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祁國公府上人口眾多,事情也多,昭宛又一直以要養病而被冷待在鄉下莊子裏長大,哪裏認得府中幾多人。
不過這個金氏,昭宛卻是知道的。
她是過世的主母張氏的陪嫁,非常能幹,張氏在時,她幫著張氏處理府中一應事情,對張氏極其衷心。在張氏生病時,她又一直守在張氏病床之前,也是因為擔心張氏看到昭宛心情不好病體更加沉重,她便提議以讓昭宛養病為由把昭宛送到了鄉下莊子裏去。
張氏過世前,符公專門抽了時間迴宛丘來,張氏大約懇求過符公讓金氏做繼室,但以符公之後續娶了楊氏來看,符公並沒有答應張氏的要求。
雖然沒答應,但符公給了金氏妾的身份,甚至為她請了誥命,所以金氏雖是妾室,但不是一般妾室。
而在張氏過世,楊氏沒有入主符家之前,符家都是由金氏打理的,她能將符家這麽大一個攤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可見是個有能力的人。
在張氏過世後,金氏便陸續生了三娘子昭瑜,和六娘子昭玘,而符公也在鎮所又收了幾個女子,其中胡氏為他生了四娘子,又有女子生了五娘子,不過五娘子在一年前夭折了,這些事情,都是劉嫗當閑話講給昭宛聽的。
主母楊氏不顧安危不斷往符公鎮所去,大約也是因為符公正值壯年,不斷納妾,讓楊氏心生不甘。
即使後來楊氏入主了符公府,但她經常前往符公鎮所,不在宛丘家中,宛丘府上的事,依然要金氏做主打理,所以金氏地位在楊氏入主了符公府後,並沒有下降多少。
而金氏不僅待昭瑾如己出,更是奉她為主,所以楊氏即使不喜歡昭瑾這個不比她小太多的女兒,她也拿昭瑾無法。
這樣的人物居然親自來拜訪昭宛,別說劉嫗這等經曆了幾十年風雨的精明老嫗覺得蹊蹺,連昭宛這種對內宅之事懵懂無概念的人,也覺得這事很蹊蹺了。
昭宛說:“快請夫人進來。”
不用請,金氏已經進來了。
她的手邊牽著一個小女娃,乃是符家的三娘子昭瑜,昭瑜如今四歲上,如麵團一般白嫩可愛,跟在生母旁邊,黑溜溜的大眼睛柔柔地看向房裏,所謂剪水雙瞳,就該是這樣的了吧。
小小年紀便有這等姿容,符家的女兒,看樣子都是出色的美人。
金氏有夫人的誥命在身,雖是妾室,房中眾人自然要向她行禮。
金氏挽住昭宛的胳膊,說:“二娘,不必多禮。”
又讓裁衣娘子繼續為昭宛量身,她則坐在了一邊的榻上,拉過三娘子讓她坐在自己身邊,在打量了一番這間由書房改成的臥室後,說道:“大娘子一向仁厚,又最心慈,知道愛護妹妹,把這間書房收拾成臥室給二娘子你住著,這裏倒也不差。”
劉嫗道:“這是大娘子有心了。”
金氏一笑,說:“二娘這身衣裳,本是大娘子的罷,衣料還是我為大娘選的,如今穿在二娘身上,也不差,可見兩姊妹身形相當,這也難得啊。”
金氏越說,昭宛越糊塗,完全不明白她到底是什麽意思。
別說她不明白,連劉嫗都不明白。
“為人要知恩。當年二娘在她生母肚子裏時,差點就生不出來了,是先主母張夫人不計前嫌,一直守在她生母跟前,又請了三個穩婆,才讓二娘子平平安安落了地。”金氏繼續數落。
關於她生母的事,昭宛也聽劉嫗說過幾句,她生母本是先主母張氏身邊的一個小婢,這小婢是父母皆亡被伯父賣了的流民,被張氏路過看到,見她眼神靈動形容可憐,一時發下善念,將她買下了,帶在身邊教養,隻是在符公在鎮所時,張氏派她去送了一迴東西,沒想到她迴來時肚子裏就揣了個孩子,張氏當時就怒不可遏,卻又不可能真把這小婢杖斃了,這才有了昭宛。
要說以前的昭宛,因為她生母的事,對張氏從小就有愧疚討好,但此時的昭宛,聽了金氏的話,她卻難以生出愧疚和感激之情。
大約是我太冷漠了吧。昭宛這麽想。
劉嫗在旁邊應聲道:“先主母張夫人是最仁善不過的人了。”
金氏說:“你們能一直記得這些才好,人要知恩圖報,不然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的。”
金氏又在昭宛這裏坐了一會兒,直等著裁衣娘子為她量好了身談好了衣裳樣式,這才起身叫昭宛隨自己一同前往莊謹院,因為已經有客人前來了,楊氏讓她們去露臉。
金氏走在前麵,劉嫗在後麵看昭宛一直麵無表情也不知做出些歡喜神色來,就小聲同她說道:“金夫人也沒有什麽壞心,不然不會讓你隨她一起去正院裏見客。一會兒見了客人,無論如何要開心點。”
昭宛對上她懇求的眼神,隻好點頭應了。
宛丘城裏頗多豪門之家,不過其中以符家為最。
而符家幾房之中,至如今,又以符四公家裏最位高權重富貴如錦。
昭宛隨著金氏進花廳裏,裏麵已經坐了不少人。
楊氏穿著茶色對襟衫,下著大紅石榴裙,風韻飽滿,又很年輕,十分美豔。
而其他人家的當家主母,可沒有她這份年輕和嬌俏,也沒有她的地位,故而很顯下風。
昭宛隨著金氏對著楊氏行了禮,金氏還特別細心周到地為昭宛介紹了在座諸人。
包括符七公的夫人李氏,李氏是前朝宗室,在後唐時,她身份貴重,但至如今,越是前朝宗室,反而越要小心謹慎;而符家另外幾兄弟,家人幾乎都跟著在任上,並沒有一直留在宛丘。
除了李氏,還有陳州刺史的夫人,忠武軍節度使偏將的夫人、推官的夫人,陳州偏將的夫人等等。
一應人認下來,幾乎讓人眼花繚亂。
雖是內宅娘子,但作為官家夫人,她們絕不是不知天下之事的,大家有理有據地談論起了天下大勢。
起初自是要談一番祁國公在陽城之戰中的功勞,之後再說到如今的天家,誰都知道如今的天家不像能讓天下長治久安的明君。
有位夫人小聲說道:“據聞如今河東節度使劉公,根本是虛應皇命,說不得過幾年就該造反了。”
眾人都不覺得這事奇怪,但依然要驚唿兩聲,其實手裏有兵馬有錢糧有地位的節度使,誰沒有想過坐上天家位置的美夢,隻是看是不是真一心要去實施罷了。
楊氏說:“如今北狄才是咱們晉國的大患,其他事,倒在其次了。”
另一位夫人道:“北狄契丹攻打咱們晉國,也不過是在北方劫掠罷了,最多打到東京西京,難道能打到咱們陳州來?”
又有人附和道:“正是如此,不管如何,總歸不會打到陳州來。再說,就算北狄攻下了東京西京又如何,難道契丹能夠留下來治理咱們晉國?而上麵天子是誰,下麵的節度使就不做節度使了嗎?”
這話說得雖然大逆不道,但是,卻不隻是這些有鎮所的高級將領的夫人這般想的,那些有兵馬錢糧的高級將領,誰人不是這麽想呢。也正是他們這麽男子這麽想,在家裏談論起來,這些夫人們才有這些言論。
這麽大逆不道的話,眾人卻都附和起來,可見這幾乎是天下共識。不管誰做皇帝,她們這些有背景的正室夫人,隻要不死丈夫,日子都不會太差,或者即使死了丈夫,之後迴娘家或者再嫁,或者跟著成年的兒子,日子也是照樣過的。
昭宛雖然沒有附和,但也知道大家說的就是現如今的天下的正理。
不過她卻想,如今天下,節度使靠銀錢豢養和籠絡下麵的將領和兵勇,上麵的皇帝依靠放縱和官爵籠絡下麵的節度使,這天下之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真正的忠勇,大家各為其利,而為天下百姓謀的人,又有幾人。
道德尚且淪落至此,想要有一個太平盛世,還不知道要有多少年,她這一生,就要這麽在亂世裏過了嗎?
隨著各位夫人將話題轉向胭脂水粉和其他南方來的精美南貨,感覺有點悶的昭宛暫時告退借著更衣從花廳裏出去,坐在楊氏身邊陪著的昭瑾見她出去,便也告了罪先出去了。
楊氏見兩人一前一後離開,便笑說:“這些小娘子,坐不住,要出去透透氣,那便都出去玩一玩吧。”
跟在自己母親身邊的幾位小娘子都如蒙大赦,趕緊跟著出去找昭瑾玩了。
說南邊來的南貨,她們倒是很有興趣的,不過之前說軍國大事的時候,她們便已經聽得煩了要打瞌睡,此時能出去到院子裏走走看看,是最好不過的了。
見昭宛站在一株石榴花樹下,昭瑾提著秋香色的長裙趕緊走了過去,說:“不是要去更衣嗎?怎地在這裏?”
昭宛歉意道:“阿姊,我不過是找個借口罷了。實在坐得有點乏了。”再說,她不過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庶女,在與不在,都沒有關係。
昭瑾說:“是不想聽夫人們閑談了吧。”
昭宛雖未應和,卻笑了一下,表示正是如此。
昭宛道:“昨日從鄉間一路過來,流民甚多,甚至起了搶劫的亂子,天下已然如此模樣。不過該富貴的依然富貴,各位夫人倒是想得明白。”
昭瑾疑惑於昭宛說起這個話題,她道:“這富貴,也不過是父親和兄長拿命搏迴來的。祖父過世之前,便說過,家業全靠他數百戰搏命而來,子孫當戒奢戒侈,勤謹處世。父親對大兄二兄,也有此要求。”
昭宛歎了一聲,“是,阿姊所言甚是。我隻是感歎,不知這天下何時才能太平。”
昭瑾一笑:“作為女子,我等不過是世上浮萍,依附父兄夫君等男子生活,哪能決定天下太平這等大事。如真有人能讓這天下恢複盛唐榮光,百姓安居,那定是一位偉男子。”
“你覺得父親可以嗎?大兄呢,二兄呢?”昭宛湊近昭瑾,看著她笑著低聲問。
昭瑾一驚一愣,隨即就笑了,她似乎還真的仔細思考了起來,最後說:“我不知,但看父親甚至不願意將家眷帶在身邊,也絕不拂天家之意,過分謹慎,他怕是不會去做那出頭之人,大兄二兄更不必說,無雄才大略,不如父親多矣。”
這下輪到昭宛一驚一愣了,昭瑾的確是位有見識的人。
昭瑾看著她說:“你竟然會問我這個問題,你這小娘子,想法倒多,想做公主嗎?還是省省吧。”
昭宛尚沒迴答她,另外幾位小娘子就找了過來,其中一位身著鵝黃色襦裙的嬌俏小娘挽住昭瑾的手,說:“大娘,你們在說什麽悄悄話。”
軍將家的兒子,隻要能入伍建功,上陣父子兵,將來都是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對兒子來說,嫡庶之分倒不明顯,但是,要是是女兒,卻很講究嫡庶了。嫡女往往嫁得很好,和門當戶對之家聯姻,但是庶女便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一向是嫁去做續弦或者嫁給下一等的軍官對下麵的人進行籠絡。
所以這些來做客的小娘子,也是人以群分的,即使昭瑾待昭宛親切,但其他小娘子也在刻意疏離昭宛,並不願意和她多說話。
昭宛神經再大條,也該能體會到這種疏離,不過她似乎並不太在意,隻是漫不經心地站在一邊繼續看石榴花,直到一個小娘子說:“我父親便讓我家那木愣愣的四娘子跟著我一起出嫁,去做媵妾,到時候不管是誰生下孩子,都是我李家所出。”
祁國公府上人口眾多,事情也多,昭宛又一直以要養病而被冷待在鄉下莊子裏長大,哪裏認得府中幾多人。
不過這個金氏,昭宛卻是知道的。
她是過世的主母張氏的陪嫁,非常能幹,張氏在時,她幫著張氏處理府中一應事情,對張氏極其衷心。在張氏生病時,她又一直守在張氏病床之前,也是因為擔心張氏看到昭宛心情不好病體更加沉重,她便提議以讓昭宛養病為由把昭宛送到了鄉下莊子裏去。
張氏過世前,符公專門抽了時間迴宛丘來,張氏大約懇求過符公讓金氏做繼室,但以符公之後續娶了楊氏來看,符公並沒有答應張氏的要求。
雖然沒答應,但符公給了金氏妾的身份,甚至為她請了誥命,所以金氏雖是妾室,但不是一般妾室。
而在張氏過世,楊氏沒有入主符家之前,符家都是由金氏打理的,她能將符家這麽大一個攤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可見是個有能力的人。
在張氏過世後,金氏便陸續生了三娘子昭瑜,和六娘子昭玘,而符公也在鎮所又收了幾個女子,其中胡氏為他生了四娘子,又有女子生了五娘子,不過五娘子在一年前夭折了,這些事情,都是劉嫗當閑話講給昭宛聽的。
主母楊氏不顧安危不斷往符公鎮所去,大約也是因為符公正值壯年,不斷納妾,讓楊氏心生不甘。
即使後來楊氏入主了符公府,但她經常前往符公鎮所,不在宛丘家中,宛丘府上的事,依然要金氏做主打理,所以金氏地位在楊氏入主了符公府後,並沒有下降多少。
而金氏不僅待昭瑾如己出,更是奉她為主,所以楊氏即使不喜歡昭瑾這個不比她小太多的女兒,她也拿昭瑾無法。
這樣的人物居然親自來拜訪昭宛,別說劉嫗這等經曆了幾十年風雨的精明老嫗覺得蹊蹺,連昭宛這種對內宅之事懵懂無概念的人,也覺得這事很蹊蹺了。
昭宛說:“快請夫人進來。”
不用請,金氏已經進來了。
她的手邊牽著一個小女娃,乃是符家的三娘子昭瑜,昭瑜如今四歲上,如麵團一般白嫩可愛,跟在生母旁邊,黑溜溜的大眼睛柔柔地看向房裏,所謂剪水雙瞳,就該是這樣的了吧。
小小年紀便有這等姿容,符家的女兒,看樣子都是出色的美人。
金氏有夫人的誥命在身,雖是妾室,房中眾人自然要向她行禮。
金氏挽住昭宛的胳膊,說:“二娘,不必多禮。”
又讓裁衣娘子繼續為昭宛量身,她則坐在了一邊的榻上,拉過三娘子讓她坐在自己身邊,在打量了一番這間由書房改成的臥室後,說道:“大娘子一向仁厚,又最心慈,知道愛護妹妹,把這間書房收拾成臥室給二娘子你住著,這裏倒也不差。”
劉嫗道:“這是大娘子有心了。”
金氏一笑,說:“二娘這身衣裳,本是大娘子的罷,衣料還是我為大娘選的,如今穿在二娘身上,也不差,可見兩姊妹身形相當,這也難得啊。”
金氏越說,昭宛越糊塗,完全不明白她到底是什麽意思。
別說她不明白,連劉嫗都不明白。
“為人要知恩。當年二娘在她生母肚子裏時,差點就生不出來了,是先主母張夫人不計前嫌,一直守在她生母跟前,又請了三個穩婆,才讓二娘子平平安安落了地。”金氏繼續數落。
關於她生母的事,昭宛也聽劉嫗說過幾句,她生母本是先主母張氏身邊的一個小婢,這小婢是父母皆亡被伯父賣了的流民,被張氏路過看到,見她眼神靈動形容可憐,一時發下善念,將她買下了,帶在身邊教養,隻是在符公在鎮所時,張氏派她去送了一迴東西,沒想到她迴來時肚子裏就揣了個孩子,張氏當時就怒不可遏,卻又不可能真把這小婢杖斃了,這才有了昭宛。
要說以前的昭宛,因為她生母的事,對張氏從小就有愧疚討好,但此時的昭宛,聽了金氏的話,她卻難以生出愧疚和感激之情。
大約是我太冷漠了吧。昭宛這麽想。
劉嫗在旁邊應聲道:“先主母張夫人是最仁善不過的人了。”
金氏說:“你們能一直記得這些才好,人要知恩圖報,不然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的。”
金氏又在昭宛這裏坐了一會兒,直等著裁衣娘子為她量好了身談好了衣裳樣式,這才起身叫昭宛隨自己一同前往莊謹院,因為已經有客人前來了,楊氏讓她們去露臉。
金氏走在前麵,劉嫗在後麵看昭宛一直麵無表情也不知做出些歡喜神色來,就小聲同她說道:“金夫人也沒有什麽壞心,不然不會讓你隨她一起去正院裏見客。一會兒見了客人,無論如何要開心點。”
昭宛對上她懇求的眼神,隻好點頭應了。
宛丘城裏頗多豪門之家,不過其中以符家為最。
而符家幾房之中,至如今,又以符四公家裏最位高權重富貴如錦。
昭宛隨著金氏進花廳裏,裏麵已經坐了不少人。
楊氏穿著茶色對襟衫,下著大紅石榴裙,風韻飽滿,又很年輕,十分美豔。
而其他人家的當家主母,可沒有她這份年輕和嬌俏,也沒有她的地位,故而很顯下風。
昭宛隨著金氏對著楊氏行了禮,金氏還特別細心周到地為昭宛介紹了在座諸人。
包括符七公的夫人李氏,李氏是前朝宗室,在後唐時,她身份貴重,但至如今,越是前朝宗室,反而越要小心謹慎;而符家另外幾兄弟,家人幾乎都跟著在任上,並沒有一直留在宛丘。
除了李氏,還有陳州刺史的夫人,忠武軍節度使偏將的夫人、推官的夫人,陳州偏將的夫人等等。
一應人認下來,幾乎讓人眼花繚亂。
雖是內宅娘子,但作為官家夫人,她們絕不是不知天下之事的,大家有理有據地談論起了天下大勢。
起初自是要談一番祁國公在陽城之戰中的功勞,之後再說到如今的天家,誰都知道如今的天家不像能讓天下長治久安的明君。
有位夫人小聲說道:“據聞如今河東節度使劉公,根本是虛應皇命,說不得過幾年就該造反了。”
眾人都不覺得這事奇怪,但依然要驚唿兩聲,其實手裏有兵馬有錢糧有地位的節度使,誰沒有想過坐上天家位置的美夢,隻是看是不是真一心要去實施罷了。
楊氏說:“如今北狄才是咱們晉國的大患,其他事,倒在其次了。”
另一位夫人道:“北狄契丹攻打咱們晉國,也不過是在北方劫掠罷了,最多打到東京西京,難道能打到咱們陳州來?”
又有人附和道:“正是如此,不管如何,總歸不會打到陳州來。再說,就算北狄攻下了東京西京又如何,難道契丹能夠留下來治理咱們晉國?而上麵天子是誰,下麵的節度使就不做節度使了嗎?”
這話說得雖然大逆不道,但是,卻不隻是這些有鎮所的高級將領的夫人這般想的,那些有兵馬錢糧的高級將領,誰人不是這麽想呢。也正是他們這麽男子這麽想,在家裏談論起來,這些夫人們才有這些言論。
這麽大逆不道的話,眾人卻都附和起來,可見這幾乎是天下共識。不管誰做皇帝,她們這些有背景的正室夫人,隻要不死丈夫,日子都不會太差,或者即使死了丈夫,之後迴娘家或者再嫁,或者跟著成年的兒子,日子也是照樣過的。
昭宛雖然沒有附和,但也知道大家說的就是現如今的天下的正理。
不過她卻想,如今天下,節度使靠銀錢豢養和籠絡下麵的將領和兵勇,上麵的皇帝依靠放縱和官爵籠絡下麵的節度使,這天下之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真正的忠勇,大家各為其利,而為天下百姓謀的人,又有幾人。
道德尚且淪落至此,想要有一個太平盛世,還不知道要有多少年,她這一生,就要這麽在亂世裏過了嗎?
隨著各位夫人將話題轉向胭脂水粉和其他南方來的精美南貨,感覺有點悶的昭宛暫時告退借著更衣從花廳裏出去,坐在楊氏身邊陪著的昭瑾見她出去,便也告了罪先出去了。
楊氏見兩人一前一後離開,便笑說:“這些小娘子,坐不住,要出去透透氣,那便都出去玩一玩吧。”
跟在自己母親身邊的幾位小娘子都如蒙大赦,趕緊跟著出去找昭瑾玩了。
說南邊來的南貨,她們倒是很有興趣的,不過之前說軍國大事的時候,她們便已經聽得煩了要打瞌睡,此時能出去到院子裏走走看看,是最好不過的了。
見昭宛站在一株石榴花樹下,昭瑾提著秋香色的長裙趕緊走了過去,說:“不是要去更衣嗎?怎地在這裏?”
昭宛歉意道:“阿姊,我不過是找個借口罷了。實在坐得有點乏了。”再說,她不過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庶女,在與不在,都沒有關係。
昭瑾說:“是不想聽夫人們閑談了吧。”
昭宛雖未應和,卻笑了一下,表示正是如此。
昭宛道:“昨日從鄉間一路過來,流民甚多,甚至起了搶劫的亂子,天下已然如此模樣。不過該富貴的依然富貴,各位夫人倒是想得明白。”
昭瑾疑惑於昭宛說起這個話題,她道:“這富貴,也不過是父親和兄長拿命搏迴來的。祖父過世之前,便說過,家業全靠他數百戰搏命而來,子孫當戒奢戒侈,勤謹處世。父親對大兄二兄,也有此要求。”
昭宛歎了一聲,“是,阿姊所言甚是。我隻是感歎,不知這天下何時才能太平。”
昭瑾一笑:“作為女子,我等不過是世上浮萍,依附父兄夫君等男子生活,哪能決定天下太平這等大事。如真有人能讓這天下恢複盛唐榮光,百姓安居,那定是一位偉男子。”
“你覺得父親可以嗎?大兄呢,二兄呢?”昭宛湊近昭瑾,看著她笑著低聲問。
昭瑾一驚一愣,隨即就笑了,她似乎還真的仔細思考了起來,最後說:“我不知,但看父親甚至不願意將家眷帶在身邊,也絕不拂天家之意,過分謹慎,他怕是不會去做那出頭之人,大兄二兄更不必說,無雄才大略,不如父親多矣。”
這下輪到昭宛一驚一愣了,昭瑾的確是位有見識的人。
昭瑾看著她說:“你竟然會問我這個問題,你這小娘子,想法倒多,想做公主嗎?還是省省吧。”
昭宛尚沒迴答她,另外幾位小娘子就找了過來,其中一位身著鵝黃色襦裙的嬌俏小娘挽住昭瑾的手,說:“大娘,你們在說什麽悄悄話。”
軍將家的兒子,隻要能入伍建功,上陣父子兵,將來都是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對兒子來說,嫡庶之分倒不明顯,但是,要是是女兒,卻很講究嫡庶了。嫡女往往嫁得很好,和門當戶對之家聯姻,但是庶女便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一向是嫁去做續弦或者嫁給下一等的軍官對下麵的人進行籠絡。
所以這些來做客的小娘子,也是人以群分的,即使昭瑾待昭宛親切,但其他小娘子也在刻意疏離昭宛,並不願意和她多說話。
昭宛神經再大條,也該能體會到這種疏離,不過她似乎並不太在意,隻是漫不經心地站在一邊繼續看石榴花,直到一個小娘子說:“我父親便讓我家那木愣愣的四娘子跟著我一起出嫁,去做媵妾,到時候不管是誰生下孩子,都是我李家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