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貴人自來身子弱,生產過後更是。早前,王晚歌試探康熙之下,成全了宛貴人這位讓間接受益人。宛貴人的良藥便是康熙。自那時起,康熙不時便會去看一看宛貴人。隻是康熙的心終究沒在宛貴人的身上,所以就算是良藥,也隻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隻是王晚歌聽到宛貴人歿了的消息後,還是半天沒吭聲。其實王晚歌早便知道,這位宛貴人是活不久長的。自然也想著她必定是最後死在這身子弱上。


    自那次被陷害害死宛貴人的小皇子後,王晚歌便是再沒有見過宛貴人了。而這段日子,王晚歌忙著其他事,也完全忘卻了宛貴人這個人。而這個時候,她卻是突然歿了。


    竹子一旁說道:“主子莫要過於傷心了,宛貴人此去應該也算是解脫吧。”


    王晚歌被打斷思緒,看了竹子一眼,她倒是沒想到竹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其實王晚歌也不是在刻意感歎這皇宮,感歎宛貴人的命運。因為有用嗎?這裏便是這樣。可是聽了宛貴人去了的消息後,心情便是突然有些暗淡。而既然竹子打斷了王晚歌的思緒,王晚歌自也不會再往裏頭鑽。


    不過也沒多想。比如,此時太子是如何的懊惱。


    嗯。太子的確是有些懊惱。懊惱他這位姨娘怎麽偏偏死在了這個時候,偏偏是在他監國期間。不過事情既然出了,懊惱自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要辦好他這位姨娘的喪事,且快馬稟告於邊疆的皇阿瑪。


    太子妃在這種時候便越發顯出母儀天下的氣質了。聯合著內務、禮部積極的操辦這喪事。而四妃自然也是要參與的。隻是四妃在這種時候卻也遠遠不及這位太子妃。這位太子妃管著一應的喪事,在景陽宮後院待的時日都快等同於守靈了。


    其實說太子妃守靈也不是不行,她和宛貴人的關係本來便是很親,除卻一個庶母,還有一個姨娘的關係。可是太子妃便是太子妃。而雖然不能守靈,這事情辦的卻叫後宮中人說不出任何話來。最多說她又在過幹癮。


    不日後,康熙的聖旨迴來了。追封宛貴人為平妃,然後喪製按貴妃的辦。如此的喪禮規格著實是不算小的。追封連升兩級不算,喪禮又升了一級。如此,後宮中人又是開始猜度,在皇上的心中,這位宛貴人到底是個什麽位置。而一邊猜度一邊說閑話的同時卻還是要往景陽宮跑。


    畢竟追封的妃位也是妃。而四妃管著後宮的事,自然也在。一直都冷冷清清的景陽宮後院像是突然間熱鬧了起來。眾人都去了,王晚歌自然也去。不過這不是王晚歌第一次來,早在康熙的聖旨還沒有抵達京城時,她便是來過一迴了。


    畢竟,她的嬪位封了也是未有多久。更何況,她跟宛貴人之間有著那許多的淵源。不過王晚歌前來吊唁卻也不是完全因為這,她不大覺得人都死了做個活人看的工夫有什麽要緊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後宮那一幫人的唾沫星子。


    當年,雖然說關於宛貴人的小皇子一案,有乳母出麵頂罪,但是宮中還是不乏有些流言,說是皇上護著她。而她在之後也一直未有去見過宛貴人,其實不去見宛貴人也是對的。本也沒有多少情意,更何況宛貴人如何想的她又不得而知。於宛貴人而言,於那些旁人的唾沫星子而言。都是不好的。於宛貴人而言,說不好又是一場大哭,而對旁人的唾沫星子而言,說不好說她此地無銀三百兩,既然不是你害死的,你又去看人家做什麽?所以,王晚歌一直都敬而遠之。


    而如今這情況,來卻是比不來好的。一則王晚歌的嬪位剛晉封沒多久,也不能落一個冷漠的名聲。再者,她這樣去勢必會引起一眾人的猜忌,說她矯情,更甚者可能說她因為宛貴人小皇子的事兒在懺悔。可是若是不去,恐怕便是更有人說說她便是害死宛貴人的小皇子的,怕的都不敢前去祭拜,且傳的比前者更甚,因為古代本來便是信鬼神的多。


    還是兩者取其輕。更何況,她自去了便是一副淡定的樣子,哪裏有一絲絲什麽懺悔的悔意。不過通貴人似乎瞧著王晚歌如此淡定的態度很過不去,竟是又敢說出了口。她道:“這宛貴人的死當真是成全一些人了。時日久了,不管是什麽事,總是會隨著時間被遺忘了。”


    通貴人應該是覺得她這話說的很隱晦。所以才敢如此說。


    隻是在場的明眼人,甚至於知道當初那件事的人,誰不知道這話便是衝著王晚歌去的。王晚歌素來對通貴人一流不怎麽搭理。可是如今若再不搭理,便要被人說成是懦弱了。可是王晚歌這邊剛要開口,宜妃那邊卻是突然說話道:“通貴人不是嗓子疼嗎?如今瞧著,卻似乎是好了不少了。”


    宜妃這話其實說的也對。本便是她宮裏的人,隻是這話說在王晚歌的前頭,便是有些搶風頭了。王晚歌如今正是樹立威信的時候,可是她這麽橫插一杠子,倒是顯露出她的威風來了。而隨後,又是對王晚歌淡笑道:“妹妹莫要怪罪,姐姐平時懶怠了。”


    王晚歌自是說道:“娘娘言重了。”


    而隨後,宜妃又看了一眼德妃。宜妃的意思算是很明確了。便是不給德妃身邊人的機會。而同時,也是對王晚歌的一種暗示。跟在誰身邊,你就受怎麽樣的待遇。若是跟在她身邊……


    不過德妃並不接招,隻是垂下了眼臉。


    而此時王晚歌有些驚訝的是,宜妃什麽時候跟德妃這樣明著相對了。從前,雖說也是針鋒相對的,表麵上卻是看不出任何來。今個兒這事兒,雖然做的隱晦,可明眼人卻都是能看出來的。


    不過這事隨即便是被榮妃給引開了,惠妃又說了幾句旁的。這事便是過去了。可是這事過去了,有些事還是沒過去。


    太子本來已經很懊惱了。在他監國期間出現這樣的事兒,隻是卻不想令他越發氣惱的還在後頭。便是宜妃的十一阿哥突然傳出噩耗,溺斃在禦花園的曲池中了。


    事情發生的著實是蹊蹺。這才死了一個宛貴人,喪事才辦妥帖。而後竟又是出了這麽一檔子事,蹊蹺的都有些讓人懷疑宛貴人的死了。隻是宛貴人的死卻是那樣的順理成章,看著並沒什麽可疑之處。那麽便單論這一件事。


    十一阿哥住在禦花園旁邊的乾東五所,離著禦花園近。如今是為夏日,天氣炎熱。平日裏,乾東五所、乾西五所的阿哥們,課業繁瑣的不算繁瑣的夜裏出來透透氣的也是常有的。隻要時候不是太晚,時候不是太長便是了。而且每次出來都會隨行兩個小太監,幾乎算是寸步不離的跟著。


    隻是這一次,當十一阿哥的乳母發覺十一阿哥出去的時候有些長了叫人去尋時,卻隻發現了隨行去的兩個小太監躺在密密叢叢的花叢中,極隱秘的位置。且是如何晃都是晃不醒。管事們覺著事兒不對,便是不敢耽誤,一邊派人找的同時又稟告了太子,而後又稟告了宜妃。


    而如此浩浩蕩蕩的一大群人,找了許久,才是發現了掉在曲池中的屍體。屍體已被泡的冰涼,便那麽浮在水麵上。


    宜妃哭得聲嘶力竭,整個後宮人心惶惶。太子也是越發懊惱,隨即便是提審了伺候十一阿哥的一幹人等。


    而細問細查之下,竟是毫無頭緒。乳母們演說,小阿哥近日來根本沒太接觸旁人。就隻是前些日子發燒時,得了太子的恩準,見了宜妃娘娘和郭貴人,且看著並什麽不妥。而那兩個被迷暈的小太監居然還說,他們暈倒之前一人吃了一顆十一阿哥給的糖,而後才暈倒的。十一阿哥給的糖,那是誰給的十一阿哥的糖?這事從何查起?更何況聽著也是那般的令人不信。


    太子也算是個聰明的。他明白如今他最應該做的是什麽。他監國期間,朝政上的事處理的算是沒出什麽大的紕漏,而邊疆那邊也是捷報頻傳。一切都看著極好,可是卻偏偏連著出了兩條人命。且先不說宛貴人,便隻說十一阿哥。


    這事明擺著是衝著他去的。便是要讓皇上迴來後,弄得他沒辦法交代。縱然前朝諸事上,處理的還算不錯,可是後宮中卻弄得一團糟,且還出了人命。讓他落一個無能的名聲,不管是明麵上還是背地裏。居然連後宮幾個女人都是鬥不過。而依照目前的形勢來看,他也隻能吃這個啞巴虧。


    因為若是查下去,會出什麽樣的事兒呢!必定是弄得雞飛狗跳,那人做的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又如何會輕易讓他查到。若是查到了,還好說些。可若是查不到,便更是錯了。皇上不在朝中,如今出了任何事,都應該是迅速的壓製。而不是讓事情的波及越來越大,弄得人心惶惶。更何況,那是他皇阿瑪的後宮。


    想清楚後,太子便是叫人又大刑伺候了那兩個小太監,還道,一定要從他們嘴裏挖出點什麽。重刑之下總是有冤獄,更何況既然想著如此做,必定也會引導。而最後便是傳出了這樣的結案。


    說是這兩個小太監重刑之下認罪伏法,說是他們厭煩十一阿哥的頑劣,本來想著嚇他一嚇,卻不想竟是嚇的過了,撈上來時已是沒了氣息。於是索性便又扔迴到了曲池中了,且還找了一個極其隱秘的地方,假裝暈倒,好躲避嫌疑。


    這樣的說辭於兩個小太監暈倒這事算是極圓滿的。可是後宮中人會信嗎?不過太子此時要做的也不是叫她們信。而且他也定案了。因為還有之後的事。


    連出兩條人命,誰知道會不會出第三條人命呢。所以太子想在皇上迴宮之前,都一直保持著事情迷迷蒙蒙,叫人摸不明白的局勢。而這個讓人感覺霧蒙蒙的具體舉措便是不停的往外放話。


    還是宮中各種各樣的流言。


    流言傳說,說這事兒太子雖然定案了,而其實還是在暗中追查的。


    而之後的有些事甚至都不用太子太多的去引導,後宮裏便是能自行傳出他想要的那些閑話了。後宮流言,劍指德妃。宜妃和德妃素來不和,前些日子還有些撕破臉的意思。若是暗中弄死了宜妃的小阿哥,豈不是一舉兩得。一讓太子吃不了兜著走,二也消一消宜妃的氣焰,叫她知道知道,這後宮裏到底誰的勢力大?當初能從一個宮女爬到德妃的位置,未來也能鏟除你這位宜妃。而德妃對付太子的原因便是因為四阿哥了。流言說,德妃對於四阿哥的冷漠說不好便是這事最大的,故意的掩護。


    而除卻這些傳的聲情並茂的所指德妃的,還有關於榮妃的和惠妃的。惠妃所出的是大阿哥,若是嫡出的話,那便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所以這是她的動機。而榮妃的三阿哥,也是極其優秀的人物。當年榮妃那樣得寵,如今垂垂老年,卻也不想一直看著旁人囂張,也想搏一個未來。


    而自然,關於榮妃的這個,還是要太子引導一些的。


    嗯!太子覺得,此次跟他過不去的人,便在這三妃之中。隻是,真的是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熙朝密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雪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雪晗並收藏清穿之熙朝密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