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爭相效仿
對幹貞國境內地區的仿真山脈所產生的好處全世界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對於環境的改造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好,這樣的好處誰不想獲得,於是全世界大部分有能力的國家也開始了自己國家裏的環境改造工程。
對於一個處於信息時代的地球文明來說,大的可視化工程是一點都隱藏不了的,更何況那麽大的工程,貞國的執政部門也根本就沒有打算去隱藏,畢竟這是貞國執政機構的一個展現實力的工程。
這是一個投資規模巨大的工程,一般的小國弱國還真是玩不起這樣的工程建設,這種工程建設隻有最先進的一些世界級或者地區級的國家才有這樣的基本實力,當然,還有一些地區國家的聯合建設也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除了貞國地區之外,同聯組織旗下的控製區是最先把這種工程應用到實際環境之中,其建設的時間和速度可以與貞國境內地區相持平,並且還被他們玩出了新的花樣。
在幹旱的新奧亞國內陸地區,由機器人組成的施工隊伍配合著無人駕駛車輛把一個個預製好的新型多功能充氣囊組件完美的組合了起來,其誤差不超過毫米級,三條巨大的仿真山脈從奧亞國的內陸深處一直延伸到海邊,但是這仍然沒有結束,仿真山脈在海上繼續延伸,最長的距離甚至延伸超過了3000千米。
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根據以往氣候氣象的條件來決定的,通過超級計算機的建模和模擬,把遙遠海上相對潮濕的空氣經過仿真山脈的阻攔形成新的運行路線,並把潮濕的空氣引向幹旱的奧亞國內陸。
同聯組織在部分科技上是絕對領先地球上其他任何國家的,所製造的仿真山脈根本不像貞國境內地區所製造的那種色彩單一的結構,而是可以變換顏色的新材料,並且功能也更強大。
一開始全世界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同聯組織是為了追求美感,認為這是華而不實的,甚至因此還生出一絲嘲笑的評論。
而在新奧亞國的內陸地區,三條仿真山脈在這裏相互扭曲著連接了起來,而在這連接點的附近,總麵積達到1萬平方公裏的各種可變幻色彩的充氣式組件布滿了整個區域形成一個平緩的超級大山。
如果從麵積上和工程建設的時間上來算,這是整個地球上唯一一個同步進行的世界最大建築體,而且這個建築體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迅速完成的,在建設速度和質量上,遠遠的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其最後的影響效果也是冠絕全球的。
相比於貞國境內地區用仿真山脈所阻隔的氣候變化,同聯組織控製下的奧亞國區域完全是一個可以說是一個可以自主調節氣候變化的新產品形態,相互結合後影響著整個奧亞國區域的氣候變化。
三條巨大的仿真山脈所匯聚起來的濕潤空氣在麵積達一萬平方公裏的區域裏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區域,徹底的改變了奧亞國這個大陸中心區域的熱帶沙漠氣候,讓這裏成為了一個降雨的集中區,一年中的每時每刻幾乎都在產生著降雨。
這一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一座小坡度的海拔高度達一萬米的超級大山成平緩圓錐形的立在中心,從山上山下的任何方向看,都是一望無際的各種充氣式組件的平麵,整個仿真大山大部分時間裏都是色彩斑斕的,強烈的熱帶陽光照耀在這裏,它的熱量被安裝在表麵的太陽能吸光膜吸收轉化為電能,剩下的一部分也被反射到了天空,還有部分陽光被山體的一部分色彩斑斕的表麵給轉化成熱量,並且用這些熱量的產生影響整個小區域的氣候變化,從而影響更大的區域。
在大部分時間裏,一個高效的冷空氣高壓區從山頂向山下流動,從海洋阻攔過來的潮濕空氣遇到低溫的空氣就被有計劃的抬升了高度形成了降雨雲層的氣候形態,甚至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形成了降雨,讓一些河湖出現在了這個仿造巨山的腳下,成為了一串串沙漠戈壁裏的明珠。
通過仿造山體上的色彩變化,控製了仿真山體表麵上的氣溫變化,不但改變了寒冷的向下冷風的流動方向和風的強度,還可以讓冷空氣吹的更遠,從而形成更多的降水量。
以這一萬平方公裏的地方為中心區域,年降水量從近萬毫米向周圍擴散,近百萬平方公裏以此為中心,中心周圍超過曆史平均水平的降水量的區域大大的增加了,整個受影響的範圍超過了一百萬平方公裏之大,就連奧亞國的最低點艾湖為中心的低地也重新被水麵所覆蓋,甚至預測在以後時間的降雨積累下,會重新向南連接侖斯湖,甚至進一步南下到達塞灣,重新從一個內流區域變成一個可以連接海洋的外流水係。
當然,這些以前的鹽漬湖在還沒有被變化成外流水係之前也是先被同聯組織給利用起來了,讓它們都被集中於一個麵積不大的湖泊裏等著自然風幹,畢竟這些鹽堿可是一些很不錯的各方麵資源的原材料。
看到好處的同聯組織又快速的修建了另一條仿真山脈,這一條仿真山脈沿著分水山脈而行,並且把水汽資源聚留在了分水山脈的兩邊,補充山脈兩邊的水資源的不足之處,讓這裏的各行各業都擁有了充足的水資源。
奧亞國這個大陸地區因為有幾個這樣的仿造山脈所組成的氣候循環體係,更多的沙漠戈壁也開始被一步步的改造成了可供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美好環境,也讓奧亞國區域變成了同聯組織控製區裏,甚至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農牧業生產基地,成為了僅次於貞國和堅國之外的第三大糧食生產基地,並且還會因為以後的環境改造讓更多的奧亞國土地成為農業生產地,甚至在未來能夠成為世界第一農業生產國的程度,不過,如果算上同聯組織旗下其他控製區裏的農業產量,在產量和質量上,同聯組織旗下的控製區聯合起來已經是全球第一位了。
同聯組織控製區和貞國地區的執政機構都是控製權力非常集中的區域,對於計劃中的建設事情都是非常高效的,這一點比其他任何國家和國家間的聯合組織辦事效果都要高,所以這樣的事情肯定是跑在最前麵的。
第三個計劃這樣仿造山脈的是堅國和力合國一起建造的,由於北洲地區整個中部幾乎就是一片平坦之地,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和來自加比海的暖濕氣流經常在整個中部地區交匯,氣候和天氣也變的忽冷忽熱的,關鍵是還經常出現暴風雪,龍卷風的天氣,往往造成巨大的不便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災害後,兩國的執政部門終於在一個冬季裏的一次大災難後,得到了所在國家的大部分黨派的同意,正式開始了仿真山脈工程的選址和建設。
選址方案選了三條,當然,他們還是習慣性的以緯度分界線來進行建設規劃,三條線分別為:
1:最北方的北極圈緯度線方案。
2:北緯55度方案。
3:北緯49度方案。
其實最北方的這一個方案是最先被淘汰的,畢竟把仿造山脈建立在這裏有沒有效果還不清楚,但是其中的一點是絕對肯定的,那就是工程的各種費用是最高的,效果是最差的。
第一條方案雖然建設的長度是最短的,但是所有的施工條件都是在冰天雪地中進行的,無論是施工還是維護成本都是最高的,就算是最後建設了出來,對環境改變的效果也是效果最差的。
第二條北緯55度方案,全線大部分都是要在力合國境內茂密的原始叢林和沼澤草原中穿行,施工難度同樣很大,由於緯度仍然較高,對於環境上所能起到的效果仍然有很大的爭議,不論是從施工上還是從其他的各方麵的效果來講,都是不如最後一條線路。
最南端的北緯49度分界線,其中大部分都是堅國和力合國的國土分界線,在這條線路的周圍,兩國都有較為完善的公路體係,建設起來相對更容易,當然建設完成之後對堅國的環境變化更加好一些,當然要是從經濟上來說,對力合國的好處也是非常可觀的,雖然沒有前兩條更加可觀。
仿真山脈兩邊所形成的大氣壓力是可以產生非常大的電力資源的,在這一點上,貞國境內的地區已經有充分的數據資料證明可以顯現出來,把這一條仿真山脈建立在兩國的北緯49度國境線上是讓兩個國家都可以得到電力收益的,當然這一條線路兩端都向北方進行了彎曲,為的是更好的兜住南下的冷高壓氣壓,也可以以此為條件產生更大的底層大氣壓力,從而更有利於風力發電。
但是,兩國的規劃是好的,建設和最後收益分配的時候卻成了問題,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北洲地區並不是第三個進行大規模建設仿真山脈的區域。
第三個建成仿真山脈的區域是真神教聯盟,雖然他們提出的相對較晚,但是他們對於這件工程的執行力卻是要超過北洲地區的兩個國家。
真神教聯盟所控製的區域絕大多數都處於沙漠和戈壁地區,他們比之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更需要充足的水資源來解決他們在農牧業上的短板,所以他們對於建設仿真山脈改變幹旱的氣候格局是最期盼的。
他們也規劃了兩條主幹線,一條在高原洲,盤延在大沙漠南部的邊緣戈壁草原上,另一條傾斜於北半球的西風帶裏。
由於在氣候上這裏兩處地方都是大陸性氣候,空氣本來就很幹燥,所能凝聚的水氣資源與海洋上吹來的風相比,根本就沒有多少可比性,所形成的降水量也相對來說更少。
但是不管怎麽說,巨大的仿造山脈仍然凝聚了比之以往更多的水汽資源,這些新增加的降水量也滋潤著仿真山脈沿線的沙漠和戈壁,增加了很多的綠洲,他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綠洲所擴散出來的水汽又會重新被凝聚,然後會一點點的形成更多且更大的綠洲,因為貞國境內地區有這方麵的氣候數據支撐著這樣的理論。
真神教聯盟為了得到更多的水資源,聯合部分南部高原洲的國家以大羅河與西部各水係的自然分水嶺之間建設了一條仿真山脈,同樣在東部分水嶺也建設了一條這樣的仿真山脈。
兩條可以控製高度的仿真山脈在相應雨季的時候放低高度引入自然的水氣資源,在旱季的時候升起高度閉合自然的大氣環流來鎖住水資源,甚至也學著同聯組織建立一個近萬平方公裏的仿真大山來調節小氣候,不過他們的這一個假山並不能和同聯組織的一樣,因為技術水平的差距,隻能黑色和白色之間轉換,再則就是黑白顏色的深淺程度的不同變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沒有這樣的科技實力製造出與同聯組織科技水平相同的表麵物質,也沒有同聯組織一樣的網絡傳感和科技支持力,所能建設的隻能如此。
但是依靠僅有的這些仍然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氣候循環係統,雖然在降水量方麵與同聯組織的相差了接近一半以上,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一個新的小氣候循環係統正式確定了下來,這個小氣候循環係統背後的理論基礎十分的簡單,就是圍起來的一片區域裏,加上一個麵積足夠大,高度足夠高的圓錐形大山,可以依靠對太陽光熱的吸收效果而對周圍的氣溫產生影響,進而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形成一種小範圍內的冷暖空氣的空氣對流,從而產生降水,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降水凝聚點,簡單點來說,就是人造的熱島效應和冷島效應。
這樣的一個小氣候循環係統得到了全球很多缺水國家的關注,全世界有能力的國家紛紛建設這樣小一些的工程,希望以此從空氣中凝聚出更多的水資源。
當然,國家與國家之間有支持對方建設的,也有反對的,畢竟來自海洋的潮濕氣流經過這樣的一條條的仿真山脈的阻攔,最終所能到達的地區將會被限製在沿海國家裏,內陸部分的其他國家肯定會反對這樣的工程的,甚至很大一部分國家都不惜以威脅使用戰爭的方式守護自己應得的原本自然利益。
在這樣的矛盾剛顯露頭角的時候就已經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了,畢竟一座座高大的仿真山脈很容易阻擋自然氣候的原本形態,誰都不想因為其他國家對環境施加的影響造成自己國家的生態災難。
戰爭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整個世界的民眾也厭惡了戰爭,而矛盾都是需要解決的,不可能讓這樣的問題產生戰爭與對抗,要想解決問題,必要的談判就必須進行,雙方都有利益的訴求點,總會找到一些利益關係的平衡點的,再加上國際間的調節與施壓,讓問題都慢慢的平靜了下去,大部分都能得到一些對自己不算糟糕的結果或者補償。
畢竟隻要有一個有些規模的仿真山體就能夠取得一定規模的水資源,哪怕是在最幹燥的沙漠地區,也能夠依靠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建設出一片片的綠洲出來。
在海洋上有相當一部分的水汽被截留在陸地上,所造成的影響就是陸地上越來越濕潤,荒漠化的沙漠和戈壁正一點點的減少,陸地上也越來越物產豐富,帶來的最直觀結果就是糧食問題再也不是全球民眾的生存危機了。
對於環境方麵的改造,促成了人類社會在文明方麵更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隻要不是人為的造成的災難,可以說人類社會已經可以基本消除饑餓了,越來越多的可耕地資源所產生了生存資源也在日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充足到顯得有些多餘的糧食讓其糧食價格短短幾年時間就一瀉千裏,其保存和運輸的價格絕大多數都超過了以往正常糧食的價值水平,而且新的糧食生產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糧食廉價的連遠途貿易都沒有人願意做了。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麵對這樣充足的食物需求多餘之後,讓生態迴歸自然的運動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在全世界各地展開,同時對於野生的自然環境也更加重視,一片又一片的自然公園被劃分了出來,成為了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地,為了控製動植物的瘋狂增加,甚至選擇了部分區域的開放,成了普通大眾獵取自然新奇的地方。
整個文明在這樣的環境中迎來了更高速的物質文明的發展,社會福利保障體係也越來越完善,人類也從為了最基本生計的工作中解脫了出來,開始參與到新的文明時代中。
全世界的人口迎來了新的增長,不過就算是新增長的人,還是以前原本的人口,他們都在新的高福利體係下無憂無慮的生活著,雖然生活是無憂無慮的,但也僅僅隻是如此,因為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隻是最普通的那一部分人,對於他們而言,隻是生存上的基本無憂,社會上的高精尖科技應用以及物質比較稀少的一些事物,對他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都是不沾邊的,因為對於新時代的文明來說,他們已經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一群存在。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對社會來說創造的價值幾乎已經微乎其微了,他們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類表麵上的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基本權利,簡單一點就是所謂的人權,但是對於整個文明來說,他們存在的唯一一個有用之處就是提供他們基因的個體,並且用來繁衍下一代,讓文明的生命得以自然延續,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
對幹貞國境內地區的仿真山脈所產生的好處全世界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對於環境的改造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好,這樣的好處誰不想獲得,於是全世界大部分有能力的國家也開始了自己國家裏的環境改造工程。
對於一個處於信息時代的地球文明來說,大的可視化工程是一點都隱藏不了的,更何況那麽大的工程,貞國的執政部門也根本就沒有打算去隱藏,畢竟這是貞國執政機構的一個展現實力的工程。
這是一個投資規模巨大的工程,一般的小國弱國還真是玩不起這樣的工程建設,這種工程建設隻有最先進的一些世界級或者地區級的國家才有這樣的基本實力,當然,還有一些地區國家的聯合建設也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除了貞國地區之外,同聯組織旗下的控製區是最先把這種工程應用到實際環境之中,其建設的時間和速度可以與貞國境內地區相持平,並且還被他們玩出了新的花樣。
在幹旱的新奧亞國內陸地區,由機器人組成的施工隊伍配合著無人駕駛車輛把一個個預製好的新型多功能充氣囊組件完美的組合了起來,其誤差不超過毫米級,三條巨大的仿真山脈從奧亞國的內陸深處一直延伸到海邊,但是這仍然沒有結束,仿真山脈在海上繼續延伸,最長的距離甚至延伸超過了3000千米。
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根據以往氣候氣象的條件來決定的,通過超級計算機的建模和模擬,把遙遠海上相對潮濕的空氣經過仿真山脈的阻攔形成新的運行路線,並把潮濕的空氣引向幹旱的奧亞國內陸。
同聯組織在部分科技上是絕對領先地球上其他任何國家的,所製造的仿真山脈根本不像貞國境內地區所製造的那種色彩單一的結構,而是可以變換顏色的新材料,並且功能也更強大。
一開始全世界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同聯組織是為了追求美感,認為這是華而不實的,甚至因此還生出一絲嘲笑的評論。
而在新奧亞國的內陸地區,三條仿真山脈在這裏相互扭曲著連接了起來,而在這連接點的附近,總麵積達到1萬平方公裏的各種可變幻色彩的充氣式組件布滿了整個區域形成一個平緩的超級大山。
如果從麵積上和工程建設的時間上來算,這是整個地球上唯一一個同步進行的世界最大建築體,而且這個建築體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迅速完成的,在建設速度和質量上,遠遠的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其最後的影響效果也是冠絕全球的。
相比於貞國境內地區用仿真山脈所阻隔的氣候變化,同聯組織控製下的奧亞國區域完全是一個可以說是一個可以自主調節氣候變化的新產品形態,相互結合後影響著整個奧亞國區域的氣候變化。
三條巨大的仿真山脈所匯聚起來的濕潤空氣在麵積達一萬平方公裏的區域裏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區域,徹底的改變了奧亞國這個大陸中心區域的熱帶沙漠氣候,讓這裏成為了一個降雨的集中區,一年中的每時每刻幾乎都在產生著降雨。
這一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一座小坡度的海拔高度達一萬米的超級大山成平緩圓錐形的立在中心,從山上山下的任何方向看,都是一望無際的各種充氣式組件的平麵,整個仿真大山大部分時間裏都是色彩斑斕的,強烈的熱帶陽光照耀在這裏,它的熱量被安裝在表麵的太陽能吸光膜吸收轉化為電能,剩下的一部分也被反射到了天空,還有部分陽光被山體的一部分色彩斑斕的表麵給轉化成熱量,並且用這些熱量的產生影響整個小區域的氣候變化,從而影響更大的區域。
在大部分時間裏,一個高效的冷空氣高壓區從山頂向山下流動,從海洋阻攔過來的潮濕空氣遇到低溫的空氣就被有計劃的抬升了高度形成了降雨雲層的氣候形態,甚至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形成了降雨,讓一些河湖出現在了這個仿造巨山的腳下,成為了一串串沙漠戈壁裏的明珠。
通過仿造山體上的色彩變化,控製了仿真山體表麵上的氣溫變化,不但改變了寒冷的向下冷風的流動方向和風的強度,還可以讓冷空氣吹的更遠,從而形成更多的降水量。
以這一萬平方公裏的地方為中心區域,年降水量從近萬毫米向周圍擴散,近百萬平方公裏以此為中心,中心周圍超過曆史平均水平的降水量的區域大大的增加了,整個受影響的範圍超過了一百萬平方公裏之大,就連奧亞國的最低點艾湖為中心的低地也重新被水麵所覆蓋,甚至預測在以後時間的降雨積累下,會重新向南連接侖斯湖,甚至進一步南下到達塞灣,重新從一個內流區域變成一個可以連接海洋的外流水係。
當然,這些以前的鹽漬湖在還沒有被變化成外流水係之前也是先被同聯組織給利用起來了,讓它們都被集中於一個麵積不大的湖泊裏等著自然風幹,畢竟這些鹽堿可是一些很不錯的各方麵資源的原材料。
看到好處的同聯組織又快速的修建了另一條仿真山脈,這一條仿真山脈沿著分水山脈而行,並且把水汽資源聚留在了分水山脈的兩邊,補充山脈兩邊的水資源的不足之處,讓這裏的各行各業都擁有了充足的水資源。
奧亞國這個大陸地區因為有幾個這樣的仿造山脈所組成的氣候循環體係,更多的沙漠戈壁也開始被一步步的改造成了可供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美好環境,也讓奧亞國區域變成了同聯組織控製區裏,甚至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農牧業生產基地,成為了僅次於貞國和堅國之外的第三大糧食生產基地,並且還會因為以後的環境改造讓更多的奧亞國土地成為農業生產地,甚至在未來能夠成為世界第一農業生產國的程度,不過,如果算上同聯組織旗下其他控製區裏的農業產量,在產量和質量上,同聯組織旗下的控製區聯合起來已經是全球第一位了。
同聯組織控製區和貞國地區的執政機構都是控製權力非常集中的區域,對於計劃中的建設事情都是非常高效的,這一點比其他任何國家和國家間的聯合組織辦事效果都要高,所以這樣的事情肯定是跑在最前麵的。
第三個計劃這樣仿造山脈的是堅國和力合國一起建造的,由於北洲地區整個中部幾乎就是一片平坦之地,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和來自加比海的暖濕氣流經常在整個中部地區交匯,氣候和天氣也變的忽冷忽熱的,關鍵是還經常出現暴風雪,龍卷風的天氣,往往造成巨大的不便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災害後,兩國的執政部門終於在一個冬季裏的一次大災難後,得到了所在國家的大部分黨派的同意,正式開始了仿真山脈工程的選址和建設。
選址方案選了三條,當然,他們還是習慣性的以緯度分界線來進行建設規劃,三條線分別為:
1:最北方的北極圈緯度線方案。
2:北緯55度方案。
3:北緯49度方案。
其實最北方的這一個方案是最先被淘汰的,畢竟把仿造山脈建立在這裏有沒有效果還不清楚,但是其中的一點是絕對肯定的,那就是工程的各種費用是最高的,效果是最差的。
第一條方案雖然建設的長度是最短的,但是所有的施工條件都是在冰天雪地中進行的,無論是施工還是維護成本都是最高的,就算是最後建設了出來,對環境改變的效果也是效果最差的。
第二條北緯55度方案,全線大部分都是要在力合國境內茂密的原始叢林和沼澤草原中穿行,施工難度同樣很大,由於緯度仍然較高,對於環境上所能起到的效果仍然有很大的爭議,不論是從施工上還是從其他的各方麵的效果來講,都是不如最後一條線路。
最南端的北緯49度分界線,其中大部分都是堅國和力合國的國土分界線,在這條線路的周圍,兩國都有較為完善的公路體係,建設起來相對更容易,當然建設完成之後對堅國的環境變化更加好一些,當然要是從經濟上來說,對力合國的好處也是非常可觀的,雖然沒有前兩條更加可觀。
仿真山脈兩邊所形成的大氣壓力是可以產生非常大的電力資源的,在這一點上,貞國境內的地區已經有充分的數據資料證明可以顯現出來,把這一條仿真山脈建立在兩國的北緯49度國境線上是讓兩個國家都可以得到電力收益的,當然這一條線路兩端都向北方進行了彎曲,為的是更好的兜住南下的冷高壓氣壓,也可以以此為條件產生更大的底層大氣壓力,從而更有利於風力發電。
但是,兩國的規劃是好的,建設和最後收益分配的時候卻成了問題,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北洲地區並不是第三個進行大規模建設仿真山脈的區域。
第三個建成仿真山脈的區域是真神教聯盟,雖然他們提出的相對較晚,但是他們對於這件工程的執行力卻是要超過北洲地區的兩個國家。
真神教聯盟所控製的區域絕大多數都處於沙漠和戈壁地區,他們比之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更需要充足的水資源來解決他們在農牧業上的短板,所以他們對於建設仿真山脈改變幹旱的氣候格局是最期盼的。
他們也規劃了兩條主幹線,一條在高原洲,盤延在大沙漠南部的邊緣戈壁草原上,另一條傾斜於北半球的西風帶裏。
由於在氣候上這裏兩處地方都是大陸性氣候,空氣本來就很幹燥,所能凝聚的水氣資源與海洋上吹來的風相比,根本就沒有多少可比性,所形成的降水量也相對來說更少。
但是不管怎麽說,巨大的仿造山脈仍然凝聚了比之以往更多的水汽資源,這些新增加的降水量也滋潤著仿真山脈沿線的沙漠和戈壁,增加了很多的綠洲,他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綠洲所擴散出來的水汽又會重新被凝聚,然後會一點點的形成更多且更大的綠洲,因為貞國境內地區有這方麵的氣候數據支撐著這樣的理論。
真神教聯盟為了得到更多的水資源,聯合部分南部高原洲的國家以大羅河與西部各水係的自然分水嶺之間建設了一條仿真山脈,同樣在東部分水嶺也建設了一條這樣的仿真山脈。
兩條可以控製高度的仿真山脈在相應雨季的時候放低高度引入自然的水氣資源,在旱季的時候升起高度閉合自然的大氣環流來鎖住水資源,甚至也學著同聯組織建立一個近萬平方公裏的仿真大山來調節小氣候,不過他們的這一個假山並不能和同聯組織的一樣,因為技術水平的差距,隻能黑色和白色之間轉換,再則就是黑白顏色的深淺程度的不同變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沒有這樣的科技實力製造出與同聯組織科技水平相同的表麵物質,也沒有同聯組織一樣的網絡傳感和科技支持力,所能建設的隻能如此。
但是依靠僅有的這些仍然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氣候循環係統,雖然在降水量方麵與同聯組織的相差了接近一半以上,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一個新的小氣候循環係統正式確定了下來,這個小氣候循環係統背後的理論基礎十分的簡單,就是圍起來的一片區域裏,加上一個麵積足夠大,高度足夠高的圓錐形大山,可以依靠對太陽光熱的吸收效果而對周圍的氣溫產生影響,進而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形成一種小範圍內的冷暖空氣的空氣對流,從而產生降水,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降水凝聚點,簡單點來說,就是人造的熱島效應和冷島效應。
這樣的一個小氣候循環係統得到了全球很多缺水國家的關注,全世界有能力的國家紛紛建設這樣小一些的工程,希望以此從空氣中凝聚出更多的水資源。
當然,國家與國家之間有支持對方建設的,也有反對的,畢竟來自海洋的潮濕氣流經過這樣的一條條的仿真山脈的阻攔,最終所能到達的地區將會被限製在沿海國家裏,內陸部分的其他國家肯定會反對這樣的工程的,甚至很大一部分國家都不惜以威脅使用戰爭的方式守護自己應得的原本自然利益。
在這樣的矛盾剛顯露頭角的時候就已經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了,畢竟一座座高大的仿真山脈很容易阻擋自然氣候的原本形態,誰都不想因為其他國家對環境施加的影響造成自己國家的生態災難。
戰爭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整個世界的民眾也厭惡了戰爭,而矛盾都是需要解決的,不可能讓這樣的問題產生戰爭與對抗,要想解決問題,必要的談判就必須進行,雙方都有利益的訴求點,總會找到一些利益關係的平衡點的,再加上國際間的調節與施壓,讓問題都慢慢的平靜了下去,大部分都能得到一些對自己不算糟糕的結果或者補償。
畢竟隻要有一個有些規模的仿真山體就能夠取得一定規模的水資源,哪怕是在最幹燥的沙漠地區,也能夠依靠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建設出一片片的綠洲出來。
在海洋上有相當一部分的水汽被截留在陸地上,所造成的影響就是陸地上越來越濕潤,荒漠化的沙漠和戈壁正一點點的減少,陸地上也越來越物產豐富,帶來的最直觀結果就是糧食問題再也不是全球民眾的生存危機了。
對於環境方麵的改造,促成了人類社會在文明方麵更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隻要不是人為的造成的災難,可以說人類社會已經可以基本消除饑餓了,越來越多的可耕地資源所產生了生存資源也在日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充足到顯得有些多餘的糧食讓其糧食價格短短幾年時間就一瀉千裏,其保存和運輸的價格絕大多數都超過了以往正常糧食的價值水平,而且新的糧食生產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糧食廉價的連遠途貿易都沒有人願意做了。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麵對這樣充足的食物需求多餘之後,讓生態迴歸自然的運動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在全世界各地展開,同時對於野生的自然環境也更加重視,一片又一片的自然公園被劃分了出來,成為了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地,為了控製動植物的瘋狂增加,甚至選擇了部分區域的開放,成了普通大眾獵取自然新奇的地方。
整個文明在這樣的環境中迎來了更高速的物質文明的發展,社會福利保障體係也越來越完善,人類也從為了最基本生計的工作中解脫了出來,開始參與到新的文明時代中。
全世界的人口迎來了新的增長,不過就算是新增長的人,還是以前原本的人口,他們都在新的高福利體係下無憂無慮的生活著,雖然生活是無憂無慮的,但也僅僅隻是如此,因為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隻是最普通的那一部分人,對於他們而言,隻是生存上的基本無憂,社會上的高精尖科技應用以及物質比較稀少的一些事物,對他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都是不沾邊的,因為對於新時代的文明來說,他們已經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一群存在。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對社會來說創造的價值幾乎已經微乎其微了,他們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類表麵上的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基本權利,簡單一點就是所謂的人權,但是對於整個文明來說,他們存在的唯一一個有用之處就是提供他們基因的個體,並且用來繁衍下一代,讓文明的生命得以自然延續,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