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石崗讓說完了話,所有代表團的人都看向了關祁二人。不過關敬平和祁援翰都不是衝動的人,也沒有當場發飆。他們平心靜氣地等著石崗讓讀完稿子,然後關敬平才站起身發言。
關敬平思考了一下,覺得直接駁了日本代表團的話反而不妙,於是隻讀了一遍早就準備好的演講稿,也沒說別的話,就坐了下來。
第一天的會議大概如此,就是請各個戰勝國來說明自己的要求。這些要求會有專門的人進行整理,然後一個一個進行商議。關敬平和祁援翰預估,魯州問題可能會在整個議程的後半段才會開始解決。
代表團的其他成員看見關敬平和祁援翰出來時的臉色,就差不多知道會議室剛剛發生什麽了。他們也不追問,就跟著關祁二人迴到專門為他們準備的住所開會。也有專人把今天日本代表團提出的無理要求直接發了電報給國朝。
自從靖朝建立之後,各家媒體發掘新聞能力的進步程度簡直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了。《北都雜談》作為國朝第一大八卦媒體,他們的線人甚至還包括電報管理處的小廝。而那小廝很快就把自己看到的這條新聞報告給了報社主編。
整個報社反應迅速,很快,以“法蘭西和會風雲突變,東瀛人竟敢橫奪魯州”作為醒目標題的號外迅速被刊發,距離開完會還沒過去三個小時,半個北都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榮鬱芝知道的相對晚一些,在電報被內閣送到她這裏之前,《北都雜談》的號外是先放在她南書房的書案上的。
看到這篇報道,她對於日本人的做法絲毫不感到驚訝。日本是近年開始崛起的國家,而早些年,整個國朝就被歐洲國家瓜分得差不多了,一點插腳的地方都沒給他們留。若是這次法蘭西和會他們不趁機要點好處,榮鬱芝才會覺得奇怪。
隻是這件事情,連她都還不知道,怎麽《北都雜談》消息來得這麽快?唯一的解釋,就是電報管理處那裏有他們安排的線人。榮鬱芝撇撇嘴,這個報社,簡直是無孔不入。不過正好,他們也好趁此機會,把一群潛藏在機關內部的那些個吃裏扒外的人都給揪出來。
雖然民眾的確有權利知道一些國家大事,但是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被報社這樣挖掘。而且,國朝總要有一些機密的,若是有那些害蟲潛伏著,被國外的有心人利用了也未可知啊。
但榮鬱芝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激起了民眾的強烈憤怒。她很快就聽到了“響城”,飽含憤怒的人們在遊.行示.威。民眾們剛剛沉浸在戰勝國的美夢中,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國土被另一個小國家給瓜分走的事實。
這也是中華第一次人們為了同一個目的一起走上街頭。先表明態度的是北都的大學生們,他們集體罷課,舉著橫幅旗幟,高喊口號,走上街頭。領頭的學生怒發衝冠,急得雙眼發紅,直接把同伴們帶到了日本公使館門口。上千學生擁在了公使館門口,要求日本當局放棄魯州。
跟隨著的,是一群群工廠的工人。他們主要是西方和日本人開辦的工廠裏頭的員工。在這次國朝陣營勝利之後,他們比誰都開心。本來為外國人打工,他們就覺得很憋屈,工作強度很大,工資不高,還經常要加班。現在日本又來了這麽一出,更是讓他們難以忍受。也不知誰在當中開始鼓動的,很快,上萬的工人也開始罷工,跟在了學生的身後走上了街頭。
學生和工人領頭罷課、罷工示.威,其他的人自然也不甘示弱。很快,北都街頭就站滿了罷市的商人、手工藝人、學者,甚至北都的警.察也不乏有人參與其中的。
示.威的人們目的很簡單,整個國朝這幾十年來被各個國家欺淩,現在好容易有一次算是贏了一把,大家都沒高興夠呢,日本人出來攪什麽局?!現在,連年輕的學生們都主動站出來了,為什麽大家不能為了自己的祖國站出來,喊出來呢?
很快,這樣憤怒的浪潮就傳播到了北都附近的州縣。那裏的人們也響應北都人民的勇氣,也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日本收迴他們不公正的條件。
聽到事態發展嚴重的時候,榮鬱芝擔心得不得了。但是讓她欣慰的是,盡管民眾們都是十分憤怒,但是表達的方式還是相對和婉的。除了大學生罷課之外,許多罷工、罷市的人們都是外國工廠的工人或是與歐美日本有生意往來的商人。大家就像提前約好的似的,一起聚到日本公使館或是其他日本的工廠,也不打砸給他們扣下自己的機會,而是死死堵住這些門口,高喊口號對他們進行精神汙染。
榮鬱芝猜想,之所以人們這麽冷靜,除了事先就有人跟他們交代過這些之外,也應該和這幾個月國朝人們的風氣有關。因為國朝大規模放開書籍市場,許多外國著作在國內流通,識字的會買書來看,不識字的就聽說書先生講外國故事。裏頭有不少,就是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們通過遊.行表達自己訴求的故事。而用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好地解決一些問題,這樣的思想也潛移默化紮根在了國朝人們的腦海裏。
自然,在靖朝是有其他國家派駐的記者的。一位英格蘭的記者看到了靖朝民眾這樣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由大為讚歎:“難道這就是中國人中庸的智慧?”
就這樣,法蘭西和會發生的一切以及靖朝人民的反應很快就登上了歐美各大報刊。而近幾年,法蘭西和英格蘭的自由、人權等等思想正是流行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報道,都很有感觸。很快,歐美各國也有許多人走上街頭聲援靖朝,要求日本代表團收迴這些不合理的要求。
這件事情鬧得這麽大,各國的代表團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們也是頭痛無比。日本想要魯州,他們都是千萬個不願意。憑啥這麽好一塊地方就分給那麽小的國家啊。但是日本最近實力的增強是誰都能看在眼裏的,換哪個國家都不想得罪現在正如日中天的日本。更何況,各國都和日本有著生意往來,政治合作,盤根錯節自不必說。
日本代表團也沒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這麽兩麵不是人的地步,一方麵他們隱隱感覺到了歐美代表團的怒氣,畢竟他們國家的民眾不斷對他們施壓要求不要答應日本的條件;另一方麵,日本的那些在中國的商人也對他們很是不滿——不僅工廠裏的工人們全都跑上街頭不工作了,他們甚至丟掉了不少和中國商人合作的機會。
總而言之,就算能要到魯州,他們都有些覺得得不償失。
關敬平看了記錄這些的報紙,又仔細讀了國朝傳來的電報,心裏舒坦了許多。就他看來,按照這個架勢,日本是要不到魯州了。
可他轉眼看去,坐在他身邊的祁援翰,眉頭卻依舊緊緊鎖著。
“漱實,你覺得我們要迴魯州的把握大麽?”大概猜到了祁援翰在擔心什麽,關敬平便故意這麽問他。
祁援翰輕輕歎口氣:“依在下看來,把握並不大。畢竟日本近幾年海軍水平越來越強盛,甚至和海洋第一強國英格蘭的差距都已經很小了。在下倒是覺得,歐美各國不會願意得罪這麽一號國家,恐怕我們很難順利要到魯州了。”
聽祁援翰這麽說,關敬平和其他成員也想了想,都覺得在理,他們剛剛舒展的眉頭也都又皺了起來。
大家商議了半天,卻都沒什麽很好的解決方案——畢竟國家實力不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可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彌補的了的呀。
**
關於魯州問題的討論被放在了將近半月後,就在這前一天晚上,關敬平幾乎沒怎麽睡著。在又一
次驚醒之後,關敬平是再也睡不著了。他起身看了看擺在一旁的西洋鍾,已經是第二天四點了。想到距離會議沒有多少時間了,他就一陣煩躁,披衣出門想吹吹風冷靜一下。
關敬平信步在庭院裏頭走著,卻看見一扇窗戶的燈還亮著。他當然記得,這是祁援翰的屋子。
都快天亮了,祁援翰還沒睡嗎?
這樣想著,他朝祁援翰的屋子走去。輕輕敲了敲門,聽見“請進”之後,他推門走了進去,就見祁援翰正趴在書桌上寫著什麽。
“關大人。”一看竟是關敬平過來了,祁援翰連忙行禮,“都這麽晚了,您怎麽來了?”
“晚?”關敬平笑了一聲,“漱實啊,天都快亮了。”
聽關敬平這麽說,祁援翰才意識到現在的確已經是早上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聽見關敬平問他一晚上在幹嘛的時候,他拿出了剛剛正在寫的一份稿子:“關大人見笑了,在下突然對於今天的和會有了些新想法,便連夜寫了出來。之所以磨蹭到這麽晚,就是因為改了好幾稿。”
關敬平思考了一下,覺得直接駁了日本代表團的話反而不妙,於是隻讀了一遍早就準備好的演講稿,也沒說別的話,就坐了下來。
第一天的會議大概如此,就是請各個戰勝國來說明自己的要求。這些要求會有專門的人進行整理,然後一個一個進行商議。關敬平和祁援翰預估,魯州問題可能會在整個議程的後半段才會開始解決。
代表團的其他成員看見關敬平和祁援翰出來時的臉色,就差不多知道會議室剛剛發生什麽了。他們也不追問,就跟著關祁二人迴到專門為他們準備的住所開會。也有專人把今天日本代表團提出的無理要求直接發了電報給國朝。
自從靖朝建立之後,各家媒體發掘新聞能力的進步程度簡直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了。《北都雜談》作為國朝第一大八卦媒體,他們的線人甚至還包括電報管理處的小廝。而那小廝很快就把自己看到的這條新聞報告給了報社主編。
整個報社反應迅速,很快,以“法蘭西和會風雲突變,東瀛人竟敢橫奪魯州”作為醒目標題的號外迅速被刊發,距離開完會還沒過去三個小時,半個北都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榮鬱芝知道的相對晚一些,在電報被內閣送到她這裏之前,《北都雜談》的號外是先放在她南書房的書案上的。
看到這篇報道,她對於日本人的做法絲毫不感到驚訝。日本是近年開始崛起的國家,而早些年,整個國朝就被歐洲國家瓜分得差不多了,一點插腳的地方都沒給他們留。若是這次法蘭西和會他們不趁機要點好處,榮鬱芝才會覺得奇怪。
隻是這件事情,連她都還不知道,怎麽《北都雜談》消息來得這麽快?唯一的解釋,就是電報管理處那裏有他們安排的線人。榮鬱芝撇撇嘴,這個報社,簡直是無孔不入。不過正好,他們也好趁此機會,把一群潛藏在機關內部的那些個吃裏扒外的人都給揪出來。
雖然民眾的確有權利知道一些國家大事,但是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被報社這樣挖掘。而且,國朝總要有一些機密的,若是有那些害蟲潛伏著,被國外的有心人利用了也未可知啊。
但榮鬱芝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激起了民眾的強烈憤怒。她很快就聽到了“響城”,飽含憤怒的人們在遊.行示.威。民眾們剛剛沉浸在戰勝國的美夢中,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國土被另一個小國家給瓜分走的事實。
這也是中華第一次人們為了同一個目的一起走上街頭。先表明態度的是北都的大學生們,他們集體罷課,舉著橫幅旗幟,高喊口號,走上街頭。領頭的學生怒發衝冠,急得雙眼發紅,直接把同伴們帶到了日本公使館門口。上千學生擁在了公使館門口,要求日本當局放棄魯州。
跟隨著的,是一群群工廠的工人。他們主要是西方和日本人開辦的工廠裏頭的員工。在這次國朝陣營勝利之後,他們比誰都開心。本來為外國人打工,他們就覺得很憋屈,工作強度很大,工資不高,還經常要加班。現在日本又來了這麽一出,更是讓他們難以忍受。也不知誰在當中開始鼓動的,很快,上萬的工人也開始罷工,跟在了學生的身後走上了街頭。
學生和工人領頭罷課、罷工示.威,其他的人自然也不甘示弱。很快,北都街頭就站滿了罷市的商人、手工藝人、學者,甚至北都的警.察也不乏有人參與其中的。
示.威的人們目的很簡單,整個國朝這幾十年來被各個國家欺淩,現在好容易有一次算是贏了一把,大家都沒高興夠呢,日本人出來攪什麽局?!現在,連年輕的學生們都主動站出來了,為什麽大家不能為了自己的祖國站出來,喊出來呢?
很快,這樣憤怒的浪潮就傳播到了北都附近的州縣。那裏的人們也響應北都人民的勇氣,也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日本收迴他們不公正的條件。
聽到事態發展嚴重的時候,榮鬱芝擔心得不得了。但是讓她欣慰的是,盡管民眾們都是十分憤怒,但是表達的方式還是相對和婉的。除了大學生罷課之外,許多罷工、罷市的人們都是外國工廠的工人或是與歐美日本有生意往來的商人。大家就像提前約好的似的,一起聚到日本公使館或是其他日本的工廠,也不打砸給他們扣下自己的機會,而是死死堵住這些門口,高喊口號對他們進行精神汙染。
榮鬱芝猜想,之所以人們這麽冷靜,除了事先就有人跟他們交代過這些之外,也應該和這幾個月國朝人們的風氣有關。因為國朝大規模放開書籍市場,許多外國著作在國內流通,識字的會買書來看,不識字的就聽說書先生講外國故事。裏頭有不少,就是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們通過遊.行表達自己訴求的故事。而用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好地解決一些問題,這樣的思想也潛移默化紮根在了國朝人們的腦海裏。
自然,在靖朝是有其他國家派駐的記者的。一位英格蘭的記者看到了靖朝民眾這樣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由大為讚歎:“難道這就是中國人中庸的智慧?”
就這樣,法蘭西和會發生的一切以及靖朝人民的反應很快就登上了歐美各大報刊。而近幾年,法蘭西和英格蘭的自由、人權等等思想正是流行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報道,都很有感觸。很快,歐美各國也有許多人走上街頭聲援靖朝,要求日本代表團收迴這些不合理的要求。
這件事情鬧得這麽大,各國的代表團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們也是頭痛無比。日本想要魯州,他們都是千萬個不願意。憑啥這麽好一塊地方就分給那麽小的國家啊。但是日本最近實力的增強是誰都能看在眼裏的,換哪個國家都不想得罪現在正如日中天的日本。更何況,各國都和日本有著生意往來,政治合作,盤根錯節自不必說。
日本代表團也沒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這麽兩麵不是人的地步,一方麵他們隱隱感覺到了歐美代表團的怒氣,畢竟他們國家的民眾不斷對他們施壓要求不要答應日本的條件;另一方麵,日本的那些在中國的商人也對他們很是不滿——不僅工廠裏的工人們全都跑上街頭不工作了,他們甚至丟掉了不少和中國商人合作的機會。
總而言之,就算能要到魯州,他們都有些覺得得不償失。
關敬平看了記錄這些的報紙,又仔細讀了國朝傳來的電報,心裏舒坦了許多。就他看來,按照這個架勢,日本是要不到魯州了。
可他轉眼看去,坐在他身邊的祁援翰,眉頭卻依舊緊緊鎖著。
“漱實,你覺得我們要迴魯州的把握大麽?”大概猜到了祁援翰在擔心什麽,關敬平便故意這麽問他。
祁援翰輕輕歎口氣:“依在下看來,把握並不大。畢竟日本近幾年海軍水平越來越強盛,甚至和海洋第一強國英格蘭的差距都已經很小了。在下倒是覺得,歐美各國不會願意得罪這麽一號國家,恐怕我們很難順利要到魯州了。”
聽祁援翰這麽說,關敬平和其他成員也想了想,都覺得在理,他們剛剛舒展的眉頭也都又皺了起來。
大家商議了半天,卻都沒什麽很好的解決方案——畢竟國家實力不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可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彌補的了的呀。
**
關於魯州問題的討論被放在了將近半月後,就在這前一天晚上,關敬平幾乎沒怎麽睡著。在又一
次驚醒之後,關敬平是再也睡不著了。他起身看了看擺在一旁的西洋鍾,已經是第二天四點了。想到距離會議沒有多少時間了,他就一陣煩躁,披衣出門想吹吹風冷靜一下。
關敬平信步在庭院裏頭走著,卻看見一扇窗戶的燈還亮著。他當然記得,這是祁援翰的屋子。
都快天亮了,祁援翰還沒睡嗎?
這樣想著,他朝祁援翰的屋子走去。輕輕敲了敲門,聽見“請進”之後,他推門走了進去,就見祁援翰正趴在書桌上寫著什麽。
“關大人。”一看竟是關敬平過來了,祁援翰連忙行禮,“都這麽晚了,您怎麽來了?”
“晚?”關敬平笑了一聲,“漱實啊,天都快亮了。”
聽關敬平這麽說,祁援翰才意識到現在的確已經是早上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聽見關敬平問他一晚上在幹嘛的時候,他拿出了剛剛正在寫的一份稿子:“關大人見笑了,在下突然對於今天的和會有了些新想法,便連夜寫了出來。之所以磨蹭到這麽晚,就是因為改了好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