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八日晚,墨隱薨逝,直到死,他都是以皇室中人的身份下葬,舉國同哀。
生前榮寵無限,死後仍舊榮寵加身。
而在他死後不久,眾人在禦書房中發現了墨隱留下的遺旨,封百安王墨跡然為下一任皇帝。
而眾人都知道,百安王不久前因為犯下大錯而被貶到皇陵為先皇守靈,此次翻轉,讓眾多臣子們驚愕不已。
但因為文有安太傅鎮壓,武有定國王爺開路,微弱的反對聲音也就此消彌。
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不可越俎代庖。
大雪紛飛,三日早朝罷免,朝中臣子們身著孝服,麵露悲切,跪在墨隱棺槨前麵,因他一生未能留下半點血脈,為他守靈的皆是王室能排得上號的王爺或是貝勒。
三日過後,宮中悲泣氣氛猶在,可朝堂上卻已恢複了正常的運行,國家大事,事事重要,哪裏由得他們一日又一日的罷朝。
安太傅仍舊如許多年前一般,以帝師的身份站在龍椅下麵,坐在那一張已沾染了許多灰塵的旁聽椅上。
新皇未歸,朝中無論大事小事皆聽從於安太傅的指令,偏偏麵對這種情況,無一人心生不滿,隻因安太傅的年齡擺在那兒,他是三朝重臣,金口玉言。
而安家從未有不臣之心,是以朝臣們十分放心安太傅坐在旁聽以上,與他們一同為天下大事共同出心出力。
而無人知道,哪怕墨隱是由皇帝規格下葬的,但在他的棺槨之中,卻有一塊刻了罪字的石板。
他的罪不為平常百姓所知,但須得向整個大周皇室請罪。
直到早朝散去,身穿一身素服的安儒盛緩步向宮門走出,有宮人拿著掃帚在掃宮道上的落雪,見他經過,宮人們皆會退避兩旁行跪禮。
身旁的大臣們再經過時也會與他笑談兩句,但因國喪期間,哪怕他們臉上猶有笑意,也隻是極淡,幾乎毫不可見。
整個皇宮如死寂了一般,毫無生氣。
讓人不由得由衷期待新皇上位,好讓皇宮煥然一新,不再如死寂一般寂寞。
在外征戰的定國王爺迴來了,為了壓製朝堂中的不臣之聲,他一個武將,時時注意著軍中或朝中的動靜。
稍有不滿,殺!
稍有不敬,殺!
心懷異心,殺!殺!殺!
如此暴力而又血腥的處理方式,讓朝臣們個個心生危機,恨不得能夠將自己藏匿起來不在那尊煞神麵前亂晃。
天牢裏,犯下大錯逼宮的七王爺墨祁玉還待在裏麵,隻不過他的待遇卻像不是對待一個犯人。
但即便是這樣,幾日的牢獄生活也足夠讓他身形狼狽,心生疲憊。
定國王爺早就等在裏麵了,安太傅也緩步從外麵走進關押七王爺的牢房裏,牢頭極有眼色的將空間留給他三人,低著頭退居一旁。
七王爺發型微亂,眼下一片青黑,見兩個大忙人終於來了,他不由得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他伸手扶了扶掉下來的一絲長發,動作熟練的將它卡在耳後。
隨手將放在身旁的聖旨拿了出來,規規矩矩的放在桌麵上。
明黃色的聖旨在昏暗的牢房中仿佛自帶幽光。
世人不知,在先皇離開之後,竟然給七王爺獨自留下了一道旨,並且至今沒人知道旨意裏麵寫的是什麽。
七王爺眼神落在聖旨上,神情無奈:“本王也不知道,父皇留給本王的到底是一線生機,還是窮途末路。”
他能不能有活命的機會,全看這道聖旨上寫的是什麽。
“先皇的心思又豈是我等可以猜測,無論七王爺是生還是死,皆是天命,不可違抗。”定國王爺冷哼,銳利的雙眸在七王爺麵上掃了一番,隨後緩緩收迴眼神,同樣敬重的盯著聖旨。
先皇在離開前,雖然最寵愛的妃子是蓮姬,但是在他的數位皇子之中,隻有七王爺最得聖心,但是七王爺因為血統的問題,從始至終就不曾在繼承皇位中人的人選之中。
是以,在這種情況交雜的時候,誰也猜不到先皇到底會留下個什麽東西來,或許是殺之而後快,也或許是寬容。
定國王爺雖極力的表現平靜,但他的眼中仍舊有一抹深深的疑慮,安儒盛知道,見他們接都心思沉重,他嘴角緩緩一扯:“既然如此好奇,那便將它打開吧。”
在他們三個之中,隻有安儒盛最為有資格探查聖旨內容。
明黃色的聖旨緩緩向兩邊打開,安儒盛的動作很慢,很穩重,很仔細。
聖旨打開了,裏麵所記載的內容卻讓三個人不約而同的陷入沉默之中。
牢頭在一旁極力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下意識的放低唿吸聲,他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卻又不得不盯緊閉嘴,不得吐出一個字。
或許今天的一切,都將成為牢房中的隱秘。
好半天之後,墨祁玉終於有反應了,他扯著唇笑,可那笑容卻如此勉強:“本王倒不知,原來父王對本王的期望如此大。”
一道空白的聖旨,上麵印著國璽和先皇私印。
先皇竟然給了他一道空白的聖旨,讓他可以對大周予取予求,但,此道甚至隻有一次作用。
不管他要什麽,哪怕是要高高在上的皇位,隻要他自己提筆在聖旨上寫下來,他都會心如所願。
隻可惜他沒有提前打開過這道聖旨,根本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什麽,甚至還因為這道聖旨的存在憂心忡忡,生怕這是一道催命符,隨時會將他拉入萬丈深淵。
安太傅眼中出現一抹了然,動作越發悠閑了,隻道:“先皇所想,果非我們能預料。”
先皇生前對七王爺的感情極為複雜,先是欣喜於他的聰慧,而後又憂心於他的血統,生怕七王爺繼位會讓大丹越發肆無忌憚。
可到底,先皇無法舍棄如此聰慧而又睿智的兒子,在絕境中為他留下了一道生機。
或許早在那時候,先皇便知道七王爺不會甘於平凡,甚至會不擇手段的發動異變,所以才提前留下這道聖旨,或是為他保命,或是讓他名正言順。
他知道先皇會偏心七王爺,但仍是想不到,他的偏心已超出了一個帝王所容忍的範圍之內。
“就算本王從小和先皇交情頗深,但此時依舊想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先皇此舉實乃太過任性,至大周天下於不顧!”定國王爺心中不知腹誹了多久,他的表情十分不滿。
空白聖旨,就算是他年輕時一沒有那個膽子肖想,可先皇卻不動聲色的將它交給了七王爺,這份寵愛哪怕是先太子在世時都不曾享受過。
他心情極為複雜。
先是一心輔佐的皇上竟不是大周正統血脈,後是血脈斑駁交雜的七王爺竟得了先皇的一道空白遺旨。
安太傅緩緩而笑道:“既然遺旨意的內容我們皆已明白,等擇日臣便差人將王爺您完好無損的送迴大丹。”
他的意思已經表現的很清楚了,不管這道空白聖旨代表著什麽,在此刻,他隻能用做一道保命聖旨。
“如此甚好。”定國王爺點頭,自然沒意見。
他是個大老粗,不喜歡朝中的勾心鬥角,但顯然此刻他也知道遺旨代表著什麽,能這麽處理已是皆大歡喜的局麵,既不違背先皇的意誌,又能讓七王爺從此以後失去最大的保命手段。
簡直不能再完美。
至於七王爺墨祁玉,他有沒有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他現在身為階下囚,這道旨意端看安太傅的意思,他若想承認,旨意自然是存在的,他若不想承認,隨他隨便扣他一頂盜用聖旨的罪名,就足夠他永世不得翻身。
在定國王爺和墨祁玉的注視之下,安太傅將空白聖旨拿到燭火上麵輕輕一點,一道秘密旨意頃刻化為灰燼。
因遺旨而出現的意外皆為合理化,除了牢房裏麵的人之外,再不會有任何人知道先皇曾經留下了什麽東西。
這就是安儒盛,膽大妄為從不計較後果,他有信心將事情所有的異味全部掌握在手掌中。
同樣的,也不允許出現任何意外中的意外。
直到安太傅與定國王爺離開,墨祁玉都陷在複雜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其實就連安太傅的反應,父皇應該也是算計過的。
哪怕他提前知道了這是一道空白遺旨,想要憑借這道遺旨意在大周興風作浪,但隻要安儒盛不承認這道旨意的存在,他就無計可施。
相比一個血統繁雜而被驅逐出京,滾入大丹的廢棄王爺而言,眾人更加願意相信曾經深得先皇信任的安儒盛。
早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在朝堂之中,安儒盛已然可以隻手遮天。
他實在是不明白,父皇為什麽如此放心將大周的江山社稷交到一個外姓人的手上,難道就因為安太傅太過聰明嗎?
“好好照顧著,讓人伺候七王爺梳洗。”臨走之前,安太傅低聲對牢頭說了一句。
牢頭自然是連連點頭,他們本來也沒有那個膽子在天牢中虧待七王爺,此時得了安太傅的話,恐怕是更加心有忌憚了。
生前榮寵無限,死後仍舊榮寵加身。
而在他死後不久,眾人在禦書房中發現了墨隱留下的遺旨,封百安王墨跡然為下一任皇帝。
而眾人都知道,百安王不久前因為犯下大錯而被貶到皇陵為先皇守靈,此次翻轉,讓眾多臣子們驚愕不已。
但因為文有安太傅鎮壓,武有定國王爺開路,微弱的反對聲音也就此消彌。
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不可越俎代庖。
大雪紛飛,三日早朝罷免,朝中臣子們身著孝服,麵露悲切,跪在墨隱棺槨前麵,因他一生未能留下半點血脈,為他守靈的皆是王室能排得上號的王爺或是貝勒。
三日過後,宮中悲泣氣氛猶在,可朝堂上卻已恢複了正常的運行,國家大事,事事重要,哪裏由得他們一日又一日的罷朝。
安太傅仍舊如許多年前一般,以帝師的身份站在龍椅下麵,坐在那一張已沾染了許多灰塵的旁聽椅上。
新皇未歸,朝中無論大事小事皆聽從於安太傅的指令,偏偏麵對這種情況,無一人心生不滿,隻因安太傅的年齡擺在那兒,他是三朝重臣,金口玉言。
而安家從未有不臣之心,是以朝臣們十分放心安太傅坐在旁聽以上,與他們一同為天下大事共同出心出力。
而無人知道,哪怕墨隱是由皇帝規格下葬的,但在他的棺槨之中,卻有一塊刻了罪字的石板。
他的罪不為平常百姓所知,但須得向整個大周皇室請罪。
直到早朝散去,身穿一身素服的安儒盛緩步向宮門走出,有宮人拿著掃帚在掃宮道上的落雪,見他經過,宮人們皆會退避兩旁行跪禮。
身旁的大臣們再經過時也會與他笑談兩句,但因國喪期間,哪怕他們臉上猶有笑意,也隻是極淡,幾乎毫不可見。
整個皇宮如死寂了一般,毫無生氣。
讓人不由得由衷期待新皇上位,好讓皇宮煥然一新,不再如死寂一般寂寞。
在外征戰的定國王爺迴來了,為了壓製朝堂中的不臣之聲,他一個武將,時時注意著軍中或朝中的動靜。
稍有不滿,殺!
稍有不敬,殺!
心懷異心,殺!殺!殺!
如此暴力而又血腥的處理方式,讓朝臣們個個心生危機,恨不得能夠將自己藏匿起來不在那尊煞神麵前亂晃。
天牢裏,犯下大錯逼宮的七王爺墨祁玉還待在裏麵,隻不過他的待遇卻像不是對待一個犯人。
但即便是這樣,幾日的牢獄生活也足夠讓他身形狼狽,心生疲憊。
定國王爺早就等在裏麵了,安太傅也緩步從外麵走進關押七王爺的牢房裏,牢頭極有眼色的將空間留給他三人,低著頭退居一旁。
七王爺發型微亂,眼下一片青黑,見兩個大忙人終於來了,他不由得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他伸手扶了扶掉下來的一絲長發,動作熟練的將它卡在耳後。
隨手將放在身旁的聖旨拿了出來,規規矩矩的放在桌麵上。
明黃色的聖旨在昏暗的牢房中仿佛自帶幽光。
世人不知,在先皇離開之後,竟然給七王爺獨自留下了一道旨,並且至今沒人知道旨意裏麵寫的是什麽。
七王爺眼神落在聖旨上,神情無奈:“本王也不知道,父皇留給本王的到底是一線生機,還是窮途末路。”
他能不能有活命的機會,全看這道聖旨上寫的是什麽。
“先皇的心思又豈是我等可以猜測,無論七王爺是生還是死,皆是天命,不可違抗。”定國王爺冷哼,銳利的雙眸在七王爺麵上掃了一番,隨後緩緩收迴眼神,同樣敬重的盯著聖旨。
先皇在離開前,雖然最寵愛的妃子是蓮姬,但是在他的數位皇子之中,隻有七王爺最得聖心,但是七王爺因為血統的問題,從始至終就不曾在繼承皇位中人的人選之中。
是以,在這種情況交雜的時候,誰也猜不到先皇到底會留下個什麽東西來,或許是殺之而後快,也或許是寬容。
定國王爺雖極力的表現平靜,但他的眼中仍舊有一抹深深的疑慮,安儒盛知道,見他們接都心思沉重,他嘴角緩緩一扯:“既然如此好奇,那便將它打開吧。”
在他們三個之中,隻有安儒盛最為有資格探查聖旨內容。
明黃色的聖旨緩緩向兩邊打開,安儒盛的動作很慢,很穩重,很仔細。
聖旨打開了,裏麵所記載的內容卻讓三個人不約而同的陷入沉默之中。
牢頭在一旁極力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下意識的放低唿吸聲,他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卻又不得不盯緊閉嘴,不得吐出一個字。
或許今天的一切,都將成為牢房中的隱秘。
好半天之後,墨祁玉終於有反應了,他扯著唇笑,可那笑容卻如此勉強:“本王倒不知,原來父王對本王的期望如此大。”
一道空白的聖旨,上麵印著國璽和先皇私印。
先皇竟然給了他一道空白的聖旨,讓他可以對大周予取予求,但,此道甚至隻有一次作用。
不管他要什麽,哪怕是要高高在上的皇位,隻要他自己提筆在聖旨上寫下來,他都會心如所願。
隻可惜他沒有提前打開過這道聖旨,根本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什麽,甚至還因為這道聖旨的存在憂心忡忡,生怕這是一道催命符,隨時會將他拉入萬丈深淵。
安太傅眼中出現一抹了然,動作越發悠閑了,隻道:“先皇所想,果非我們能預料。”
先皇生前對七王爺的感情極為複雜,先是欣喜於他的聰慧,而後又憂心於他的血統,生怕七王爺繼位會讓大丹越發肆無忌憚。
可到底,先皇無法舍棄如此聰慧而又睿智的兒子,在絕境中為他留下了一道生機。
或許早在那時候,先皇便知道七王爺不會甘於平凡,甚至會不擇手段的發動異變,所以才提前留下這道聖旨,或是為他保命,或是讓他名正言順。
他知道先皇會偏心七王爺,但仍是想不到,他的偏心已超出了一個帝王所容忍的範圍之內。
“就算本王從小和先皇交情頗深,但此時依舊想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先皇此舉實乃太過任性,至大周天下於不顧!”定國王爺心中不知腹誹了多久,他的表情十分不滿。
空白聖旨,就算是他年輕時一沒有那個膽子肖想,可先皇卻不動聲色的將它交給了七王爺,這份寵愛哪怕是先太子在世時都不曾享受過。
他心情極為複雜。
先是一心輔佐的皇上竟不是大周正統血脈,後是血脈斑駁交雜的七王爺竟得了先皇的一道空白遺旨。
安太傅緩緩而笑道:“既然遺旨意的內容我們皆已明白,等擇日臣便差人將王爺您完好無損的送迴大丹。”
他的意思已經表現的很清楚了,不管這道空白聖旨代表著什麽,在此刻,他隻能用做一道保命聖旨。
“如此甚好。”定國王爺點頭,自然沒意見。
他是個大老粗,不喜歡朝中的勾心鬥角,但顯然此刻他也知道遺旨代表著什麽,能這麽處理已是皆大歡喜的局麵,既不違背先皇的意誌,又能讓七王爺從此以後失去最大的保命手段。
簡直不能再完美。
至於七王爺墨祁玉,他有沒有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他現在身為階下囚,這道旨意端看安太傅的意思,他若想承認,旨意自然是存在的,他若不想承認,隨他隨便扣他一頂盜用聖旨的罪名,就足夠他永世不得翻身。
在定國王爺和墨祁玉的注視之下,安太傅將空白聖旨拿到燭火上麵輕輕一點,一道秘密旨意頃刻化為灰燼。
因遺旨而出現的意外皆為合理化,除了牢房裏麵的人之外,再不會有任何人知道先皇曾經留下了什麽東西。
這就是安儒盛,膽大妄為從不計較後果,他有信心將事情所有的異味全部掌握在手掌中。
同樣的,也不允許出現任何意外中的意外。
直到安太傅與定國王爺離開,墨祁玉都陷在複雜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其實就連安太傅的反應,父皇應該也是算計過的。
哪怕他提前知道了這是一道空白遺旨,想要憑借這道遺旨意在大周興風作浪,但隻要安儒盛不承認這道旨意的存在,他就無計可施。
相比一個血統繁雜而被驅逐出京,滾入大丹的廢棄王爺而言,眾人更加願意相信曾經深得先皇信任的安儒盛。
早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在朝堂之中,安儒盛已然可以隻手遮天。
他實在是不明白,父皇為什麽如此放心將大周的江山社稷交到一個外姓人的手上,難道就因為安太傅太過聰明嗎?
“好好照顧著,讓人伺候七王爺梳洗。”臨走之前,安太傅低聲對牢頭說了一句。
牢頭自然是連連點頭,他們本來也沒有那個膽子在天牢中虧待七王爺,此時得了安太傅的話,恐怕是更加心有忌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