,但在一些重大事情上,陛下卻還是看好晉王的。再說,這次晉王手下的大將伍雲召又再次立得奇功,其勢在外越發不可控了。”宇文凱起身說道。
“是啊!殿下,從兵部的統計看,如今晉王在外多有部署,廣施合縱連橫之策。燕山靖邊侯北平王羅藝、齊州東萊郡的王博都已明確立場效忠晉王了,就連濟南王唐壁也與晉王達成了某些合作。他又出兵強占了冀州全境,真可謂羽翼豐滿,勢大的嚇人了。屆時,就算太子殿下繼承了皇位,那晉王豈能屈人之下?當早圖之。”吏部侍郎楊達說道。
“叔父怎麽看待晉王力主開永濟渠這事?”楊勇拿不定主意,轉頭問向越王楊素。
“唉!諸公所言全都在理,不過那些都是已成事實,隻有日後我等慢慢圖之了。當下,最緊迫的事情便是阻止晉王再開“永濟渠”。一條不長的廣通渠就讓晉王獲益太大了。我等手下商船東往西去全都要上他那裏的河關稅、通行費等。僅這一項收益每日都近萬兩白銀。若是讓他在開通“永濟渠”打通南北通路,則天下財富盡入他手矣!太子殿下就算上位為帝又能如何?”楊素憂心忡忡的提醒這大家道。
頓時,在座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互相激烈的議論著。
“太子殿下、越公,明日早朝我等將一力反對開新渠,無論如何都不能坐看晉王勢力更加作大。”右丞相韓洪大聲提議道。
“本官曾與陛下私下提及此事時,貌似陛下也並不讚同開渠決議,戶部曾上疏,言開“永濟渠”要用民壯上百萬,經費和糧食用度難以計數,陛下怕因此動了我朝根本,故陛下似也不願。”仆射蘇威小聲對大家說道。
“那就好,我等明日隻管道出陛下心聲和顧慮即可,必讓晉王提議無疾而終。嗬嗬嗬嗬!”楊素聽了蘇威的話後,不由大笑起來,似乎已經看到了百官齊聲嗬斥晉王的壯觀景象般。
“叔父,那要本太子作些什麽?”楊勇見大家都貌似高興狀,也請命道。
“殿下,如今可以太子儲君之意,號召冀州各世家望族聯名上疏反對開渠,由下而上,以狀聲色,迫使晉王知難而退。”楊素狠狠的對楊勇建議道。
“好!本太子這就安排家人持本太子手諭去冀州聯係各家士族豪紳,叫他動不得。”
眾人商議事畢,各自出府迴家。隻是,黑暗中太子黨聚會一事已被京城中的軍情處細作看在眼裏,連夜報到晉王府太傅宇文述那裏了,宇文述得報後急忙去見楊二。
“老師勿憂,太子黨朋聚會必是為明日議政一事。學生心中有數,不必煩惱。且看學生明日早朝舌戰群儒便了。”楊二看著星夜來報的老師宇文述,不以為意,雲淡風輕般的開解道。頗有一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將之風。
翌日,皇宮政事殿。
經過半個時辰的正常議政流程,文皇在上處理完畢一些地方上的政事。接下來便到了封賞白馬義從伍雲召等千裏突襲突厥之功上來了。
此前,朝廷已經結束了對五原城長孫晟等眾將的封賞,這次是專門對白馬義從所立戰功的封賞。
伍雲召因功高特由原本的驃騎將軍升格為驃騎大將軍,常勝冠軍侯,賜金5000,絹500匹;
淩敬封為河間侯,五品吏部行軍侍郎,賜金5000,絹500匹;
來護兒由原鎮南將軍升格為征南將軍,加封範陽侯,賜金3000,絹300;
左天成封為鎮北將軍,賜金3000,絹300;
羅成封為征北將軍,賜金5000,絹500;另斬首突厥大將6人首級懸掛城門示眾一月,張貼皇榜,以茲其功。為不刺激晉陽李淵,原屬唐軍的兩將首級都視作突厥大將首級。
副將張公瑾封為安北將軍,賜金2000,絹200;
其餘副將尉遲南、尉遲北、南延平、北延道四將分別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各賜金1000,絹100。
受封完畢,獲封眾將人人歡喜,謝恩而去。滿朝文武無不羨慕。
經過短暫休朝後,百官當朝開議晉王上疏所奏請的新開涿郡到黎陽的“永濟渠”一事上。正反雙方在政事殿各表態度,辯論激烈緊張,文皇在上一時無法決斷。
“高愛卿,汝之意下如何?”文皇喝止住滿朝辯論問向左丞相高熲。高熲一直在聽著百官言論,尚未發言。
“陛下,老臣也是猶豫不定。以廣通渠為範本看,開渠著實為商貿往來,百姓生活帶來無盡益處。那廣通渠老臣曾專門乘船去過潼關,卻是便捷。所過碼頭城鎮也異常繁華富足。但廣通渠我朝動用了前後總計不下40萬民壯,積數月之功造就。那永濟渠全程據說6倍於廣通渠,初算欲動用民壯百萬之上,先不說我朝有無開渠預算,就是這動用的民壯之多,便足以引發社會動蕩,更有可能引發民間反叛之舉,老臣以為還需慎重。”高熲輕聲說道,百官聽了,大多點頭稱是。楊素、韓洪等太子黨人聽了更是相互叫好。
“嗯!這正是朕顧慮之因,高丞相說到朕心裏去了。朕覺得還是----”
“父皇且慢!”一直保持沉默的楊二,此時突然叫停文皇。文皇也不氣,隻是住了嘴,傾聽自己這個兒子怎麽說。
“父皇,各位大人。若隻為當前計,自是無需進取,各安天命。竊不聞“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乎!”若是為子孫後代計,當竭力向前,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朗朗乾坤,繁華盛世。”楊二麵向百官,正氣凜然般高聲說道,頓時,殿內鴉雀無聲。
“小子,莫空談,說的仔細些。”對麵武將班中一人高唿道,眾人看去原是宋國公賀若弼在那裏大叫著。
“高丞相,賀伯伯,你們也都看到了廣通渠給黎民百姓帶來的變化。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一條渠使得京城經過潼關與黃河中下遊廣大區域連成了一體,促進了經濟貿易和人員的往來,促進了沿途城鎮的集中發展,就是這京城稅收也多了不止幾成。這種現象是以前未開渠時根本見不到的。再開鑿永濟渠,便能聯通我大隋疆域南北,沿途可興建十餘座新城,一條永濟渠便能使冀州全境改天換日般興旺起來,更何況我朝早有征伐東北、遼東蠻族之意,這條渠今後便是我征伐之運糧之道,運兵之道。總之,與其留給後代子孫來造,不如用我輩的雙手來造,讓後輩萬代享我輩之益,念我輩之功。試問各位,有何不好?”
百官聽了楊二的豪言壯語,一時都無話可說,全都呆住了。就連楊素也張口無言,無法辯駁。
就在楊二等少數支持開渠的官員心中高興之時,突然隻聽大殿內一聲高唿:“陛下,切莫相信晉王千歲之言。此言有違天意,若是開鑿新渠,天下必亂矣!到時激起各地民變,有心之人趁亂起事,我大隋危矣!”此話一出滿堂皆驚,就連楊二也感到震驚無比,猶如被暗處的一隻箭射中心窩般。百官轉眼看去,原來高唿之人乃是內史令兼欽天監袁充。
隻見袁充跌跌撞撞幾步來到文皇階下,撲到在地哭訴著:“陛下,老臣昨日夜觀天象,發現東方星空有異變之狀,天象主人間大亂,百姓塗炭。更兼有八顆小星明亮異常,突顯王氣,使我王大星光澤暗淡,此乃彼興我亡之兆。臣望天擺卦,算得有此天象者,皆因開新渠之故也!故新渠不可開也!望陛下莫作逆天之舉。”
袁充此番話語,頓時激起百官更大的議論。楊素等人暗暗得意,不住點頭。
“陛下,天象之事雖有些荒誕,但不如信其有,開渠之事不如再放置數年,不急於這一時。”右丞相韓洪出班奏道,他取的是折中之道,也不啻於否定了晉王之意了。
“陛下若是不信老臣之言,可宣身在京師的本朝國師袁天罡入朝,以證老臣之言無虛。”跪地未起的袁充為證自己,竟然抬出了當朝國師,得道的神仙袁天罡來,這讓楊二驚異無比。一時竟也無話可說,呆呆的看著這幾人的表演。
“好了,今日朝議到此為止,百官退下。開渠之事來日再議,退朝!”文皇見正反兩方涇渭分明,也不置所以,隻得先將此議題押後再議。
楊二見父皇轉身去往後宮了,也隻得輕歎一氣,默然往殿外走去。
“小子,泄氣了嗎?”賀若弼不知什麽時候靠到了楊二身邊小聲問道。
“嗬嗬!老國公見笑了,此事關係重大,不僅是動用百萬民壯,而且還需千萬兩白銀,數百萬石糧食方能成事。若是操作不當,動了冀州等地世家望族的利益,還真有可能激起民變啊!不過,這永濟渠遲早都要建,問題永遠擺在那裏,遲建不如早建。早一天建成,百姓則早一天享有運河便利之益,哪有成功不付出代價的無本買賣?”
“嗬嗬!好啊!老夫沒看錯你,直管去作,老夫絕對支持你小子。建渠之時,老夫親自到冀州為你坐鎮,看誰敢借機起事?”
“好啊!有老將軍坐鎮建渠,必能震懾屑小之人!時至午時了,小侄請老將軍五鳳樓哈皮,嗯,就是喝酒,喝好酒!”
“老夫正有此意!走!”說罷,就像怕楊二突然跑掉一樣,賀若弼竟然直接抓住了楊二長長的袖口不放。
“好吧!?兒既不願多說,想來其中頗有緣由。就把這正妻之位給她,但這2年中?兒還可娶些妾室。還有一位是那裏人士?”
“母後,另一位女子名叫王黛,乃是東萊郡府王博的妹子,年方16與孩兒同歲,乃是孩兒遊曆至東萊郡時結識的又一位頗有才華的奇女子,這次已隨同孩兒來到了京城,現在府中休息,稍候得便就帶來母後麵前。”楊二毫無保留的答道。自己父母雖然是一夫一妻,但母後卻是很願意讓自己多娶幾房妻室的。
“好啊!明日帶進宮來,母後也好瞧瞧,我的?兒如今也長大了。”獨孤皇後高興的吩咐道,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
母子兩人又說了一番閑話後,看看天色漸晚,楊二便拜別獨孤皇後出了宮。
“世兄,你總算迴來了,小弟我都快餓死了。太傅大人卻不讓小弟先吃一口,快上桌吧!”仲堅看見楊二跨進大門,便忙上前訴苦不迭。因為闔府上下都在等待他迴來才能開席吃飯。這早已成為規矩了,他不上桌大家就都不能吃。
“讓老師久等了,快請上座用膳。”楊二雖是晉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家中宇文述卻是自己長輩,這上首座的位置隻能是宇文述的。
“老師,學生不在這些時日,京城中可有變化?”楊二邊為宇文述夾著菜邊隨意的問著。
“唉!要說變化,那就是太子楊勇越發的受到陛下的賞識,經他手批閱的奏折更多了,各部的奏折現如今陛下也大多交由太子批複了,陛下年事已高,氣息漸弱,大有放權之意啊!”宇文述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嗬嗬!老師勿憂,父皇身體康健,3年內應無異常。如今天下太平無事,多有無關緊要的奏折,就讓太子去批也是無妨的。”楊二還是不以為意的說道。
“殿下,明日早朝群臣要議開渠一事,老臣已經探得那楊素、韓洪等人皆是反對的,說是有損國力且不利一方平穩,不可小看了太子黨的力量啊!”
“老師盡管放心,明日朝議時再說,總之,永濟渠今秋必須開動。”楊二喝了一口酒後說道。
太子府。
聽說晉王已經返京了,楊素、韓洪、蘇威、楊達和宇文凱等太子黨骨幹便相約來到太子府。
“叔父,他就算迴京又能怎地?如今六部的奏折都由本太子批閱,方今朝堂之上誰敢反我。”楊勇見自己的這幾個鐵杆幕僚個個麵帶憂鬱,不由得高聲說道,同時,一臉傲嬌之氣。
“太子殿下,雖然朝廷逐漸被我等把持,但在一些重大事情上,陛下卻還是看好晉王的。再說,這次晉王手下的大將伍雲召又再次立得奇功,其勢在外越發不可控了。”宇文凱起身說道。
“是啊!殿下,從兵部的統計看,如今晉王在外多有部署,廣施合縱連橫之策。燕山靖邊侯北平王羅藝、齊州東萊郡的王博都已明確立場效忠晉王了,就連濟南王唐壁也與晉王達成了某些合作。他又出兵強占了冀州全境,真可謂羽翼豐滿,勢大的嚇人了。屆時,就算太子殿下繼承了皇位,那晉王豈能屈人之下?當早圖之。”吏部侍郎楊達說道。
“叔父怎麽看待晉王力主開永濟渠這事?”楊勇拿不定主意,轉頭問向越王楊素。
“唉!諸公所言全都在理,不過那些都是已成事實,隻有日後我等慢慢圖之了。當下,最緊迫的事情便是阻止晉王再開“永濟渠”。一條不長的廣通渠就讓晉王獲益太大了。我等手下商船東往西去全都要上他那裏的河關稅、通行費等。僅這一項收益每日都近萬兩白銀。若是讓他在開通“永濟渠”打通南北通路,則天下財富盡入他手矣!太子殿下就算上位為帝又能如何?”楊素憂心忡忡的提醒這大家道。
頓時,在座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互相激烈的議論著。
“太子殿下、越公,明日早朝我等將一力反對開新渠,無論如何都不能坐看晉王勢力更加作大。”右丞相韓洪大聲提議道。
“本官曾與陛下私下提及此事時,貌似陛下也並不讚同開渠決議,戶部曾上疏,言開“永濟渠”要用民壯上百萬,經費和糧食用度難以計數,陛下怕因此動了我朝根本,故陛下似也不願。”仆射蘇威小聲對大家說道。
“那就好,我等明日隻管道出陛下心聲和顧慮即可,必讓晉王提議無疾而終。嗬嗬嗬嗬!”楊素聽了蘇威的話後,不由大笑起來,似乎已經看到了百官齊聲嗬斥晉王的壯觀景象般。
“叔父,那要本太子作些什麽?”楊勇見大家都貌似高興狀,也請命道。
“殿下,如今可以太子儲君之意,號召冀州各世家望族聯名上疏反對開渠,由下而上,以狀聲色,迫使晉王知難而退。”楊素狠狠的對楊勇建議道。
“好!本太子這就安排家人持本太子手諭去冀州聯係各家士族豪紳,叫他動不得。”
眾人商議事畢,各自出府迴家。隻是,黑暗中太子黨聚會一事已被京城中的軍情處細作看在眼裏,連夜報到晉王府太傅宇文述那裏了,宇文述得報後急忙去見楊二。
“老師勿憂,太子黨朋聚會必是為明日議政一事。學生心中有數,不必煩惱。且看學生明日早朝舌戰群儒便了。”楊二看著星夜來報的老師宇文述,不以為意,雲淡風輕般的開解道。頗有一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將之風。
翌日,皇宮政事殿。
經過半個時辰的正常議政流程,文皇在上處理完畢一些地方上的政事。接下來便到了封賞白馬義從伍雲召等千裏突襲突厥之功上來了。
此前,朝廷已經結束了對五原城長孫晟等眾將的封賞,這次是專門對白馬義從所立戰功的封賞。
伍雲召因功高特由原本的驃騎將軍升格為驃騎大將軍,常勝冠軍侯,賜金5000,絹500匹;
淩敬封為河間侯,五品吏部行軍侍郎,賜金5000,絹500匹;
來護兒由原鎮南將軍升格為征南將軍,加封範陽侯,賜金3000,絹300;
左天成封為鎮北將軍,賜金3000,絹300;
羅成封為征北將軍,賜金5000,絹500;另斬首突厥大將6人首級懸掛城門示眾一月,張貼皇榜,以茲其功。為不刺激晉陽李淵,原屬唐軍的兩將首級都視作突厥大將首級。
副將張公瑾封為安北將軍,賜金2000,絹200;
其餘副將尉遲南、尉遲北、南延平、北延道四將分別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各賜金1000,絹100。
受封完畢,獲封眾將人人歡喜,謝恩而去。滿朝文武無不羨慕。
經過短暫休朝後,百官當朝開議晉王上疏所奏請的新開涿郡到黎陽的“永濟渠”一事上。正反雙方在政事殿各表態度,辯論激烈緊張,文皇在上一時無法決斷。
“高愛卿,汝之意下如何?”文皇喝止住滿朝辯論問向左丞相高熲。高熲一直在聽著百官言論,尚未發言。
“陛下,老臣也是猶豫不定。以廣通渠為範本看,開渠著實為商貿往來,百姓生活帶來無盡益處。那廣通渠老臣曾專門乘船去過潼關,卻是便捷。所過碼頭城鎮也異常繁華富足。但廣通渠我朝動用了前後總計不下40萬民壯,積數月之功造就。那永濟渠全程據說6倍於廣通渠,初算欲動用民壯百萬之上,先不說我朝有無開渠預算,就是這動用的民壯之多,便足以引發社會動蕩,更有可能引發民間反叛之舉,老臣以為還需慎重。”高熲輕聲說道,百官聽了,大多點頭稱是。楊素、韓洪等太子黨人聽了更是相互叫好。
“嗯!這正是朕顧慮之因,高丞相說到朕心裏去了。朕覺得還是----”
“父皇且慢!”一直保持沉默的楊二,此時突然叫停文皇。文皇也不氣,隻是住了嘴,傾聽自己這個兒子怎麽說。
“父皇,各位大人。若隻為當前計,自是無需進取,各安天命。竊不聞“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乎!”若是為子孫後代計,當竭力向前,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朗朗乾坤,繁華盛世。”楊二麵向百官,正氣凜然般高聲說道,頓時,殿內鴉雀無聲。
“小子,莫空談,說的仔細些。”對麵武將班中一人高唿道,眾人看去原是宋國公賀若弼在那裏大叫著。
“高丞相,賀伯伯,你們也都看到了廣通渠給黎民百姓帶來的變化。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一條渠使得京城經過潼關與黃河中下遊廣大區域連成了一體,促進了經濟貿易和人員的往來,促進了沿途城鎮的集中發展,就是這京城稅收也多了不止幾成。這種現象是以前未開渠時根本見不到的。再開鑿永濟渠,便能聯通我大隋疆域南北,沿途可興建十餘座新城,一條永濟渠便能使冀州全境改天換日般興旺起來,更何況我朝早有征伐東北、遼東蠻族之意,這條渠今後便是我征伐之運糧之道,運兵之道。總之,與其留給後代子孫來造,不如用我輩的雙手來造,讓後輩萬代享我輩之益,念我輩之功。試問各位,有何不好?”
百官聽了楊二的豪言壯語,一時都無話可說,全都呆住了。就連楊素也張口無言,無法辯駁。
就在楊二等少數支持開渠的官員心中高興之時,突然隻聽大殿內一聲高唿:“陛下,切莫相信晉王千歲之言。此言有違天意,若是開鑿新渠,天下必亂矣!到時激起各地民變,有心之人趁亂起事,我大隋危矣!”此話一出滿堂皆驚,就連楊二也感到震驚無比,猶如被暗處的一隻箭射中心窩般。百官轉眼看去,原來高唿之人乃是內史令兼欽天監袁充。
隻見袁充跌跌撞撞幾步來到文皇階下,撲到在地哭訴著:“陛下,老臣昨日夜觀天象,發現東方星空有異變之狀,天象主人間大亂,百姓塗炭。更兼有八顆小星明亮異常,突顯王氣,使我王大星光澤暗淡,此乃彼興我亡之兆。臣望天擺卦,算得有此天象者,皆因開新渠之故也!故新渠不可開也!望陛下莫作逆天之舉。”
袁充此番話語,頓時激起百官更大的議論。楊素等人暗暗得意,不住點頭。
“陛下,天象之事雖有些荒誕,但不如信其有,開渠之事不如再放置數年,不急於這一時。”右丞相韓洪出班奏道,他取的是折中之道,也不啻於否定了晉王之意了。
“陛下若是不信老臣之言,可宣身在京師的本朝國師袁天罡入朝,以證老臣之言無虛。”跪地未起的袁充為證自己,竟然抬出了當朝國師,得道的神仙袁天罡來,這讓楊二驚異無比。一時竟也無話可說,呆呆的看著這幾人的表演。
“好了,今日朝議到此為止,百官退下。開渠之事來日再議,退朝!”文皇見正反兩方涇渭分明,也不置所以,隻得先將此議題押後再議。
楊二見父皇轉身去往後宮了,也隻得輕歎一氣,默然往殿外走去。
“小子,泄氣了嗎?”賀若弼不知什麽時候靠到了楊二身邊小聲問道。
“嗬嗬!老國公見笑了,此事關係重大,不僅是動用百萬民壯,而且還需千萬兩白銀,數百萬石糧食方能成事。若是操作不當,動了冀州等地世家望族的利益,還真有可能激起民變啊!不過,這永濟渠遲早都要建,問題永遠擺在那裏,遲建不如早建。早一天建成,百姓則早一天享有運河便利之益,哪有成功不付出代價的無本買賣?”
“嗬嗬!好啊!老夫沒看錯你,直管去作,老夫絕對支持你小子。建渠之時,老夫親自到冀州為你坐鎮,看誰敢借機起事?”
“好啊!有老將軍坐鎮建渠,必能震懾屑小之人!時至午時了,小侄請老將軍五鳳樓哈皮,嗯,就是喝酒,喝好酒!”
“老夫正有此意!走!”說罷,就像怕楊二突然跑掉一樣,賀若弼竟然直接抓住了楊二長長的袖口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