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侍省案牘庫中關於南風的卷宗記錄的很詳細,趙洵一條條的看過去,把破碎的線索串聯成線、串聯成網,一切就顯得很清晰了。
南風和宣懷公主之間的戀情怎麽看怎麽像是狗血言情偶像劇啊。
怪不得這個來自西域的男人能夠從宣懷公主的一眾男寵之中脫穎而出,最終獨寵於宣懷公主,並和她生了一個孩子。
如果這廝沒有死的話,他最終隱匿何處了呢?
這是眼下趙洵最想知道的事情,可惜卷宗上並未記錄。
已近正午,趙洵準備吃午飯。
飯菜是內侍省的人成批送到衙署來的,趙洵隨意拿了一份便坐到公案前開始享用。
老實說,這麽些日子來他一直和旺財、賈興文同進同出,同吃同行,突然一下子一個人冷不丁的查案,多少感到有些不適應。
但他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這裏是鄭介的地盤,這廝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和妥協,指望他再行退讓是不現實的。
趙洵一邊吃飯,一邊思考著剛剛獲得的信息和案情有何關聯。
很顯然,南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宣懷公主,說二人是真愛也不為過。
如果說之前宣懷公主的放縱隻是為了滿足欲望,為了報複駙馬韋允禮和女帝的話,她和南風應該是真的墜入熱戀之中的了。
這讓趙洵不禁想到了一個曆史上十分出名的和尚--辯機。
這廝也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把房遺愛綠的頭頂一片青青草原。
他和南風之間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區別就是南風活了下來。
按照趙洵的推斷,如果宣懷公主知道南風沒死的話,是肯定不會甘心於整日待在道觀之中清心寡欲的生活的。
但是女帝已經降下聖旨,君無戲言。
所以宣懷公主要想改變命運,隻能一死了之。
如此看來,宣懷公主假死的可能性確實很大。
隻要騙過了女帝,她就可以改頭換麵重新和南風在一起。
隻是宣懷公主是怎麽騙過女帝的呢?
要知道公主下葬是頂天的大事,女帝又勢必對此事很重視,要想靠著一具空棺材瞞天過海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
除非當初宣懷公主真的死了一次!
趙洵腦中猛然間冒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他現在還無法驗證這個想法的準確性,但是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有沒有可能是宣懷公主當年假死後被送入墓葬之中,再借助修行法術逃出墓葬?
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切就都可以解釋了。
畢竟這是一個修行者的世界,肯定有相關法術可以暫時中斷唿吸,在一段時間後宣懷公主會自動醒過來。
當然這需要有高人接應,畢竟墓葬被封土之後沒有明顯的動土跡象,也沒有盜洞。
宣懷公主要想逃出來肯定得有修行者利用異術幫助她裏應外合。
在諸多修行術中有什麽異術是能夠實現這點的?
趙洵的思路瞬間被打開,手中的飯菜一時都不香了。
首先可以排除武者體係。
這種體係靠的是蠻力。
武者的境界再高隻要出手是一定會留下痕跡的。
再者可以排除掉佛門。
雖然大周皇族和佛門交好,但是宣懷公主本人不信佛,應該不會認識什麽佛門高人。再說,佛門應該也不屑於插手這等世俗事。
至於儒家文修者,基本上也可以排除。
這些家夥靠的是嘴炮,吟詩可動山河,作詞可掀滄海。
可問題是儒家最注重的是名節,恨不得在墓碑上痛斥一番這位不守婦道的公主殿下,又怎麽會幫助宣懷公主瞞天過海呢?
這麽算下來也隻剩下道門和魔教了。
趙洵覺得無論從哪種程度分析,兩者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
首先說道門。
道門不僅僅擅長清修,更是精通各種奇門遁甲之術。
對於頂級道門強者來說,要想從墓葬之中救出一個活人並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魔教...
趙洵對於魔教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僅僅在上次終南山的玉真觀中以及下墓時接觸到了兩次魔教陰物。
但這兩次的接觸給趙洵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趙洵清楚魔教高手同樣有實力營救宣懷公主的。
那麽到底是誰?
趙洵覺得他繼續猜測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不妨暫且離開內侍省,前去向恩師吳全義問策一番。
...
...
趙洵是一個聰明人,對他來說當下用排除法即可。
相較於魔教,他在道門方麵的資源顯然要多很多。
袁天罡這個老神棍且不說,光是他的恩師吳全義這個二品道門強者就足夠為他解惑了。
卻說趙洵隻身來到青蓮觀,與他灑掃的道長頷首打了個照麵,便徑直走入屋內。
此刻屋內煙霧繚繞,顯然熏著香。
青蓮道長吳全義盤腿坐在蒲團上閉目修行。
“恩師,徒兒打擾了。”
趙洵恭敬的衝吳全義行了一禮。
吳全義似乎早就知道趙洵要來,淡淡道:“可是為了宣懷公主盜墓一案?”
趙洵點了點頭道:“正是。”
說來慚愧,當初他準備下墓查案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書院。
畢竟他剛剛進入書院成為山長的入室弟子,手頭有太多的資源可以利用,便和三師兄、六師兄、十師兄一起組成了書院少年團,成團出道。
在大墓之中遇到危險之後,趙洵又第一時間唿喚義父袁天罡,得袁天罡大弟子李淳風施以援手成功脫困。
自始至終,趙洵確實沒有想起吳全義。
畢竟相較於山長和袁天罡這兩位不世出的高手,吳全義這個二品強者也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人在最危難的時候往往會屈從於本能。
這不丟人。
可事後想起來趙洵多少有些愧疚。
而且山長和袁天罡神龍見首不見尾,要想見上一麵太難了。
吳全義就好的多,通常情況下都會待在青蓮觀中修行。
“說說吧,你查的如何了。”
吳全義卻似乎並不在意自己被趙洵當做備胎的事實,心平氣和的說道。
“恩師,徒兒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
…
南風和宣懷公主之間的戀情怎麽看怎麽像是狗血言情偶像劇啊。
怪不得這個來自西域的男人能夠從宣懷公主的一眾男寵之中脫穎而出,最終獨寵於宣懷公主,並和她生了一個孩子。
如果這廝沒有死的話,他最終隱匿何處了呢?
這是眼下趙洵最想知道的事情,可惜卷宗上並未記錄。
已近正午,趙洵準備吃午飯。
飯菜是內侍省的人成批送到衙署來的,趙洵隨意拿了一份便坐到公案前開始享用。
老實說,這麽些日子來他一直和旺財、賈興文同進同出,同吃同行,突然一下子一個人冷不丁的查案,多少感到有些不適應。
但他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這裏是鄭介的地盤,這廝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和妥協,指望他再行退讓是不現實的。
趙洵一邊吃飯,一邊思考著剛剛獲得的信息和案情有何關聯。
很顯然,南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宣懷公主,說二人是真愛也不為過。
如果說之前宣懷公主的放縱隻是為了滿足欲望,為了報複駙馬韋允禮和女帝的話,她和南風應該是真的墜入熱戀之中的了。
這讓趙洵不禁想到了一個曆史上十分出名的和尚--辯機。
這廝也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把房遺愛綠的頭頂一片青青草原。
他和南風之間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區別就是南風活了下來。
按照趙洵的推斷,如果宣懷公主知道南風沒死的話,是肯定不會甘心於整日待在道觀之中清心寡欲的生活的。
但是女帝已經降下聖旨,君無戲言。
所以宣懷公主要想改變命運,隻能一死了之。
如此看來,宣懷公主假死的可能性確實很大。
隻要騙過了女帝,她就可以改頭換麵重新和南風在一起。
隻是宣懷公主是怎麽騙過女帝的呢?
要知道公主下葬是頂天的大事,女帝又勢必對此事很重視,要想靠著一具空棺材瞞天過海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
除非當初宣懷公主真的死了一次!
趙洵腦中猛然間冒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他現在還無法驗證這個想法的準確性,但是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有沒有可能是宣懷公主當年假死後被送入墓葬之中,再借助修行法術逃出墓葬?
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切就都可以解釋了。
畢竟這是一個修行者的世界,肯定有相關法術可以暫時中斷唿吸,在一段時間後宣懷公主會自動醒過來。
當然這需要有高人接應,畢竟墓葬被封土之後沒有明顯的動土跡象,也沒有盜洞。
宣懷公主要想逃出來肯定得有修行者利用異術幫助她裏應外合。
在諸多修行術中有什麽異術是能夠實現這點的?
趙洵的思路瞬間被打開,手中的飯菜一時都不香了。
首先可以排除武者體係。
這種體係靠的是蠻力。
武者的境界再高隻要出手是一定會留下痕跡的。
再者可以排除掉佛門。
雖然大周皇族和佛門交好,但是宣懷公主本人不信佛,應該不會認識什麽佛門高人。再說,佛門應該也不屑於插手這等世俗事。
至於儒家文修者,基本上也可以排除。
這些家夥靠的是嘴炮,吟詩可動山河,作詞可掀滄海。
可問題是儒家最注重的是名節,恨不得在墓碑上痛斥一番這位不守婦道的公主殿下,又怎麽會幫助宣懷公主瞞天過海呢?
這麽算下來也隻剩下道門和魔教了。
趙洵覺得無論從哪種程度分析,兩者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
首先說道門。
道門不僅僅擅長清修,更是精通各種奇門遁甲之術。
對於頂級道門強者來說,要想從墓葬之中救出一個活人並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魔教...
趙洵對於魔教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僅僅在上次終南山的玉真觀中以及下墓時接觸到了兩次魔教陰物。
但這兩次的接觸給趙洵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趙洵清楚魔教高手同樣有實力營救宣懷公主的。
那麽到底是誰?
趙洵覺得他繼續猜測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不妨暫且離開內侍省,前去向恩師吳全義問策一番。
...
...
趙洵是一個聰明人,對他來說當下用排除法即可。
相較於魔教,他在道門方麵的資源顯然要多很多。
袁天罡這個老神棍且不說,光是他的恩師吳全義這個二品道門強者就足夠為他解惑了。
卻說趙洵隻身來到青蓮觀,與他灑掃的道長頷首打了個照麵,便徑直走入屋內。
此刻屋內煙霧繚繞,顯然熏著香。
青蓮道長吳全義盤腿坐在蒲團上閉目修行。
“恩師,徒兒打擾了。”
趙洵恭敬的衝吳全義行了一禮。
吳全義似乎早就知道趙洵要來,淡淡道:“可是為了宣懷公主盜墓一案?”
趙洵點了點頭道:“正是。”
說來慚愧,當初他準備下墓查案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書院。
畢竟他剛剛進入書院成為山長的入室弟子,手頭有太多的資源可以利用,便和三師兄、六師兄、十師兄一起組成了書院少年團,成團出道。
在大墓之中遇到危險之後,趙洵又第一時間唿喚義父袁天罡,得袁天罡大弟子李淳風施以援手成功脫困。
自始至終,趙洵確實沒有想起吳全義。
畢竟相較於山長和袁天罡這兩位不世出的高手,吳全義這個二品強者也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人在最危難的時候往往會屈從於本能。
這不丟人。
可事後想起來趙洵多少有些愧疚。
而且山長和袁天罡神龍見首不見尾,要想見上一麵太難了。
吳全義就好的多,通常情況下都會待在青蓮觀中修行。
“說說吧,你查的如何了。”
吳全義卻似乎並不在意自己被趙洵當做備胎的事實,心平氣和的說道。
“恩師,徒兒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