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元年四月廿一,豔陽高照夏花爛漫,北都城內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紛紛掛上了新靖朝的紅底金龍國旗。市民們三三兩兩坐在茶館裏討論新皇帝,對於榮鬱芝的傳言也是一個比一個誇張。
“你們可不知道,賢王妃生咱們新主子的時候啊,在臨盆前那一直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莊稼被毀了好幾畝。可奇了怪了,主子出生之後,天忽地一下就晴了,賢王妃生產的那個屋子金光四射。而今滿清氣數已盡,儲兗州聽望氣者說江州有紫氣,就帶著一群人迎駕去了,這才迎迴咱們現在的主子。”
所有人都轟動了,都說這人誇大事實。
“你們可別不信,王大說的是真的。我二姨的夫家侄子是在江州陳主簿府裏伺候的,他和榮府裏頭的小廝熟,他們也是這麽說的。而且啊,咱主子那是天生神力。我二姨她侄子說啊,主子才八歲的時候,就能上山伏虎了。嘖嘖嘖,你說都四年過去了,主子不是更不得了,了不得了!”
聽這人說得這麽真,大家都愣了愣,又轉頭看向陳四。
“陳四說的我也聽說過,要不你們說說看,這榮氏十幾萬人,儲中堂幹嘛偏找這個小女娃呢。聽說主子她三歲就能寫詩了,才名遍及整個江州。經常有人看見主子睡覺的時候,有金龍趴在她身上,都說她是金龍轉世呢。”
聽到金龍轉世,眾人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紛紛說不信。把王大和陳四急得麵紅耳赤。大家你來一句,我往一句,好不熱鬧。
**
從紫禁城至天壇的一段路上卻是戒備森嚴,所有的製高點都埋伏著皇家的弓箭手和鳥銃手,以便在出意外之時及時出手,保護榮鬱芝以及隨行的皇室和重臣。沿街的居民皆是緊閉門窗,更不敢探頭探腦,以防被誤認成此刻而成了活靶子。一路上每五步都有一個侍衛站崗,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天壇大殿內,所有物品都早已換新,意味著新國朝新氣象。地上金磚被刷洗得閃閃發光,牆壁也重新被漆過一遍了。
滿清所有順服靖朝的從五品以上京官都身著新製的靖朝禮袍,按著品階高低整整齊齊列著隊在大殿外等候聖駕。梁岑等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都身著官袍,列隊在一邊。各國的公使也早早到場在一邊等待觀禮。
看見幾個革.命黨的首腦,曾在沙場上與他們爭鋒相對的北洋軍以及南洋軍將領之間引發了一場小騷動,但很快就被儲誌琦平息了下去。
儲誌琦看著穿著官袍站在那裏的幾名革.命黨人,不由暗笑:穿著衣服的猴子不也還是猴子嘛。
革.命黨人一個個麵色平靜,可心裏倒是躊躇滿誌。一邊觀察著靖朝官員,一邊暗自打算如何在登基大典之後的第一次議會議會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外國的幾位公使冷眼看著這表麵平靜,內裏波濤洶湧的兩撥人,各個都在心裏嘀咕,不知這中國的新皇帝是個什麽樣的人,把這前幾個月還打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的兩股勢力集合在了一起。這樣的局麵其實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因為隻有中國內鬥了,他們才有機可趁。一旦中國團結在一起,他們想要瓜分中國的雄心也就自然受到了阻礙。
就這樣,太廟外的一群人各自懷著心事,沉默等待著登基大典的開始。
**
受到邀請的中外記者和攝影師全都擠在天壇大門外朝裏頭探頭探腦。在接受了嚴格的隨身物品檢查以及身份驗證之後,他們逐個進入,爭奪好位置,拿出紙筆或是相機,準備記錄下這極具曆史性的一刻。
《北都日報》的首席記者曾儀帶著他的攝影師龔正祿第一個走進天壇裏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在大殿外的儲誌琦、梁岑以及各國公使麵色僵硬站在大殿丹陛之下的場景。他立刻迴頭讓龔正祿捕捉下這一幕,隨後在他隨身攜帶著的記事本上草草寫了幾筆。
他抬頭看見記者們也都已經三三兩兩到了為他們圈定的位置上,又聽到一些小報記者開始抱怨等
了好幾個小時了,可是連陛下的影子都沒見著。他不由歎氣,這些小崽子,這麽大個新聞,連區區幾小時都不懶得等,也無怪他們的報紙沒什麽人看。
夏日的陽光直把人曬得熱汗直冒,可大家也都不敢在這麽隆重的場合貪涼扇風,隻能偶爾掏出手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曾儀覺得自己都有些快熬不住的時候,忽然聽見遠方傳來了禮樂聲。
“陛下來了,快準備拍照。”曾儀轉頭囑咐龔正祿,隨後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在小本子上匆匆記上“上午十一時許,陛下駕臨天壇”。
“陛下駕到——”一個監禮太監尖細的聲音傳來的同時,榮鬱芝和她的帝王儀仗也出現在了記者們的視野裏。攝影師們也都爭先恐後朝前擠著拍照,快門聲此起彼伏,但很快又放下相機與其他人一起跪俯下.身。
榮鬱芝穿著繁複的明黃色五彩雲紅蝠龍紋禮袍,頭戴金玉冠冕,一步步走過跪在一邊的臣下公使,登上丹陛,隨後轉身抬手:“眾位平身。”
“謝陛下隆恩。”不管是革.命黨人還是記者,前幾日都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因而謝恩時也是眾口一致。
等所有人起身肅立,隨著榮鬱芝一齊走上丹陛的總管太監霍久業從身邊的小太監手上捧來即位詔書,小心翼翼地展開,朗聲讀著聖旨上的內容。
這份即位詔書也是素有才名的榮順寫的,大概是說如今國家動蕩,內亂不斷,朝堂官員和天下百姓紛紛推舉朕為皇帝。可朕年紀尚幼,擔不起重任,不能接受。可是大家夥堅持這樣,“至於再三,辭拒弗獲”,朕隻能勉為其難答應了。靖朝開國數百年,朕是第一位女皇帝,但是朕既然接受了,就一定勵精圖治,不會懈怠。但是朕年紀還小,還要仰仗諸位重臣輔佐,做錯了事也請大家能稍加體諒。這份詔書,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詔書一宣讀完成,丹陛之下所有人都訓練有素地再次跪下:“陛下仁心天複,推恩萬方,臣等感戴於心。”
榮鬱芝看著底下黑壓壓跪著的一群人,心裏卻沒有了一兩個月前的生澀恐懼。她囅然一笑,帶著漸漸出現的威儀:“諸卿平身。”日光閃耀,榮鬱芝站在丹陛之巔,挺直了腰背傲然站著,儼然生來就是金枝玉葉。
她沒多停留,立馬就轉身進入天壇正殿祭天了。
大殿內莊嚴肅穆,安靜得幾乎聽不見一丁點聲音。榮鬱芝走到大殿中央的蒲團一邊,對著殿內的神像三跪九叩。隨後,霍久業開始念禱詞,告訴神明,榮鬱芝今日正式即皇帝位了。
榮鬱芝聽著霍久業尖細的嗓子,感覺有些犯困。今天早上四點沒到她就被叫起床了,忙忙碌碌一天,其實也沒幹幾件事。也就是穿好禮袍去天壇,然後先是昭告天下她當皇帝了,再到天壇正殿裏麵告訴列位仙人她當皇帝了。
再過一會兒,她就要去新建的維憲殿參加議會了。
而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
**
“怎麽,祁將軍還沒有來過嗎?”
柏存崢一踏進鄭堯臣府邸的正堂,看到鄭堯臣略微發白的臉,就開口問道。
“還沒有。”鄭堯臣正急得團團轉,一見柏存崢就立馬迎上前去,“這可如何是好,議會馬上要開始了,難道真的要讓儲中堂繼續統轄北洋軍?”他拚命搖著頭,“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
柏存崢閉上眼歎了口氣:“沒事,我們再等等。”
“等?”鄭堯臣掏出懷表看了一眼,額頭上都沁出汗水來了,“現在都什麽時候了!要不我們直接去祁將軍府上吧,你不是打聽到他住的地方了嗎?”
柏存崢擺擺手,坐在了一邊的椅子上,端起剛剛小廝送來的茶,淺嚐了一口:“祁將軍必定知道今日要開議會。若是他願意,遲早會阻止。可若是不願意,我們兩個算的了什麽?去了又有何用?”
鄭堯臣長歎一聲,無力地坐在柏存崢身邊的椅子上:“若是祁將軍不願意挺身而出,難道我們就要眼睜睜看著儲中堂坐上龍椅?”他痛苦地閉上眼,“別的我還暫且想不到,但現在我覺得最對不起的是陛下。如今這個局,是我們拉她進來的。本來她做個無憂無慮的官家小姐,卻因我們陷進這個走錯一步就要搭上性命的博弈…我…”
“不會的。”柏存崢看著茶盞裏漂浮著的茶葉,語氣淡淡,“祁將軍絕對會出麵,隻是時間早晚罷了。”
鄭堯臣素來毫無理由完全相信柏存崢的話,因此柏存崢這麽說了,他也燃起希望,急切地盯著門口等著好消息的到來。
“你們可不知道,賢王妃生咱們新主子的時候啊,在臨盆前那一直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莊稼被毀了好幾畝。可奇了怪了,主子出生之後,天忽地一下就晴了,賢王妃生產的那個屋子金光四射。而今滿清氣數已盡,儲兗州聽望氣者說江州有紫氣,就帶著一群人迎駕去了,這才迎迴咱們現在的主子。”
所有人都轟動了,都說這人誇大事實。
“你們可別不信,王大說的是真的。我二姨的夫家侄子是在江州陳主簿府裏伺候的,他和榮府裏頭的小廝熟,他們也是這麽說的。而且啊,咱主子那是天生神力。我二姨她侄子說啊,主子才八歲的時候,就能上山伏虎了。嘖嘖嘖,你說都四年過去了,主子不是更不得了,了不得了!”
聽這人說得這麽真,大家都愣了愣,又轉頭看向陳四。
“陳四說的我也聽說過,要不你們說說看,這榮氏十幾萬人,儲中堂幹嘛偏找這個小女娃呢。聽說主子她三歲就能寫詩了,才名遍及整個江州。經常有人看見主子睡覺的時候,有金龍趴在她身上,都說她是金龍轉世呢。”
聽到金龍轉世,眾人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紛紛說不信。把王大和陳四急得麵紅耳赤。大家你來一句,我往一句,好不熱鬧。
**
從紫禁城至天壇的一段路上卻是戒備森嚴,所有的製高點都埋伏著皇家的弓箭手和鳥銃手,以便在出意外之時及時出手,保護榮鬱芝以及隨行的皇室和重臣。沿街的居民皆是緊閉門窗,更不敢探頭探腦,以防被誤認成此刻而成了活靶子。一路上每五步都有一個侍衛站崗,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天壇大殿內,所有物品都早已換新,意味著新國朝新氣象。地上金磚被刷洗得閃閃發光,牆壁也重新被漆過一遍了。
滿清所有順服靖朝的從五品以上京官都身著新製的靖朝禮袍,按著品階高低整整齊齊列著隊在大殿外等候聖駕。梁岑等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都身著官袍,列隊在一邊。各國的公使也早早到場在一邊等待觀禮。
看見幾個革.命黨的首腦,曾在沙場上與他們爭鋒相對的北洋軍以及南洋軍將領之間引發了一場小騷動,但很快就被儲誌琦平息了下去。
儲誌琦看著穿著官袍站在那裏的幾名革.命黨人,不由暗笑:穿著衣服的猴子不也還是猴子嘛。
革.命黨人一個個麵色平靜,可心裏倒是躊躇滿誌。一邊觀察著靖朝官員,一邊暗自打算如何在登基大典之後的第一次議會議會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外國的幾位公使冷眼看著這表麵平靜,內裏波濤洶湧的兩撥人,各個都在心裏嘀咕,不知這中國的新皇帝是個什麽樣的人,把這前幾個月還打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的兩股勢力集合在了一起。這樣的局麵其實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因為隻有中國內鬥了,他們才有機可趁。一旦中國團結在一起,他們想要瓜分中國的雄心也就自然受到了阻礙。
就這樣,太廟外的一群人各自懷著心事,沉默等待著登基大典的開始。
**
受到邀請的中外記者和攝影師全都擠在天壇大門外朝裏頭探頭探腦。在接受了嚴格的隨身物品檢查以及身份驗證之後,他們逐個進入,爭奪好位置,拿出紙筆或是相機,準備記錄下這極具曆史性的一刻。
《北都日報》的首席記者曾儀帶著他的攝影師龔正祿第一個走進天壇裏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在大殿外的儲誌琦、梁岑以及各國公使麵色僵硬站在大殿丹陛之下的場景。他立刻迴頭讓龔正祿捕捉下這一幕,隨後在他隨身攜帶著的記事本上草草寫了幾筆。
他抬頭看見記者們也都已經三三兩兩到了為他們圈定的位置上,又聽到一些小報記者開始抱怨等
了好幾個小時了,可是連陛下的影子都沒見著。他不由歎氣,這些小崽子,這麽大個新聞,連區區幾小時都不懶得等,也無怪他們的報紙沒什麽人看。
夏日的陽光直把人曬得熱汗直冒,可大家也都不敢在這麽隆重的場合貪涼扇風,隻能偶爾掏出手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曾儀覺得自己都有些快熬不住的時候,忽然聽見遠方傳來了禮樂聲。
“陛下來了,快準備拍照。”曾儀轉頭囑咐龔正祿,隨後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在小本子上匆匆記上“上午十一時許,陛下駕臨天壇”。
“陛下駕到——”一個監禮太監尖細的聲音傳來的同時,榮鬱芝和她的帝王儀仗也出現在了記者們的視野裏。攝影師們也都爭先恐後朝前擠著拍照,快門聲此起彼伏,但很快又放下相機與其他人一起跪俯下.身。
榮鬱芝穿著繁複的明黃色五彩雲紅蝠龍紋禮袍,頭戴金玉冠冕,一步步走過跪在一邊的臣下公使,登上丹陛,隨後轉身抬手:“眾位平身。”
“謝陛下隆恩。”不管是革.命黨人還是記者,前幾日都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因而謝恩時也是眾口一致。
等所有人起身肅立,隨著榮鬱芝一齊走上丹陛的總管太監霍久業從身邊的小太監手上捧來即位詔書,小心翼翼地展開,朗聲讀著聖旨上的內容。
這份即位詔書也是素有才名的榮順寫的,大概是說如今國家動蕩,內亂不斷,朝堂官員和天下百姓紛紛推舉朕為皇帝。可朕年紀尚幼,擔不起重任,不能接受。可是大家夥堅持這樣,“至於再三,辭拒弗獲”,朕隻能勉為其難答應了。靖朝開國數百年,朕是第一位女皇帝,但是朕既然接受了,就一定勵精圖治,不會懈怠。但是朕年紀還小,還要仰仗諸位重臣輔佐,做錯了事也請大家能稍加體諒。這份詔書,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詔書一宣讀完成,丹陛之下所有人都訓練有素地再次跪下:“陛下仁心天複,推恩萬方,臣等感戴於心。”
榮鬱芝看著底下黑壓壓跪著的一群人,心裏卻沒有了一兩個月前的生澀恐懼。她囅然一笑,帶著漸漸出現的威儀:“諸卿平身。”日光閃耀,榮鬱芝站在丹陛之巔,挺直了腰背傲然站著,儼然生來就是金枝玉葉。
她沒多停留,立馬就轉身進入天壇正殿祭天了。
大殿內莊嚴肅穆,安靜得幾乎聽不見一丁點聲音。榮鬱芝走到大殿中央的蒲團一邊,對著殿內的神像三跪九叩。隨後,霍久業開始念禱詞,告訴神明,榮鬱芝今日正式即皇帝位了。
榮鬱芝聽著霍久業尖細的嗓子,感覺有些犯困。今天早上四點沒到她就被叫起床了,忙忙碌碌一天,其實也沒幹幾件事。也就是穿好禮袍去天壇,然後先是昭告天下她當皇帝了,再到天壇正殿裏麵告訴列位仙人她當皇帝了。
再過一會兒,她就要去新建的維憲殿參加議會了。
而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
**
“怎麽,祁將軍還沒有來過嗎?”
柏存崢一踏進鄭堯臣府邸的正堂,看到鄭堯臣略微發白的臉,就開口問道。
“還沒有。”鄭堯臣正急得團團轉,一見柏存崢就立馬迎上前去,“這可如何是好,議會馬上要開始了,難道真的要讓儲中堂繼續統轄北洋軍?”他拚命搖著頭,“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
柏存崢閉上眼歎了口氣:“沒事,我們再等等。”
“等?”鄭堯臣掏出懷表看了一眼,額頭上都沁出汗水來了,“現在都什麽時候了!要不我們直接去祁將軍府上吧,你不是打聽到他住的地方了嗎?”
柏存崢擺擺手,坐在了一邊的椅子上,端起剛剛小廝送來的茶,淺嚐了一口:“祁將軍必定知道今日要開議會。若是他願意,遲早會阻止。可若是不願意,我們兩個算的了什麽?去了又有何用?”
鄭堯臣長歎一聲,無力地坐在柏存崢身邊的椅子上:“若是祁將軍不願意挺身而出,難道我們就要眼睜睜看著儲中堂坐上龍椅?”他痛苦地閉上眼,“別的我還暫且想不到,但現在我覺得最對不起的是陛下。如今這個局,是我們拉她進來的。本來她做個無憂無慮的官家小姐,卻因我們陷進這個走錯一步就要搭上性命的博弈…我…”
“不會的。”柏存崢看著茶盞裏漂浮著的茶葉,語氣淡淡,“祁將軍絕對會出麵,隻是時間早晚罷了。”
鄭堯臣素來毫無理由完全相信柏存崢的話,因此柏存崢這麽說了,他也燃起希望,急切地盯著門口等著好消息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