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王大人你猜的不錯,某確是出自京城皇家。”再次與這王家兄妹相見時,楊二毫無忌諱的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莫非你就是那民間所傳美姿儀的晉王殿下?”見楊二確認了心中所想後,王黛迫不及待的插了一句話,剛說完,便覺得自己失去了少女的矜持,不覺滿臉通紅起來。


    “嗬嗬!黛妹妹本王正是那河東晉王楊廣如假包換。”楊二轉身挺直了胸膛麵露微笑的應承道。


    “啊?”王博兄妹兩人聽了雖有心裏準備,但也大感意外,互相看了看,一時不知該怎樣搭話了。


    “好了,本王的身份你兄妹也知曉了,這下可以談談一起發財的事了嗎?本王可是缺錢的很啊!”楊二見場麵略顯尷尬,便打趣的說道。


    “好好好!坐下好好談談就是。妹子快,吩咐下人重新更換好茶。”王博一時手足無措,打死也不可能想到當今皇上的兒子會到自己地盤上來,還上趕著要和自己作海貿生意。王黛聽自己兄長叫她做事,一下子也反應了過來,恢複了常態後,趕忙出門親自沏好茶去了。


    “王大人,你這私占大隋郡縣一事,本王不管,今日就單說海貿一事。至秦漢魏晉到我大隋,曆朝向來都無視海貿,眼睛隻盯著國內,盯著百姓的土地之出上,以農業耕種為立國根本。重士族而輕商人,本王以為向土地要糧充其量可滿足溫飽,百姓不至餓死。但本王卻要的是百姓不光能吃得飽飯,還要手裏有錢,手裏有錢了,便可讓自己過得更好,讓家中小兒上得起學堂。故本王希望加強商業建設,不光要提倡國內商業貿易,加強貨物流通,還要去賺外藩別國的金錢為我百姓子民之用。開海禁,便是本王今後的一項重要國策。本王見你這裏的船廠初具規模,但還要擴大,製船工匠至少要有2千到5千人以上,造船才能上得了規模。每次出海若是沒有個千艘海船,那出海的成本就會高居不下,每趟的利潤就會很薄,不劃算。先把此處船廠規模擴大,今後在到南邊膠州府那裏再開一家造船廠,兩地同時造船才行,當然這是後話。本王入股你這萊州船廠,造船所用的一切物料和人工開銷都可算在本王賬上,王大人安心督導造船進度和招募船工即可。兩種新式海船各造出50艘時,可往對岸高麗新羅兩國展開海貿,算作新船試航。船上各類貨品物資你這裏不足者,本王可麵向全國采購。”楊二說了一大通,也不知道這王家兄妹能否吃得透,便暫時停了下來,看這王博如何說,自己也趕緊喝上一口黛妹妹親自端上來的新茶,潤潤嗓。


    “千,千歲殿下,如是入股我這處船廠,本王,哦,不!下官自是願意的。隻是這----”王博此時欲言又止,一時也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來說。


    “哦!這樣吧!從今日起,你這萊州府郡王一職便不要作了,不合本朝禮製,本王封你為本朝對外貿易部總理大臣,同時兼膠東府尹,掌管東萊、東海兩郡之地,王大人以為如何?”楊二笑眯眯的輕聲說道。


    “誇嚓---乒乓---”楊二話音剛落,就聽一旁案幾上傳來茶杯落地摔碎的聲音,此時就看那美女王黛正狼狽的不停擦著打濕的手,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


    “千歲殿下,原本下官就不是當官的料,在這東萊一地坐鎮,也是百姓舉薦,推脫不掉的事情。其實這幾年也沒收到幾個稅錢,倒是自身往裏搭了不少錢糧。我王家曆來從商,祖輩都與那高麗等國有著海上貿易往來,雖規模不大,但海路熟悉,語言也懂,若是讓某擔負對外貿易總理一職,下官倒也想試試,隻是我朝似乎並無此官身啊!”其實,王博有些質疑這麵前的晉王殿下對自己的這番分封,不足為信,認為有些兒戲了。


    “嗬嗬!本王給你的官職你就應著,不過現在本王沒法給你官印和官服等各類相對應的儀仗。到本王登基為帝時在給你補齊這些就是了,莫要因此耽誤了事情。”楊二也知他的顧慮,無非就是還不相信自己的話而已,於是鄭重的對王博承諾道,這個承諾不可謂不重。


    “既如此,下官願領新職,為殿下緊守東萊、東海兩郡並督造海船事宜。”王博見晉王殿下都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了,也知不假,便忙起身施禮道。這下便將整個東萊郡完整的交到了楊二手中,楊二對這樣的結果非常滿意,算是實現了自己對這山東三強之一的收附。


    楊二製定的山東策略便是三字“滅、換、收”。滅即是消滅唐壁,換即是以杜伏威更換徐元朗,收即是自己親自到東萊郡收附王博。自己的這一步算是作的圓滿了,杜伏威結交徐元朗,算是執行了換字的一半意圖了,隻是滅唐壁一事,還需等待時機才行,現在不能動。


    “嗯!很好,還從今日起但凡我這裏海貿交易,不管賺多賺少,你王家當得利潤兩成。所有成本均算在本王身上。”楊二厲聲說道,既然是商人便要牟利,自己要了別人的船廠基業,就要在實際利益上有個說法,不能光給官職。


    “這,千歲殿下下官不能要。”王博聽了大驚,但這便宜太過大了,自己無論如何不敢接招的。


    “就這麽定了,本王不缺錢,以後要愁的是錢太多了,愁的是怎樣把錢花出去,嗬嗬!還有,立刻組織可用的平底大船,本王派親隨家將持本王令牌和手書,從河口處進入內河,直到黎陽城港口,在那裏等待河東澤州精鐵上船。”楊二對王博吩咐道。


    “啊?那黎陽城不是唐壁的地盤嗎?怎能去那裏?”王博不由大驚道,自己一直以來與唐壁不合,這次卻要到他的地盤上去,不禁擔憂起來。


    “嗬嗬!那裏已經不屬唐壁了,現在屬於我河東治下,有我河東大將伍天錫鎮守,船隊到哪裏就如同到了家般。”楊二開懷大笑道,整個黃河下遊直到入海口現在都是自己的地盤了,河運完全暢通無阻。


    王家兄妹聽了,不禁麵麵相覷,不敢相信。


    迴到自己房中,楊二立刻寫了封書信,叫來宇文化龍,交給他自己隨身令牌一麵,吩咐他將書信親自交到潞州裴世矩手中並讓行商經驗豐富的鄭鳳熾督辦精鐵上船和押運到萊州一事,這事至關重大,其他人楊二無法信得過,隻能搬動老邁的鄭鳳熾了。


    江淮山陽城。


    杜伏威現在真可謂幹勁十足,上次麵見了主公楊廣之後,完全理解了主公對自己這裏江淮一地的部署安排。簡單說就是一句話,放開手招兵買馬拉杆子擴充自身勢力,能為主公占領多少地盤就占多少,能收迴多少士族手中的土地就收迴多少。在這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自己還可隨時調用和指揮洛陽千戶王德和山東千戶李太智手中人馬的權利,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成為這江淮一帶的老大。


    “大哥,李千戶那邊來人了。”


    “哦,快請,公石你也來聽下,看主公帶來何種旨意。”杜伏威對進屋傳話的自己心腹大將輔公石說道。


    片刻之後,輔公石便引著一個商販模樣的中年漢子進了屋中。


    這人與杜伏威相熟,自是認得,也知一旁的乃是他的心腹愛將輔公石大人便沒了顧忌將懷中書信取出交於杜伏威看。


    杜伏威看過之後,順手遞與輔公石。然後對送信之人說道:“太智兄那裏還有其他交待沒有?”


    “李大人說了,若是杜大人這裏缺乏幹將,隻管向他開口就是了,無論如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主公指令。”


    “嗯!你迴去後跟太智兄說一聲,下官將全力去辦。讓他給主公傳句口信,就說下官好歹把琅琊郡交到主公手中。”杜伏威狠狠的說道,一旁的輔公石也是連連點頭。


    送走了信使後,杜伏威和輔公石便在屋中商議著。


    “公石老弟,我看這裏你先替哥哥我支撐著,料無大事。哥哥我親自帶幾十個弟兄去那琅琊郡費縣走一趟,拜會下琅琊老大徐元朗,若是能交,哥哥我便拜他做大哥,就潛伏在他身側。若是不能交,哥哥我便尋個時機殺了此人,讓他琅琊郡從此並入我江淮。”


    “大哥,以小弟看,潛伏於側最好,一則琅琊郡太大,我這裏江淮勢力延伸至琅琊頗為吃力;另外,留著他便可抵禦濟南府唐壁勢力南下我江淮,是個不錯的擋箭牌。再說,一旦主公要那琅琊郡時,哥哥再一刀宰了那廝就是了。何必先給自己弄出事來?”


    “老弟這招最好,行,哥哥我聽你的,明日午後便選60個兄弟隨我去往費縣,這裏就拜托老弟了。”


    輔公石答應下來後,轉身離去了。這輔公石在隋朝曆史上也是頗有名聲的,一直以來就和杜伏威為一正一副,霸占著江淮一地,人也頗為義氣豪爽。上迴應宇文化及之邀長安城西市勾欄院陷楊勇時,這輔公石便在杜伏威身邊行事,現任江淮軍情處副千戶官。


    放下輔公石駐守江淮山陽不提,單說帶著60名親隨前往費縣麵見徐元朗的杜伏威。


    這徐元朗也是江湖上的豪傑,原本是琅琊郡泰山上聚眾的山匪綠林,仗著大山與官府周旋,官府數次清剿都無功而返,這使得徐元朗一眾勢力越來越大,周圍縣府便再不敢隨意進山了,反倒是徐元朗部經常下山往周邊縣府劫掠,漸漸的周邊縣府官員便都辭官遠遁了。徐元朗就此占了費縣重鎮為據點,手下聚了2、3萬人馬,便不在山上當大王了。


    這天,杜伏威一行氣勢洶洶的來到了費縣城門口,守城軍兵見他一行的扮相便知是同道中的朋友前來拜訪。有城門守將親自將這一眾人等帶到了府衙去見徐元朗。


    兩人相見,具都是江湖上的知名豪傑,也沒有什麽說不到一處去的。徐元朗為迎接江湖上的朋友,當即擺下了盛宴,邀請杜伏威一行眾人喝酒。


    杜伏威酒過三巡之後,借著酒勁對徐元朗嚷道:“徐大哥,小弟久在這緊鄰的江淮山陽城中,與大哥互為鄰居,何不將琅琊、三陽兩地變作一處,你我兄弟同掌大權,不分彼此,大哥以為小弟之言如何?”


    “嗬嗬!好是好,你那江淮可是寶地啊!為兄那時正在泰山上對付官軍連年清剿沒得出空來,也就讓你老杜去撿了個漏先占了去,你我兩處並做一處好雖好,但誰來坐這頭把交椅呢?老杜,你可不是個愛讓著人的人,來喝酒!”徐元朗也有了三分醉意,聽了杜伏威的提議後,也是直接將彼此關心的話題引爆。


    “嗬嗬!徐大哥說的是,其實好辦的很,你我江湖英雄,誰做老大咱拳頭上說話,誰的拳硬,誰當老大,輸家自認便是了,如何?”


    “哼哼!老杜呀老杜,又是你這一套,誰不知道你老杜拳腳功夫了得,江淮大地上多如牛毛的山寨頭領,都被你用這手收拾的妥帖,讓你坐了江淮一地的頭把。老徐我不光拳腳功夫不輸於你,手下更是有數萬精兵,光這你老杜就比不過。”徐元朗邊喝著酒撕著雞腿,邊揭著杜伏威的短處。杜伏威經手江淮時間不長,手下僅有不到1萬人馬,這點上自是無法與久在綠林中的徐元朗比的。


    “嗬嗬!徐老大你此話差矣,你手下人馬多不假,但全是步兵,士卒中缺少兵器,更缺衣甲。我手下雖然人馬不足萬,但裝備精良,更兼有3000騎兵,你我若是放開了打,你這萬餘步卒還是不夠看的,你說是也不是?”


    廳中眾人聽了都是放聲大笑著,宴席上也是越發的熱鬧了。兩方將領也各自敬著酒,劃著拳,喝的暢快不已。


    “也罷,就依了你老杜的提議,不比兵,專比將。明日我倆校場比試一番就是,唯勝者坐你我這兩處大郡的頭把交椅。來,喝酒!”徐元朗聽了杜伏威的一番話,頓時有了打算,這南方缺馬,自己也在想有一隻騎兵,但這馬卻是有錢也無處買去,而這杜伏威手中不知怎麽弄的,竟然有一隻3000人的騎兵,這可是實力的象征啊!在這3000騎兵麵前,自己連兵器都配不齊的人馬還真不是他的對手。不若同意他比拳的想法,屆時不管誰當老大,將打一塊兒,兵合一處,實力都得到提升,不失為一個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