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來龍去脈
這是趙斌出獄以來,第一次讓他如此焦頭爛額的事情。
為了弄清楚來龍去脈,他將懷中的牛皮卷拿了出來。
曹玄明下過越下墓,也告訴了趙斌《脈經》和《天藥經》是在越下墓的石碑之上鐫刻著的。
而趙斌之前聽師傅提起過去的往事,也知道師父左遠和師伯左衝之所以習得這兩本古籍,也是因為早年盜墓的時候因為機遇而習得的。
因此這時候趙斌如果猜的不錯的話,曹玄明是沒有騙他的,師父的確是到過越下墓。
這時候趙斌看著羊皮卷,所有的來龍去脈,或許在詢問自己的師父之後,才能完全清楚。
至於是否去越下墓,也需要在詢問師父之後才能做下打算。
趙斌拿出羊皮卷之後,將丹田之中的靈氣盡數匯聚在羊皮卷之上,在羊皮卷上隻有左遠的一點殘魂,因此單單是趙斌用靈氣滋潤便需要一段時間。
趙斌心思匯入識海,人也逐漸的進入了冥想的狀態。
“徒兒。”
羊皮卷外,落地窗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看著趙斌和藹的笑著。
“師父,好久不見。”
左遠擺了擺手,笑道:“實力提升的如此飛快,著實讓為師刮目相看,已經臨近聽天境界了?”
趙斌微微搖了搖頭,之前步入知命境界,因為瑣事纏身便沒有再刻意的修煉。
不過在幫張權和張震破境的時候,憑借著濃鬱的靈氣,脈門也逐漸擴開了一些。
因此這時候距離聽天境界還需要一個契機。
“算是跨入半步了。”
“好!不虧是我左遠的徒弟!”
趙斌看著左遠微微笑了笑,隨後開口問道:“對了師父,我這次有很多問題想要向您請教。”
左遠雙手背在身後,看著趙斌輕輕點了點頭,道:“你說便是了。”
“不知道師父可知道越下墓嗎?”
左遠聽到“越下墓”三個字之後,神色明顯驚異了幾分。
越下墓在洛川算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在民國時候的盜墓行業之中,越下墓也是公認的秘密。
民國時期因為民不聊生,因此為了糊口飯吃,因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吃上飯,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出來的。
而盜墓行業,也更是十分發達。
因為洛川有北邙這個墓葬密集的聖地,因此周邊的村鎮,在民國的時候,十個人至少有八個人都是摸過洛陽鏟的。
越下墓的發現,也是在那個時候。
民國時候,北邙山上,人比墓還多,不分晝夜,到處都能看到新挖的盜洞和揮汗如雨的盜墓者。
那時候在洛川這個地方,文物盛多,盜墓是最為簡單粗暴的發家方式。
甚至在那個年代,很多已經被盜過的墓洞,也會有許多骨瘦如柴的小孩子從盜洞鑽進去,去看看能不能撿一些漏,許多下墓的人甚至因此缺氧而死在了墓坑裏。
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依舊是無數人鋌而走險。
“先聽我說個故事吧,當時我那個年代,現在迴想起來,還是忍不住歎息。”左遠看著趙斌開口說道。
趙斌此時靜靜地聽著左遠的講述,他和師父跨了一個多世紀,但聽左遠的描述,依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個兵荒馬亂、食不果腹的年代趙斌沒有經曆過,但是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恰逢河孟省大災荒,別說小麥玉米,地裏旱的連紅薯都是幹癟的。”
“應該也沒有存糧吧,那個年代。”趙斌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那道也不是,當時二十年代初時候的旱災剛來,誰都沒有想到會旱三年,其實那時候世道是很亂,但現在迴想起來更多的是窮。”
“嗯,外國侵略者在華夏大肆暴亂的年頭。”趙斌迴憶起曆史書上關於華夏近代史的介紹,什麽918、什麽什麽事變的都是在那段時間,二十年代初也算是亂世的開端。
“其實那時候洛川還沒有因為侵略者產生什麽影響,河孟省在中原,那時候炮火還遠打不到這裏,隻是之所以亂,是因為國家動蕩,導致地方的秩序發生了混亂,那時候趁亂而亂的人,反倒讓百姓受了最大的苦。”
左遠看著趙斌問道:“那時候人們為了吃飽飯,能做到什麽地步現在社會的你們根本不敢想象,知道觀音土嗎?”
趙斌聽到左遠口中的觀音土,心中思索了許久,但始終沒有什麽印象。
或許是燒香時候用的?或許是一種土質?
趙斌搖了搖頭:“這名字聽起來就很玄乎,捏觀音用的土嗎?”
趙斌猜測到。
左遠則是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說道:“觀音土有的地方叫神仙麵,就是高嶺土,土地上的土。饑荒那三年,整個河孟省殃及三千多萬人,這些人不到一年就吃完了存糧,沒什麽吃的情況下就去吃樹皮、樹葉、野草,這些吃完之後,就去吃觀音土,有的會去吃吃剛剛餓死的人。”
趙斌心理多多少少有些反胃,吃土或許還能接受,人吃人……這就太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了。
“那時候人為了活命,能做的努力可以說是全部都做了。”左遠歎了口氣,說道:“我的爹娘就是吃觀音土吃死的,觀音土不消化,吃的多了,肚子裝的滿滿的,像是石頭一樣硬,最後排不出來,活活給憋死的。”
聽著師父的話,趙斌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感覺到了幾分涼意。
此時也慶幸這個年代雖然不算好,但遠勝於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了。
“洛川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因為洛川是個古城,再加上北邙成片的古墓,在那個時候,華夏裏麵很多國外的人,這些人對古董物件十分喜歡,十幾個銅板就能換一個大洋,所以盜墓成了北邙周邊村鎮趨之若鶩的發財之路。”
左遠迴想起當時的情景,笑道:“那已經不叫作盜墓了,去北邙的人成群結隊,拉幫結派,有的一個家族一起去,有的是一幫一幫的人扛著家夥去,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北邙山上的古墓,基本上就被掏空了。”
這是趙斌出獄以來,第一次讓他如此焦頭爛額的事情。
為了弄清楚來龍去脈,他將懷中的牛皮卷拿了出來。
曹玄明下過越下墓,也告訴了趙斌《脈經》和《天藥經》是在越下墓的石碑之上鐫刻著的。
而趙斌之前聽師傅提起過去的往事,也知道師父左遠和師伯左衝之所以習得這兩本古籍,也是因為早年盜墓的時候因為機遇而習得的。
因此這時候趙斌如果猜的不錯的話,曹玄明是沒有騙他的,師父的確是到過越下墓。
這時候趙斌看著羊皮卷,所有的來龍去脈,或許在詢問自己的師父之後,才能完全清楚。
至於是否去越下墓,也需要在詢問師父之後才能做下打算。
趙斌拿出羊皮卷之後,將丹田之中的靈氣盡數匯聚在羊皮卷之上,在羊皮卷上隻有左遠的一點殘魂,因此單單是趙斌用靈氣滋潤便需要一段時間。
趙斌心思匯入識海,人也逐漸的進入了冥想的狀態。
“徒兒。”
羊皮卷外,落地窗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看著趙斌和藹的笑著。
“師父,好久不見。”
左遠擺了擺手,笑道:“實力提升的如此飛快,著實讓為師刮目相看,已經臨近聽天境界了?”
趙斌微微搖了搖頭,之前步入知命境界,因為瑣事纏身便沒有再刻意的修煉。
不過在幫張權和張震破境的時候,憑借著濃鬱的靈氣,脈門也逐漸擴開了一些。
因此這時候距離聽天境界還需要一個契機。
“算是跨入半步了。”
“好!不虧是我左遠的徒弟!”
趙斌看著左遠微微笑了笑,隨後開口問道:“對了師父,我這次有很多問題想要向您請教。”
左遠雙手背在身後,看著趙斌輕輕點了點頭,道:“你說便是了。”
“不知道師父可知道越下墓嗎?”
左遠聽到“越下墓”三個字之後,神色明顯驚異了幾分。
越下墓在洛川算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在民國時候的盜墓行業之中,越下墓也是公認的秘密。
民國時期因為民不聊生,因此為了糊口飯吃,因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吃上飯,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出來的。
而盜墓行業,也更是十分發達。
因為洛川有北邙這個墓葬密集的聖地,因此周邊的村鎮,在民國的時候,十個人至少有八個人都是摸過洛陽鏟的。
越下墓的發現,也是在那個時候。
民國時候,北邙山上,人比墓還多,不分晝夜,到處都能看到新挖的盜洞和揮汗如雨的盜墓者。
那時候在洛川這個地方,文物盛多,盜墓是最為簡單粗暴的發家方式。
甚至在那個年代,很多已經被盜過的墓洞,也會有許多骨瘦如柴的小孩子從盜洞鑽進去,去看看能不能撿一些漏,許多下墓的人甚至因此缺氧而死在了墓坑裏。
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依舊是無數人鋌而走險。
“先聽我說個故事吧,當時我那個年代,現在迴想起來,還是忍不住歎息。”左遠看著趙斌開口說道。
趙斌此時靜靜地聽著左遠的講述,他和師父跨了一個多世紀,但聽左遠的描述,依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個兵荒馬亂、食不果腹的年代趙斌沒有經曆過,但是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恰逢河孟省大災荒,別說小麥玉米,地裏旱的連紅薯都是幹癟的。”
“應該也沒有存糧吧,那個年代。”趙斌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那道也不是,當時二十年代初時候的旱災剛來,誰都沒有想到會旱三年,其實那時候世道是很亂,但現在迴想起來更多的是窮。”
“嗯,外國侵略者在華夏大肆暴亂的年頭。”趙斌迴憶起曆史書上關於華夏近代史的介紹,什麽918、什麽什麽事變的都是在那段時間,二十年代初也算是亂世的開端。
“其實那時候洛川還沒有因為侵略者產生什麽影響,河孟省在中原,那時候炮火還遠打不到這裏,隻是之所以亂,是因為國家動蕩,導致地方的秩序發生了混亂,那時候趁亂而亂的人,反倒讓百姓受了最大的苦。”
左遠看著趙斌問道:“那時候人們為了吃飽飯,能做到什麽地步現在社會的你們根本不敢想象,知道觀音土嗎?”
趙斌聽到左遠口中的觀音土,心中思索了許久,但始終沒有什麽印象。
或許是燒香時候用的?或許是一種土質?
趙斌搖了搖頭:“這名字聽起來就很玄乎,捏觀音用的土嗎?”
趙斌猜測到。
左遠則是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說道:“觀音土有的地方叫神仙麵,就是高嶺土,土地上的土。饑荒那三年,整個河孟省殃及三千多萬人,這些人不到一年就吃完了存糧,沒什麽吃的情況下就去吃樹皮、樹葉、野草,這些吃完之後,就去吃觀音土,有的會去吃吃剛剛餓死的人。”
趙斌心理多多少少有些反胃,吃土或許還能接受,人吃人……這就太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了。
“那時候人為了活命,能做的努力可以說是全部都做了。”左遠歎了口氣,說道:“我的爹娘就是吃觀音土吃死的,觀音土不消化,吃的多了,肚子裝的滿滿的,像是石頭一樣硬,最後排不出來,活活給憋死的。”
聽著師父的話,趙斌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感覺到了幾分涼意。
此時也慶幸這個年代雖然不算好,但遠勝於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了。
“洛川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因為洛川是個古城,再加上北邙成片的古墓,在那個時候,華夏裏麵很多國外的人,這些人對古董物件十分喜歡,十幾個銅板就能換一個大洋,所以盜墓成了北邙周邊村鎮趨之若鶩的發財之路。”
左遠迴想起當時的情景,笑道:“那已經不叫作盜墓了,去北邙的人成群結隊,拉幫結派,有的一個家族一起去,有的是一幫一幫的人扛著家夥去,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北邙山上的古墓,基本上就被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