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鵲橋高架互輕平;
八梳八仙來賀壽,寶鴨穿蓮道外遊;
九梳九子連環樣樣有;
十梳夫妻兩老就到白頭。”
定國王妃每念一句,黎禮的眼皮就垂下幾分,連嘴角的笑容都有些勉強,隻是那弧度極小,沒幾個人能看出來。
接過茶香遞上來的帕子,定國王妃淨了手,將黎禮扶著站了起來,瞧著她像猴子屁股似的麵容,忍不住撲哧一下笑了。
定國王妃語重心長的拍了拍黎禮的手背,囑咐道:“既然你找到本宮做你的福人,那你便隻能如本宮一般有福氣,你要記得,咱們女人不能隻依附男人,你要和他勢均力敵,日後說的話才管用。”
她本就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上過戰場,殺過敵寇,所教導黎禮的自然是她的人生所得,而不是像其餘婦人一般隻叫黎禮三從四德。
黎禮深有所感,點頭應下。
頭上的玉珠簾隨著她的動作一下又一下的碰撞,聲音很是悅耳。
外麵敲鑼打鼓的聲音越發近了,黎寧轉過身抹了抹眼角,又轉了過來,拿過旁邊早已準備好的紅頭巾,慢慢的蓋在黎禮頭上。
她說:“你雖然已經在安家生活了十年,可你要記得,從今天開始,你就不再是安家五姑娘,而是安家長媳了。”
姑娘和長媳的身份不同,所負擔的責任自然不同。
黎禮又點頭。
初春的天氣還有點冷,黎禮身上的嫁衣裹的寬鬆。
她走出去,定國王府世子已經很不耐煩的等在外麵,他臉色蒼白,風吹過來,大有就此倒下去的趨勢。
墨軒走到黎禮麵前,背著她蹲下身:“上來吧,本世子送你出去。”
姑娘們出嫁,本應該是家中男丁背著她走進花轎。
可黎禮情況特殊,她不止沒有兄長弟弟,連一個像樣的本家也沒有。
而這些年來,她去定國王府的次數較頻繁,與定國王府世子也算有一段交情。
連定國王妃都答應做她的福人了,定國王府世子背她出門更是平常,無可厚非。
黎禮頓了頓,小聲道:“謝謝。”
墨隱輕嗤,慵懶的應了一聲,顯然聽見了黎禮的道謝。
話音一落,她不客氣的上了墨隱的背,心裏隻想著,或許這段時間,也是時候讓四姐姐迴來了。
安逸臣騎著高頭大馬,外麵等著一架八抬大轎,兩邊共八隊人占滿了街道,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看熱鬧的百姓圍了一圈又一圈。
這些黎禮自然是看不見的,她聽著耳邊的動靜,皺了皺眉,順勢進了花轎裏,整個過程連眼皮也沒抬一下。
直到坐定時,她才捏緊了手裏的蘋果,鬆了口氣。
黎寧站在大門外,安逸臣麵色肅然的走到他麵前,鄭重的道:“姑姑,我會對她好的。”
“……”黎寧沉默。
好不好的她不知道,她隻是認為,安逸臣的表現太過冷淡,從始至終臉上竟然沒有露出一絲笑容。
好吧,她心裏是有些不快的。
安夫人給黎禮準備的嫁妝有許多,加上黎寧臨時添的不少東西,最後跟在迎親隊伍後麵的竟然有六十六抬。
這已經是除了皇室以外最高的規格。
這浩蕩的場景讓那些準備看戲的人無不灰頭土臉,臉上仿佛被別人打了一巴掌,生疼生疼的。
當然,黎寧這些年在江湖所得自然不止這麽一點,但上麵有人壓著,她隻能弄出了這些。
就看黎禮都不知道黎寧往裏麵加的是什麽東西。
“安家果然不一般,心胸寬廣,取個普通人家的閨女,也能如此大費周章。”
“是啊,而且這閨女是沒有娘家撐腰的,聽起來就可憐。”
“沒娘家,以後少不得要在夫家吃點虧受點苦。”
“不能吧,我可是聽說安夫人很喜歡這個兒媳婦的,一手包辦婚姻,比她自己娶媳婦都還高興呢!”
“誰知道呢,養女兒和養兒媳婦,完全不一樣的。”
…………
聽見周邊議論紛紛,而黎禮巋然不動,兩耳不聞窗外事,隻等著迎親隊伍繞城一圈,然後再迴安家。
安家同樣很熱鬧,連薑昆和白原都著上了帶有紅色的衣衫,被推出來招待客人,而安太傅更是一改以往高嶺之花的形象,與來客相談甚歡。
安夫人在另外一邊招待女客。
蔣濤氣喘籲籲的從外走進,向安太傅報喜:“大人,公子攜著少夫人進一道門了。”
一道門,百米之外。
二道門,安家大門。
三道門,安家內門。
安太傅爽朗一笑:“既如此,各位便給個麵子,隨我一同到府門前看看吧。”
其餘人自然是笑著迎合,隻是心裏怎麽想的,也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陳尚書的臉色更是不一般,他原本以為安家的長媳無權無勢背無靠山,所以娶迴來也隻是個擺設,可現在不同。
安儒盛夫妻竟然對那人這樣的上心。
這讓他不得不思考之後該如何做,或許,隻能改變計劃了。
安太傅走到門外時,迎親隊伍也到了。
安逸臣翻身下馬,意思性的踢了踢轎門,旁邊的茶香與花香連忙將人從裏麵扶了出來,交到大公子的手上。
兩人手裏握著紅綢,目不斜視,從始至終沒有多餘的互動。
跨過火盆,拜了父母天地。
本以為終於能鬆口氣了,可是不等‘送入洞房’,宮裏麵竟然來了人。
是高公公。
安太傅仍舊淡笑,沒有任何的驚訝,他走到高公公麵前,朝著他拱了拱手問:“公公今日怎麽來了?”
高公公翻著白眼捏著嗓子迴道:“安大公子成婚,陛下自然是要送來祝福的,奴才奉陛下的旨意,特來安家宣旨。”
嘩啦一下。
廳堂中的客人跪了一地。
高公公這才拿出明黃色的聖旨,輕咳了兩下高聲道:“奉天承運,皇上詔曰,今安太傅長子有喜,朕深感太傅多年勞苦,特此為安氏婦人添此嫁妝,拱抱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
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
金翟鳥一隻,嵌硌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桃花重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紋小正珠一百八十人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
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
金鑲青金方勝垂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二十四顆,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顆,珊瑚墜角三個,重四兩五錢五分。
金鑲珊瑚頂圈一圍,嵌二等東珠二顆,重五兩四錢。
鵝黃辮二條,鬆萬背雲二個,珊瑚墜角四個,加間三等正珠四顆,四等正珠四顆:
雙正珠墜一幅,計大正珠六顆,二等正珠六顆,加間碎小正珠六顆,金鉤重一兩七錢五分。
金手鐲四對,重三十五兩。
金荷連螃蟹簪一對,嵌無光東珠六顆,小正珠二顆,湖珠二十顆,米珠四顆,紅寶石九塊,藍寶石兩塊,錁子一塊,重二兩一錢,欽此!”
不顧其餘人被嚇傻了的表情,高公公滿臉笑容的將手中的單子遞給安太傅,在他準備起來時又道:“太傅大人不必著急,陛下這兒還有一道聖旨。”
眾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氣。
不明白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有一道聖旨還不夠,竟然還有一道。
什麽時候聖旨竟然如此不值錢?
還有上麵那些豐厚的賞賜……
實在是不明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百部猖獗,暴虐無道,擾亂國之安寧,經使者談判不成,特封安逸臣為長平將軍,承三軍將士之符,於明日辰時啟程,領百將前往蔚州平亂,不得有誤!欽此!”
“安大公子,接旨吧。”
高公公笑眯眯的,誰也猜不到他的想法。
他隻是看著安逸臣。
安逸臣沉著臉接過了旨意:“臣領旨,還請高公公轉告陛下,臣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高公公應了一聲,連杯喜酒也沒喝,急著迴宮複旨,如來時的匆忙不一般,走時卻給大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此時的喜堂可謂是百態叢生,他們先是從看不起這樁婚姻,然再從安氏夫妻的態度中看出他們滿意後轉變態度,最後又等到陛下親自派人宣旨。
而且還是在喜堂之上。
先是賞賜,後是下令。
給了一顆甜棗,然後再打一巴掌。
擺明了就是不想讓人家安安心心的度過洞房花燭夜啊!
此等行為,百官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是可惜了這一對小新人,剛成婚便不得不受離別之苦。
安逸臣麵色肅然,先是安排喜婆將黎禮送迴房,然後才與安太傅一同招待客人。
安家喜色不曾減少,仿佛從未發生過辦旨。
陳尚書麵色複雜,隨他一同來的定國王爺更是不知該做何表情。
“陛下,是越來越任性了啊。”
“咱們這些做臣子的,也隻有承擔陛下任性的後果了。”
八梳八仙來賀壽,寶鴨穿蓮道外遊;
九梳九子連環樣樣有;
十梳夫妻兩老就到白頭。”
定國王妃每念一句,黎禮的眼皮就垂下幾分,連嘴角的笑容都有些勉強,隻是那弧度極小,沒幾個人能看出來。
接過茶香遞上來的帕子,定國王妃淨了手,將黎禮扶著站了起來,瞧著她像猴子屁股似的麵容,忍不住撲哧一下笑了。
定國王妃語重心長的拍了拍黎禮的手背,囑咐道:“既然你找到本宮做你的福人,那你便隻能如本宮一般有福氣,你要記得,咱們女人不能隻依附男人,你要和他勢均力敵,日後說的話才管用。”
她本就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上過戰場,殺過敵寇,所教導黎禮的自然是她的人生所得,而不是像其餘婦人一般隻叫黎禮三從四德。
黎禮深有所感,點頭應下。
頭上的玉珠簾隨著她的動作一下又一下的碰撞,聲音很是悅耳。
外麵敲鑼打鼓的聲音越發近了,黎寧轉過身抹了抹眼角,又轉了過來,拿過旁邊早已準備好的紅頭巾,慢慢的蓋在黎禮頭上。
她說:“你雖然已經在安家生活了十年,可你要記得,從今天開始,你就不再是安家五姑娘,而是安家長媳了。”
姑娘和長媳的身份不同,所負擔的責任自然不同。
黎禮又點頭。
初春的天氣還有點冷,黎禮身上的嫁衣裹的寬鬆。
她走出去,定國王府世子已經很不耐煩的等在外麵,他臉色蒼白,風吹過來,大有就此倒下去的趨勢。
墨軒走到黎禮麵前,背著她蹲下身:“上來吧,本世子送你出去。”
姑娘們出嫁,本應該是家中男丁背著她走進花轎。
可黎禮情況特殊,她不止沒有兄長弟弟,連一個像樣的本家也沒有。
而這些年來,她去定國王府的次數較頻繁,與定國王府世子也算有一段交情。
連定國王妃都答應做她的福人了,定國王府世子背她出門更是平常,無可厚非。
黎禮頓了頓,小聲道:“謝謝。”
墨隱輕嗤,慵懶的應了一聲,顯然聽見了黎禮的道謝。
話音一落,她不客氣的上了墨隱的背,心裏隻想著,或許這段時間,也是時候讓四姐姐迴來了。
安逸臣騎著高頭大馬,外麵等著一架八抬大轎,兩邊共八隊人占滿了街道,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看熱鬧的百姓圍了一圈又一圈。
這些黎禮自然是看不見的,她聽著耳邊的動靜,皺了皺眉,順勢進了花轎裏,整個過程連眼皮也沒抬一下。
直到坐定時,她才捏緊了手裏的蘋果,鬆了口氣。
黎寧站在大門外,安逸臣麵色肅然的走到他麵前,鄭重的道:“姑姑,我會對她好的。”
“……”黎寧沉默。
好不好的她不知道,她隻是認為,安逸臣的表現太過冷淡,從始至終臉上竟然沒有露出一絲笑容。
好吧,她心裏是有些不快的。
安夫人給黎禮準備的嫁妝有許多,加上黎寧臨時添的不少東西,最後跟在迎親隊伍後麵的竟然有六十六抬。
這已經是除了皇室以外最高的規格。
這浩蕩的場景讓那些準備看戲的人無不灰頭土臉,臉上仿佛被別人打了一巴掌,生疼生疼的。
當然,黎寧這些年在江湖所得自然不止這麽一點,但上麵有人壓著,她隻能弄出了這些。
就看黎禮都不知道黎寧往裏麵加的是什麽東西。
“安家果然不一般,心胸寬廣,取個普通人家的閨女,也能如此大費周章。”
“是啊,而且這閨女是沒有娘家撐腰的,聽起來就可憐。”
“沒娘家,以後少不得要在夫家吃點虧受點苦。”
“不能吧,我可是聽說安夫人很喜歡這個兒媳婦的,一手包辦婚姻,比她自己娶媳婦都還高興呢!”
“誰知道呢,養女兒和養兒媳婦,完全不一樣的。”
…………
聽見周邊議論紛紛,而黎禮巋然不動,兩耳不聞窗外事,隻等著迎親隊伍繞城一圈,然後再迴安家。
安家同樣很熱鬧,連薑昆和白原都著上了帶有紅色的衣衫,被推出來招待客人,而安太傅更是一改以往高嶺之花的形象,與來客相談甚歡。
安夫人在另外一邊招待女客。
蔣濤氣喘籲籲的從外走進,向安太傅報喜:“大人,公子攜著少夫人進一道門了。”
一道門,百米之外。
二道門,安家大門。
三道門,安家內門。
安太傅爽朗一笑:“既如此,各位便給個麵子,隨我一同到府門前看看吧。”
其餘人自然是笑著迎合,隻是心裏怎麽想的,也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陳尚書的臉色更是不一般,他原本以為安家的長媳無權無勢背無靠山,所以娶迴來也隻是個擺設,可現在不同。
安儒盛夫妻竟然對那人這樣的上心。
這讓他不得不思考之後該如何做,或許,隻能改變計劃了。
安太傅走到門外時,迎親隊伍也到了。
安逸臣翻身下馬,意思性的踢了踢轎門,旁邊的茶香與花香連忙將人從裏麵扶了出來,交到大公子的手上。
兩人手裏握著紅綢,目不斜視,從始至終沒有多餘的互動。
跨過火盆,拜了父母天地。
本以為終於能鬆口氣了,可是不等‘送入洞房’,宮裏麵竟然來了人。
是高公公。
安太傅仍舊淡笑,沒有任何的驚訝,他走到高公公麵前,朝著他拱了拱手問:“公公今日怎麽來了?”
高公公翻著白眼捏著嗓子迴道:“安大公子成婚,陛下自然是要送來祝福的,奴才奉陛下的旨意,特來安家宣旨。”
嘩啦一下。
廳堂中的客人跪了一地。
高公公這才拿出明黃色的聖旨,輕咳了兩下高聲道:“奉天承運,皇上詔曰,今安太傅長子有喜,朕深感太傅多年勞苦,特此為安氏婦人添此嫁妝,拱抱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
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
金翟鳥一隻,嵌硌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桃花重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紋小正珠一百八十人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
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
金鑲青金方勝垂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二十四顆,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顆,珊瑚墜角三個,重四兩五錢五分。
金鑲珊瑚頂圈一圍,嵌二等東珠二顆,重五兩四錢。
鵝黃辮二條,鬆萬背雲二個,珊瑚墜角四個,加間三等正珠四顆,四等正珠四顆:
雙正珠墜一幅,計大正珠六顆,二等正珠六顆,加間碎小正珠六顆,金鉤重一兩七錢五分。
金手鐲四對,重三十五兩。
金荷連螃蟹簪一對,嵌無光東珠六顆,小正珠二顆,湖珠二十顆,米珠四顆,紅寶石九塊,藍寶石兩塊,錁子一塊,重二兩一錢,欽此!”
不顧其餘人被嚇傻了的表情,高公公滿臉笑容的將手中的單子遞給安太傅,在他準備起來時又道:“太傅大人不必著急,陛下這兒還有一道聖旨。”
眾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氣。
不明白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有一道聖旨還不夠,竟然還有一道。
什麽時候聖旨竟然如此不值錢?
還有上麵那些豐厚的賞賜……
實在是不明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百部猖獗,暴虐無道,擾亂國之安寧,經使者談判不成,特封安逸臣為長平將軍,承三軍將士之符,於明日辰時啟程,領百將前往蔚州平亂,不得有誤!欽此!”
“安大公子,接旨吧。”
高公公笑眯眯的,誰也猜不到他的想法。
他隻是看著安逸臣。
安逸臣沉著臉接過了旨意:“臣領旨,還請高公公轉告陛下,臣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高公公應了一聲,連杯喜酒也沒喝,急著迴宮複旨,如來時的匆忙不一般,走時卻給大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此時的喜堂可謂是百態叢生,他們先是從看不起這樁婚姻,然再從安氏夫妻的態度中看出他們滿意後轉變態度,最後又等到陛下親自派人宣旨。
而且還是在喜堂之上。
先是賞賜,後是下令。
給了一顆甜棗,然後再打一巴掌。
擺明了就是不想讓人家安安心心的度過洞房花燭夜啊!
此等行為,百官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是可惜了這一對小新人,剛成婚便不得不受離別之苦。
安逸臣麵色肅然,先是安排喜婆將黎禮送迴房,然後才與安太傅一同招待客人。
安家喜色不曾減少,仿佛從未發生過辦旨。
陳尚書麵色複雜,隨他一同來的定國王爺更是不知該做何表情。
“陛下,是越來越任性了啊。”
“咱們這些做臣子的,也隻有承擔陛下任性的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