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智笑聲未落,門外仲堅便又領進一人。李太智認識此人,忙上前問道:“劉百戶,你到此何幹?”


    一見是山東千戶李太智在此,這劉姓百戶忙俯首見禮,說道:“不知李大人在此,下官有禮了。主公下官前來正為濟南府唐壁出兵琅琊一事,上官杜大人不敢輕動,怕壞了主公大事,命小人星夜來此聽取主公命令的。”


    “嗬嗬!來的正是時候,李大人將信箋交給劉百戶帶迴,告訴杜伏威借此機會作兩件大事,一是擊敗唐壁大軍後趁勢尋機滅了徐元朗,收其兵馬地盤,這事一定要做的幹淨些,明白嗎?”


    “迴稟主公,下官一定將口信帶到,做的幹淨些。”


    “好!第二嘛,以遊擊戰法在琅琊拖住唐壁大軍,分兵出擊去取了隔壁的東海郡,本王也不要他全部,隻要東海郡一半即可,本王要他那處的臨海的膠州灣,明白了嗎?”


    “明白,至少取得東海一半之地,將膠州灣收歸主公所有。”


    “好!李大人,你去好好款待下劉百戶,歇一晚後明日再迴。也好將十六字戰法跟劉百戶嘮嘮。”


    “嗬嗬!下官明白。”


    李太智施禮後,轉身帶著劉百戶往府門外走,都是同事更是熟人,兩人相談甚歡而去。


    “哼哼,你秦瓊雖猛,但本王遊擊戰法一出,你就是三頭六臂也抓不到人影,不用打也能拖死你。”楊二心想道。看來如何規劃膠州灣建軍港一事要先擺上日事案頭了,真忙啊!還是麻哥樂享清福,現在說不定正抱著童貞娘那萌妹子親呢!不行,戰艦即將建好,他那裏的鐵炮,對了就是縮水版的“沒良心炮”不知造好沒?別等用時沒有了。


    這天,萊州港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應楊二的要求擇優選拔出的學子近200人來到了萊州府,這批人來到萊州主要承擔農業和工業上的事務,領頭的人便是潞州內府從事劉炫。劉儉一行下船後即到王府麵見已經許久不曾見的晉王楊廣,隨行人中竟然還跟來了楊二的好兄弟麻叔謀及其未婚的妻子童貞娘等,見到他們楊二是大喜過望,心想,這人還真是不禁念,前日還在念著自己兄弟麻叔謀,今日卻就出現在了眼前了。


    “主公,多日未見別來無恙否?”劉炫見楊二正要出門來迎,趕忙連走兩步上前躬身施禮道。


    “原來是劉炫大人親自過來,本王倒是不曾想到啊!這次帶過來的人手都是按本王要求遴選的嗎?”楊二上前扶住自己的這個專門負責各類工坊建設的心腹大臣問道。


    “稟告主公,此次隨本官前來萊州府的200名精英學子各個用的,主公勿憂。另外,本官還要向主公引薦一大才。”說罷,轉身從身後領著一名中年文士向前和楊二見禮。


    “主公,此人乃是本官同鄉,姓劉名焯,字士元,精通天文,可憑天象識別路經方向,也精通算學,其才不在本官之下。聽說主公在建遠海船隊,故本官將他請出,以協助主公今後船隊出海遠洋之需。”劉炫向楊二詳細介紹著這名中年文士。楊二一聽劉焯這名字就覺得熟悉,這人在大隋朝以及後來的唐朝都是研究天文地理方麵的專家級人物,屬於這個領域在這個時代的絕對佼佼者,後世也有他流傳下來的著作,確實是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但這人不能從政,因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金錢,從政為官極易陷入貪腐之中。


    “原來是劉焯先生到此,本王得先生相助,如虎添翼也!快請落座。”楊二對這劉焯來投自己還是非常高興的,因為自己正缺能懂天文天象的人才,這對今後自己開創大航海時代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民謝過主公讚譽,願以平生所學助主公成就大事。”劉焯也是心中歡喜,這個世道能看得上他所學專長的君王真是太少了。他原本和劉炫為同鄉,同在一家私熟求學,但兩人鑽研的方向卻不同,劉炫喜歡實業,喜愛發明製造工具;而他卻對天文星象極度偏好,同時精通算學。劉炫更早在當地出名,更容易在官府憑一技之長謀的官職;而他雖在當地也有名望,但所學專長卻少有官家能用者,故當自己好友在河東郡做的風生水起時,自己還在家中悶頭著書。直到有一天好友突然登門相請,同去晉王處為官時,他才得以出山。


    “劉焯先生,再有一個月時間,我這裏建造的海船便可出塢下水試航。屆時本王拜劉先生為我晉軍水師提調官,專一掌管船隊出海事宜。在新建海船尚未下水之時,便跟在劉炫大人身邊輔助其看顧萊州府工部事宜可好?”楊二見劉焯願為自己效力,便給他暫時安排了一個崗位,這個崗位其實就是負責海船航行的,不可謂責任不重。劉焯是隋唐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他能憑借星座識別方向,還能憑借天象預測風雨,在指南針未出現時,這是最好的人體航海儀器了。


    “在下願聽從主公安排,不過劉某更想去船塢看看,聽劉炫兄說起主公正在新建兩種大型海船,與傳統海船不同,在下早就想去一睹為快了。”劉焯看了一眼劉炫後說道。


    “嗬嗬!本王新建海船確是不同以往,正好二位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不如你二人同去就是,正可看看有無改進之處。”楊二搖著紙扇心中高興的說道。自己設計的海船用的是三桅杆製,自己也隻是知道形製,具體尺寸大小等卻是一頭霧水的,這兩人正好可以用其學在建造現場彌補自己的不足,何樂而不為呢?


    這邊送走了劉炫和劉焯二人後,大廳中便隻剩下了自己兄弟麻叔謀和他的小娘子童貞娘二人了。童貞娘年紀不大,在楊二麵前還顯得很羞澀,隻在麻叔謀身後藏著,不敢露頭。


    楊二見了他二人也是好笑。忙上前打趣的問道:“麻哥,小弟一人在這邊都快煩悶死了,連個痛快喝酒的人都沒有,你倒好整天介摟著個美女快活,怕是早忘了小弟了吧!”


    見廳中沒有了其他人,麻叔謀也就完全放開了。忙去楊二身邊的座椅上坐了,拉過童貞娘坐在身邊笑著說道:“兄弟,你這出門遊山逛水倒好,留下多少事情讓哥哥我去作啊!而且件件事情都是時間緊任務重的。好在給哥哥我配了個十分能幹的李春,誒!我問問你,這李春是不是就是建趙州橋的那位大師啊?”


    “這年代難不成還有第二個李春?當然就是他了,讓他給你當副手,你開渠時肯定輕鬆不少,他可是個大建築學家、橋梁專家,拿國家專項補貼的科學家啊!卻在給你打下手。”楊二也非常隨意的聊著天,跟麻哥說話就是和其他人不同,心情總感覺輕鬆愉悅。


    “好在有他在,這開渠速度也快,幾個碼頭的建設也相當熟練,關鍵是這人求知欲還特強,老哥我這點道道被他學去了8成。擺弄火藥等事情,他現在弄得比我都順。這才得空坐船到你這邊玩耍幾日。”麻叔謀說著用手捏了捏童貞娘的小手,看的楊二心裏怪怪的,自己到現在還沒捏過王黛的小手呢!就算黛妹妹現在已經是一口一個夫君夫君的叫。


    “玩當然可以,到哪去都行。隻是先說說兄弟的正事吧!把事兒做完小弟陪你去各處走走都行。忘了跟你說了,這裏就是煙台,知道不?”


    “哦!這屁大的地方就是煙台啊!看來我們兄弟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哦!你要的東西我都隨船帶過來了,隻多不少,當然最好還是能在你這裏直接生產。鐵炮140門,射程400米,夠你裝備十艘護衛艦了,就這木船還護衛艦呢?你可真敢叫這名。新式床弩200具,射程300米。還有近戰的木柄手雷顆,足夠了。我都擔心能不能用上這些高檔貨,就為對付木船?”麻叔謀總覺的這些武器現在用在船上有些超前了,周邊的地方都還是不毛之地,連弓箭都沒有。原本自己建造的這些武器都是用來今後替兄弟楊二打江山使用的。


    “是啊!這些東西確實出現的有些早了,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不過,兄弟我現在圖的就是個快字,能一天占據日本的不能用兩天。有沒有興趣跟船去日本島殺殺日本人?”楊二就當童貞娘不在一般,隨意的說著。童貞娘在一旁就猶如聽天書般聽他二人愉快的聊天,不時看著麻叔謀想他給自己解釋下“高檔貨”、“日本人”這些詞匯。


    “這個嘛!可以有!去看看這個時期島上的日本花姑娘長什麽樣也行。遇上個別像***的,哥哥我給你捎幾個迴來用用哈!”


    說罷,二人都狂笑不已。童貞娘更是不明就裏了。


    當夜,麻叔謀將童貞娘安置好後,便在楊二房中和楊二開心的喝著酒,好久沒在一起喝酒了,要說的話太多了。


    從麻叔謀的話中,楊二知道了如今在河東郡、長治郡、華陰縣(含鐵錘莊、少華山)以及太行山區的廣大土地上水稻和玉米、花生三項作物已經廣泛種植了。沒有汙染,氣溫好,這三樣作物都長勢極好。用麻叔謀專業農民的眼光看,下月都可收獲。並可再種植一季到10月收獲。一年可播種兩季這點不同於後世,水稻和花生兩樣隻能一年一季。楊二聽了十分開心,如算上已經非常成熟的土豆、紅薯兩樣一年甚至三季的巨大收成,這意味著自己屬地今後根本不會有缺糧之苦了。


    “兄弟,為何不在河北和這裏也廣泛播種那幾樣呢?若是都種上,豈不是秋後收成更多?”麻叔謀借著一絲醉意,不解的問著。


    “麻哥,現在大隋朝的總人口不到千萬,有那幾處種植足夠了。太多了東西就不值錢了,若是傳到江南陳國,反而不好。這年代糧食就是武器,我們可以有,但敵人不能有,要想有就隻能從我們兄弟手中購買。因此,兄弟要求各地嚴控走私,百姓手中留足口糧外,不得上市交易便是這個理。等將來全國統一了,在向全國推廣不遲。來,喝酒!”楊二隨身攜帶的五糧春酒,早就喝完了,現在喝的是麻叔謀專門送過來的新酒,楊二也是好久都沒喝到五糧春了。


    “兄弟,糧食多了,存放不便啊!還是要早點想辦法的,別都爛在倉庫裏了。”麻叔謀有些擔心起來,這隻存不賣不流通,吃不完,存不下,終究是個事兒,他當過農民對這個是深有體會的,不像楊二工人階級出身,不事農業。


    “多了?多了就拿來釀酒,榨油啊!拿這些去套突厥、套南陳、套周邊各國的金銀還不好嗎?這個以後你要多下些力氣去弄。”


    “也是,大不了還用不完可以用來養豬,原本產量最大的紅薯就是用來養豬的,誰拿那玩意兒當頓吃?喂豬最好!來,喝酒!”麻叔謀不在糾結這些了,隻顧招唿喝酒。


    楊二剛才起床,府中王博便來找他了。


    “兄弟,你說的登州船,到碼頭了,有近百艘啊!嗬嗬!為兄這裏不再缺船了。”王博見剛洗漱完出來的楊二便大聲的叫喊著。


    “本王早對你說過,船會有的,你還不信,這年頭就沒有錢不能辦到的事情。”楊二招唿自己這個大舅哥坐下說話。


    “兄弟,你是如何做到了?那唐壁心眼小如針鼻啊!”王博不解的問道。


    “本王又不是不給他錢,也沒虧了他。每條船租用半年,他可得十萬兩黃金呢!美死他了。”楊二不屑的說著。


    “啊?兄弟給他這麽多?豈不成了虧本的買賣了?”王博聽了大驚道。


    “試試看吧!本王也說不清。現在不說這個,兄長要做的就是趕緊組織各種貨源,下月務必讓出海貿易的船數達到300隻,新建海船一並裝貨出海。怎麽著也要賺個千萬兩黃金迴來才行。”楊二信心十足的說道。


    “好!既然兄弟有如此氣魄,為兄也拚上一迴了,押下全家資財陪兄弟瘋上一迴。”說罷,王博起身頭也不迴的出門而去。


    “仲堅去喚李太智大人來此,本王有用他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