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昭宛騎在馬上,雖然頭上戴著帽子,但是臉被寒風吹得通紅,她眼中的歡喜那麽明顯,她還小,隻像他的小妹妹,郭榮在這時候突然生出了很強烈的動容感,若是昭宛是男子,那她就是他的兄弟,他一定會此時上前和她擁抱。
郭榮說:“你怎麽知道我今日迴來,跑這麽遠來找我?”
昭宛騎著馬走到郭榮的馬旁,和他一起走。
郭榮在外麵奔波了月餘,臉比離開時黑了很多,大約是很辛苦,神色上也帶著疲憊。
他總是這麽辛苦,昭宛在心裏長歎,而她並沒有幫上忙。
“你離開這麽久,毫無音訊,我實在擔心,今日是歲除,明日就是元日了,想著你要是要迴來,一定會趕在這一日迴,在劉府無事,我便騎了馬出門,沒想到真的遇到了你。”
郭榮道:“我給世子送過信,他沒對你講嗎?我雖然去了契丹國,但並沒有事。”
昭宛不知道郭榮給劉承訓送過信,她的心裏有些不好受,也許是世子開始防備她了?也許是世子不願意自己知道郭榮的消息?
昭宛說:“最近太原城裏也沒什麽事,入冬了,幾乎沒有戰事,大家都想著過春節。”
郭榮身後還跟著好幾位隨侍死士,但是為了讓昭宛和郭榮說話,他們稍稍落後了兩人。
郭榮問起跟著昭宛那匹棕馬,“你為何帶了一匹馬出來,卻沒有帶包裹。”
要走很遠的話,多備一匹馬便可以換著馬騎,馬不會太累,郭榮以為昭宛帶兩匹馬是準備走遠路,但昭宛卻沒帶行李,很顯然就顯得奇怪。
昭宛看了那馬一眼,出口道:“那馬是劉承祐的,他跟著我出城,半路上下了馬,我就趕著他的馬隨我一起走了。”
雖然昭宛的語氣裏沒什麽情緒,但郭榮聽得出她是故意對劉承祐那麽做的,他問:“劉二郎最近依然騷擾你?”
昭宛想到他對自己胡言亂語的那些話,便說:“他隻是被我打敗了不服氣,想著法子要討迴臉麵來。不過他就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淘氣小郎,我不怕他。”
郭榮道:“他畢竟是劉公次子,他要對你不利,防不勝防。”
昭宛說:“天下之大,處處戰亂,何處無白骨,何處是安身之所?既然並無安全之地,在劉府又算什麽?劉承祐根本傷害不到我。”
郭榮因她這話心中一慟,道:“天下總有歸一時,到時候,一定讓你有安身之所。”
昭宛對他一笑,“好,我信你!”
兩人正說著話,郭榮遠遠看到前方路上有幾人騎著馬朝這邊來,待那幾騎走近,他便認出了最中間的馬上坐著劉承祐,另外幾人應當是他的從人。
劉承祐也看到了昭宛和郭榮,雖然郭榮在劉知遠和劉承訓跟前都是受用的人,他對郭榮的印象卻並不深,因為劉知遠和劉承訓跟前其他能人也很多。
但看到昭宛和郭榮說話,而且隨著他一起返城,他便對郭榮留了心。
郭榮向他問候道:“見過郎君。”
劉承祐並沒有理他,隻是看向昭宛:“你今日捉弄我,以為我不敢處置你?”
昭宛道:“郎君這是汙蔑我了,我如何敢捉弄你,再者,誰看到了嗎?你又因私故意刁難我。”
劉承祐一聽,冷笑了起來,策馬走到昭宛身邊,“你一直有這份傲氣才好。”
昭宛不想理他,馬上騎馬飛馳起來,劉承祐趕緊騎著屬下的馬追了上去。
他那匹棕馬像是看上了昭宛的馬一樣,見昭宛騎馬離開,也撒丫子追了上去。
郭榮在後麵見昭宛和劉承祐你追我趕,隻好也吩咐手下趕緊追上去,“我們也快些吧,不然天要黑了,不能入城。”
為了避嫌,昭宛比郭榮先進城,然後她直接迴了劉府,迴了劉府,劉承祐要顧忌劉承訓的威嚴,反而不敢過分。
而郭榮則先迴了郭府同郭威商量了事情後,這才和郭威到劉府迴報。
因時間已晚,劉府已在用晚宴,劉知遠從晚宴上離席,帶著劉承訓,專門入書房召見郭榮和郭威。
郭榮將在契丹國所見所謂向劉知遠做了稟報,“白可久到了契丹臨潢府,契丹主耶律德光親自召見了他,讓他做了雲州觀察使。白可久有勇無謀,性情暴躁,帶去契丹國的兵力有限,本不該被授予雲州觀察使的高位,耶律德光這麽做,不過是想以此引誘白承福帶著吐穀渾族前去投效。既然如此,白可久定然會讓人帶密信前去找白承福,如今,截獲白可久的密信十分重要。有了密信,便可前往京城對天家密報此事。陛下不會不顧忌白承福叛變晉國。”
劉知遠道:“這件事,你做得很好。截獲白可久密信之事,你要好好盡心。”
“是。”郭榮應後又道:“屬下在契丹國,見被高祖割出的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受契丹人使役,生活十分困苦,他們很想迴歸晉國。而契丹主在此前雖然打了數次大敗仗,但並沒有傷到契丹國的元氣,契丹主在明年很可能會再次南下。主公當為此做些準備,加強東邊防線。”
劉知遠道:“如今朝廷不給河東糧餉,河東的日子難熬。”
郭威道:“若是能得吐穀渾族財貨糧草,當能支持一段時間。”
劉知遠雖然沒應,但很顯然他也是這麽想的。
劉知遠嘉獎和賞賜了郭榮,又道:“如今你在為我辦密事,無法給你加官,待事成之後,我一定不會薄待你。”
郭榮行大禮道:“多謝主公。”
昭宛騎在馬上,雖然頭上戴著帽子,但是臉被寒風吹得通紅,她眼中的歡喜那麽明顯,她還小,隻像他的小妹妹,郭榮在這時候突然生出了很強烈的動容感,若是昭宛是男子,那她就是他的兄弟,他一定會此時上前和她擁抱。
郭榮說:“你怎麽知道我今日迴來,跑這麽遠來找我?”
昭宛騎著馬走到郭榮的馬旁,和他一起走。
郭榮在外麵奔波了月餘,臉比離開時黑了很多,大約是很辛苦,神色上也帶著疲憊。
他總是這麽辛苦,昭宛在心裏長歎,而她並沒有幫上忙。
“你離開這麽久,毫無音訊,我實在擔心,今日是歲除,明日就是元日了,想著你要是要迴來,一定會趕在這一日迴,在劉府無事,我便騎了馬出門,沒想到真的遇到了你。”
郭榮道:“我給世子送過信,他沒對你講嗎?我雖然去了契丹國,但並沒有事。”
昭宛不知道郭榮給劉承訓送過信,她的心裏有些不好受,也許是世子開始防備她了?也許是世子不願意自己知道郭榮的消息?
昭宛說:“最近太原城裏也沒什麽事,入冬了,幾乎沒有戰事,大家都想著過春節。”
郭榮身後還跟著好幾位隨侍死士,但是為了讓昭宛和郭榮說話,他們稍稍落後了兩人。
郭榮問起跟著昭宛那匹棕馬,“你為何帶了一匹馬出來,卻沒有帶包裹。”
要走很遠的話,多備一匹馬便可以換著馬騎,馬不會太累,郭榮以為昭宛帶兩匹馬是準備走遠路,但昭宛卻沒帶行李,很顯然就顯得奇怪。
昭宛看了那馬一眼,出口道:“那馬是劉承祐的,他跟著我出城,半路上下了馬,我就趕著他的馬隨我一起走了。”
雖然昭宛的語氣裏沒什麽情緒,但郭榮聽得出她是故意對劉承祐那麽做的,他問:“劉二郎最近依然騷擾你?”
昭宛想到他對自己胡言亂語的那些話,便說:“他隻是被我打敗了不服氣,想著法子要討迴臉麵來。不過他就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淘氣小郎,我不怕他。”
郭榮道:“他畢竟是劉公次子,他要對你不利,防不勝防。”
昭宛說:“天下之大,處處戰亂,何處無白骨,何處是安身之所?既然並無安全之地,在劉府又算什麽?劉承祐根本傷害不到我。”
郭榮因她這話心中一慟,道:“天下總有歸一時,到時候,一定讓你有安身之所。”
昭宛對他一笑,“好,我信你!”
兩人正說著話,郭榮遠遠看到前方路上有幾人騎著馬朝這邊來,待那幾騎走近,他便認出了最中間的馬上坐著劉承祐,另外幾人應當是他的從人。
劉承祐也看到了昭宛和郭榮,雖然郭榮在劉知遠和劉承訓跟前都是受用的人,他對郭榮的印象卻並不深,因為劉知遠和劉承訓跟前其他能人也很多。
但看到昭宛和郭榮說話,而且隨著他一起返城,他便對郭榮留了心。
郭榮向他問候道:“見過郎君。”
劉承祐並沒有理他,隻是看向昭宛:“你今日捉弄我,以為我不敢處置你?”
昭宛道:“郎君這是汙蔑我了,我如何敢捉弄你,再者,誰看到了嗎?你又因私故意刁難我。”
劉承祐一聽,冷笑了起來,策馬走到昭宛身邊,“你一直有這份傲氣才好。”
昭宛不想理他,馬上騎馬飛馳起來,劉承祐趕緊騎著屬下的馬追了上去。
他那匹棕馬像是看上了昭宛的馬一樣,見昭宛騎馬離開,也撒丫子追了上去。
郭榮在後麵見昭宛和劉承祐你追我趕,隻好也吩咐手下趕緊追上去,“我們也快些吧,不然天要黑了,不能入城。”
為了避嫌,昭宛比郭榮先進城,然後她直接迴了劉府,迴了劉府,劉承祐要顧忌劉承訓的威嚴,反而不敢過分。
而郭榮則先迴了郭府同郭威商量了事情後,這才和郭威到劉府迴報。
因時間已晚,劉府已在用晚宴,劉知遠從晚宴上離席,帶著劉承訓,專門入書房召見郭榮和郭威。
郭榮將在契丹國所見所謂向劉知遠做了稟報,“白可久到了契丹臨潢府,契丹主耶律德光親自召見了他,讓他做了雲州觀察使。白可久有勇無謀,性情暴躁,帶去契丹國的兵力有限,本不該被授予雲州觀察使的高位,耶律德光這麽做,不過是想以此引誘白承福帶著吐穀渾族前去投效。既然如此,白可久定然會讓人帶密信前去找白承福,如今,截獲白可久的密信十分重要。有了密信,便可前往京城對天家密報此事。陛下不會不顧忌白承福叛變晉國。”
劉知遠道:“這件事,你做得很好。截獲白可久密信之事,你要好好盡心。”
“是。”郭榮應後又道:“屬下在契丹國,見被高祖割出的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受契丹人使役,生活十分困苦,他們很想迴歸晉國。而契丹主在此前雖然打了數次大敗仗,但並沒有傷到契丹國的元氣,契丹主在明年很可能會再次南下。主公當為此做些準備,加強東邊防線。”
劉知遠道:“如今朝廷不給河東糧餉,河東的日子難熬。”
郭威道:“若是能得吐穀渾族財貨糧草,當能支持一段時間。”
劉知遠雖然沒應,但很顯然他也是這麽想的。
劉知遠嘉獎和賞賜了郭榮,又道:“如今你在為我辦密事,無法給你加官,待事成之後,我一定不會薄待你。”
郭榮行大禮道:“多謝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