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與連橫可以說是貫穿戰國時代的兩項最偉大的戰略思想。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卻非常之複雜。


    而且相對來說,合縱需要克服的困難是明顯大於連橫的。


    因為合縱的目的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所以內部的團結齊心非常重要。


    偏偏人心又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善變的東西,尤其是一位君王的心。


    因此曆來合縱之敗,都是敗在人心不齊,未竟全功就分崩離析之上。m.cascoo


    信陵君魏無忌作為本次合縱的發起者,也是總指揮,自然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鐵血盟作為他麾下的觸須,勢力遍及七國大小角落,為他提供了無數隱秘情報,也是他維護合縱戰線統一的重要力量。


    所以,實際上燕王派出了快馬信使還沒到劇辛的大營,魏無忌便已經得知了此事,並投以密切關注。


    目前五國合縱聯軍中,趙魏兩國都是他的基本盤,韓國則是被他們包夾在中間,基本上連動彈的餘地都沒有。楚國的真正執掌者黃歇的能力也值得肯定,至少能看得清局勢,不會太拖後腿。


    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就是燕國!


    首先,燕國從國君到輔臣都是蠢貨,即便是一力主戰的太子燕丹,在魏無忌眼裏也不過是個誌大才疏之輩罷了。


    其次,燕國這次是被裹攜出兵的,因為從地緣位置來看,攻擊秦國對於燕國的確沒有什麽實際利益可言。他們不可能跨越趙國、魏國、韓國的龐大疆域,在河西或者河東拿下一塊飛地來。


    唯一可行的辦法其實是置換。


    比如說燕國在本次合縱中立下的功勳可以分到三座城池,那麽就由與他接壤的趙國從東北部邊境劃給他三城,以換取在河東河西之地燕國贏得的戰利品被趙國接手。


    如果戰事順利完結,以信陵君的威望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件多難的事情。


    因為趙魏韓三國其實就經常換地,而且由於竊符救趙以及旅居趙國十年之久的關係,信陵君的話在趙國是十分有影響力的。


    但前提是,戰事完結才能分贓。


    現在雙方正在酣戰,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敦促趙國現在就給燕國劃地。


    因此,燕國在信陵君眼裏一直就是重點關注的目標,生怕他們中途搞出一些幺蛾子來。


    所以,當劇辛整頓燕軍拔營離開的時候,信陵君立即就派人通知了趙國的領軍大將李牧。不僅如此,為了避免雙方發生直接衝突,他還派出了魏國的使者前往說和。


    至於他自己,作為中軍主帥是不能擅自離開的,所以隻能手書一封讓使者帶上。


    ……


    ……


    北線。


    劇辛作為燕國老將,做事還是比較穩重周密的。


    雖然燕王的命令是讓他迴頭偷襲趙國,但他在權衡之後並沒有選擇直接進攻距離更近的李牧大營,而是選擇了北上。


    此時趙軍精銳大半都在李牧手下,駐紮在河西境內。趙國本土算得上空虛,劇辛雖然沒信心能跟李牧正麵對抗,但跑去欺負欺負那些留守士卒還是有信心的。


    而且劇辛曾經是跟樂毅共事過的名將,偌大趙國除了李牧之外,並沒有其他將領能被他看在眼裏。


    當然了,他忌憚李牧也不是認為自己不如對方,而是覺得手下士卒不如趙國邊軍精銳罷了。


    但是怎麽說呢,劇辛的規劃聽起來倒是不錯,但他率軍沒走多遠就發現了問題。


    背後有人在追擊!


    “將軍,趙軍已經發現我們的動向了,怎麽辦?”


    劇辛的副將一臉忐忑。


    因為燕趙合兵北線的緣故,李牧有多厲害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明眼人都很清楚,再加上燕國本來出的人就少,要是在野外跟李牧所部遭遇的話,下場都不用細想。


    “這麽快?!”


    劇辛眉頭緊皺,他沒想到李牧居然如此警覺,而且這麽果斷。


    要知道他們可是正在跟王翦對峙呢,這一個搞不好就會被秦軍所趁啊!


    抬頭望了望在月色下一馬平川的地形,劇辛說道,“合縱本來就是出於自願,現在我們燕國不願意繼續打了,撤退有什麽不行?他李牧難道還敢率先攻擊我們嗎?哼,原地停下,本將就在這裏等著,看看李牧有什麽可說的!”


    至於什麽攻伐趙國的密令,反正不是還沒開始做嘛?那就當它不存在!


    光聽這幾句話倒是顯得他正義凜然,然而實際情況是在平原地形他們根本跑不過後麵的騎兵部隊,不停下也得被追上。


    不多時,後方的馬蹄聲漸漸逼近,當先一位雄壯威武的將軍勒馬長嘶,高聲喊話道:“劇辛將軍在嗎?你們為何要突然撤離?”


    劇辛也打馬上前,言語間半點都不示弱:“李牧,我們燕國隻是你們合作伐秦,並不是趙國的從屬。如今我們不想打了要歸國,你待如何?”


    “不想打了?”


    李牧麵色一沉。


    雖然後世在評價戰國名將的時候,大家總是說李牧長於軍陣指揮、短於政治眼光,比起王翦的全能來說略顯不足。


    但李牧隻是不擅長權謀爭鬥,並不是隻知道打仗而沒有全局考量。


    如今天下局勢他看得很清楚,雖然說合縱一方中燕國占據的力量比重很小,就算劇辛這兩萬人迴去了,對於合縱聯軍戰鬥力的影響也不算多麽嚴重。


    但問題並不是這麽算的。


    俗話說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五國合縱伐秦本就如履薄冰,任何一點錯誤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燕國的退出會嚴重打擊所有人的信心,而戰爭中,士氣是最重要的一環。


    而且齊國在背後不參與合縱,大家也不多防備是因為知道現在的齊國真的沒什麽力量和心思來給他們搗亂。


    但是燕國不同。


    首先趙國就不能放心燕國會乖乖待在背後不搞事。


    一旦有了這種擔心,那趙國就得分兵看著邊境,這一進一出之下,差別可就大了。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趙魏兩國要攜裹逼迫燕國出兵的原因。


    就是因為把他放在背後,大家都不安心。


    想到這裏,李牧又掏出信陵君送過來的密令看看,隻見那上麵如鐵鉤銀劃一般寫著許多小字,但中心思想就是:無論如何要把燕軍留在前線,若實在有處理不了的麻煩,可以傳信給他另行商議。


    於是李牧果斷揮手:“都給我圍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一人開始煉蠱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物工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物工程並收藏從一人開始煉蠱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