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昭宛天生沉默寡言,甚至一度被人說冷血冷情,她一向話少,此時本不欲理睬劉嫗的反問,但看劉嫗和初六都一副失望之態,到底和她們在一起待了十數日,不可能真對兩人沒有感情,她發現自己竟不願讓兩人失望,隻好迴答:“我有數年沒有見過父親,這麽前去,反倒失態,不如不去。”
劉嫗知道昭宛自出生就不受家中重視。
張氏還在時,昭宛總做討好她的事,但不管她怎麽討好,作為主母的張氏都不理睬她,她的那些行為反而惹家裏人發笑。慢慢地,昭宛也就知道不要去做那些多餘的事了,人也越來越沉默,而等家主彥卿公的注意則更不可能。彥卿公難得迴家一趟,迴來也不可能將時間放在這些稚子身上,最多過問昭序昭信兩位郎君,昭瑾大娘子是家中嫡長女,也能得他看重,而昭宛,他能多看她一眼就不錯,哪裏還能奢望其他。
所以昭宛不樂意迴去拜見父親,也是情有可原。
雖然能明白昭宛的抵觸心理,但作為唯一有心且可以提點昭宛的人,劉嫗可不會放棄勸說她:“國公是你的父親,作為子女,孝字當前,無論如何都該去拜見。再說,國公一向繁忙,在陣前舍身忘死,好不容易迴來一趟,說不得馬上又要離開,你怎麽能因為怕失態就不去。”
劉嫗本是軍中一低級軍官的妻子,丈夫被殺後,她就沒了依靠,而且正值分娩不久,幾乎死在慶州,是昭宛生母因懷孕要迴宛丘,便帶了她迴來。要說見識,她是有些的,這話也說得入情入理,初六已經因她這話感同身受,很是認同地不斷點頭。
再看昭宛,昭宛改跽坐為盤腿趺坐,一副比剛才懈怠的模樣,而臉上神色也沒有端正起來,劉嫗趕緊說:“二娘,在國公跟前,你可不能這樣坐,到時夫人可得責怪我,是奴沒有教好你。”
昭宛隻好又改成跪坐,說:“你說要迴城裏去,我們怎麽迴去?城中無人來接,我們可以迴去?”
雖然昭宛依然一副麵無表情眼神死氣沉沉的模樣,但這話卻顯然是答應願意迴去了。
劉嫗麵上露出了笑意,伸手接過初六手裏的梳子,一邊為昭宛梳頭,一邊說:“我自會去想法子,讓莊子上備一輛牛車給二娘你用,不會累著你。”
昭宛並不怕累,她看著鏡子裏自己長及大腿的烏黑長發,說:“阿奶,你知我並不是這個意思。”
劉嫗自是明白昭宛是什麽意思,城裏無人來接,就擅自迴去,怕是會惹當家主母不快,到時候被罵一頓,還是輕的,要是當即又把她們趕迴來,那就是白跑一趟了。
但劉嫗卻很有把握地說:“國公迴家來了,你作為女兒,無論如何該迴去拜見,要是誰敢攔我們,那就鬧到國公跟前去,即使是夫人,她也不能怎麼樣。”
昭宛木木的臉上,唇角勾了一絲笑,這可不是膽小怕事的她該有的表情。不過劉嫗卻沒有看到,她仔細將昭宛的頭發梳好,一邊為她梳成雙丫髻,一邊讓初六仔細看著,“你之前為二娘梳的丫髻太高了,之後要梳矮一點,這樣更端莊些。”
初六受教地連連點頭,又拿了發帶在旁邊幫忙。
昭宛從鏡子裏看著兩人手腳麻利地為自己梳頭,這樣精細的工作,她可做不好,不由打心裏佩服感謝兩人。
等總算梳好了頭,初六翻出胭脂要為昭宛抹一點,但劉嫗看昭宛這些日子願意出房門走走,飲食上也胃口大開,氣色不錯,不抹胭脂也麵如芙蓉白裏透紅,便說:“先別抹胭脂了,路上有兩個時辰,流了汗,就會花了。”
初六趕緊應了,麻利地收拾了梳妝台上的用具。昭宛起身來,動了動幾乎要跪麻的腿,她這院子裏,幾乎都是矮家具,沒有高坐家具,她便也隻好入鄉隨俗。
此時天色大亮,太陽升起來,院子裏的那株柳樹在陽光裏隨著風飄動著枝條,另一株高大的木槿打著滿樹花苞,再過些時日,就該是繁花滿樹的美麗景象了。
昭宛站在屋簷下,望了望天,碧藍天空萬裏無雲,真是好天氣。
宛丘多水澤,聽劉嫗和初六說,去年雨多,水差點漲到莊子裏來,所幸今年氣候不錯,沒有大肆降水,不用擔心這裏被淹。
昭宛吃早飯時,劉嫗便出去找人準備牛車去了,初六陪在昭宛身邊,為昭宛布菜。
宛丘水多,田多,糧食足,物產豐,連通南北,各種珍奇貨物也多。雖然昭宛是被家裏打發到鄉下的庶女,但符家素有積累,不會短了她的吃穿。
食案上有荷葉粥,醋拌嫩藕,魚羹,還有醬鵝。
昭宛吃了一碗粥,問初六,“你也用些吧?”
初六趕緊道:“二娘,婢子已經用過朝食了。”
昭宛知道她是不敢吃,想了想,便也不再勸。
昭宛所住的院子在這個農莊的中央,周圍多植柳樹榆樹桑樹,往外望出去,土地平曠,良田阡陌,一直延伸至遠方。
這裏全是符家的田地,因符家軍功累積,所授之田,不用交稅,佃農在莊子上耕種,全是仰仗符家,米糧也都交給符家。
雖然上交米糧不少,卻是比那些自耕農要好得多,那些自耕農,每年種出的糧食尚不足以交稅,每每被催逼搜刮賦稅的官軍逼得家破人亡,隻能流亡,或者聚集成盜生活。
除了廚院裏的廚娘和幹雜活粗活的下仆外,昭宛身邊也就隻有劉嫗和初六兩個親近仆婢了。
劉嫗是她乳母,自是包攬了這裏的大小事。
初六則貼身伺候昭宛,細心又能幹。
雖然身邊人少,但昭宛作為這裏的小主人,卻沒有什麽不方便。
要說有哪裏不妥,便是沒有人教她讀書識字,也無人教她當家理事的道理,更沒有人帶她見識過什麽大世麵,所以她從小長大,便越發地沉默怯懦呆滯。
昭宛將自己這些處境看在眼裏,心裏自然也是明白的,家裏不重視一個人,隻要不給於她教育資源,那她以後就不可能有前途和平坦的人生路。
而劉嫗見識有限,以為昭宛能夠長大成人,懂得規矩,以後嫁個好人家,一切便好了。
劉嫗很快就打理好了牛車,來叫昭宛,昭宛正站在院子門口往外望,眼神放空顯得呆呆的,但這份呆,又和以前的呆不大一樣,不過劉嫗沒有多想,過來為她整了整衣裳,見幹淨整潔,並無什麽不妥,就說:“二娘,牛車準備妥當了,咱們帶幾件衣裳,就出門吧。”
初六在打那木槿花的主意,想著點上香醋和香油定然好吃,到時候就可以做給二娘吃,聽了劉嫗的話,不由問:“二娘過去住多久?不帶其他東西嗎?”
劉嫗道:“迴了府裏,什麽沒有,還帶其他東西作甚。”
初六一聽就明白了,趕緊去為昭宛撿了幾件衣裳帶上。
等出了院子大門,一輛牛車等在那裏,趕車人是一位跛足的老翁,見到昭宛,他趕緊挨著車轅俯身行禮:“小娘子,老仆有禮了。”
昭宛沉默地對他迴了一禮,便被初六扶著上了車。
車廂簡陋,裏麵卻收拾得很幹淨,昭宛坐下後,初六才坐下。
老翁同劉嫗說:“沒有護衛跟著,這樣出莊子,怕是不妥。”
劉嫗小聲咒罵道:“去找過了,那些死狗奴,知咱二娘不受夫人看重,也沒有錢財給他,根本不願意隨車。近來路上還算安泰,無事,咱們就這麽進城罷。”
莊子上有專門的私兵守護這裏,以免這裏被流民或者山匪盜賊所擾,因是私兵,免不得帶了兵奴的無賴奸猾,看主家這位二娘子不受寵,將來又是要嫁出去的,便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劉嫗去請他們護衛昭宛迴州府,他們根本不會願意去。
隨著一聲輕鞭響,牛車動了起來,劉嫗也坐進了車裏來,看昭宛要掀車後的簾子看外麵的風景,她趕緊抓住了昭宛的手,說:“二娘,你是國公府娘子,哪能這麽沒規矩。”
昭宛頗無奈,說:“現下就咱們三人,我看看外麵又如何?”
劉嫗看她一心要看外麵,隻好讓初六為她稍稍撩開了簾子,說:“那你便看看吧,迴府裏了,切莫再這般無禮張望。”
昭宛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眼裏帶了一絲笑,看初六掀起了車上的細竹簾子,便傾身朝外麵看去。
這是昭宛第一次出門,外麵是一條一直向遠處延伸的田間土路,道路兩邊是水渠,水渠邊種著桑樹和榆樹,水田裏的水稻長得綠油油的,有佃農在田間拔除雜草,也有孩子沿著田間小路奔跑,但那些孩子看到他們的牛車後,就停下了腳步,沒敢接近。
劉嫗說:“大家都盼著今年能有好收成,日子也能過得好點。”
昭宛暫時對此沒有深切感觸,在初六附和的點頭時,她依然盯著外麵的風景冷靜觀察著。
劉嫗開始嘮叨她父親彥卿公、她祖父存審公,甚至她伯父叔父們的豐功偉績,然後讓她要有他們的風采,迴府中去了要如何如何……
她正說得有勁兒,牛車突然停了下來,車轅上坐著的趕車老翁在外麵說:“這是符公府上的車架,爾等還不速速讓開。”
劉嫗一驚,馬上停下了嘮叨,昭宛很冷靜地說:“阿奶,外麵有很多衣衫襤褸的路人,這是流民嗎?”
原來牛車早就駛出了符家莊園的範圍,駛上了前往宛丘城的大道。
路上人不少,但多是麵黃肌瘦衣衫襤褸之人,劉嫗趕緊讓初六放下車簾子,不讓昭宛看外麵,她自己則從前麵出去了,對外麵嗬斥道:“符公府上的車架也敢攔,爾等窮寒不要命了!”
昭宛天生沉默寡言,甚至一度被人說冷血冷情,她一向話少,此時本不欲理睬劉嫗的反問,但看劉嫗和初六都一副失望之態,到底和她們在一起待了十數日,不可能真對兩人沒有感情,她發現自己竟不願讓兩人失望,隻好迴答:“我有數年沒有見過父親,這麽前去,反倒失態,不如不去。”
劉嫗知道昭宛自出生就不受家中重視。
張氏還在時,昭宛總做討好她的事,但不管她怎麽討好,作為主母的張氏都不理睬她,她的那些行為反而惹家裏人發笑。慢慢地,昭宛也就知道不要去做那些多餘的事了,人也越來越沉默,而等家主彥卿公的注意則更不可能。彥卿公難得迴家一趟,迴來也不可能將時間放在這些稚子身上,最多過問昭序昭信兩位郎君,昭瑾大娘子是家中嫡長女,也能得他看重,而昭宛,他能多看她一眼就不錯,哪裏還能奢望其他。
所以昭宛不樂意迴去拜見父親,也是情有可原。
雖然能明白昭宛的抵觸心理,但作為唯一有心且可以提點昭宛的人,劉嫗可不會放棄勸說她:“國公是你的父親,作為子女,孝字當前,無論如何都該去拜見。再說,國公一向繁忙,在陣前舍身忘死,好不容易迴來一趟,說不得馬上又要離開,你怎麽能因為怕失態就不去。”
劉嫗本是軍中一低級軍官的妻子,丈夫被殺後,她就沒了依靠,而且正值分娩不久,幾乎死在慶州,是昭宛生母因懷孕要迴宛丘,便帶了她迴來。要說見識,她是有些的,這話也說得入情入理,初六已經因她這話感同身受,很是認同地不斷點頭。
再看昭宛,昭宛改跽坐為盤腿趺坐,一副比剛才懈怠的模樣,而臉上神色也沒有端正起來,劉嫗趕緊說:“二娘,在國公跟前,你可不能這樣坐,到時夫人可得責怪我,是奴沒有教好你。”
昭宛隻好又改成跪坐,說:“你說要迴城裏去,我們怎麽迴去?城中無人來接,我們可以迴去?”
雖然昭宛依然一副麵無表情眼神死氣沉沉的模樣,但這話卻顯然是答應願意迴去了。
劉嫗麵上露出了笑意,伸手接過初六手裏的梳子,一邊為昭宛梳頭,一邊說:“我自會去想法子,讓莊子上備一輛牛車給二娘你用,不會累著你。”
昭宛並不怕累,她看著鏡子裏自己長及大腿的烏黑長發,說:“阿奶,你知我並不是這個意思。”
劉嫗自是明白昭宛是什麽意思,城裏無人來接,就擅自迴去,怕是會惹當家主母不快,到時候被罵一頓,還是輕的,要是當即又把她們趕迴來,那就是白跑一趟了。
但劉嫗卻很有把握地說:“國公迴家來了,你作為女兒,無論如何該迴去拜見,要是誰敢攔我們,那就鬧到國公跟前去,即使是夫人,她也不能怎麼樣。”
昭宛木木的臉上,唇角勾了一絲笑,這可不是膽小怕事的她該有的表情。不過劉嫗卻沒有看到,她仔細將昭宛的頭發梳好,一邊為她梳成雙丫髻,一邊讓初六仔細看著,“你之前為二娘梳的丫髻太高了,之後要梳矮一點,這樣更端莊些。”
初六受教地連連點頭,又拿了發帶在旁邊幫忙。
昭宛從鏡子裏看著兩人手腳麻利地為自己梳頭,這樣精細的工作,她可做不好,不由打心裏佩服感謝兩人。
等總算梳好了頭,初六翻出胭脂要為昭宛抹一點,但劉嫗看昭宛這些日子願意出房門走走,飲食上也胃口大開,氣色不錯,不抹胭脂也麵如芙蓉白裏透紅,便說:“先別抹胭脂了,路上有兩個時辰,流了汗,就會花了。”
初六趕緊應了,麻利地收拾了梳妝台上的用具。昭宛起身來,動了動幾乎要跪麻的腿,她這院子裏,幾乎都是矮家具,沒有高坐家具,她便也隻好入鄉隨俗。
此時天色大亮,太陽升起來,院子裏的那株柳樹在陽光裏隨著風飄動著枝條,另一株高大的木槿打著滿樹花苞,再過些時日,就該是繁花滿樹的美麗景象了。
昭宛站在屋簷下,望了望天,碧藍天空萬裏無雲,真是好天氣。
宛丘多水澤,聽劉嫗和初六說,去年雨多,水差點漲到莊子裏來,所幸今年氣候不錯,沒有大肆降水,不用擔心這裏被淹。
昭宛吃早飯時,劉嫗便出去找人準備牛車去了,初六陪在昭宛身邊,為昭宛布菜。
宛丘水多,田多,糧食足,物產豐,連通南北,各種珍奇貨物也多。雖然昭宛是被家裏打發到鄉下的庶女,但符家素有積累,不會短了她的吃穿。
食案上有荷葉粥,醋拌嫩藕,魚羹,還有醬鵝。
昭宛吃了一碗粥,問初六,“你也用些吧?”
初六趕緊道:“二娘,婢子已經用過朝食了。”
昭宛知道她是不敢吃,想了想,便也不再勸。
昭宛所住的院子在這個農莊的中央,周圍多植柳樹榆樹桑樹,往外望出去,土地平曠,良田阡陌,一直延伸至遠方。
這裏全是符家的田地,因符家軍功累積,所授之田,不用交稅,佃農在莊子上耕種,全是仰仗符家,米糧也都交給符家。
雖然上交米糧不少,卻是比那些自耕農要好得多,那些自耕農,每年種出的糧食尚不足以交稅,每每被催逼搜刮賦稅的官軍逼得家破人亡,隻能流亡,或者聚集成盜生活。
除了廚院裏的廚娘和幹雜活粗活的下仆外,昭宛身邊也就隻有劉嫗和初六兩個親近仆婢了。
劉嫗是她乳母,自是包攬了這裏的大小事。
初六則貼身伺候昭宛,細心又能幹。
雖然身邊人少,但昭宛作為這裏的小主人,卻沒有什麽不方便。
要說有哪裏不妥,便是沒有人教她讀書識字,也無人教她當家理事的道理,更沒有人帶她見識過什麽大世麵,所以她從小長大,便越發地沉默怯懦呆滯。
昭宛將自己這些處境看在眼裏,心裏自然也是明白的,家裏不重視一個人,隻要不給於她教育資源,那她以後就不可能有前途和平坦的人生路。
而劉嫗見識有限,以為昭宛能夠長大成人,懂得規矩,以後嫁個好人家,一切便好了。
劉嫗很快就打理好了牛車,來叫昭宛,昭宛正站在院子門口往外望,眼神放空顯得呆呆的,但這份呆,又和以前的呆不大一樣,不過劉嫗沒有多想,過來為她整了整衣裳,見幹淨整潔,並無什麽不妥,就說:“二娘,牛車準備妥當了,咱們帶幾件衣裳,就出門吧。”
初六在打那木槿花的主意,想著點上香醋和香油定然好吃,到時候就可以做給二娘吃,聽了劉嫗的話,不由問:“二娘過去住多久?不帶其他東西嗎?”
劉嫗道:“迴了府裏,什麽沒有,還帶其他東西作甚。”
初六一聽就明白了,趕緊去為昭宛撿了幾件衣裳帶上。
等出了院子大門,一輛牛車等在那裏,趕車人是一位跛足的老翁,見到昭宛,他趕緊挨著車轅俯身行禮:“小娘子,老仆有禮了。”
昭宛沉默地對他迴了一禮,便被初六扶著上了車。
車廂簡陋,裏麵卻收拾得很幹淨,昭宛坐下後,初六才坐下。
老翁同劉嫗說:“沒有護衛跟著,這樣出莊子,怕是不妥。”
劉嫗小聲咒罵道:“去找過了,那些死狗奴,知咱二娘不受夫人看重,也沒有錢財給他,根本不願意隨車。近來路上還算安泰,無事,咱們就這麽進城罷。”
莊子上有專門的私兵守護這裏,以免這裏被流民或者山匪盜賊所擾,因是私兵,免不得帶了兵奴的無賴奸猾,看主家這位二娘子不受寵,將來又是要嫁出去的,便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劉嫗去請他們護衛昭宛迴州府,他們根本不會願意去。
隨著一聲輕鞭響,牛車動了起來,劉嫗也坐進了車裏來,看昭宛要掀車後的簾子看外麵的風景,她趕緊抓住了昭宛的手,說:“二娘,你是國公府娘子,哪能這麽沒規矩。”
昭宛頗無奈,說:“現下就咱們三人,我看看外麵又如何?”
劉嫗看她一心要看外麵,隻好讓初六為她稍稍撩開了簾子,說:“那你便看看吧,迴府裏了,切莫再這般無禮張望。”
昭宛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眼裏帶了一絲笑,看初六掀起了車上的細竹簾子,便傾身朝外麵看去。
這是昭宛第一次出門,外麵是一條一直向遠處延伸的田間土路,道路兩邊是水渠,水渠邊種著桑樹和榆樹,水田裏的水稻長得綠油油的,有佃農在田間拔除雜草,也有孩子沿著田間小路奔跑,但那些孩子看到他們的牛車後,就停下了腳步,沒敢接近。
劉嫗說:“大家都盼著今年能有好收成,日子也能過得好點。”
昭宛暫時對此沒有深切感觸,在初六附和的點頭時,她依然盯著外麵的風景冷靜觀察著。
劉嫗開始嘮叨她父親彥卿公、她祖父存審公,甚至她伯父叔父們的豐功偉績,然後讓她要有他們的風采,迴府中去了要如何如何……
她正說得有勁兒,牛車突然停了下來,車轅上坐著的趕車老翁在外麵說:“這是符公府上的車架,爾等還不速速讓開。”
劉嫗一驚,馬上停下了嘮叨,昭宛很冷靜地說:“阿奶,外麵有很多衣衫襤褸的路人,這是流民嗎?”
原來牛車早就駛出了符家莊園的範圍,駛上了前往宛丘城的大道。
路上人不少,但多是麵黃肌瘦衣衫襤褸之人,劉嫗趕緊讓初六放下車簾子,不讓昭宛看外麵,她自己則從前麵出去了,對外麵嗬斥道:“符公府上的車架也敢攔,爾等窮寒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