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九月十五日,紫禁城,乾清宮,早朝。


    內閣首輔錢士升率領諸多的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侍郎,以及都察院左右都禦使等人,早早就等候在乾清宮的外麵,他們站在最前麵,身後是京城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


    彈劾的奏折揣在錢士升的袖子裏麵,由內閣首輔出麵彈劾,這在大明朝廷還是第一次,內閣是需要處理都察院或者其餘文武大臣彈劾奏折的地方,此番卻由內閣首輔親自出麵彈劾,看來這一次的彈劾非同一般。


    辰時,朱由檢準時出現在乾清宮,所不同的是,朱由檢的身後跟隨有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司禮監太監、提督京營曹化淳,司禮監太監、內侍高起潛,司禮監太監、東廠提督王德化,司禮監太監龐天壽、杜勳等人。


    司禮監太監參與早朝的格局早就形成,可如此整齊的陣形還是第一次,而且還是跟隨皇上直接到乾清宮的,比起在乾清宮外麵等候的諸多文武大臣來說,待遇高了很多。


    天啟年間的司禮監大太監魏忠賢,曾經權傾朝野,引發了朝廷的震動,現如今這樣的格局,不禁讓人再次想起了魏忠賢。


    早朝開始,首先討論的是糧食問題。


    由於流寇入侵北直隸,占領了大名府,其勢力已經侵入到河間府等地,導致漕運被迫中止,京城的糧食瞬間變得緊張起來了,京城內人口接近百萬,一旦糧食供給不足,必將大亂,更加關鍵的是,山海關、宣府以及保定府等地的駐軍。糧食也是必須要保證的。


    至於說北直隸其他地方,內閣暫時沒有考慮,或許認為這些地方不需要糧食。


    這已經成為第一大問題。作為內閣首輔,錢士升不得不考慮。


    討論開始之後。爭吵就出現了,一部分人認為漕運必須要恢複,漕運總督府必須要保證漕糧的供給,漕糧的安全也應該由漕運總督府直接負責,這個觀點很是幼稚,誰都知道漕運總督府被鄭勳睿直接掌控,漕運總督曹馳就是鄭勳睿的心腹,人家願不願意提供漕糧都說不清楚。你還要人家保證漕糧的安全,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比較務實的觀點是對糧食實施管製,同時在京城內找到諸多的士大夫募集糧食,要知道京城內不少的大戶人家,存糧是不少的,若是能夠募集到糧食,京城還是能夠維持大半年以上時間的,至於說大半年之後怎麽辦,沒有誰去想。


    錢士升的觀點是對糧食實施管製的措施,同時戶部拿出來一定的銀兩。在京城購買糧食,保證供給,這個供給的主要對象。其一是朝中文武大臣,其二是宣府、山海關和保定府的大軍,至於說尋常的百姓,根本沒有考慮。


    錢士升還提出來建議,給漕運總督府去函,要求他們不能夠停止漕運,一旦北直隸的局勢穩定下來,漕運立刻恢複。


    錢士升的觀點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讚同,也有少部分人認為朝廷對待漕運總督府應該要強硬。不能夠一味的示弱,不管北直隸遭遇到什麽樣的境況。漕運總督府都是要保證漕糧的調運,這樣的觀點不可能得到采納和重視。


    皇上一錘定音。采納了錢士升的辦法,命內閣票擬,司禮監起草聖旨。


    其次討論的是京城防禦以及抵禦流寇的事宜。


    錦衣衛和東廠搜集到的情報,表明流寇已經占據北直隸的大同府,且占據了真定府與河間府的部分地方,山西大同邊軍正在與流寇激戰,大概是感覺到短時間之內難以擊潰大同邊軍,流寇已經撤離大同,朝著北直隸真定府的方向而來。


    情報對流寇總人數的統計為八十萬人。


    這個數字讓人涼颼颼的,朝廷目前能夠調集的大軍,包括山海關、宣府、大同以及保定等地,總數不過三十萬左右,其中保定府十五萬人,山海關十萬人,宣府三萬人,大同三萬人左右,這其中山海關、宣府和大同的軍隊是不能夠調動的,他們負責的都是邊關,唯一能夠與流寇作戰的就是駐紮在保定府的十五萬大軍。


    十五萬對陣八十萬,這樣的戰鬥不知道該如何的進行。


    看上去就是沒有希望的戰鬥。


    抵禦流寇戰鬥的討論剛剛開始,內閣首輔錢士升就拿出來彈劾奏折,當場高聲宣讀了。


    這是彈劾內閣次輔、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奏折,彈劾奏折上麵,幾乎所有的內閣大臣都署名了,彈劾的罪行是非常嚴重的,那就是楊嗣昌暗地裏勾結流寇,讓李自成獲取到了都督同知的敕封,楊嗣昌率領的朝廷大軍,根本就沒有想著抵禦流寇,而是想著投降流寇,朝廷大軍本應該進入山西剿滅流寇,如今卻退到了保定府,讓流寇輕易占據了大名府等地。皇上要嚴懲楊嗣昌,削去其一切官職,投入到大牢之中,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抵禦流寇。


    彈劾奏折寫的有些長,錢士升念得聲情並茂。


    整個的乾清宮都是靜悄悄的,隻有錢士升的聲音迴蕩。


    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了,錢士升準備彈劾楊嗣昌的事宜,他早就知道,也專門委托司禮監太監、內侍高起潛與錢士升交談,勸說錢士升不要彈劾,如此關鍵時候,楊嗣昌正率領朝廷大軍抵禦流寇,朝廷內部需要的是團結一心。


    可惜事情沒有朝著朱由檢的意願發展,錢士升在早朝的時候,公開彈劾楊嗣昌。


    錢士升念完彈劾奏折之後,侯恂等內閣大臣也站出來,列舉楊嗣昌的罪狀。


    文武大臣開始議論紛紛,總體的意見是要懲戒楊嗣昌,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


    就在眾人議論的時候,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開口說話了。


    太監說話的聲音有些奇特,可以用娘娘腔來形容。


    王承恩開口的時候,乾清宮內迅速安靜下來。


    王承恩不同意對楊嗣昌的彈劾,有關楊嗣昌勾結流寇的事宜,王承恩斥之無稽之談,當初楊嗣昌建議招撫李自成,讓流寇進攻陝西,這件事情與他王承恩有著莫大的關係,乃是他王承恩與楊嗣昌直接商議的,至於說李自成為什麽掉轉身進攻朝廷大軍,則有可能是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詳細了解情況。


    王承恩認為,現在正是關鍵時刻,楊大人率領的大軍正在保定府抵禦流寇,且楊大人文武雙全,朝廷之中暫時無人能夠代替,撤迴楊大人的舉措,就是自毀長城。


    王承恩還強調指出,朝廷處於多事之秋,此刻需要內部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


    王承恩說完之後,高起潛也跟著開口了。


    作為內侍,高起潛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可以幫助皇上處理諸多的奏折。


    高起潛開口,說及皇上敕封李自成的事宜,聖旨是他親自起草的,並非是楊嗣昌做出的決定,楊嗣昌隻不過是建議,錦衣衛和東廠偵查到的情報,流寇的確在潼關發動了進攻,此番流寇轉頭進攻朝廷大軍,可能是在潼關遭遇到了慘敗。


    高起潛認為楊嗣昌率領大軍撤離到保定府,那是部署的需要,絕非是退卻,更不是勾結流寇的罪證。


    在楊嗣昌的問題上麵,司禮監與內閣產生了直接的對撞。


    其實司禮監與內閣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嘉靖和萬曆年間就表現的很是突出了,天啟年間,司禮監完全壓製了內閣,崇禎初年,內閣完全壓製了司禮監,現在司禮監慢慢開始抬頭,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不說完全壓製內閣,至少與內閣分庭抗禮了。


    司禮監與內閣之間的爭議,最終還是需要皇上拍板。


    其實王承恩開口為楊嗣昌辯護的時候,眾人就知道最終結局如何了,王承恩時刻都跟隨在皇上的身邊,其開口說出來的話語,肯定是代表了皇上的意思,如今的情況之下,內閣已經沒有辦法與司禮監抗衡了。


    內閣首輔錢士升,幾個月之前就失去了皇上徹底的信任,特別是楊嗣昌出任內閣次輔之後,而此番錢士升不遺餘力的彈劾,怕也是想除去內閣之中的阻礙。


    朱由檢終於開口了,這一次他非常的幹脆,毫不留情的駁斥了錢士升的彈劾,認為楊嗣昌忠心耿耿,完全值得信任,此番的彈劾乃是親者痛仇者盡快的舉措,日後不要提及。


    朱由檢還當場宣布,敕封楊嗣昌為太子太師,率領朝廷大軍抗擊流寇。


    朱由檢開口的時候,錢士升一直都是低著頭,本來想著反駁的他,沒有開口,不知道內心在想些什麽。


    早朝結束之後,朝中的議論很快出現,此番的議論對錢士升很是不利,眾人認為皇上已經開始完全信任司禮監以及內閣次輔楊嗣昌,排斥內閣首輔錢士升,或許不長時間之後,內閣首輔就要調整人選了。


    楊嗣昌麵臨的局勢,也是非常不利的,以十五萬大軍抵禦近百萬的流寇,想要獲取勝利太困難,能夠讓流寇知難而退,迴到山西與河南去就很不錯了。


    沒有人認為楊嗣昌能夠真正獲取戰鬥的勝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失落並收藏明末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