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葛老已經做成了馬匹生意,他經過郭榮的中介,從黨項人那裏買了兩百匹好馬,黨項人的馬是從定難過來的,比之吐穀渾的馬更好,他們自去和黨項人交接,郭榮則用了葛老他們的公驗,要瞞過粗心的吐穀渾人不算難事。
當天下午,白可久就派了一行手下隨著郭榮離開,準備前往太原。
郭榮特地看了,其中就有之前劫掠過他們的騎兵兵士在,於是心中更是篤定。
吐穀渾騎兵和郭榮等人都是善於急行軍的,他們並未進入離石城,當日便騎馬趕往了太原。
因為要帶千斤茶葉和百匹絲綢,白可久派了三十人的騎兵隨著郭榮前往太原,這樣,不隻是可以押貨,也可以防範郭榮臨時反悔,到時候茶葉和絲綢隻要已經裝上了吐穀渾人的馬背,那東西便是他們的了。
從離石到太原,騎馬也就兩天時間,他們在第三天上午就趕到了太原。
郭威和郭崇威早就等在了太原城裏,探馬早早發現了郭榮帶著吐穀渾的騎兵往太原城來,探馬迴來向郭威匯報後,郭威便做好了準備。
兵士和一般人並不一樣,他們身上有兵士特有的氣質,而郭榮身上如今還絕沒有從軍後的那種氣質,而是商人的樣子,所以那些隨他前往太原的吐穀渾騎兵,並沒有人懷疑。再說,郭榮一直說的是帶著南方口音的話語,這也足以混淆大家的視聽。
在太原城門處勘驗了公驗後,所有人都進入了太原城中。
郭榮說道:“我們的貨物在前麵的客棧中。”
這時候的客棧大多數時候是供商人使用,裏麵都會提供給客人放貨物的地方,那些吐穀渾騎兵不疑有他,因在城中不能騎馬疾行,大家都下了馬來,牽著馬往前走。
看到這麽一群兇神惡煞的人,周圍的百姓都躲得遠遠的,正在此時,變故突生。
郭榮等人突然拔出了劍來,指向了吐穀渾兵士,埋伏在周圍巷道中的士兵衝了出來,包圍住了吐穀渾兵士。
吐穀渾兵士條件反射已經拔刀相向,兩方已經要短兵相接,郭威和郭崇威走了出來,郭威對著吐穀渾騎兵道:“爾等此前在河東劫掠百姓和商隊,此罪不可赦,爾等可認罪。”
那些吐穀渾騎兵,隻有幾人會說漢化,且並不通順,有一人當即便道:“我們劫掠商隊又如何,你們這是要和我族開戰嗎?”
郭威說道:“我們隻是奉太原府尹之命抓捕爾等劫匪,你這麽說,是想挑撥晉國和吐穀渾部的關係。”
他一聲令下:“把他們抓起來。”
雖然吐穀渾騎兵以勇猛著稱,但是他們隻有三十人,抵不過郭威帶著數百人,他們即使有反抗,但很快也都束手就擒了。
昭宛第一個騎馬前往太原府尹衙門,同衙門護衛表明身份,便被帶了進去。
劉承訓正在衙門中處理公事,聽到昭宛迴來,他馬上從書案後站起了身來,迎出房門去,昭宛對著他行禮,他趕緊上前扶住了她的手,“不要多禮,事情如何?”
他問完後才想起昭宛是女娘,尷尬地又不著痕跡地把昭宛的手放開了,甚至推後了一步,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心虛和臉紅。
昭宛倒沒注意到這麽多,道:“郭郎在離石城便問出了劫掠我們商隊的吐穀渾騎兵乃是白可久一部的騎兵,我們將他們引誘到了太原城,如今,郭公已經派人抓捕了他們,他們很快就會被押送到府衙來,還請世子有所準備,好好審問他們。”
郭榮一出手便將事情辦得妥妥的,作為他投效之人,劉承訓自然高興,當即道:“好,這就準備升堂。”
劉承訓又派人去向劉知遠說明了此事,但是因為這件事暫時讓劉承訓處理,劉知遠便沒有親自前來審訊這些被抓的騎兵,而且他不親自來,也正好不用將此事上升到河東節度使這樣一方藩帥同吐穀渾部族的高度。
便隻是太原府尹處理境內賊匪而已。
那些騎兵很快就被押送到了府衙,看著被強迫跪在府衙大堂裏的被五花大綁的吐穀渾騎兵,劉承訓趕緊非常痛快,他坐在主位上,並讓郭威和李洪威一左一右坐在大堂兩邊前麵,而郭崇威和郭榮則跟在了郭威的身後,堂中還有郭威這次挑出來的武藝高強的精兵,護衛堂中的安全,而並沒有使用府衙裏的護衛。
除了他們,在堂外還站著一些來看情況的一般百姓,一時間,整個府衙都是人。但是卻沒有人說話,呈現一片安靜。
昭宛伺候在劉承訓身側,麵無表情地看著堂下的吐穀渾人,就是這些人害死了她之前的馬,還有商隊那些戰死的夥計,以及那些她不認識,但是被這些人劫掠的過的人。
劉承訓平素非常溫和,此時卻滿臉肅然,喝道:“已經有人證證明爾等便是之前劫掠了商隊的劫匪,除此,你們也當認識這些首級才對。”
他抬了一下手,就有人將郭榮之前獻上的劫掠商隊的賊匪首級送到了堂上來,那些首級被裝在木盒子裏,盒子裏麵墊了石灰,過了這麽幾天,也依然麵目可見。
這些首級一送來,那些被抓的吐穀渾騎兵便大吼大叫地罵起來,劉承訓不等他們罵完,已經結案了,說:“既然你們已經承認你們劫掠了商隊,且殺了不少人,那麽,按律罪該處死,三日後便行刑,爾等還有何話說。”
吐穀渾人除了大罵,並沒有狡辯或者求饒之言,甚至有人罵:“且看首領攻下太原,你們都得死。”
當堂的其他人麵色都很難看,說這話的人,被郭崇威衝上前去一刀砍殺在了堂上,其他吐穀渾人則群情激奮,但都被拖了下去。
在外麵看熱鬧的百姓,此時卻覺得大快人心,讚頌世子劉承訓的英明神武。
當晚,劉承訓帶著郭威見了劉知遠,郭威在短短幾日裏就將事情辦得不錯,他非常高興,不由對郭威更是倚重,甚至說:“有你在,我心甚安。”
郭威從王府出來,一直在等他的郭榮,便接了他一起迴家,到家後,兩人又進入書房進行了詳談。
郭榮從幾歲開始到郭威身邊,一直以來,便沒有任何地方讓郭威失望,他自是喜愛這個養子的,除此,他甚至是要依靠這個兒子,他拍了拍郭榮的肩膀,說:“榮兒,你這次辦得不錯,主公大讚我們這次的行動,我也因此領了兵,而世子又很看重你,在主公跟前多次讚你勇猛多謀,主公很是高興,得主公如此器重,以後我們自會步步高升。”
郭榮說道:“能夠為父親分憂,乃是兒子的本分。不過這件事才剛開了個頭,要將吐穀渾部族整個趕出河東甚至打垮他們,以後還有很多事要走呢。兒子不敢懈怠。”
郭威頷首,“對。”
郭榮又說:“除此,父親現在跟著劉公,是他心腹,劉公如今受天家忌諱,天家已然剝了劉公都統之權,密謀大計,也再不讓劉公參與,如若劉公不代天家之位,以後恐怕會被天家處置。”
郭威道:“天家真要和主公翻臉,主公如南平南楚一般在此地自立,天家怕也是攻不下此地。”
郭榮道:“太原乃是龍興之地,主公要謀天下,也隻是缺一個契機了。”
郭威很讚同,之後他又對郭榮說:“知你迴了太原,鄭公想見你,你看你何時抽了時間去拜訪他。”
郭威所說的鄭公,其名叫鄭仁誨,同他亦師亦友。
鄭仁誨年已近六旬,為太原本地人,年輕時追隨過晚唐驍將陳紹光,陳紹光有一次喝醉了,逞勇鬥狠,抽佩劍抵著鄭仁誨,當時周圍的人怕被他誤傷到,趕緊跑了躲開,隻有鄭仁誨直直站著,毫無懼色,陳紹光很佩服他,扔了劍說:“你有這樣的器度,必定要享世間富貴。”陳紹光之後做了典郡,就讓他做了副職。但之後,因天下大亂,他便迴了鄉裏,再不問世事。
不過從他和陳紹光之事也可看出鄭公為人。
他為人非常端厚謹慎,十分有禮,又飽讀經史黃老,很有學問,且有治世之能,隻是他認為沒有明主,故而不願意再出仕。他可算是郭榮的老師,隻是並未拜師而已。
郭榮當即道:“是。”
葛老已經做成了馬匹生意,他經過郭榮的中介,從黨項人那裏買了兩百匹好馬,黨項人的馬是從定難過來的,比之吐穀渾的馬更好,他們自去和黨項人交接,郭榮則用了葛老他們的公驗,要瞞過粗心的吐穀渾人不算難事。
當天下午,白可久就派了一行手下隨著郭榮離開,準備前往太原。
郭榮特地看了,其中就有之前劫掠過他們的騎兵兵士在,於是心中更是篤定。
吐穀渾騎兵和郭榮等人都是善於急行軍的,他們並未進入離石城,當日便騎馬趕往了太原。
因為要帶千斤茶葉和百匹絲綢,白可久派了三十人的騎兵隨著郭榮前往太原,這樣,不隻是可以押貨,也可以防範郭榮臨時反悔,到時候茶葉和絲綢隻要已經裝上了吐穀渾人的馬背,那東西便是他們的了。
從離石到太原,騎馬也就兩天時間,他們在第三天上午就趕到了太原。
郭威和郭崇威早就等在了太原城裏,探馬早早發現了郭榮帶著吐穀渾的騎兵往太原城來,探馬迴來向郭威匯報後,郭威便做好了準備。
兵士和一般人並不一樣,他們身上有兵士特有的氣質,而郭榮身上如今還絕沒有從軍後的那種氣質,而是商人的樣子,所以那些隨他前往太原的吐穀渾騎兵,並沒有人懷疑。再說,郭榮一直說的是帶著南方口音的話語,這也足以混淆大家的視聽。
在太原城門處勘驗了公驗後,所有人都進入了太原城中。
郭榮說道:“我們的貨物在前麵的客棧中。”
這時候的客棧大多數時候是供商人使用,裏麵都會提供給客人放貨物的地方,那些吐穀渾騎兵不疑有他,因在城中不能騎馬疾行,大家都下了馬來,牽著馬往前走。
看到這麽一群兇神惡煞的人,周圍的百姓都躲得遠遠的,正在此時,變故突生。
郭榮等人突然拔出了劍來,指向了吐穀渾兵士,埋伏在周圍巷道中的士兵衝了出來,包圍住了吐穀渾兵士。
吐穀渾兵士條件反射已經拔刀相向,兩方已經要短兵相接,郭威和郭崇威走了出來,郭威對著吐穀渾騎兵道:“爾等此前在河東劫掠百姓和商隊,此罪不可赦,爾等可認罪。”
那些吐穀渾騎兵,隻有幾人會說漢化,且並不通順,有一人當即便道:“我們劫掠商隊又如何,你們這是要和我族開戰嗎?”
郭威說道:“我們隻是奉太原府尹之命抓捕爾等劫匪,你這麽說,是想挑撥晉國和吐穀渾部的關係。”
他一聲令下:“把他們抓起來。”
雖然吐穀渾騎兵以勇猛著稱,但是他們隻有三十人,抵不過郭威帶著數百人,他們即使有反抗,但很快也都束手就擒了。
昭宛第一個騎馬前往太原府尹衙門,同衙門護衛表明身份,便被帶了進去。
劉承訓正在衙門中處理公事,聽到昭宛迴來,他馬上從書案後站起了身來,迎出房門去,昭宛對著他行禮,他趕緊上前扶住了她的手,“不要多禮,事情如何?”
他問完後才想起昭宛是女娘,尷尬地又不著痕跡地把昭宛的手放開了,甚至推後了一步,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心虛和臉紅。
昭宛倒沒注意到這麽多,道:“郭郎在離石城便問出了劫掠我們商隊的吐穀渾騎兵乃是白可久一部的騎兵,我們將他們引誘到了太原城,如今,郭公已經派人抓捕了他們,他們很快就會被押送到府衙來,還請世子有所準備,好好審問他們。”
郭榮一出手便將事情辦得妥妥的,作為他投效之人,劉承訓自然高興,當即道:“好,這就準備升堂。”
劉承訓又派人去向劉知遠說明了此事,但是因為這件事暫時讓劉承訓處理,劉知遠便沒有親自前來審訊這些被抓的騎兵,而且他不親自來,也正好不用將此事上升到河東節度使這樣一方藩帥同吐穀渾部族的高度。
便隻是太原府尹處理境內賊匪而已。
那些騎兵很快就被押送到了府衙,看著被強迫跪在府衙大堂裏的被五花大綁的吐穀渾騎兵,劉承訓趕緊非常痛快,他坐在主位上,並讓郭威和李洪威一左一右坐在大堂兩邊前麵,而郭崇威和郭榮則跟在了郭威的身後,堂中還有郭威這次挑出來的武藝高強的精兵,護衛堂中的安全,而並沒有使用府衙裏的護衛。
除了他們,在堂外還站著一些來看情況的一般百姓,一時間,整個府衙都是人。但是卻沒有人說話,呈現一片安靜。
昭宛伺候在劉承訓身側,麵無表情地看著堂下的吐穀渾人,就是這些人害死了她之前的馬,還有商隊那些戰死的夥計,以及那些她不認識,但是被這些人劫掠的過的人。
劉承訓平素非常溫和,此時卻滿臉肅然,喝道:“已經有人證證明爾等便是之前劫掠了商隊的劫匪,除此,你們也當認識這些首級才對。”
他抬了一下手,就有人將郭榮之前獻上的劫掠商隊的賊匪首級送到了堂上來,那些首級被裝在木盒子裏,盒子裏麵墊了石灰,過了這麽幾天,也依然麵目可見。
這些首級一送來,那些被抓的吐穀渾騎兵便大吼大叫地罵起來,劉承訓不等他們罵完,已經結案了,說:“既然你們已經承認你們劫掠了商隊,且殺了不少人,那麽,按律罪該處死,三日後便行刑,爾等還有何話說。”
吐穀渾人除了大罵,並沒有狡辯或者求饒之言,甚至有人罵:“且看首領攻下太原,你們都得死。”
當堂的其他人麵色都很難看,說這話的人,被郭崇威衝上前去一刀砍殺在了堂上,其他吐穀渾人則群情激奮,但都被拖了下去。
在外麵看熱鬧的百姓,此時卻覺得大快人心,讚頌世子劉承訓的英明神武。
當晚,劉承訓帶著郭威見了劉知遠,郭威在短短幾日裏就將事情辦得不錯,他非常高興,不由對郭威更是倚重,甚至說:“有你在,我心甚安。”
郭威從王府出來,一直在等他的郭榮,便接了他一起迴家,到家後,兩人又進入書房進行了詳談。
郭榮從幾歲開始到郭威身邊,一直以來,便沒有任何地方讓郭威失望,他自是喜愛這個養子的,除此,他甚至是要依靠這個兒子,他拍了拍郭榮的肩膀,說:“榮兒,你這次辦得不錯,主公大讚我們這次的行動,我也因此領了兵,而世子又很看重你,在主公跟前多次讚你勇猛多謀,主公很是高興,得主公如此器重,以後我們自會步步高升。”
郭榮說道:“能夠為父親分憂,乃是兒子的本分。不過這件事才剛開了個頭,要將吐穀渾部族整個趕出河東甚至打垮他們,以後還有很多事要走呢。兒子不敢懈怠。”
郭威頷首,“對。”
郭榮又說:“除此,父親現在跟著劉公,是他心腹,劉公如今受天家忌諱,天家已然剝了劉公都統之權,密謀大計,也再不讓劉公參與,如若劉公不代天家之位,以後恐怕會被天家處置。”
郭威道:“天家真要和主公翻臉,主公如南平南楚一般在此地自立,天家怕也是攻不下此地。”
郭榮道:“太原乃是龍興之地,主公要謀天下,也隻是缺一個契機了。”
郭威很讚同,之後他又對郭榮說:“知你迴了太原,鄭公想見你,你看你何時抽了時間去拜訪他。”
郭威所說的鄭公,其名叫鄭仁誨,同他亦師亦友。
鄭仁誨年已近六旬,為太原本地人,年輕時追隨過晚唐驍將陳紹光,陳紹光有一次喝醉了,逞勇鬥狠,抽佩劍抵著鄭仁誨,當時周圍的人怕被他誤傷到,趕緊跑了躲開,隻有鄭仁誨直直站著,毫無懼色,陳紹光很佩服他,扔了劍說:“你有這樣的器度,必定要享世間富貴。”陳紹光之後做了典郡,就讓他做了副職。但之後,因天下大亂,他便迴了鄉裏,再不問世事。
不過從他和陳紹光之事也可看出鄭公為人。
他為人非常端厚謹慎,十分有禮,又飽讀經史黃老,很有學問,且有治世之能,隻是他認為沒有明主,故而不願意再出仕。他可算是郭榮的老師,隻是並未拜師而已。
郭榮當即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