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既是叫符公主公,可見這些騎兵是符公手下的私兵。當此時代,一向是節度使手裏的親衛私兵戰鬥力最強,因為節度使願意花很多錢物來豢養他們,而他們也是節度使手裏的王牌。正如符公,每次勝仗得到的賞賜,他都是分給手下兵將,絕不私留,如此得到他們的衷心,讓他們為他賣命。
所以這些節度使手裏的兵將,也幾乎都隻聽從這些將主的調遣,朝廷根本沒有辦法驅使他們。
這也是節度使無論在鎮所做出多麽傷天害理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朝廷也拿他們沒有辦法的原因。
朝廷生怕節度使兵變,安撫他們尚且來不及,根本不會處置他們。
劉嫗趕緊將符昭宛從地上扶了起來,為她拍了拍身上塵土,又想找個紗巾為昭宛蒙上麵部,但剛經曆過混亂,哪裏找得出紗巾,沒有辦法,隻好用自己的袖子掩住昭宛的臉。
雖然這個時候底層平民家的女子是被契丹軍甚至是本*隊劫掠的對象,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女子和小孩兒也最容易變成食物,生存尚且如此困難,但這些有兵馬地位的節度家的內宅女子,並不允許如盛唐時候的女子一般在外拋頭露麵,如需在外麵行走,必定要戴上遮住全臉甚至是身形的帷帽。
要說昭宛方才是否受到了驚嚇,這是不可否認的,她此時心髒還撲通撲通狂跳,這一場混亂,騎在馬上的強悍的騎兵,讓她第一次真的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了,她真正有了自己生活在這個亂世的真切感。
她雙眼大睜,眼睛黑白分明,並不迴避騎在馬上之人的視線。
劉嫗時常會迴宛丘城,身上貼身帶有公驗,當即拿出來要給那位校尉看。
但這些士兵裏,識文斷字的可沒幾個,不過能做校尉的士兵,往往能懂幾個字,一個士兵將劉嫗的公驗拿了給那校尉看了一眼。那校尉點了一下頭,便讓士兵將公驗還給了劉嫗,道:“爾等先在此處等候,待我等稟報郎將,再來安排。”
劉嫗看他騎馬走了,不由驚訝,害怕昭宛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很是著慌,趕緊問將公驗還給她的士兵:“那郎將,乃是何人?要如何稟報?”
劉嫗的公驗隻是她的身份而已,昭宛的身份並沒有得到證明,那位校尉沒有說明怎麽對待她們,所以這士兵態度並不十分恭敬,隻是看昭宛是一個白淨秀美的小娘子,才收斂起痞氣,說道:“乃是符公第二子。”
“啊!”劉嫗聽後,激動地對昭宛說:“是昭信郎君,他前幾年才隨國公離家前往鎮所,你還記得嗎?”
昭宛略頷首表示自己記得。
劉嫗趕緊又問那士兵:“二郎隨著國公迴府了,那昭序大郎呢,有迴嗎?”
那士兵聽劉嫗將符家的事說得清清楚楚,便心生了重視,迴答道:“符大郎如今是徐州衙內指揮使,已經先於符公去了徐州。”
他正要說更多符大郎符昭序的事時,從宛丘城的方向又過來了一隊人馬,大家不由都把視線放了過去。
人馬越來越近,最前麵是一騎著烏孫駿馬的年輕男人,烏孫馬高大健壯,渾身馬毛黝黑,神氣十足。那年輕男人並沒有穿著兵服鎧甲,而是一身輕便騎裝,騎裝配著他英俊的麵龐,少了幾分肅殺,在英姿勃發之中,多了幾分翩翩文雅風采。
在他之後,是另外幾名騎兵,騎兵中間護衛著一名戴著長帷帽的女子,女子身材修長,騎在烏孫大馬之上,背脊挺得筆直,雖然看不到她的容貌,也能感受到她的颯爽英氣。
劉嫗看到騎在最前麵那位英俊郎君,當即喊他道:“昭信郎君!”
符昭信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過去,馬上注意到了劉嫗和昭宛,還有幾乎被嚇壞的初六。
因幾人非常狼狽,符昭信又離家有好長一段時間,一時幾乎沒認出昭宛來,還是那騎在馬上的小娘子趕緊往這邊來,並對符昭信說:“是二妹。”
駿馬停在劉嫗和昭宛她們跟前,符昭瑾並不需要人幫忙,利落地翻身下馬,將頭上帷帽前麵的輕紗掀開來,看昭宛她們一身狼狽,便非常擔心,說:“二妹,父親同二兄迴了家來,我便讓二兄陪同我一起去莊子上接你,沒想到你卻在這裏?方才是不是出了亂子?你可還好?沒受傷吧?”
麵前的小女娘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但已經長得相當高,身姿如竹,頎長挺秀,麵容白皙,秀眉挺鼻,目如秋水,唇如塗朱,美麗又大方。
昭宛被她殷殷關懷詢問,本有的陌生感隨著她的柔聲細語而消散,她迴答道:“阿姊,我沒事,阿奶和初六護住了我。”
劉嫗看了一眼被昭宛扔在地上的木棒,對昭瑾說:“大娘子,二娘子她受驚不小。我們是得知國公迴了府,老奴想著無論如何要讓二娘迴府中拜見父親,這才收拾了行李迴府,哪成想,路上遇到了流民,老奴給了他們煎餅,反而遭了他們搶劫,現如今,牛車裏的東西是被搶光了。”
符昭信也下了馬,過來看了看昭宛,見她頭發雖然些許淩亂,但兩年未見,這個一向怯懦的二妹如今是長大了不少,已如花苞在慢慢開放,在沉默裏帶上了明豔,引人注目。
因這是符家女眷,先前那校尉隻是過來向符昭信問候了一聲後,便按照規矩去處理這些流民的問題了。
按照朝廷規定,這些流民,犯有搶劫罪,都該送進牢裏去,但是,流民太多,根本沒有辦法處理,最多是將他們帶去服徭役。
昭瑾看昭宛不對昭信問候,怕她一直在鄉下莊子裏,忘了府中的事,便對她道:“這是二兄,你怎麽不對二兄問個禮?”
昭宛這才對昭信行禮道:“二兄。”
昭信對她頷首微笑,說:“大妹,二妹,咱們且先迴府去吧。”
符昭信將流民之亂的事交給了手下校尉,昭宛也稍稍整理了自己,又安排了人送那牛車駕車老翁迴莊子裏去,昭宛這才帶著劉嫗和初六隨著符昭信、昭瑾一起迴府。
昭宛騎了一位士兵的馬,初時尚不適應,但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加之他們並不需要縱馬疾馳,便也不需要騎術多麽高明。
昭瑾讓自己的馬走在昭宛的身邊,隔著帷帽對她說道:“二妹,雖然如今天家正年輕力盛,但他不知休養生息、勤謹愛民,你看這流民,便知,這天下並不是太平的天下。若是你我是男子,倒是可如大兄二兄一般追隨父親去鎮所去戰場,但你我卻是女子,又是節度家的女兒,你我能做的,不過是同門當戶對之家結親而已。”
昭宛看不到昭瑾的麵容,不知她的表情,且她的聲音很輕,本該是很難判斷她這話背後的意思,但昭宛卻在道路上泥土的腥味和馬蹄的噠噠聲裏,體會到了她話語背後的淒涼。
大約是她要出嫁了,出嫁之前,都會彷徨和不安吧。
但這卻是難以改變的。
正如昭瑾自己也明白這些道理。
昭宛說:“阿姊,父親已經為你定下親事了嗎?”
雖然其他士兵的馬在前後保護著她們,但因怕馬蹄帶起的泥土濺在兩位小娘子的身上,他們騎著馬便距離兩人有些距離。
兩人在馬上說些私房話,便也無不可。
昭瑾答道:“是。定下了河陽李公李守貞之子。”
昭瑾的話語裏並沒有少女談論夫家的羞意,反而平靜得像在談論別人的事。
作為節度使家的女眷,加之昭瑾是符公嫡長女,從小雖不至於如男兒一般教養,但對她也並沒有太過拘束,昭瑾對天下之事,便也有些了解,這位河陽李公,同她父親一般是一方節度,她在從前便知道此公。
要是從前的昭宛,怯懦的她,會認為長姊這般談論夫家不妥,雖認為不妥,但她一向又是向往著她的,因為昭瑾能做到的很多事,昭宛自己沒有辦法做到。
昭宛停頓了數息,說:“父親說什麽時候成親了嗎?”
雖然男婚女嫁要遵從三媒六聘,不管這個過程是否順利,這都很耗費時間,不過處在這亂世,這些節度使家的聯姻,也擔心夜長夢多,往往婚事辦得非常快,也許前幾天才定下婚約,過幾日就成婚,所以昭宛才有這麽一問。
昭瑾看了看她,歎道:“還沒有定下具體日子,但大約便是今年秋天了。”
沒有幾月時間了。
在昭宛的記憶裏,在這個家裏,除了對她不離不棄的劉嫗和初六,便是這個長姊待她還算不錯了。
她不由迴頭看了看跟在後麵的劉嫗和初六,不由對昭瑾感歎:“阿姊,你出嫁了,我們便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昭瑾也同樣感歎,但是,這卻是沒有辦法的事。
宛丘,乃是蔡水、渦水、穎水的匯聚之地,地處南北交通要道,即使在這亂世,也是一商貿繁華之地。
距離宛丘城越近,路上行人便越多,遠遠望去,宛丘城城牆高聳,城樓巍峨。
因有昭信帶著騎兵護衛,他們飛快地入了城門,一路百姓皆慌亂地讓道,又駐足打量著他們,等他們打馬走過了再走。
有人望著行過的騎兵隊,說道:“這是符家私兵。”
“馬上有兩個女娘,都是誰?符家的女兒?”
“不知是否符家女兒,不過定然是符家的女眷。不知你們可否聽說,符公要同河陽李守貞家結親,符公要將長女嫁入李家。”
“這些節度,都是互相做親家,一般人家,可怎麽能高攀上他們的兒女。符第四將女兒嫁入李公家裏,也是常理。”
“是啊!這天下,不管是誰坐天家,這些節度,隻要不叛亂,就是穩坐高位,加平章事,加太傅太保,也就是天家一句話的事。”
“即使叛亂又如何,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天家呢。這天下,不過是兵強馬壯者得知罷了。”
幾人的討論聲漸漸散在行人的說話聲裏,再看那一隊人馬,已經消失在長街盡頭了。
既是叫符公主公,可見這些騎兵是符公手下的私兵。當此時代,一向是節度使手裏的親衛私兵戰鬥力最強,因為節度使願意花很多錢物來豢養他們,而他們也是節度使手裏的王牌。正如符公,每次勝仗得到的賞賜,他都是分給手下兵將,絕不私留,如此得到他們的衷心,讓他們為他賣命。
所以這些節度使手裏的兵將,也幾乎都隻聽從這些將主的調遣,朝廷根本沒有辦法驅使他們。
這也是節度使無論在鎮所做出多麽傷天害理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朝廷也拿他們沒有辦法的原因。
朝廷生怕節度使兵變,安撫他們尚且來不及,根本不會處置他們。
劉嫗趕緊將符昭宛從地上扶了起來,為她拍了拍身上塵土,又想找個紗巾為昭宛蒙上麵部,但剛經曆過混亂,哪裏找得出紗巾,沒有辦法,隻好用自己的袖子掩住昭宛的臉。
雖然這個時候底層平民家的女子是被契丹軍甚至是本*隊劫掠的對象,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女子和小孩兒也最容易變成食物,生存尚且如此困難,但這些有兵馬地位的節度家的內宅女子,並不允許如盛唐時候的女子一般在外拋頭露麵,如需在外麵行走,必定要戴上遮住全臉甚至是身形的帷帽。
要說昭宛方才是否受到了驚嚇,這是不可否認的,她此時心髒還撲通撲通狂跳,這一場混亂,騎在馬上的強悍的騎兵,讓她第一次真的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了,她真正有了自己生活在這個亂世的真切感。
她雙眼大睜,眼睛黑白分明,並不迴避騎在馬上之人的視線。
劉嫗時常會迴宛丘城,身上貼身帶有公驗,當即拿出來要給那位校尉看。
但這些士兵裏,識文斷字的可沒幾個,不過能做校尉的士兵,往往能懂幾個字,一個士兵將劉嫗的公驗拿了給那校尉看了一眼。那校尉點了一下頭,便讓士兵將公驗還給了劉嫗,道:“爾等先在此處等候,待我等稟報郎將,再來安排。”
劉嫗看他騎馬走了,不由驚訝,害怕昭宛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很是著慌,趕緊問將公驗還給她的士兵:“那郎將,乃是何人?要如何稟報?”
劉嫗的公驗隻是她的身份而已,昭宛的身份並沒有得到證明,那位校尉沒有說明怎麽對待她們,所以這士兵態度並不十分恭敬,隻是看昭宛是一個白淨秀美的小娘子,才收斂起痞氣,說道:“乃是符公第二子。”
“啊!”劉嫗聽後,激動地對昭宛說:“是昭信郎君,他前幾年才隨國公離家前往鎮所,你還記得嗎?”
昭宛略頷首表示自己記得。
劉嫗趕緊又問那士兵:“二郎隨著國公迴府了,那昭序大郎呢,有迴嗎?”
那士兵聽劉嫗將符家的事說得清清楚楚,便心生了重視,迴答道:“符大郎如今是徐州衙內指揮使,已經先於符公去了徐州。”
他正要說更多符大郎符昭序的事時,從宛丘城的方向又過來了一隊人馬,大家不由都把視線放了過去。
人馬越來越近,最前麵是一騎著烏孫駿馬的年輕男人,烏孫馬高大健壯,渾身馬毛黝黑,神氣十足。那年輕男人並沒有穿著兵服鎧甲,而是一身輕便騎裝,騎裝配著他英俊的麵龐,少了幾分肅殺,在英姿勃發之中,多了幾分翩翩文雅風采。
在他之後,是另外幾名騎兵,騎兵中間護衛著一名戴著長帷帽的女子,女子身材修長,騎在烏孫大馬之上,背脊挺得筆直,雖然看不到她的容貌,也能感受到她的颯爽英氣。
劉嫗看到騎在最前麵那位英俊郎君,當即喊他道:“昭信郎君!”
符昭信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過去,馬上注意到了劉嫗和昭宛,還有幾乎被嚇壞的初六。
因幾人非常狼狽,符昭信又離家有好長一段時間,一時幾乎沒認出昭宛來,還是那騎在馬上的小娘子趕緊往這邊來,並對符昭信說:“是二妹。”
駿馬停在劉嫗和昭宛她們跟前,符昭瑾並不需要人幫忙,利落地翻身下馬,將頭上帷帽前麵的輕紗掀開來,看昭宛她們一身狼狽,便非常擔心,說:“二妹,父親同二兄迴了家來,我便讓二兄陪同我一起去莊子上接你,沒想到你卻在這裏?方才是不是出了亂子?你可還好?沒受傷吧?”
麵前的小女娘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但已經長得相當高,身姿如竹,頎長挺秀,麵容白皙,秀眉挺鼻,目如秋水,唇如塗朱,美麗又大方。
昭宛被她殷殷關懷詢問,本有的陌生感隨著她的柔聲細語而消散,她迴答道:“阿姊,我沒事,阿奶和初六護住了我。”
劉嫗看了一眼被昭宛扔在地上的木棒,對昭瑾說:“大娘子,二娘子她受驚不小。我們是得知國公迴了府,老奴想著無論如何要讓二娘迴府中拜見父親,這才收拾了行李迴府,哪成想,路上遇到了流民,老奴給了他們煎餅,反而遭了他們搶劫,現如今,牛車裏的東西是被搶光了。”
符昭信也下了馬,過來看了看昭宛,見她頭發雖然些許淩亂,但兩年未見,這個一向怯懦的二妹如今是長大了不少,已如花苞在慢慢開放,在沉默裏帶上了明豔,引人注目。
因這是符家女眷,先前那校尉隻是過來向符昭信問候了一聲後,便按照規矩去處理這些流民的問題了。
按照朝廷規定,這些流民,犯有搶劫罪,都該送進牢裏去,但是,流民太多,根本沒有辦法處理,最多是將他們帶去服徭役。
昭瑾看昭宛不對昭信問候,怕她一直在鄉下莊子裏,忘了府中的事,便對她道:“這是二兄,你怎麽不對二兄問個禮?”
昭宛這才對昭信行禮道:“二兄。”
昭信對她頷首微笑,說:“大妹,二妹,咱們且先迴府去吧。”
符昭信將流民之亂的事交給了手下校尉,昭宛也稍稍整理了自己,又安排了人送那牛車駕車老翁迴莊子裏去,昭宛這才帶著劉嫗和初六隨著符昭信、昭瑾一起迴府。
昭宛騎了一位士兵的馬,初時尚不適應,但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加之他們並不需要縱馬疾馳,便也不需要騎術多麽高明。
昭瑾讓自己的馬走在昭宛的身邊,隔著帷帽對她說道:“二妹,雖然如今天家正年輕力盛,但他不知休養生息、勤謹愛民,你看這流民,便知,這天下並不是太平的天下。若是你我是男子,倒是可如大兄二兄一般追隨父親去鎮所去戰場,但你我卻是女子,又是節度家的女兒,你我能做的,不過是同門當戶對之家結親而已。”
昭宛看不到昭瑾的麵容,不知她的表情,且她的聲音很輕,本該是很難判斷她這話背後的意思,但昭宛卻在道路上泥土的腥味和馬蹄的噠噠聲裏,體會到了她話語背後的淒涼。
大約是她要出嫁了,出嫁之前,都會彷徨和不安吧。
但這卻是難以改變的。
正如昭瑾自己也明白這些道理。
昭宛說:“阿姊,父親已經為你定下親事了嗎?”
雖然其他士兵的馬在前後保護著她們,但因怕馬蹄帶起的泥土濺在兩位小娘子的身上,他們騎著馬便距離兩人有些距離。
兩人在馬上說些私房話,便也無不可。
昭瑾答道:“是。定下了河陽李公李守貞之子。”
昭瑾的話語裏並沒有少女談論夫家的羞意,反而平靜得像在談論別人的事。
作為節度使家的女眷,加之昭瑾是符公嫡長女,從小雖不至於如男兒一般教養,但對她也並沒有太過拘束,昭瑾對天下之事,便也有些了解,這位河陽李公,同她父親一般是一方節度,她在從前便知道此公。
要是從前的昭宛,怯懦的她,會認為長姊這般談論夫家不妥,雖認為不妥,但她一向又是向往著她的,因為昭瑾能做到的很多事,昭宛自己沒有辦法做到。
昭宛停頓了數息,說:“父親說什麽時候成親了嗎?”
雖然男婚女嫁要遵從三媒六聘,不管這個過程是否順利,這都很耗費時間,不過處在這亂世,這些節度使家的聯姻,也擔心夜長夢多,往往婚事辦得非常快,也許前幾天才定下婚約,過幾日就成婚,所以昭宛才有這麽一問。
昭瑾看了看她,歎道:“還沒有定下具體日子,但大約便是今年秋天了。”
沒有幾月時間了。
在昭宛的記憶裏,在這個家裏,除了對她不離不棄的劉嫗和初六,便是這個長姊待她還算不錯了。
她不由迴頭看了看跟在後麵的劉嫗和初六,不由對昭瑾感歎:“阿姊,你出嫁了,我們便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昭瑾也同樣感歎,但是,這卻是沒有辦法的事。
宛丘,乃是蔡水、渦水、穎水的匯聚之地,地處南北交通要道,即使在這亂世,也是一商貿繁華之地。
距離宛丘城越近,路上行人便越多,遠遠望去,宛丘城城牆高聳,城樓巍峨。
因有昭信帶著騎兵護衛,他們飛快地入了城門,一路百姓皆慌亂地讓道,又駐足打量著他們,等他們打馬走過了再走。
有人望著行過的騎兵隊,說道:“這是符家私兵。”
“馬上有兩個女娘,都是誰?符家的女兒?”
“不知是否符家女兒,不過定然是符家的女眷。不知你們可否聽說,符公要同河陽李守貞家結親,符公要將長女嫁入李家。”
“這些節度,都是互相做親家,一般人家,可怎麽能高攀上他們的兒女。符第四將女兒嫁入李公家裏,也是常理。”
“是啊!這天下,不管是誰坐天家,這些節度,隻要不叛亂,就是穩坐高位,加平章事,加太傅太保,也就是天家一句話的事。”
“即使叛亂又如何,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天家呢。這天下,不過是兵強馬壯者得知罷了。”
幾人的討論聲漸漸散在行人的說話聲裏,再看那一隊人馬,已經消失在長街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