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航空夢(終)
海警-700設計方案很快就定型了,在這之後,周岩還得繼續跟渦槳十較勁。
所幸我兔渦槳的設計、生產體係已經完善,圖紙設計耗時半年,零件試生產半年,等周岩拿到碩士學位,渦槳十已經進入了漫長的測試階段:地麵測試、高空平台測試,然後裝到飛行測試平台上,上天測試。
這些對於國家來說,固然是好消息,可對於周岩來說,卻並不是什麽好消息。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導師劉一鳴以周岩已經能夠獨立設計航空發動機為由,將他“踢出師門”:建議他跟隨新導師主攻艦載戰鬥機。
這下,終於迴到周岩的基本盤了:在“大國航空”係列任務裏,周岩附身的林默,可是切切實實地駕駛殲-15從甲板上飛起來過,而且還參加過戰鬥;在《空天獵》教程,周岩已經將蘇係戰機刷滿級了……
我兔準備上艦的殲-15,參考的是殲-11和蘇三三的原型t-10k3,兩型飛機整體結構大同小異,也就是t-10k3,因為上艦,機體結構做過相應的加強。
而對於兔來說,想要複刻兔版的t-10k3,不僅需要對殲-11機體做相應的加強,還需要強化動力,改善氣動性能以適應海麵環境,而且整機都需要做防鹽防霧,處理。
周岩因為剛剛擔綱過渦槳發動機的設計,因此一加入團隊,就被委以重任:改進“三姨父”。
雖然北麵出口“三姨父”的時候,明確要求我兔不能“山寨”,而且還對發動機做過“加密”處理。
不過,這倒難不住周岩,一加入團隊,周岩就交了“投名狀”——al-31f的全套漢化圖紙。
然後,周岩的威信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再加上上麵的支持,改進工作自然十分順利。
風扇葉片葉型微調,提高進氣效率;改善壓氣機材料和冷卻方式;修改環形燃燒室形狀,提低壓和高壓渦輪材料,進一步提升發動機功率;最後是對機匣的材料和加工工藝進行改進,整體減重……
有經驗支持,再加上腦袋裏豐富的俄係發動機資料,改進三姨父自然十分輕鬆,閑暇之餘,周岩還能往氣動組跟前湊,重溫一下大學生活。
負責氣動外形的總師,對周岩這種赤果果的“跨界”行為,已經見怪不怪了,再加上周岩是沈飛的囊中之物,一群來自於沈飛設計院的工程師,自然是聽之任之。
而且,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周岩,總是能給氣動設計師們提供一些比較新穎的建議,這也使得搞氣動的一群人,喜歡跟周岩一起玩。
當然,對於周岩來說,加入艦載機團隊,最大的好處是閑暇時間,偶爾可以迴家了……
盡管周岩很清楚,一旦選擇了這條路,終究會錯過很多東西,也會虧欠很多人,可如果平時能夠補償迴來,他還是很願意。
剛開始,周岩還十分樂意迴家,享受額外的親情,可時間長了,老爹老娘的言談之中多了一些別的東西。
“小峰,你已經二十二歲了,能領結婚證了……”
還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鬱悶不已的周岩,重新迴到崗位,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著準備畢業論文,哪有心思關心其他的。
雖然離博士畢業還早,可既然周岩打算進入體製內,有些論文就需要早做準備了。
沈飛設計院內的各種儀器設備,要比首航齊全很多,趁著這個機會,周岩開始研究一些跟隱形相關的東西。
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低探測性的氣動外形;另外一類是低可探測性紅外特征。
低可探測性外形,源於1964年,毛熊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文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布局有比例關係。
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般都機翼傾角設計得小於三十度,已經退役的隱形戰鬥機鼻祖f-117和大多數四代機,都是這樣設計的。
但這樣一來,隱形戰鬥機的主翼,都會被設計成固定的角度,很難再跟以前的雙三角翼飛機一般,可以兼顧各種航速下的機動性。於是,漂亮國為隱形戰鬥機配備了強大的心髒,其他國家紛紛效仿。
雖然隱形戰鬥機都配備了高推重比的發動機,可為了兼顧各種環境,主翼的角度還是被設計成了特定的角度。
於是,全球尾數不多的幾款隱形戰鬥機。機翼角度都比較類似,甚至沈飛設計的殲-31,還被網友戲稱為f-22和f-35的“山寨”產品。
而周岩的其中一篇論文,就是用理論來解釋,為什麽現有的隱形戰鬥機,機翼形狀都類似。
第二篇論文,則是介紹如何利用發動機的收斂噴管,對發動機的尾氣進行處理,使之表現出特定的紅外波長,以避過紅外導彈的追蹤,而這一篇論文一出,基本上已經將還未麵試的f-35小姐姐,全都給扒光了。
剩下的論文,迴歸隱形氣動布局。
不過,不再是深扒歪國的隱形戰鬥機,而是介紹如何將現有的戰鬥機進行隱形化改造。
當然,周岩的論文裏,也是含著小心思的:眼下沈飛的殲-31,因為外形尺寸很不討喜,想要追上漂亮國的隱形艦載戰鬥機步伐,隻能另辟蹊徑。
周岩盯上的是殲-15 ,不過“升級”方案,跟北麵的蘇-57,有些不太一樣。
雖然多年之後,毛熊搞出了隱形的蘇-57係列,可在內行人看來,基本上就是壓扁了的蘇-27:同樣的中央升力體布局,同樣的骨架,類似的進氣道;也就隻有蘇-27“不屈咆哮”的強項,被掰直了……
蘇57的靜態隱身性能倒是不錯,可在機動時,因為前方的偽鴨翼轉動,會導致被探測到的概率變大。
因此,周岩的設計雖然是以蘇57後半截為基礎,可前半截卻是跟f-35有些類似:菱形機頭,兩側dsi進氣道。
因為是“拚接”過來的,因此進氣道自然而然地變成了s形,而且這也為彈倉創造了空間:機體後方兩台發動機中間是主彈倉,而進氣道兩側,是副彈倉。
“三姨父”的改進是一個係統的工程,從前期的設計,到中期的工藝準備、試製,再到後期的試運行、試飛,周期自然很長。
以至於周岩已經拿到博士學位了,殲-15的配套才堪堪結束。而他一畢業,就被沈飛設計院給招了進去。
接下來的一係列工作,都在周岩的預料之中,殲-15之後,還有殲-16、殲-18;在沈飛熬了三年,才臨危受命,成為殲-18的總師。
之後,沈飛方麵為了挽迴四代機研製方麵的頹勢,更是另起爐灶,將周岩提出來的殲-21方案,立為了正宮;與此同時,他還擔任著殲-21發動機渦扇-20的總師。
四十歲的時候,殲-21地麵首飛成功。
不就之後,周岩也接到了主線任務完成的提示……
拿到雙院士頭銜之後,周岩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南海艦隊,參加殲-21上艦的各項測試工作。
四十二歲的時候,周岩,也就是李天峰,終於還是沒能逃脫沈飛總師的宿命,在海試過程中積勞成疾,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去世……
再睜開眼,周岩還以為教程就此結束的時候,突然發現有點不太對勁:自己貌似出現在了中航某航發廠的宿舍裏。
幾秒鍾之後,係統姍姍來遲:【‘航空夢’教程副本,查漏補缺……】
海警-700設計方案很快就定型了,在這之後,周岩還得繼續跟渦槳十較勁。
所幸我兔渦槳的設計、生產體係已經完善,圖紙設計耗時半年,零件試生產半年,等周岩拿到碩士學位,渦槳十已經進入了漫長的測試階段:地麵測試、高空平台測試,然後裝到飛行測試平台上,上天測試。
這些對於國家來說,固然是好消息,可對於周岩來說,卻並不是什麽好消息。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導師劉一鳴以周岩已經能夠獨立設計航空發動機為由,將他“踢出師門”:建議他跟隨新導師主攻艦載戰鬥機。
這下,終於迴到周岩的基本盤了:在“大國航空”係列任務裏,周岩附身的林默,可是切切實實地駕駛殲-15從甲板上飛起來過,而且還參加過戰鬥;在《空天獵》教程,周岩已經將蘇係戰機刷滿級了……
我兔準備上艦的殲-15,參考的是殲-11和蘇三三的原型t-10k3,兩型飛機整體結構大同小異,也就是t-10k3,因為上艦,機體結構做過相應的加強。
而對於兔來說,想要複刻兔版的t-10k3,不僅需要對殲-11機體做相應的加強,還需要強化動力,改善氣動性能以適應海麵環境,而且整機都需要做防鹽防霧,處理。
周岩因為剛剛擔綱過渦槳發動機的設計,因此一加入團隊,就被委以重任:改進“三姨父”。
雖然北麵出口“三姨父”的時候,明確要求我兔不能“山寨”,而且還對發動機做過“加密”處理。
不過,這倒難不住周岩,一加入團隊,周岩就交了“投名狀”——al-31f的全套漢化圖紙。
然後,周岩的威信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再加上上麵的支持,改進工作自然十分順利。
風扇葉片葉型微調,提高進氣效率;改善壓氣機材料和冷卻方式;修改環形燃燒室形狀,提低壓和高壓渦輪材料,進一步提升發動機功率;最後是對機匣的材料和加工工藝進行改進,整體減重……
有經驗支持,再加上腦袋裏豐富的俄係發動機資料,改進三姨父自然十分輕鬆,閑暇之餘,周岩還能往氣動組跟前湊,重溫一下大學生活。
負責氣動外形的總師,對周岩這種赤果果的“跨界”行為,已經見怪不怪了,再加上周岩是沈飛的囊中之物,一群來自於沈飛設計院的工程師,自然是聽之任之。
而且,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周岩,總是能給氣動設計師們提供一些比較新穎的建議,這也使得搞氣動的一群人,喜歡跟周岩一起玩。
當然,對於周岩來說,加入艦載機團隊,最大的好處是閑暇時間,偶爾可以迴家了……
盡管周岩很清楚,一旦選擇了這條路,終究會錯過很多東西,也會虧欠很多人,可如果平時能夠補償迴來,他還是很願意。
剛開始,周岩還十分樂意迴家,享受額外的親情,可時間長了,老爹老娘的言談之中多了一些別的東西。
“小峰,你已經二十二歲了,能領結婚證了……”
還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鬱悶不已的周岩,重新迴到崗位,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著準備畢業論文,哪有心思關心其他的。
雖然離博士畢業還早,可既然周岩打算進入體製內,有些論文就需要早做準備了。
沈飛設計院內的各種儀器設備,要比首航齊全很多,趁著這個機會,周岩開始研究一些跟隱形相關的東西。
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低探測性的氣動外形;另外一類是低可探測性紅外特征。
低可探測性外形,源於1964年,毛熊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文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布局有比例關係。
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般都機翼傾角設計得小於三十度,已經退役的隱形戰鬥機鼻祖f-117和大多數四代機,都是這樣設計的。
但這樣一來,隱形戰鬥機的主翼,都會被設計成固定的角度,很難再跟以前的雙三角翼飛機一般,可以兼顧各種航速下的機動性。於是,漂亮國為隱形戰鬥機配備了強大的心髒,其他國家紛紛效仿。
雖然隱形戰鬥機都配備了高推重比的發動機,可為了兼顧各種環境,主翼的角度還是被設計成了特定的角度。
於是,全球尾數不多的幾款隱形戰鬥機。機翼角度都比較類似,甚至沈飛設計的殲-31,還被網友戲稱為f-22和f-35的“山寨”產品。
而周岩的其中一篇論文,就是用理論來解釋,為什麽現有的隱形戰鬥機,機翼形狀都類似。
第二篇論文,則是介紹如何利用發動機的收斂噴管,對發動機的尾氣進行處理,使之表現出特定的紅外波長,以避過紅外導彈的追蹤,而這一篇論文一出,基本上已經將還未麵試的f-35小姐姐,全都給扒光了。
剩下的論文,迴歸隱形氣動布局。
不過,不再是深扒歪國的隱形戰鬥機,而是介紹如何將現有的戰鬥機進行隱形化改造。
當然,周岩的論文裏,也是含著小心思的:眼下沈飛的殲-31,因為外形尺寸很不討喜,想要追上漂亮國的隱形艦載戰鬥機步伐,隻能另辟蹊徑。
周岩盯上的是殲-15 ,不過“升級”方案,跟北麵的蘇-57,有些不太一樣。
雖然多年之後,毛熊搞出了隱形的蘇-57係列,可在內行人看來,基本上就是壓扁了的蘇-27:同樣的中央升力體布局,同樣的骨架,類似的進氣道;也就隻有蘇-27“不屈咆哮”的強項,被掰直了……
蘇57的靜態隱身性能倒是不錯,可在機動時,因為前方的偽鴨翼轉動,會導致被探測到的概率變大。
因此,周岩的設計雖然是以蘇57後半截為基礎,可前半截卻是跟f-35有些類似:菱形機頭,兩側dsi進氣道。
因為是“拚接”過來的,因此進氣道自然而然地變成了s形,而且這也為彈倉創造了空間:機體後方兩台發動機中間是主彈倉,而進氣道兩側,是副彈倉。
“三姨父”的改進是一個係統的工程,從前期的設計,到中期的工藝準備、試製,再到後期的試運行、試飛,周期自然很長。
以至於周岩已經拿到博士學位了,殲-15的配套才堪堪結束。而他一畢業,就被沈飛設計院給招了進去。
接下來的一係列工作,都在周岩的預料之中,殲-15之後,還有殲-16、殲-18;在沈飛熬了三年,才臨危受命,成為殲-18的總師。
之後,沈飛方麵為了挽迴四代機研製方麵的頹勢,更是另起爐灶,將周岩提出來的殲-21方案,立為了正宮;與此同時,他還擔任著殲-21發動機渦扇-20的總師。
四十歲的時候,殲-21地麵首飛成功。
不就之後,周岩也接到了主線任務完成的提示……
拿到雙院士頭銜之後,周岩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南海艦隊,參加殲-21上艦的各項測試工作。
四十二歲的時候,周岩,也就是李天峰,終於還是沒能逃脫沈飛總師的宿命,在海試過程中積勞成疾,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去世……
再睜開眼,周岩還以為教程就此結束的時候,突然發現有點不太對勁:自己貌似出現在了中航某航發廠的宿舍裏。
幾秒鍾之後,係統姍姍來遲:【‘航空夢’教程副本,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