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我這姐妹這裏按照麻大人的吩咐作得這些字模,目前也有3千多個了。就待他那裏出好紙後,便可裁切用於印刷了。”王黛上前說著。
“依為兄看,他那裏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行。你這裏不妨試試用鐵水澆鑄這些字模,鐵字模的好處就是永遠不壞,重複多少次都不怕。而你們現在的泥塊字模估計用個十幾次便壞了,就要重鑄,且經不得水洗,不是長久之計。”
“啊?夫君你為何不早說?妾身這就吩咐人去找些鐵匠師傅過來。”王黛聽了楊二的話後,忙放下《三字經》的書稿,出門去找人去了。
“拿好,這是上篇,下篇名為《弟子規》稍晚些為兄在默寫給你。”楊二將《三字經》書稿交給出塵,並對他說道。
午後的潞州教軍場人聲鼎沸,萬馬喧囂。參與本次收閱的部隊為2萬人,已經將偌大的較軍場占得滿滿當當了。
楊二在高處的點將台上放眼望去,這2萬人馬分為兩部,一部為騎兵,一部為步兵。包含所有將領在內全部穿戴新式常服佇立在較軍場,這與往日的黑色主調不同,這次全場一片墨綠色,伴隨著刀槍閃爍的銀光。
伴隨著軍陣鑼鼓聲響,一個個方陣在各自將校的引領下整齊的從點將台前走過。楊二行著注目禮,隊列經過時都高喊著口號:晉軍威武,天下無敵。
陪伴著楊二在點將台上整齊站列的是少將以上將軍們。全身新式軍服的各位將軍越發顯得威武不凡,隻是如雄闊海、伍保等幾位大胡子將軍,看著有些怪異但不失威武。宇文成都、伍雲召、金甲和羅成等人怎麽看怎麽帥氣。
閱兵結束後,天竟然下起了小雨來。將士們都在小雨中各自迴返軍營。楊二隨將軍們走下點將台,到宇文成都的中軍軍帳中暫時避雨。
“成都,為白馬義從擴軍挑選的3萬精兵可曾選好?”
“大哥放心,我這潞州大營十五萬精兵供其挑選,這兩日雲召兄和羅成兄弟為選兵都不和俺切磋武藝了。每日都帶著中校副將在軍中選人,至於選沒選夠要問他倆了。”宇文成都看著一旁的伍雲召和羅成說道。
“主公,這兩日,末將同羅成兄弟一塊在營中選人,已經選了2萬了,接下來兩日當可選完。”伍雲召稟報著。
“大哥,你這裏士卒個個都是精銳,得到消息的士卒個個踴躍報名,為體現公平,每個入選士卒必須要本身武藝不錯,個個都需要演練一番,故此有些慢了。”羅成小聲在楊二身邊解釋道。
“無妨,還有兩日時間,兩日後你二人便要隨本王迴返京城,這兩日必須選完。”楊二說道。
“是!”伍雲召和羅成起身應道。
楊二冒著小雨迴到府中,就見廳中盧照鄰等人已經等在這裏了。
“如何行事的文案造好了嗎?”楊二見這幾人起身對自己施禮,也略抬了抬手迴了個禮後,邊問邊在中間上座坐了下來。
“主公,這是我等這幾日商議後的行事方案,請主公過目。”盧照鄰從懷中取出一個奏本樣的卷筒,雙手呈給楊二。
楊二取過來,展開仔細看著,不時點著頭,也在某些地方搖著頭。周邊幾人見了,都緊張起來,相互間互相小聲商談著。
“大體上是不錯的計劃,很是巧妙。但一定要淡化我河東潞州在這場事關晉陽金融、糧食、皮毛上的作用。要讓李淵及其幕僚們覺得我方既正常參與搶購皮毛,也是皮毛引發的糧食危機的受害者,這樣才不致讓李淵對我潞州產生懷疑。如難以掌握就放棄所有皮毛的采購,反正我軍現在都已換裝鐵甲了,說得過去。一定要把最後造成皮毛交易大跌價的原因轉移到突厥或是契丹或是高麗等蠻夷身上。這樣,該我河東出場時這個戲才能順其自然的演下去,讓李淵心甘情願吐出河套地區。本王還不想這麽早與李淵為敵。你等就照本王這個思路再去調整下方案,該做的鋪墊工作,可以進行了。鄭老這邊可以先動了。”楊二說罷對鄭鳳熾兄弟二人這邊笑了笑,看得出這第一步棋是鄭家兄弟來下的,由他二人負責前去為李淵下餌。
“嗬嗬!請主公放心,這第一場戲就由我兄弟來唱了,保證瞞過李淵。隻需數日便有消息,屆時,盧大人就看你的了。”
鄭鳳熾一說完,滿屋都是爽朗的笑聲。
“主公,這場大戲若成功,不光促李淵退兵河套,我潞州又可大賺一筆啊!嗬嗬!”裴世矩撫須大笑著說道。
“主公,既放心由本官指揮這場大戲,本官願立軍令狀,若有失便辭官為民,去麻部長那裏為小工矣!”盧照鄰起身拱手狠狠的說道。
“盧大人安心行事,諸位從旁協助,不得有失。後天本王就將迴返京城麵見父皇母後,希望能在京城聽到你等的好消息,那時,本王在父皇麵前亦有些臉麵。”楊二扶起盧照鄰後,對在座的幾位潞州大員說道。
“敬請主公放心,我等自當傾力而為。”眾官盡皆起身施禮道。
送走了裴世矩等人後,楊二迴到了自己書房。這時,王黛、出塵等已在書房等候了。
“夫君請看,這是麻大人曬出的第一張白紙,卻是好過我朝現有糙紙。”王黛拿著手中的白紙對楊二說道。
“為兄看看,嗯---,輕薄倒是有了,但還顯得灰暗無光,這個白隻是灰白、暗白,白淨度上還有欠缺,可提醒麻大人多加些增白劑。”楊二接過這張兩尺見方的紙看了看,作出了自己的評價。
“何為增白劑?”出塵問道。
“哦!這個嘛,為兄也說不清,麻大人聽了自會明白的。”
兩女聽後,也不在問隻是點了點頭。
“也不必急於一時,慢慢來。可就這樣的紙先行印刷書籍,將《三字經》和本王的詩集先印製成書,為兄這裏在將《弟子規》和《百家姓》兩書默出一並印刷出來。兩日後本王迴返京城麵見父皇母後時便以此為禮物,送給父皇母後一閱。”
兩女不語,有些不開心。
“夫君,若是我等離開這裏了,這印書一事豈不是要暫停了?我姐妹這幾日的辛苦豈不白費?”王黛有些嗔怪的說著。
“豈能白費了,要印的書籍先交給麻大人或是貞娘嘛!他們自會安排人去作,再說開書坊也需去賃店鋪,我等先迴京城拜見了父皇母後,過些時日便返迴潞州就是了。再說,出塵妹妹也要去京城看望孫神醫和袁天罡大師的。”楊二拍著王黛的手小聲安撫著說道。
“就依夫君罷了。”王黛臉色緋紅著小聲說道。
“好了,抓緊時間,為兄念,你來記。先錄《百家姓》吧!待會兒再錄《弟子規》。”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書房中頓時傳出讀書聲。
隻是,楊二和二女配合的好,也帶有一些顯擺之意,竟然趁著窗外小雨瀝瀝和滿目的蔥綠,楊二借景生情般又將《陋室銘》念了出來,王黛和出塵更視這楊二為天上文曲星臨凡一般了。
兩日後,楊二帶著伍雲召和羅成以及500名親隨家將離開了潞州向著潼關方向而去。
這迴,楊二不準備走旱路,而是改由潼關碼頭上船,乘船沿著新開的廣通渠前往京城長安。也可以順道去見見自己的皇叔靠山王楊林,自己從楊林那裏要來了花刀將魏文通,一直都還沒有當麵謝過,這次正好有時間可以去見一見這位老王爺了。
一路向西,隻走了兩日不到,便來到了潼關關前。關上隋軍見是晉王親到,不敢怠慢了,趕忙打開關門,並急報王府靠山王楊林得知。
在城門守將的帶領下,楊二一行徑往城中王府而去,就要到王府時,遠遠的便看到府門前佇立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將,正背著手在府門前來迴走動著,似乎是等的有些焦急樣。
楊二一行見了,忙加快了腳步,來到府門前翻身下馬排成一排,齊聲向階上的老王爺楊林施禮。
“皇叔,侄兒來看望您來了,皇叔一向可好?”楊二躬身大禮問答。
“皇侄免禮了,起來說話。”楊林見晉王給自己施禮,趕忙走下台階扶住楊二說道,同時,用飽含慈祥的目光看著這個有些日子沒見的親侄兒。楊林沒有後代,隻認得幾個幹兒子在身邊奉孝,一直以來就視這個兄弟楊堅的次子為親子,兩人也最是相親相愛。
楊二行過子侄禮後,便攙扶著楊林往屋中走去。眾將也隨之跟上來到廳中坐下。
“皇叔,容侄兒給您引薦,這位便是前後兩次奔襲千裏,全功而返的驃騎將軍伍雲召上將。”伍雲召見自家主公率先向老王爺介紹自己,趕忙起身對楊林見禮。
“王爺,小侄雲召見過王爺了。”
“嗬嗬!不想我那義弟忠孝王伍建章盡有如此了得的兒子,好一個大將之姿,果有乃父當年的風采啊!”楊林看著伍雲召不住點頭,由衷的喝彩道。
“皇叔,這位小將你可認得?”楊二指著伍雲召身後的羅成對楊林說道。
羅成見楊二指著自己,也忙起身對楊林拱手施禮。
“這位是---”楊林見羅成麵生,不由得想著。
“伯伯,小侄羅成,靖邊侯北平王之子也!”羅成見楊林有些答不上來,於是趕緊上前一步說道。臉上一副會心之笑。
“原來是我那兄弟羅藝的虎子,如此俊俏,可是你連斬突厥數員大將?”楊林不由的大驚道,想那羅藝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竟然還有這麽年少的一個兒子,心中不由有些嫉妒起來了。
“伯伯,那還有假?如今6級敵將首級就在隨行車中用石灰裹著的,正欲獻給皇上呢!”羅成傲氣的答道。
“好啊!那北平王賢伉儷真是有福氣,老夫不如也!”楊林撫著頜下白須不由得歎道。
見楊二已將隨行的兩員大將介紹完畢,楊林也指著身旁未曾搭言的兩員大將說道:“先前皇侄從老夫這裏要去了本王首席大將魏文通,這裏還有老夫兩員大將,也是我大隋鼎鼎有名的上將軍。這一位便是人稱四寶大將的尚師徒和能掀翻八匹馬的八馬將新文禮將軍。”楊二聽了趕忙起身拱手和這兩將見禮。
“不敢,末將見過晉王千歲。”尚師徒和新文禮見楊二先起身施禮,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拱手和楊二見禮畢,心中還有些誠惶誠恐的。但見晉王如此看重自己,心中還是歡喜無比。
“皇叔,這廣通渠一開,來往京城更加便捷了,但潼關也更加重要了。不知皇叔還需要侄兒做些什麽?隻要侄兒能做到必不推脫。”
“嗬嗬!皇侄啊!有你河東幾十萬晉軍在側,誰敢來犯?如今太平時節,我這潼關5萬大軍甚是閑暇了。往日都是京城兵部府庫撥付糧草養軍,現在河道通了,反倒無需兵部糧草了,每月都由你潞州就近給老夫這裏運來軍糧。若問老夫這裏還缺些什麽?嗬嗬!不妨將皇侄你那裏的橫刀和連弩給我這5萬大軍換了。前些日子,魏文通迴來看過本王一迴,給老夫看了這兩樣兵器,老夫甚是喜歡,特別是連弩更是守城之利器也!”
“嗬嗬!皇叔開口,侄兒敢不從!稍候便書信一封,皇叔派人送至潞州裴大人那裏就是了。順便把我晉軍冬裝運來5萬套給皇叔手下大軍換換裝,小侄一路看了,城中守軍軍裝已然老舊不堪了。”
“末將先替將士們謝過晉王千歲了。”還未等楊林說話,一旁的大將尚師徒便起身搶著說道。
楊林側頭瞥了尚師徒一樣,然後微笑著說:“既如此,老夫便收下了。尚將軍老夫便命你明日親自去送信並押送兵器和冬裝迴返,不得有誤!”
“是,王爺。一件不少,末將明白。”尚師徒說完轉頭去看也是一臉笑意的新文禮。
當晚,楊林設宴,尚師徒和新文禮等將作陪,盛情招待了楊二一行人等。
待晚宴後,尚師徒陪著楊二迴到館驛中休息。見是尚師徒送自己迴房,楊二心中明了,暗暗好笑。便請尚師徒在客座上坐了,自己取筆便在書案上寫就了一封書信。
“依為兄看,他那裏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行。你這裏不妨試試用鐵水澆鑄這些字模,鐵字模的好處就是永遠不壞,重複多少次都不怕。而你們現在的泥塊字模估計用個十幾次便壞了,就要重鑄,且經不得水洗,不是長久之計。”
“啊?夫君你為何不早說?妾身這就吩咐人去找些鐵匠師傅過來。”王黛聽了楊二的話後,忙放下《三字經》的書稿,出門去找人去了。
“拿好,這是上篇,下篇名為《弟子規》稍晚些為兄在默寫給你。”楊二將《三字經》書稿交給出塵,並對他說道。
午後的潞州教軍場人聲鼎沸,萬馬喧囂。參與本次收閱的部隊為2萬人,已經將偌大的較軍場占得滿滿當當了。
楊二在高處的點將台上放眼望去,這2萬人馬分為兩部,一部為騎兵,一部為步兵。包含所有將領在內全部穿戴新式常服佇立在較軍場,這與往日的黑色主調不同,這次全場一片墨綠色,伴隨著刀槍閃爍的銀光。
伴隨著軍陣鑼鼓聲響,一個個方陣在各自將校的引領下整齊的從點將台前走過。楊二行著注目禮,隊列經過時都高喊著口號:晉軍威武,天下無敵。
陪伴著楊二在點將台上整齊站列的是少將以上將軍們。全身新式軍服的各位將軍越發顯得威武不凡,隻是如雄闊海、伍保等幾位大胡子將軍,看著有些怪異但不失威武。宇文成都、伍雲召、金甲和羅成等人怎麽看怎麽帥氣。
閱兵結束後,天竟然下起了小雨來。將士們都在小雨中各自迴返軍營。楊二隨將軍們走下點將台,到宇文成都的中軍軍帳中暫時避雨。
“成都,為白馬義從擴軍挑選的3萬精兵可曾選好?”
“大哥放心,我這潞州大營十五萬精兵供其挑選,這兩日雲召兄和羅成兄弟為選兵都不和俺切磋武藝了。每日都帶著中校副將在軍中選人,至於選沒選夠要問他倆了。”宇文成都看著一旁的伍雲召和羅成說道。
“主公,這兩日,末將同羅成兄弟一塊在營中選人,已經選了2萬了,接下來兩日當可選完。”伍雲召稟報著。
“大哥,你這裏士卒個個都是精銳,得到消息的士卒個個踴躍報名,為體現公平,每個入選士卒必須要本身武藝不錯,個個都需要演練一番,故此有些慢了。”羅成小聲在楊二身邊解釋道。
“無妨,還有兩日時間,兩日後你二人便要隨本王迴返京城,這兩日必須選完。”楊二說道。
“是!”伍雲召和羅成起身應道。
楊二冒著小雨迴到府中,就見廳中盧照鄰等人已經等在這裏了。
“如何行事的文案造好了嗎?”楊二見這幾人起身對自己施禮,也略抬了抬手迴了個禮後,邊問邊在中間上座坐了下來。
“主公,這是我等這幾日商議後的行事方案,請主公過目。”盧照鄰從懷中取出一個奏本樣的卷筒,雙手呈給楊二。
楊二取過來,展開仔細看著,不時點著頭,也在某些地方搖著頭。周邊幾人見了,都緊張起來,相互間互相小聲商談著。
“大體上是不錯的計劃,很是巧妙。但一定要淡化我河東潞州在這場事關晉陽金融、糧食、皮毛上的作用。要讓李淵及其幕僚們覺得我方既正常參與搶購皮毛,也是皮毛引發的糧食危機的受害者,這樣才不致讓李淵對我潞州產生懷疑。如難以掌握就放棄所有皮毛的采購,反正我軍現在都已換裝鐵甲了,說得過去。一定要把最後造成皮毛交易大跌價的原因轉移到突厥或是契丹或是高麗等蠻夷身上。這樣,該我河東出場時這個戲才能順其自然的演下去,讓李淵心甘情願吐出河套地區。本王還不想這麽早與李淵為敵。你等就照本王這個思路再去調整下方案,該做的鋪墊工作,可以進行了。鄭老這邊可以先動了。”楊二說罷對鄭鳳熾兄弟二人這邊笑了笑,看得出這第一步棋是鄭家兄弟來下的,由他二人負責前去為李淵下餌。
“嗬嗬!請主公放心,這第一場戲就由我兄弟來唱了,保證瞞過李淵。隻需數日便有消息,屆時,盧大人就看你的了。”
鄭鳳熾一說完,滿屋都是爽朗的笑聲。
“主公,這場大戲若成功,不光促李淵退兵河套,我潞州又可大賺一筆啊!嗬嗬!”裴世矩撫須大笑著說道。
“主公,既放心由本官指揮這場大戲,本官願立軍令狀,若有失便辭官為民,去麻部長那裏為小工矣!”盧照鄰起身拱手狠狠的說道。
“盧大人安心行事,諸位從旁協助,不得有失。後天本王就將迴返京城麵見父皇母後,希望能在京城聽到你等的好消息,那時,本王在父皇麵前亦有些臉麵。”楊二扶起盧照鄰後,對在座的幾位潞州大員說道。
“敬請主公放心,我等自當傾力而為。”眾官盡皆起身施禮道。
送走了裴世矩等人後,楊二迴到了自己書房。這時,王黛、出塵等已在書房等候了。
“夫君請看,這是麻大人曬出的第一張白紙,卻是好過我朝現有糙紙。”王黛拿著手中的白紙對楊二說道。
“為兄看看,嗯---,輕薄倒是有了,但還顯得灰暗無光,這個白隻是灰白、暗白,白淨度上還有欠缺,可提醒麻大人多加些增白劑。”楊二接過這張兩尺見方的紙看了看,作出了自己的評價。
“何為增白劑?”出塵問道。
“哦!這個嘛,為兄也說不清,麻大人聽了自會明白的。”
兩女聽後,也不在問隻是點了點頭。
“也不必急於一時,慢慢來。可就這樣的紙先行印刷書籍,將《三字經》和本王的詩集先印製成書,為兄這裏在將《弟子規》和《百家姓》兩書默出一並印刷出來。兩日後本王迴返京城麵見父皇母後時便以此為禮物,送給父皇母後一閱。”
兩女不語,有些不開心。
“夫君,若是我等離開這裏了,這印書一事豈不是要暫停了?我姐妹這幾日的辛苦豈不白費?”王黛有些嗔怪的說著。
“豈能白費了,要印的書籍先交給麻大人或是貞娘嘛!他們自會安排人去作,再說開書坊也需去賃店鋪,我等先迴京城拜見了父皇母後,過些時日便返迴潞州就是了。再說,出塵妹妹也要去京城看望孫神醫和袁天罡大師的。”楊二拍著王黛的手小聲安撫著說道。
“就依夫君罷了。”王黛臉色緋紅著小聲說道。
“好了,抓緊時間,為兄念,你來記。先錄《百家姓》吧!待會兒再錄《弟子規》。”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書房中頓時傳出讀書聲。
隻是,楊二和二女配合的好,也帶有一些顯擺之意,竟然趁著窗外小雨瀝瀝和滿目的蔥綠,楊二借景生情般又將《陋室銘》念了出來,王黛和出塵更視這楊二為天上文曲星臨凡一般了。
兩日後,楊二帶著伍雲召和羅成以及500名親隨家將離開了潞州向著潼關方向而去。
這迴,楊二不準備走旱路,而是改由潼關碼頭上船,乘船沿著新開的廣通渠前往京城長安。也可以順道去見見自己的皇叔靠山王楊林,自己從楊林那裏要來了花刀將魏文通,一直都還沒有當麵謝過,這次正好有時間可以去見一見這位老王爺了。
一路向西,隻走了兩日不到,便來到了潼關關前。關上隋軍見是晉王親到,不敢怠慢了,趕忙打開關門,並急報王府靠山王楊林得知。
在城門守將的帶領下,楊二一行徑往城中王府而去,就要到王府時,遠遠的便看到府門前佇立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將,正背著手在府門前來迴走動著,似乎是等的有些焦急樣。
楊二一行見了,忙加快了腳步,來到府門前翻身下馬排成一排,齊聲向階上的老王爺楊林施禮。
“皇叔,侄兒來看望您來了,皇叔一向可好?”楊二躬身大禮問答。
“皇侄免禮了,起來說話。”楊林見晉王給自己施禮,趕忙走下台階扶住楊二說道,同時,用飽含慈祥的目光看著這個有些日子沒見的親侄兒。楊林沒有後代,隻認得幾個幹兒子在身邊奉孝,一直以來就視這個兄弟楊堅的次子為親子,兩人也最是相親相愛。
楊二行過子侄禮後,便攙扶著楊林往屋中走去。眾將也隨之跟上來到廳中坐下。
“皇叔,容侄兒給您引薦,這位便是前後兩次奔襲千裏,全功而返的驃騎將軍伍雲召上將。”伍雲召見自家主公率先向老王爺介紹自己,趕忙起身對楊林見禮。
“王爺,小侄雲召見過王爺了。”
“嗬嗬!不想我那義弟忠孝王伍建章盡有如此了得的兒子,好一個大將之姿,果有乃父當年的風采啊!”楊林看著伍雲召不住點頭,由衷的喝彩道。
“皇叔,這位小將你可認得?”楊二指著伍雲召身後的羅成對楊林說道。
羅成見楊二指著自己,也忙起身對楊林拱手施禮。
“這位是---”楊林見羅成麵生,不由得想著。
“伯伯,小侄羅成,靖邊侯北平王之子也!”羅成見楊林有些答不上來,於是趕緊上前一步說道。臉上一副會心之笑。
“原來是我那兄弟羅藝的虎子,如此俊俏,可是你連斬突厥數員大將?”楊林不由的大驚道,想那羅藝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竟然還有這麽年少的一個兒子,心中不由有些嫉妒起來了。
“伯伯,那還有假?如今6級敵將首級就在隨行車中用石灰裹著的,正欲獻給皇上呢!”羅成傲氣的答道。
“好啊!那北平王賢伉儷真是有福氣,老夫不如也!”楊林撫著頜下白須不由得歎道。
見楊二已將隨行的兩員大將介紹完畢,楊林也指著身旁未曾搭言的兩員大將說道:“先前皇侄從老夫這裏要去了本王首席大將魏文通,這裏還有老夫兩員大將,也是我大隋鼎鼎有名的上將軍。這一位便是人稱四寶大將的尚師徒和能掀翻八匹馬的八馬將新文禮將軍。”楊二聽了趕忙起身拱手和這兩將見禮。
“不敢,末將見過晉王千歲。”尚師徒和新文禮見楊二先起身施禮,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拱手和楊二見禮畢,心中還有些誠惶誠恐的。但見晉王如此看重自己,心中還是歡喜無比。
“皇叔,這廣通渠一開,來往京城更加便捷了,但潼關也更加重要了。不知皇叔還需要侄兒做些什麽?隻要侄兒能做到必不推脫。”
“嗬嗬!皇侄啊!有你河東幾十萬晉軍在側,誰敢來犯?如今太平時節,我這潼關5萬大軍甚是閑暇了。往日都是京城兵部府庫撥付糧草養軍,現在河道通了,反倒無需兵部糧草了,每月都由你潞州就近給老夫這裏運來軍糧。若問老夫這裏還缺些什麽?嗬嗬!不妨將皇侄你那裏的橫刀和連弩給我這5萬大軍換了。前些日子,魏文通迴來看過本王一迴,給老夫看了這兩樣兵器,老夫甚是喜歡,特別是連弩更是守城之利器也!”
“嗬嗬!皇叔開口,侄兒敢不從!稍候便書信一封,皇叔派人送至潞州裴大人那裏就是了。順便把我晉軍冬裝運來5萬套給皇叔手下大軍換換裝,小侄一路看了,城中守軍軍裝已然老舊不堪了。”
“末將先替將士們謝過晉王千歲了。”還未等楊林說話,一旁的大將尚師徒便起身搶著說道。
楊林側頭瞥了尚師徒一樣,然後微笑著說:“既如此,老夫便收下了。尚將軍老夫便命你明日親自去送信並押送兵器和冬裝迴返,不得有誤!”
“是,王爺。一件不少,末將明白。”尚師徒說完轉頭去看也是一臉笑意的新文禮。
當晚,楊林設宴,尚師徒和新文禮等將作陪,盛情招待了楊二一行人等。
待晚宴後,尚師徒陪著楊二迴到館驛中休息。見是尚師徒送自己迴房,楊二心中明了,暗暗好笑。便請尚師徒在客座上坐了,自己取筆便在書案上寫就了一封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