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一步怎麽辦呢?”年輕記者問道。
“來買種苗的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買種苗的錢都是家裏幾年的積蓄,如果賣不出去,他們就要傾家蕩產啊,有多少孩子等著交學費,有多少老人積勞成疾,無錢醫治。所以,我必須向辦法把這些土元銷出去,沒有人要,我就想辦法收購,沒有錢,我就把房子壓上貸款十萬元,先收了,不能讓土元爛在鄉親們的池子裏。”
“你現在收購了有多少?”記者問道。
“十萬元的貸款要用完了。可是還有很多的土元沒有收購上來,我是寢食難安啊!”陳放說著幾乎就要掉淚了,一方麵是真的為群眾擔心,另一方麵有自責愧疚,還有對鬼火的憤怒。
“我希望通過媒體唿籲一下,讓醫藥公司的來看看,外麵這裏的土元重量好價格低。同時有意向的專家來,看看能不能深加工,把這些土元變成中藥,便於儲存。”陳放侃侃而談。
記者有問了幾個問題,就提出到烘幹房的地方看一看。
來到了烘幹房的地方,那裏已經來了很多賣土元的群眾,都焦急的等著陳放。見記者來了,紛紛上前述說養土元的艱辛不易,以及土元膘肥體壯,卻賣不了一個好價錢。
在烘幹房和倉庫裏拍攝了一會兒。記者說道:“今天我又發現了一個好的典型,真的難為你,難得你有一份為群眾辦事的信心決心。迴去後一定把情況向市裏領導匯報,盡快解決群眾賣難的問題,另外我們這裏是中醫藥之都,這麽好的中藥材,一定會有買家的。請你放心。”
陳放拉住記者的手搖啊搖,像是見了久別的親人。
記者要走,陳放拿出幾袋烘幹的土元,說什麽要記者帶走,說道:“你們可以迴去後,磨碎,烙幹膜,能治很多種疾病。”
記者們將信將疑,但盛情難卻,還是收下了。
送走記者,陳放對來賣土元的群眾說:“沒有錢了,你們願意賣,就先記賬,有錢了還你們,如果不願賣就帶迴去。”
村民們沒有辦法,大部分把土元賣了,有幾個年齡大的老漢,不放心陳放,沒有賣。
迴家休息了一會兒,陳放想到昨天劉小寶來催款的事情,說什麽不能讓王懷根找到先下手的理由。王懷根的做派白廟鄉的老百姓都曉得,這家夥心狠手辣,一肚子壞水,如果讓他來催糧收款,群眾就遭殃了。
宋鐵棍獨自住在村頭的一個小房子裏,這幾年,宋鐵棍為幾個兒子分別蓋了房子,娶了媳婦,老了沒有力氣了,就在村口打了一個簡易棚子,獨自一個人住。陳放進來,宋鐵棍佝僂著腰坐在那裏吸煙。
陳放給他遞過去一隻煙,宋鐵棍麵無表情的接了,說道:“我這屋裏很少來當官的,來了就沒有好事。”
陳放知道他這幾年越來越神神道道,就不喝他一般見識,說道:“大爺,我不是當官的,南海俺倆同學,以前不是經常來你家裏玩嗎?”
“以前是以前,這人呐當了官就變了,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你不賣力會當官,當了官不賣力還會把你擼了。說吧,是來要錢還是要糧。”
宋鐵棍的一番話,噎的陳放搭不上話來,本來他想找找這個老家夥,讓他帶個頭,把拖欠鄉裏的公糧錢交了,看這架勢,有點難,但既然來了,必須把話說清楚了。
“大爺,您是不是還欠鄉裏一點公糧款。如果欠了,想想辦法,這幾年,日子好了,南海他弟兄幾個湊一湊就能交齊,你老在村裏輩分高,威信高,您要是帶了頭,咱村裏的任務很快就能完成的。我當小輩的就不會作難了。”陳放說道。
宋鐵棍眯縫著眼睛,看了看西邊的太陽,陰森森的問了一句:“東海死了嗎?”
提到宋東海,陳放又想到十幾年前的那個麥天,麥場裏,宋鐵棍揮舞的皮鞭,一下一下的打在東海赤裸的背上,黢黑單薄的脊背上瞬間隆起一道道蚯蚓一樣的痕。
“東海哥怎麽會死呢?說不定他在哪裏發了大財,不久就會迴來看您的。東海哥的脾氣倔,停停就會迴來的。”陳放寬慰這這個老人,這幾年他神神道道,其實明眼人知道他心裏一直記掛著這個兒子,有起初的憤懣變成了這幾年的愧疚。
“東海既然沒有死,那為什麽宋有理把他的責任田給去了,我明明有四個兒子怎麽就成了三個兒子,東海這幾年沒有責任田,我少收入了多少?我為什麽要交糧,我的損失還補不迴來的。糧我是不會交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要我去哪裏都行,你要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從我這裏開始燒好了,我和你一起去鄉裏,去縣裏,去蹲監獄。”宋鐵棍平時神神道道,這時候卻思路清晰,表達完整。
“大爺,你再考慮考慮,不要為難我。東海哥的事情,我到派出所裏問問,看他們能不能幫忙,要不多發一下尋人去世,東海哥見到了,肯定會迴來的。那幾年他也是年輕不懂事,現在都二十好幾了,也許他早就後悔了,隻是沒有下決心迴來。”陳放說了,又遞上一支香煙,宋鐵棍接過,習慣的在地上彈了彈,接到上一支煙的屁股上。
“大爺,你是不是晚上老是睡不著,就出去轉轉?”陳放知道再給他說交錢的事情是枉然,就轉移了話題。
“一到晚上,我就聽見東海叫我哩,老是在麥場的那邊,我怕東海這些年沒有迴家,迷路了,就起來,看看是不是東海迴來了,我不生他的氣了,小孩子家,再說又不全是他的錯。”宋鐵棍說道。
“大爺,你是產生幻覺了,東海哥要是迴來了,一定知道家的,就是認不清家,他也會問的,你不要老擔心。”
“東海這孩子老實,會不會在外麵遭人家欺負,會不會腦子不夠用了,不知道迴家的路了,哎,每年都有好多沒有家的人餓死病死,去年冬天我就見了兩個死在橋洞裏的人,他們都年紀大了,不是東海,東海的肚皮上麵有一塊疤,是小時候在灶火邊玩,燒傷的。我知道。”
“來買種苗的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買種苗的錢都是家裏幾年的積蓄,如果賣不出去,他們就要傾家蕩產啊,有多少孩子等著交學費,有多少老人積勞成疾,無錢醫治。所以,我必須向辦法把這些土元銷出去,沒有人要,我就想辦法收購,沒有錢,我就把房子壓上貸款十萬元,先收了,不能讓土元爛在鄉親們的池子裏。”
“你現在收購了有多少?”記者問道。
“十萬元的貸款要用完了。可是還有很多的土元沒有收購上來,我是寢食難安啊!”陳放說著幾乎就要掉淚了,一方麵是真的為群眾擔心,另一方麵有自責愧疚,還有對鬼火的憤怒。
“我希望通過媒體唿籲一下,讓醫藥公司的來看看,外麵這裏的土元重量好價格低。同時有意向的專家來,看看能不能深加工,把這些土元變成中藥,便於儲存。”陳放侃侃而談。
記者有問了幾個問題,就提出到烘幹房的地方看一看。
來到了烘幹房的地方,那裏已經來了很多賣土元的群眾,都焦急的等著陳放。見記者來了,紛紛上前述說養土元的艱辛不易,以及土元膘肥體壯,卻賣不了一個好價錢。
在烘幹房和倉庫裏拍攝了一會兒。記者說道:“今天我又發現了一個好的典型,真的難為你,難得你有一份為群眾辦事的信心決心。迴去後一定把情況向市裏領導匯報,盡快解決群眾賣難的問題,另外我們這裏是中醫藥之都,這麽好的中藥材,一定會有買家的。請你放心。”
陳放拉住記者的手搖啊搖,像是見了久別的親人。
記者要走,陳放拿出幾袋烘幹的土元,說什麽要記者帶走,說道:“你們可以迴去後,磨碎,烙幹膜,能治很多種疾病。”
記者們將信將疑,但盛情難卻,還是收下了。
送走記者,陳放對來賣土元的群眾說:“沒有錢了,你們願意賣,就先記賬,有錢了還你們,如果不願賣就帶迴去。”
村民們沒有辦法,大部分把土元賣了,有幾個年齡大的老漢,不放心陳放,沒有賣。
迴家休息了一會兒,陳放想到昨天劉小寶來催款的事情,說什麽不能讓王懷根找到先下手的理由。王懷根的做派白廟鄉的老百姓都曉得,這家夥心狠手辣,一肚子壞水,如果讓他來催糧收款,群眾就遭殃了。
宋鐵棍獨自住在村頭的一個小房子裏,這幾年,宋鐵棍為幾個兒子分別蓋了房子,娶了媳婦,老了沒有力氣了,就在村口打了一個簡易棚子,獨自一個人住。陳放進來,宋鐵棍佝僂著腰坐在那裏吸煙。
陳放給他遞過去一隻煙,宋鐵棍麵無表情的接了,說道:“我這屋裏很少來當官的,來了就沒有好事。”
陳放知道他這幾年越來越神神道道,就不喝他一般見識,說道:“大爺,我不是當官的,南海俺倆同學,以前不是經常來你家裏玩嗎?”
“以前是以前,這人呐當了官就變了,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你不賣力會當官,當了官不賣力還會把你擼了。說吧,是來要錢還是要糧。”
宋鐵棍的一番話,噎的陳放搭不上話來,本來他想找找這個老家夥,讓他帶個頭,把拖欠鄉裏的公糧錢交了,看這架勢,有點難,但既然來了,必須把話說清楚了。
“大爺,您是不是還欠鄉裏一點公糧款。如果欠了,想想辦法,這幾年,日子好了,南海他弟兄幾個湊一湊就能交齊,你老在村裏輩分高,威信高,您要是帶了頭,咱村裏的任務很快就能完成的。我當小輩的就不會作難了。”陳放說道。
宋鐵棍眯縫著眼睛,看了看西邊的太陽,陰森森的問了一句:“東海死了嗎?”
提到宋東海,陳放又想到十幾年前的那個麥天,麥場裏,宋鐵棍揮舞的皮鞭,一下一下的打在東海赤裸的背上,黢黑單薄的脊背上瞬間隆起一道道蚯蚓一樣的痕。
“東海哥怎麽會死呢?說不定他在哪裏發了大財,不久就會迴來看您的。東海哥的脾氣倔,停停就會迴來的。”陳放寬慰這這個老人,這幾年他神神道道,其實明眼人知道他心裏一直記掛著這個兒子,有起初的憤懣變成了這幾年的愧疚。
“東海既然沒有死,那為什麽宋有理把他的責任田給去了,我明明有四個兒子怎麽就成了三個兒子,東海這幾年沒有責任田,我少收入了多少?我為什麽要交糧,我的損失還補不迴來的。糧我是不會交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要我去哪裏都行,你要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從我這裏開始燒好了,我和你一起去鄉裏,去縣裏,去蹲監獄。”宋鐵棍平時神神道道,這時候卻思路清晰,表達完整。
“大爺,你再考慮考慮,不要為難我。東海哥的事情,我到派出所裏問問,看他們能不能幫忙,要不多發一下尋人去世,東海哥見到了,肯定會迴來的。那幾年他也是年輕不懂事,現在都二十好幾了,也許他早就後悔了,隻是沒有下決心迴來。”陳放說了,又遞上一支香煙,宋鐵棍接過,習慣的在地上彈了彈,接到上一支煙的屁股上。
“大爺,你是不是晚上老是睡不著,就出去轉轉?”陳放知道再給他說交錢的事情是枉然,就轉移了話題。
“一到晚上,我就聽見東海叫我哩,老是在麥場的那邊,我怕東海這些年沒有迴家,迷路了,就起來,看看是不是東海迴來了,我不生他的氣了,小孩子家,再說又不全是他的錯。”宋鐵棍說道。
“大爺,你是產生幻覺了,東海哥要是迴來了,一定知道家的,就是認不清家,他也會問的,你不要老擔心。”
“東海這孩子老實,會不會在外麵遭人家欺負,會不會腦子不夠用了,不知道迴家的路了,哎,每年都有好多沒有家的人餓死病死,去年冬天我就見了兩個死在橋洞裏的人,他們都年紀大了,不是東海,東海的肚皮上麵有一塊疤,是小時候在灶火邊玩,燒傷的。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