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大喜,這步要是能改進,整個過程又能快好幾秒鍾。


    眼下他們有了顆粒火藥,節省了把火藥塞進銃內的時間,至少五六秒鍾。


    以前兵士們塞藥進去,太緊不好,太鬆也不好,反複捅幾下,多次查看,感覺。


    眼下隻要用力往裏一塞,塞到塞不動就行,立馬可以拔出,時間提升很快。


    如今這幾個月在旅順的訓練效果來看,(因為銃還少),用實彈裝銃訓練的銃手,比如丁毅身邊現在帶的這波五十人,他們從取藥到裝好,最快隻要四十幾秒,慢的也就是五十秒左右。


    (實戰中,因為要點火,加瞄準,有時還要等前麵白煙散去,暫時都要一分鍾左右才能射一次。)


    拿藥,倒火門,倒銃,塞進去,側轉,讓發藥和銃藥相連,取火繩,然後就可以射了。


    整個動作,都很簡單,隻要再多訓練,還能提高速度。


    丁毅想了想,又道:“我聽說國外有人用燧石,可在銃中製造擊錘,然後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


    “這種叫燧發槍,不需要火繩,如果成功的話,又可以節省至少十秒左右,而且雨天還能用。”


    趙氏眼睛大亮:“這個我也聽父親說過---”


    1615年,趙父去京城參加丙辰科再試,也是在這年他在京城認識了宋應星。


    趙父是個學習狂,去京城的路上,他又來到山東濟南府。


    這邊也有個火器專家,叫畢懋康。


    畢懋康是萬曆26年進士,萬曆42(1613)到山東任巡鹽禦史,也就是前麵我們說的專門查鹽課的。


    他在山東的時候,於1614年建立曆山書院,也是當年山東最大的書院。


    趙父去京城時,特意經過山東,拜訪了畢懋康。


    畢懋康向他介紹了自己研發中的自生火銃,就是用燧石擊發。


    但當時,畢懋康沒有做出成品,隻有圖紙和想法,趙父聽了後,一是覺的零件比魯密銃多,有點麻煩,二是撞擊生火後的火星,怕點不燃火藥,覺的擊發率會太低。


    畢懋康想想,好像也有道理,兩人並沒有深研這個問題。


    從京城迴來後,趙父專門做機床,偶而談到這事,也沒有研究過。


    “往這個方向幹。”丁毅大喜:“燧發槍是將來火銃的發展趨勢,如果能研發出燧發槍,且訓練有素之後,每槍射擊時間(連裝帶瞄準),可以縮短到三十秒之內。”


    那簡直就是步兵的惡夢,再配上車陣,和野戰炮,同樣是騎兵的末日。


    曆史上打燧發槍最快的是普魯士軍隊,一分鍾最快紀錄是四發,大約15秒一發,這效率放在明末,絕對是無敵的存在,炮都可以不要用,配上車陣濠溝就能無敵了。


    “明白了。”周大虎和趙氏同時答應。


    當晚,丁毅夜不能寐,久久難睡。


    畢懋康,趙士禎,宋應星,大明帝國科技人才濟濟,學識冠絕天下,這些人如果能好好利用,那有後金什麽事。


    為什麽有這麽好的人才,你們卻用不好?


    大明朝不要的人才,我丁毅來用,大明朝做不好的事,我丁毅來做。


    總有一天,我要這華夏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科技文化獨領風騷,這,這就是我丁毅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


    皇天在上,我不會讓任何人,任何事,阻擋我席卷天下的步伐和決心。


    -------


    丁毅十四日才離樂清,主要在樂清及周邊又購了大量的貨物。


    十五日到溫州府,又購物,並在溫州搜尋工匠。


    周大虎在溫州府有熟人,經他介紹,又找了十幾個工匠家庭。


    十六日,丁毅把船隊一分為二,當成寶貝一樣的機床,工匠們,由趙大山帶徐大號先迴,同船迴去的還有在樂清及溫州購買的部份鐵料,精鋼。


    這一船都是他的心頭寶,再三叮囑趙大山一定要安全帶迴去。


    接著,他們餘下的三隻船繼續往南。


    這天出海,突然變成東南風,船速又加快了許多。


    九月十八日,經曆了多日的海上航行,丁毅終於進入福州,福清灣。


    此時的福州海麵完全在五虎遊擊將軍鄭芝龍的統治下,即便是丁毅的船,到了福州後也要交錢拿旗。


    鄭芝龍這時剛立的規矩,大明朝從北方來的船,不出國去東南海的,按船料大小交。


    外國商船和出國的商船,不論大小,每艘一千兩。


    幾年後打敗荷蘭和劉香,又升為每船三千兩。


    即便如此,商人們也趨之若鶩,紛紛往那邊跑,因為如果船大,跑一趟最少有旗銀二十倍的利潤,也就是可以賺到六萬兩。


    丁毅三艘船,不出國,按大小,要交旗旗銀兩千,拿了三杆旗。


    魏繼業等人氣的哇哇大叫,簡直是搶錢。


    但這也同時讓他們深深感覺到這個時代的海上暴利。


    福清灣這邊的福州巷(河口巷和海巷間),是福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這邊每天船隻如雲,海外各國和大明朝各地的船都往這邊來,人人都要拿鄭家的令旗,沒有令旗,必然要被海盜襲擊。


    阮文燕和丁毅在碼頭邊看著江邊密密麻麻的船隻,還要排隊去拿旗,不敢相信:“這一天要賺多少錢?”


    曆史上傳說鄭芝龍巔峰期每年利潤兩千萬兩白銀,相當於大明皇帝幾年的財政收入,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丁毅看眼下這形勢,幾年後等鄭芝龍全麵掌控東南沿海,每年一千萬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他不由沉聲道:“這就是海運的暴利,看那些大的福船,無論跑日本和福廣,還是福廣到南洋,一趟下來,最少二十倍利潤。”


    “周安和王其吉這兩家已經算有錢人了,他們辛苦十幾年,加上幾個小鹽商,我們才抄到三十多萬兩。”


    “有兩條船跑南洋來迴最多一兩個月,一趟就能賺五六萬兩。”


    大夥聽的眼珠子冒光,狠不能旅順口馬上就開始造船。


    “不過這風險也挺大,沒有鄭家庇護,被海盜擊沉是常有的事,到時就損失慘重了。”


    鹽利比海運,雖然錢少,但勝在穩妥,大家是各有利敝。


    阮文燕輕啟櫻唇:“我現在知道,大人為什麽要囤結這麽多的木料了。”


    “海船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可以,我寧願自己不要造船。”丁毅長歎,百年海軍可不是假的,那這麽容易。


    他囤木,隻是做個準備,將來能不能造船,那可說不準。


    在他看來,像鄭芝龍這樣的人,也算大明帝國的人才,如果用的好,同樣可以抵擋後金軍,可惜,曆史上鄭芝龍下場很不好,也沒人能把他用在好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刀老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刀老炎並收藏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