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忽然發現自己老了,這次是真的感覺到老了。


    遼河以西一直都是穩定的,但是這穩定的下麵逐漸露出獠牙,那就是大明軍隊徹底禁止商貿渡過遼河做生意,也就是說,自從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之後,大明軍隊與八旗軍不存在什麽衝突了,可是商貿被徹底禁止,大明任何的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到大清國。


    禁止商貿交易,其表露出來的過程是緩慢的,短時間之內看不出來特別惡劣的效果。


    八旗軍曾經數次進入到北直隸劫掠,獲取到不少的錢糧以及人口,這讓大清國處於表麵的繁榮之中,可是隨著鄭家軍愈發的強大,隨著鄭勳睿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過去那種入關劫掠的情形一去不複返了,不僅僅如此,大清國的周遭都遭遇到唯獨。


    遼東方麵是不用說了,大明軍隊已經完全占領了遼河以西所有地方,徹底封堵了大清國貿易的途徑,遼南方麵,大明軍隊同樣占據了大部分的地方,而在大清國控製之下的,也就是海州、蓋州和耀州等城池了,至於說大清國連接朝鮮的通道,早就被大明軍隊占據。


    唯有西北方向的草原部落,是可以聯係的,可草原比起大清國來說,更加的貧瘠。


    也就是說,大清國沒有可能突破大明朝廷和軍隊的封鎖。


    海上的貿易就更是無從說起,大清國沒有正規的水師,最為驍勇的滿八旗,也主要是依靠騎兵的強悍。


    等到皇太極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陷入到無力迴天的境地。


    大清國內部不穩定的因素早就顯露出來,按照皇太極當初的想法。滿人是一定要團結的,滿人權貴都是需要帶頭,這一點做的倒是不錯。大清國的滿人的確非常的團結,可惜這種團結僅僅局限在滿人之內。


    大清國的漢人、朝鮮人等等。已經徹底陷入到黑暗之中,看不到未來。


    滿人以及滿人權貴對漢人的打壓和欺淩,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就連沈陽都出現了打砸劫掠漢人的商鋪、將商鋪裏麵的貨物一搶而空的事情,官府對於此類的事情不聞不問,好像根本就沒有出現過一般。


    諸多滿人權貴的家中就更不用說了,時常有漢人奴隸被折磨致死,要知道皇太極曾經下旨。不準隨意欺淩家中奴隸,更不準隨意處死家中的奴仆,可惜在大清國,接近一年時間過去,這等的事情此起彼伏,剛開始一些滿人權貴還知道遮掩,後來是肆無忌憚,甚至將被折磨致死的漢人屍首掛在家中顯眼的地方,以警示更多的漢人。


    遭遇欺淩的漢人,基本沒有多少的活路。時時刻刻都處於危險之中,這也就導致了大部分的漢人從遼河乃至於遼南開始了逃亡之路,運氣好的漢人隻是少部分。一些漢人渡過了遼河,或者從遼南逃離到大明軍隊控製的地方,更多的漢人則無法逃離,被抓迴來之後,遭受到更加無情的折磨之中,甚至連家人也無法幸免。


    皇太極知道這一切,可他沒有龍顏大怒,甚至沒有懲戒做的很是過火的滿人。


    要知道做這些事情的滿人權貴太多了,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以及豫親王多鐸都是其中的滿人權貴。皇太極根本就無法懲戒,除非他想著對滿人權貴的團體真正的動手。


    近兩年之前。皇太極借機懲戒了郡王阿達禮和貝勒碩托,在滿人權貴中間引發了很大的震動。眾人意識到滿人權貴的中間不能夠出現裂縫,若是有人想著算計滿人權貴,皇太極是不會輕饒的,故而滿人權貴的怒火就轉移到漢人和朝鮮人的身上去了。


    折磨和仇視漢人的行為,會引發一些小規模的動蕩,但從整體上麵還不至於危及大清國的穩定,可糧食的缺乏,就真的會讓大清國無以為繼了。


    商貿封鎖的後果,已經逐漸體現出來了,當然這裏麵也有仇視和虐待漢人產生的後果。


    大清國占據的地方,氣候嚴寒,糧食的產量是很低的,甚至不能夠和大明的北方比較,至於說大明南方的糧食產量,則是大清國不可能企及的,人總是需要吃飯的,不管是大米還是麵粉,大清國的人口算起來不少了,經過多次的劫掠,生活在大清國的滿人、漢人、蒙古人以及朝鮮人等等,已經超過三百萬人。


    其中滿人就接近百萬之眾了。


    這說起來是好事情,特別是滿人開始壯大起來,從一個側麵也說明大清國發展的步伐是相當快的,比起前些年好了很多。


    但事情不總是有利的一麵,大清國如此多的人,總是需要吃飯才能夠活下去。


    在吃飯的問題上麵,皇太極不可能僅僅管著滿人和蒙古人,而不管其他人的死活。


    可惜大清國拿不出來那麽多的糧食,養不活那麽多的人。


    滿人幾乎就不會耕作,也不會有滿人願意從事耕種的事宜,他們是大清國的主人,是統治者,隻要盤剝漢人與朝鮮人就可以了,這勞作不是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滿人對漢人和朝鮮人的盤剝,也到了極致的地步,譬如說漢人耕作一畝田地,收成的八成必須要上繳,剩下的兩成可以用來維持生活,但這兩成的糧食,並非是漢人的財產,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滿人剝奪,滿人認為這些糧食是他們賞賜給漢人的。


    如此情況之下,漢人根本活不下去了。


    瑞元二年到瑞元三年,大清國餓死的漢人和朝鮮人超過了十萬人。


    一直盤剝漢人和朝鮮人的滿人不以為意,在他們看來,漢人死了就死了,沒有什麽大不了,可這樣的情況在皇太極看來,就是滅頂之災的到來。


    沒有了漢人的耕作,滿人吃什麽,沒有漢人創造出來的財富,滿人靠什麽生活,難道要迴到黑山白水之中去,依靠著狩獵過日子嗎,這麽多的滿人,狩獵根本無法養活。


    皇太極多次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商議,力圖阻止欺淩漢人和蒙古人的情況發生,可足智多謀的濟爾哈朗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因為滿人仇視漢人已經成為了一種思潮,特別是在這些年以來,八旗軍屢屢敗給大明軍隊之後,滿人權貴的怒氣沒有地方發泄。


    失去了遼西多有的地盤,讓這種仇視達到了頂點,而發泄仇恨的過程是漫長的,一時半會是不可能阻止的。


    讓皇太極更加擔心的事情,就是朝廷中漢人的情緒日益的頹廢,他們一方麵遭遇到滿人的打壓和淩辱,另外一方麵也開始抱團沉默的對抗。


    範文程的改變,是皇太極最為揪心的事情。


    大清國出現排斥漢人的思潮和行動之後,範文程的態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先前範文程還能夠進言,懇請皇上阻止此類情況的發生,但看見欺淩和侮辱漢人的事態愈發的厲害之後,範文程選擇了沉默,自此之後不再輕易開口說話,迴到府邸之後也基本是閉門不出。


    皇太極內心對範文程還是有些愧疚和體諒的,近兩年的時間過去,發生了不少的事情,豫親王多鐸曾經在大政殿公開責罵範文程,說範文程不是合格的奴才,甚至算不上是奴才,且將遼東之戰的失敗,歸咎到範文程的身上,盡管說皇太極怒斥了多鐸,可從此之後,滿人在大政殿直接攻擊漢人的情況有增無減。


    範文程成為了靶心,遭受了太多的侮辱。


    如此情況之下,期盼讓範文程還能夠拿出來當年的熱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權謀方麵,甚至包括在大清國如何發展的方麵,漢人之中的讀書人,在這方麵是有著很不錯能力的,相比較來說,滿人就要差很多了,皇太極必須要依托漢人來發展大清國。


    可惜的是,皇太極發現自己無法依靠範文程等漢人了,因為人家已經不開口說話了,就算是遭遇到滿人權貴的責罵,人家也是一聲不吭,默默的忍受。


    範文程的能力,皇太極完全相信,他依稀記得某一次和範文程商議朝中事情的時候,範文程專門提醒了遼東的事宜,說是與大明朝廷議和之後,務必要注意商貿的事宜,務必想方設法打通商貿的渠道,可那個時候皇太極沒有特別的在意。


    皇太極那個時候的心思,尚在穩定滿人集團上麵,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


    從這上麵就看出來,範文程早就發現了商貿方麵很有可能出現大問題,影響到大清國。


    也正是因為範文程的頹廢,皇太極心中有怒氣,在朝政方麵也很少直接詢問範文程了,當然,皇太極對範文程的疏遠,導致的是滿人權貴對漢人的壓迫更加的猖獗。


    發現局勢難以收拾的時候,皇太極開始高度重視這方麵的事宜了,不過皇太極的醒悟好像太晚了一些,因為曾經強盛的大清國,在不知不覺中間,已經表露出來孱弱的一麵,缺乏糧草、內部的不穩定,已經毒害了大清國曾經無比健碩的身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失落並收藏明末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