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就地返迴,你奈我何?(一)
冷王爆寵:傾城凰妃小萌寶 作者:八角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97章 就地返迴,你奈我何?(一)
靖澄聞聲,眸底閃過一抹驚喜,可緊接著聽到卓青鸞的話,她的麵容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樣,直接被打迴了原形。
卓青鸞語速輕快,聲音清朗,“我的要求其實不難,隻要你說撒網在京都的所有剩餘殘線,以及那衝進瑾王府實施暴行的人的名字,我即刻將解藥奉上。”
“你好狠毒的心腸。”她不敢置信的盯著卓青鸞,幽幽的吐露了這麽幾個字。
可以說,卓青鸞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是靖澄最後的底線。
那殘餘在京都的最後幾條線,不僅僅是她複仇的希望,也是整個戴南日後在文桑動作的希望。
天知道當初為了埋下這幾條線,大姐靖枚花費了多少工夫,犧牲了多少條性命。
從靖枚和靖歡相繼倒下,靖澄又跟隨著和親隊伍出征後,文桑京都一條條被拔除的戴南線索便可看出,餘下的這些已經是無數人花費多少人力物力都沒辦法發現的隱秘了。
即便是文桑皇帝都拿這些線索沒辦法,而世上知道這些線索人物真正所在的人,除了他們自己,也就剩下靖澄和戴南皇帝等少數掌握著權利的人了。
可見其當初埋下的時候有多成功。
剩下的這些隱線若是暴露了,戴南從此以後再不可能重複這樣的“經典”,在跟文桑的交流中將更為被動,這在兩個相鄰國之間的關係相處中,可是尤為恐怖的。
誰在敵國還沒一兩個密探呢?
可是這些密探裏,有多少個已經是明探了?誰又真正知道?
如今卓青鸞繞了那麽大個彎子一語破的,直抓重點,最後將矛頭竟指向了這些隱秘的線索人物。
靖澄心裏起了滔天的波濤,她極不想承認,但心底深處還是默默的承認了,她不如卓青鸞。
因為什麽?
因為換位思考,如果是她麵對一雙兒女的告亡,非在衝動之下,幹出直接找兇手報仇的想法不可。
即便當時這樣的想法被人給攔下了,事後她找對方報仇的計劃也絕不會縝密到卓青鸞這個地步。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那種內疚和自責糾纏於心底深處的痛苦折磨,非一年兩年無法排解。
她竟能在短短幾十天計劃出如此精密不容推敲的計中計來。
靖澄自視不如。
可這話,她直到死,也沒法說出口,此刻的靖澄已糾結到了極點,這可比此前她糾結於自身尊嚴和兵士性命們的難題難多了。
三萬兵士的性命和自己在戴南的前途換這些隱秘的線索人物的名字,靖澄是吃虧的。
更準確的說,道出這些隱秘線索的人名,她的最後底牌就全都亮在卓青鸞的眼前了。
她今後還能用什麽來跟她相抗衡?
至於那屠戮瑾王府的人……靖澄雙眸緊閉,深深吸了一口氣,許久才吐出來。
這一幕,收在疫病區角落的黑霧眼中,變成了另外的滋味。
卓青鸞麵色不變,看著靖澄那青黑相交,繼而紫綠變幻的臉色,突然聯想到了霓虹燈,她的心情是極好的,因為無論靖澄如何選擇,最後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這會兒的靖澄因“深在迷局”因為還沒醒轉過來,她打從局勢所迫,放低身段埋入這疫病區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陷入了左右為難,且助攻卓青鸞的行動當中了。
“這問題很難嘛?若是太為難,就別說了吧。我不喜歡刁難人。”她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腰不疼的。
若是個局外人在場,非被逗笑了不可。
這還不算刁難?
“我說可以,但是我憑什麽相信你?若我說之後,你不肯交出解藥,那我的功夫豈不是白費了?”
“信任的建立是相互的,你不相信我很正常,為表公平,我先將解藥的方子寫出一半兒。”
她觀察著靖澄的眼色,繼續說,“若是你能夠如實的將密探和密線告知,聽清楚‘如實’,那我會繼續將後半部分的解藥方寫完。當然了,不可或缺的還有那屠戮瑾王府的兇犯名字。”
那兇犯的水平,當初魏肖已經跟卓青鸞形容過,因此她當場就能聽出靖澄是否在撒謊。
靖澄幹幹的咽下了一大口唾沫,“‘如實’如何評斷?若我說了,你卻不承認,那該當如何?”
卓青鸞嘴角微微上揚,“靖將軍何必這樣疑神疑鬼?若是這麽不想繼續這筆交易,我也不勉強。”
“好,成交!”靖澄急不可待,眯著眼睛看向卓青鸞,“派去血洗瑾王府的兇犯,是戴南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人,他衷情於我多年,因此任憑我說什麽,不管對錯,他都會做……”
卓青鸞若有所思的點頭,“這人,我見過?”
聽到她這樣問,靖澄直接笑了,笑的淒苦。
她沒再迴答,而是道,“我大姐當初留在文桑京都的密探,至今剩下的還有五個:一個是東街三大商戶的掌門人陳南、一個是南華樓裏的老鴇花娘……這五個中的兩個,在血洗瑾王府的事情中幫我傳遞了消息,至於來往戴南和文桑的密線……”
靖澄一一道來,卓青鸞豎起耳朵聽著,不放過一個標點符號。
那叫陳南的東街商戶,可是八麵商行裏有頭有臉的,若非如此,他在京都東街的商戶門麵也不可能迅速從最初的一家,僅半年便擴展成三家。
而那老鴇花娘,更是媚到骨子裏的頭號人物……
想到這幾張麵孔,卓青鸞不由得笑了。
靖澄迅速捕捉到她的表情變化,不由沉下臉,“你笑什麽?”
“我笑自己在跟你製下約定的時候,幸虧用了‘如實’二字。”
她繼續說,“認識這麽久了,你一定了解我的習慣:向來喜歡有話說在前頭,唯獨這一次,有些話我留下了。”
淺淺的勾起了嘴角,卓青鸞笑意盈然,“密探和密線是很主觀的東西,你信口拈來,當真以為我沒有評斷的能力嗎?雖然我在京都待的日子不長,但是對京都的複雜關係,知道的卻不比你少。”
這還多虧了何優優和涼城老鄰居劉婆婆的幫忙。甭說前朝和後宅的是是非非,就是大街小巷,重要巷子裏的商戶人家的是非,她都一清二楚。
“你擔心五個都說了假的會被我發現,所以……”
靖澄聞聲,眸底閃過一抹驚喜,可緊接著聽到卓青鸞的話,她的麵容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樣,直接被打迴了原形。
卓青鸞語速輕快,聲音清朗,“我的要求其實不難,隻要你說撒網在京都的所有剩餘殘線,以及那衝進瑾王府實施暴行的人的名字,我即刻將解藥奉上。”
“你好狠毒的心腸。”她不敢置信的盯著卓青鸞,幽幽的吐露了這麽幾個字。
可以說,卓青鸞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是靖澄最後的底線。
那殘餘在京都的最後幾條線,不僅僅是她複仇的希望,也是整個戴南日後在文桑動作的希望。
天知道當初為了埋下這幾條線,大姐靖枚花費了多少工夫,犧牲了多少條性命。
從靖枚和靖歡相繼倒下,靖澄又跟隨著和親隊伍出征後,文桑京都一條條被拔除的戴南線索便可看出,餘下的這些已經是無數人花費多少人力物力都沒辦法發現的隱秘了。
即便是文桑皇帝都拿這些線索沒辦法,而世上知道這些線索人物真正所在的人,除了他們自己,也就剩下靖澄和戴南皇帝等少數掌握著權利的人了。
可見其當初埋下的時候有多成功。
剩下的這些隱線若是暴露了,戴南從此以後再不可能重複這樣的“經典”,在跟文桑的交流中將更為被動,這在兩個相鄰國之間的關係相處中,可是尤為恐怖的。
誰在敵國還沒一兩個密探呢?
可是這些密探裏,有多少個已經是明探了?誰又真正知道?
如今卓青鸞繞了那麽大個彎子一語破的,直抓重點,最後將矛頭竟指向了這些隱秘的線索人物。
靖澄心裏起了滔天的波濤,她極不想承認,但心底深處還是默默的承認了,她不如卓青鸞。
因為什麽?
因為換位思考,如果是她麵對一雙兒女的告亡,非在衝動之下,幹出直接找兇手報仇的想法不可。
即便當時這樣的想法被人給攔下了,事後她找對方報仇的計劃也絕不會縝密到卓青鸞這個地步。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那種內疚和自責糾纏於心底深處的痛苦折磨,非一年兩年無法排解。
她竟能在短短幾十天計劃出如此精密不容推敲的計中計來。
靖澄自視不如。
可這話,她直到死,也沒法說出口,此刻的靖澄已糾結到了極點,這可比此前她糾結於自身尊嚴和兵士性命們的難題難多了。
三萬兵士的性命和自己在戴南的前途換這些隱秘的線索人物的名字,靖澄是吃虧的。
更準確的說,道出這些隱秘線索的人名,她的最後底牌就全都亮在卓青鸞的眼前了。
她今後還能用什麽來跟她相抗衡?
至於那屠戮瑾王府的人……靖澄雙眸緊閉,深深吸了一口氣,許久才吐出來。
這一幕,收在疫病區角落的黑霧眼中,變成了另外的滋味。
卓青鸞麵色不變,看著靖澄那青黑相交,繼而紫綠變幻的臉色,突然聯想到了霓虹燈,她的心情是極好的,因為無論靖澄如何選擇,最後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這會兒的靖澄因“深在迷局”因為還沒醒轉過來,她打從局勢所迫,放低身段埋入這疫病區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陷入了左右為難,且助攻卓青鸞的行動當中了。
“這問題很難嘛?若是太為難,就別說了吧。我不喜歡刁難人。”她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腰不疼的。
若是個局外人在場,非被逗笑了不可。
這還不算刁難?
“我說可以,但是我憑什麽相信你?若我說之後,你不肯交出解藥,那我的功夫豈不是白費了?”
“信任的建立是相互的,你不相信我很正常,為表公平,我先將解藥的方子寫出一半兒。”
她觀察著靖澄的眼色,繼續說,“若是你能夠如實的將密探和密線告知,聽清楚‘如實’,那我會繼續將後半部分的解藥方寫完。當然了,不可或缺的還有那屠戮瑾王府的兇犯名字。”
那兇犯的水平,當初魏肖已經跟卓青鸞形容過,因此她當場就能聽出靖澄是否在撒謊。
靖澄幹幹的咽下了一大口唾沫,“‘如實’如何評斷?若我說了,你卻不承認,那該當如何?”
卓青鸞嘴角微微上揚,“靖將軍何必這樣疑神疑鬼?若是這麽不想繼續這筆交易,我也不勉強。”
“好,成交!”靖澄急不可待,眯著眼睛看向卓青鸞,“派去血洗瑾王府的兇犯,是戴南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人,他衷情於我多年,因此任憑我說什麽,不管對錯,他都會做……”
卓青鸞若有所思的點頭,“這人,我見過?”
聽到她這樣問,靖澄直接笑了,笑的淒苦。
她沒再迴答,而是道,“我大姐當初留在文桑京都的密探,至今剩下的還有五個:一個是東街三大商戶的掌門人陳南、一個是南華樓裏的老鴇花娘……這五個中的兩個,在血洗瑾王府的事情中幫我傳遞了消息,至於來往戴南和文桑的密線……”
靖澄一一道來,卓青鸞豎起耳朵聽著,不放過一個標點符號。
那叫陳南的東街商戶,可是八麵商行裏有頭有臉的,若非如此,他在京都東街的商戶門麵也不可能迅速從最初的一家,僅半年便擴展成三家。
而那老鴇花娘,更是媚到骨子裏的頭號人物……
想到這幾張麵孔,卓青鸞不由得笑了。
靖澄迅速捕捉到她的表情變化,不由沉下臉,“你笑什麽?”
“我笑自己在跟你製下約定的時候,幸虧用了‘如實’二字。”
她繼續說,“認識這麽久了,你一定了解我的習慣:向來喜歡有話說在前頭,唯獨這一次,有些話我留下了。”
淺淺的勾起了嘴角,卓青鸞笑意盈然,“密探和密線是很主觀的東西,你信口拈來,當真以為我沒有評斷的能力嗎?雖然我在京都待的日子不長,但是對京都的複雜關係,知道的卻不比你少。”
這還多虧了何優優和涼城老鄰居劉婆婆的幫忙。甭說前朝和後宅的是是非非,就是大街小巷,重要巷子裏的商戶人家的是非,她都一清二楚。
“你擔心五個都說了假的會被我發現,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