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境內有一鍾靈奇秀,聚天地之靈氣的仙山,名為洞山,那洞山仙霧繚繞,翠竹茂綠如碧,仙樹參天,粗藤直上,密密匝匝,遮天蔽日。飛瀑奇岩,珍禽異獸,遍布山野。古洞雲深處,巍峨高聳的普利寺,紅色牆麵,碧色瓦頂,掩映於綠樹叢中。門前有兩棵羅漢仙鬆,這仙鬆卻是奇特,枝繁葉茂,針葉碧翠,左為雄樹,隻開花不結果;右為雌樹,不開花而結果。這普利寺福祉便是佛法極盛,法及天下的曹洞祖庭。
師祖是良價禪師,因地而號為洞山,洞山禪師是一位得道高僧,其博采眾說、妙思獨運,宗旨分明,禪理含通天徹地之機,妙旨玄奧,難以言傳;後來收曹山本寂為弟子,共創立了曹洞宗,成我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在世界上影響甚廣,現今,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萬之眾。
話說當時湖南武陵有一位禪僧叫師虔,他慕名來到洞山參禪。當師虔來到仙山時,洞山禪師問他:“你是從什麽地方來?”
師虔迴答說:“湖南武陵。”
洞山禪師又問:“武陵那邊的道法與老僧這裏比起來怎樣?”
師虔的迴答卻甚怪異,他說:“師父看見過北邊沙漠裏在冬天抽出新的竹筍嗎?”
洞山禪師聽了,此話迴答機妙,覺此人非同一般,心中大喜,對侍者說:“此僧卻是與眾不同,他日必有作為,傳我話出去,一定要好好侍此人,另開小灶,用香飯供養他。”師虔從此就留在了洞山。師虔在人間仙處也不問法,隻在寺內栽鬆,為寺院內外栽了千餘株鬆樹。一次他在山門外栽鬆,有一劉姓老者聽說他禪理通徹,於是就向他求偈,師虔想了一會兒,他就以鬆為題,作了首偈子:
長長三尺餘,鬱鬱覆青草。
不知何代人,得見此鬆老。
那老者拿了偈子,暗道此偈精妙,便歡喜地呈給洞山禪師看。洞山禪師看了,對眾僧歎道:“果是慧根奇佳,真是我佛門之幸,看來我門有第三代主持了,你們一定要記下我今天所說的話,此人應當成為我洞山的第三代主人!”後來果然驗證。
師虔一偈定了他一大禪宗的掌門之位,這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這一偈卻道了世宇的許多道理。這超然處世之道,世人又能憚悟多少?
又話說那仙樂世界,雲海茫茫,無邊無際,壯觀雄偉,白雲飄渺處,仙樓瓊閣半隱半現,時而飛舞縈繞著無數道各色祥光,隱隱鍾聲迴蕩在這蒼穹天地。一日,青天白雲間,有三個唐代得道高僧在這極樂世界信步倘佯,享受這瑞祥和諧之美景,這三個高僧因在人間行善積德,苦苦修行,終成正果,位列仙位。這一日,他們在一起在仙界雲遊,也想去看一看人間的變遷,他們來到虛幻境處,從虛幻境處向那人間探望去。
這一望讓他們大驚,隻見人間已不是大唐時風調雨順,國富民強。而是峰火連天,刀光劍影,傷亡無數,哀鴻遍野。見了此狀他們不由痛心人間之苦難、哀世人之不幸,同時感到佛祖對自己眷愛有加,自己在人間並無在的所作為,也沒做什麽大的濟世濟民之功績,隻不過是在世上苦苦修為自己,渡化一些人罷了,而卻修成正果,享受人間香火。現在人間已是處於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自己應該以佛門之善到人間去,去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恰遇佛祖雲遊路過,聽到他們談論,慈祥地笑道:“難道你們不想在這極樂世界,享受這日月之光輝嗎?”
三位高僧答道:“我們受無量佛的恩慈,享受這宇宙的美景。可是人間卻是災難無盡,我們作為佛門子弟應該去救蒼生。”
佛祖聽了凝重地說:“作為佛門子弟應是慈悲為懷,可是世事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的,世事有因有果,宇宙永恆,人在宇宙中是何其渺小,何其短暫,人在世上悟憚修身已是不易,而想做一個濟世濟民、悲憫眾生、心懷天下的英雄則是更難,世事紛紜,為怠與為過更是難定。就像這月落日升,誰又能左右呢?”
眾僧問道:“那現人間爭伐殺戮就不能製止了嗎?我佛門不能挽救他們嗎?”
佛祖歎道:“人間現已遭大劫,皆有許多因果,有因私欲而起,人人思叛,以百姓為牲口,屠城、滅族喪為瘋狂。有因倫理綱常不同,大有水火不相容。引來族門之間的你死我活的拚鬥。就是我佛在人間也常被各教派所抵製,引來無限爭端。是非可不是一個對錯能定的,雖是佛法無邊,也隻是: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真能救他們的還是他們自己。”
眾僧曰:“那我佛且是管不了嗎?”
佛祖道:“我佛眾多弟子在人間弘揚佛法,他們與眾生一同輪迴,能渡一些眾生,就是無量功德了,至於有什麽的造化,一切皆有因果。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複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眾僧聽完合掌道:“謝佛訓戒。”
佛祖見他們甚是恭敬,知他們心中還是不明,雖是向善救世,還是塵劫未了,世緣未盡,便道:“你們在人世間修了不少功德,雖已成正果,可禪道卻是精深無限,無論是仙間還是人間,還須憚悟,你們有心到人間輪迴。那也是你們劫緣未了,不妨你們分先後幾代,再迴塵世,遭曆一番,會更有禪悟。”
三僧聽了各自謝過。
佛祖微微祥笑,便仙馳而去,留下一偈:“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非情共一真,盡時俱不照,月落日升見全身。”
三僧謝過佛祖。於是他們幾世輪迴到人間。
師祖是良價禪師,因地而號為洞山,洞山禪師是一位得道高僧,其博采眾說、妙思獨運,宗旨分明,禪理含通天徹地之機,妙旨玄奧,難以言傳;後來收曹山本寂為弟子,共創立了曹洞宗,成我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在世界上影響甚廣,現今,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萬之眾。
話說當時湖南武陵有一位禪僧叫師虔,他慕名來到洞山參禪。當師虔來到仙山時,洞山禪師問他:“你是從什麽地方來?”
師虔迴答說:“湖南武陵。”
洞山禪師又問:“武陵那邊的道法與老僧這裏比起來怎樣?”
師虔的迴答卻甚怪異,他說:“師父看見過北邊沙漠裏在冬天抽出新的竹筍嗎?”
洞山禪師聽了,此話迴答機妙,覺此人非同一般,心中大喜,對侍者說:“此僧卻是與眾不同,他日必有作為,傳我話出去,一定要好好侍此人,另開小灶,用香飯供養他。”師虔從此就留在了洞山。師虔在人間仙處也不問法,隻在寺內栽鬆,為寺院內外栽了千餘株鬆樹。一次他在山門外栽鬆,有一劉姓老者聽說他禪理通徹,於是就向他求偈,師虔想了一會兒,他就以鬆為題,作了首偈子:
長長三尺餘,鬱鬱覆青草。
不知何代人,得見此鬆老。
那老者拿了偈子,暗道此偈精妙,便歡喜地呈給洞山禪師看。洞山禪師看了,對眾僧歎道:“果是慧根奇佳,真是我佛門之幸,看來我門有第三代主持了,你們一定要記下我今天所說的話,此人應當成為我洞山的第三代主人!”後來果然驗證。
師虔一偈定了他一大禪宗的掌門之位,這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這一偈卻道了世宇的許多道理。這超然處世之道,世人又能憚悟多少?
又話說那仙樂世界,雲海茫茫,無邊無際,壯觀雄偉,白雲飄渺處,仙樓瓊閣半隱半現,時而飛舞縈繞著無數道各色祥光,隱隱鍾聲迴蕩在這蒼穹天地。一日,青天白雲間,有三個唐代得道高僧在這極樂世界信步倘佯,享受這瑞祥和諧之美景,這三個高僧因在人間行善積德,苦苦修行,終成正果,位列仙位。這一日,他們在一起在仙界雲遊,也想去看一看人間的變遷,他們來到虛幻境處,從虛幻境處向那人間探望去。
這一望讓他們大驚,隻見人間已不是大唐時風調雨順,國富民強。而是峰火連天,刀光劍影,傷亡無數,哀鴻遍野。見了此狀他們不由痛心人間之苦難、哀世人之不幸,同時感到佛祖對自己眷愛有加,自己在人間並無在的所作為,也沒做什麽大的濟世濟民之功績,隻不過是在世上苦苦修為自己,渡化一些人罷了,而卻修成正果,享受人間香火。現在人間已是處於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自己應該以佛門之善到人間去,去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恰遇佛祖雲遊路過,聽到他們談論,慈祥地笑道:“難道你們不想在這極樂世界,享受這日月之光輝嗎?”
三位高僧答道:“我們受無量佛的恩慈,享受這宇宙的美景。可是人間卻是災難無盡,我們作為佛門子弟應該去救蒼生。”
佛祖聽了凝重地說:“作為佛門子弟應是慈悲為懷,可是世事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的,世事有因有果,宇宙永恆,人在宇宙中是何其渺小,何其短暫,人在世上悟憚修身已是不易,而想做一個濟世濟民、悲憫眾生、心懷天下的英雄則是更難,世事紛紜,為怠與為過更是難定。就像這月落日升,誰又能左右呢?”
眾僧問道:“那現人間爭伐殺戮就不能製止了嗎?我佛門不能挽救他們嗎?”
佛祖歎道:“人間現已遭大劫,皆有許多因果,有因私欲而起,人人思叛,以百姓為牲口,屠城、滅族喪為瘋狂。有因倫理綱常不同,大有水火不相容。引來族門之間的你死我活的拚鬥。就是我佛在人間也常被各教派所抵製,引來無限爭端。是非可不是一個對錯能定的,雖是佛法無邊,也隻是: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真能救他們的還是他們自己。”
眾僧曰:“那我佛且是管不了嗎?”
佛祖道:“我佛眾多弟子在人間弘揚佛法,他們與眾生一同輪迴,能渡一些眾生,就是無量功德了,至於有什麽的造化,一切皆有因果。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複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眾僧聽完合掌道:“謝佛訓戒。”
佛祖見他們甚是恭敬,知他們心中還是不明,雖是向善救世,還是塵劫未了,世緣未盡,便道:“你們在人世間修了不少功德,雖已成正果,可禪道卻是精深無限,無論是仙間還是人間,還須憚悟,你們有心到人間輪迴。那也是你們劫緣未了,不妨你們分先後幾代,再迴塵世,遭曆一番,會更有禪悟。”
三僧聽了各自謝過。
佛祖微微祥笑,便仙馳而去,留下一偈:“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非情共一真,盡時俱不照,月落日升見全身。”
三僧謝過佛祖。於是他們幾世輪迴到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