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看天水違行,歎人心私貪


    天向西轉,水向東流,雙方目標相違背,背道而馳,如此卦象喻示紛爭訴訟,您可以看看這個比喻有沒有道理?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不無道理。


    天下紛爭,多糾於利!


    從事物發展的鏈條看,需卦所闡述的是,人生或事業發端之後,在條件尚不具備、時機尚不成熟之時,通過“飲食宴樂”而待機以成其事的道理。


    這個過程看似平靜,其實,潛藏著巨大的風險與危機。飲食宴樂,口中要有吃食,對於一個人,可能是一頓飯、一天的飯、一個月的飯、一年的飯;而對於一支討伐征戰的部隊來說,就不那麽簡單了,一頓、一天、一個月的人吃馬喂都無法保證征戰需要,因此,保障和供給就必須上升到戰略地位來對待,否則,縱有百萬軍隊,也無異於敗兵枯骨,所以,在曆史長河征伐的烽煙中,會屢屢發生偷襲火燒烏巢等事件。


    烏巢故址在今河南省延津縣境內,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坎下訟天水訟


    屯糧於烏巢,曹操親率五千精兵夜襲烏巢,成功地燒毀了袁軍的所有糧草物資,袁軍大敗於官渡。


    我們現在國家太平,無天下混戰,那就廣募人才開公司辦企業吧,人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裏,迴避不了“飲食宴樂”的物資保障供應問題。在童話中我們經常聽到“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浪漫事,可現實生活中,沒有充足的物資保障供應,不可避免會發生摩擦爭鬥訴訟,陷入糾紛的深淵,最終可能耗散人的意誌,造成隊伍渙散,企業凋敝,關停並轉。


    這麽看,飲食宴樂、物資供應,就不能視同兒戲了。


    對待這方麵的問題,姬昌在觀察天地間萬物時,看到了什麽樣的景象?給出了什麽樣的開示呢?


    在羑裏的日子裏,西伯侯姬昌隨著日升日落,常常看著向西運轉的天空與滔滔東流的河流發呆。


    風雲變化的天地間常常出現這樣的景象:雷電霧雨,紛紛擾擾,好端端的雲彩愣是婆娑一地,山洪暴發,泥石流肆虐,道路被衝毀,樓房倒塌,洪水泛濫,匯入江河,向東奔流。從相對的角度看,天,越來越清爽高遠向西挪移,江河之水則難以平複心中遏製不住的不平心情,喋喋不休地向東而去,一瀉千裏,總有發泄不完的怨憤和不滿。


    天與雲水本應和諧共處,像乾卦所闡釋的那樣,“品物流形”,催生萬物,但是由於各自秉性相異,目標相悖,行為背道而馳,離心離德,結果距離越來越遠。


    反複揣摩“天與水違行”的景象,姬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自從繼承西伯侯位以來,犬戎、密須、黎、邘(qin)、崇等國從來不消停。


    犬戎是古代族名,又叫獫狁(xianyun),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


    密須,據史書記載,遠在唐虞夏三代時,在今甘肅靈台縣有一個叫密須的古地,至殷商時正式建立古密須國。


    黎為古諸侯國名,在今山西黎城。


    邘,周文王征服的部族,西周建立後為諸侯國名,周武王之子邘叔之封地。春秋時為鄭邑。在今河南沁陽市西北西萬鎮邘邰村。


    崇國,古地名。夏、商、周都有崇國。虞夏之際因為夏禹之父鯀建造城郭有功,堯把崇地封給了鯀,並讓他負責管理那裏的土地和人民,稱“祟伯鯀”。周代的崇國可能在豐、鎬之間的關中地區,位於今陝西西安市鄠邑區一帶,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公元前1051年被周文王滅,並在此建都作豐、鎬兩京。


    那時候,“國”很多,“邦”不少,當時的邦國充其量也就是現在一個地市的行政建製。


    天天鉤心鬥角,打過來,打過去,倒是很熱鬧。這些小國從來都不消停,爭來打去,不就是為了土地、財寶、美女、糧食嗎?根源不就是私心貪欲過重嗎?姬昌自己勇武勤快先後把他們給收拾了,可是,武力治亂不治本。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好心理問題。


    於是姬昌描摹卦象“訟:天水訟,乾上坎下”,給出了“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這樣的開示。


    對避訟、戒訟、止訟、息訟,西伯侯苦口婆心給出風險警示與忠告。


    信,則天下太平!


    悖,則世界陷於紛爭!


    訟卦上卦之象為乾為天為陽,其性質向上,下卦之象為坎為水為陰,其性質向下,兩象相斥,並且天往上升,水向下墜落流動,“天與水違行”,雙方目標相違背,背道而馳,這便是訟卦的卦象。


    訟卦象辭是說:天西轉而水東流相違背而行,象征不和睦而爭訟,有德行修養的人對此深有感悟,要引以為戒,在辦理事情的時候,須深明慎初治本之理,當先“謀”其“始”—例如宣明章紀、判明職分、洽談要約、明確罰則等,以杜絕爭訟於未萌之前。


    《說文》曰:“訟,爭也。從言,公聲。”表示許多人同時說話。本義指爭訟、爭辯、爭鬥。《經典釋文》曰:“爭也,言之於公也。”訟卦象征爭訟。天向西轉,水向東流,雙方目標相違背,背道而馳,如此卦象喻示紛爭訴訟不無道理。因此,君子做事要從中受到啟發,做事時要預先謀劃好,慎爭戒訟。訟卦所揭示的是物欲紛爭驅馳物利必然引發的爭訟之道。


    看自然紛擾物象,不免聯想到俗性十足的人。虎狼貪婪十足的習性,人一樣也不少,而且,身陷權力、利益旋渦裏的人,可能求之更甚,姬昌收拾的那些小國或部落首領,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私心貪欲膨脹,誠信受阻,侵害他人或公眾利益,是紛爭執訟的根源。


    這就好比人們各自懷著私心,多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思想不能統一起來。所以人們在爭奪利益的同時,便會引發爭鬥,常常引發訴訟。


    市場經濟通過市場杠杆自行調解,發揮了作用,繁榮了經濟,但是“向錢看!向錢看!向錢看”的負麵作用不容忽視,為了錢,假煙、假酒、假藥、假學曆……時有出現,誠信受到嚴峻的考驗,藥品安全、食品安全、互聯網安全成了國人最大的擔憂。


    誠信是社會安定的基石,現在,我們不妨先看看訟卦的開示,對我們走出誠信危機的怪圈和精神危機的怪圈有什麽好處。


    第二節


    探爭訟根源,看人性善惡


    人性善惡爭執幾千年,帶有主觀色彩,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應該從人的本能著眼。作者跳出善惡之爭的怪圈,從植物趨光向陽看,人的本能具有“利己排他性”,存在自私自利的私心,利欲失衡,誠信受阻,常常會糾結產生紛爭,發生訴訟,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訟卦卦辭是“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訟卦彖辭是“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要了解訟卦卦辭和彖辭的意思,我們要首先學習下麵幾個字:窒。《說文》解釋:“窒:塞也。從穴至聲。”塞,阻塞不通。《呂氏春秋?盡數》有“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鼻則為鼽(qiu)為窒”的說法。


    惕。“惕是形聲字,忄為形,易為聲。惕的本意表示敬的意思,即小心謹慎。”從象形表意看,不管是日月更迭,還是小鳥飛翔,大的變化跡象和小的變化細節都要放在心上謹慎對待,才稱之為惕。中吉,指堅持中正之道會吉祥。終兇,指最終結果兇險。


    淵的甲骨文、金文之象形字像一個中間有水迴流的深潭,本義指迴旋的水。有深潭、深池之義。比喻災難或麻煩事。


    訟卦象征爭訟,產生這種情況,是誠信被阻塞導致的(有孚窒),麵對利益糾紛和爭訟這樣的事情,要小心謹慎對待(惕)。日常的爭訟是怎麽產生的呢?麵對利益,陽剛之氣上撞,麵臨兇險不知畏懼,雙方或多方都不謙忍退讓,而堅持中和之道對待與處理爭訟是吉祥的(中吉;剛來而得中),不會導致損失和傷害擴大與升級,若始終爭訟不息,則有兇險,窮極爭訟不能成功(終兇;訟不可成)。利於拜見德高望重的、聖明的大人物(利見大人)指點迷津脫離爭訟的狀態或局麵,崇尚守正持中(尚中正)進行決斷,不適宜於去做像跋涉大山大河那樣的大事鋌而走險,恃剛乘險將陷入深淵。


    乾天西轉坎水東,背向而行起紛爭;利見大人不涉川,惕中吉祥最終兇。


    荀子在《國富》中說:“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


    關於人性的善惡,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現在的《百家講壇》,爭執了幾千年,爭得麵紅耳赤的,都是孟子、荀子之類翹楚,幾乎是一言足以定乾坤的人物。


    這種爭執,在象牙塔裏、佛道壇內、荒郊野外,以擲骰子為教具,玩一玩,不負責任,也互不受傷害是可以的。反正他們有的是時間,閑著也是閑著,隻要不誤導民眾視聽麵對利益做出錯誤抉擇,他們愛討論什麽就討論什麽。


    進入現實社會中,如果還像書呆子或古學究那麽天真地想問題,可就不行了。


    害己!


    也害人!


    對人性缺乏正確認識和判斷,在與人交往中會有吃不盡的苦頭。此所謂“可小事,不可大事”。


    在重大決策上可能會發生天大的失誤。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當年與其一起打天下的,到晚年都有了妥當的安排,隻是交出了兵權,還算不錯。


    與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勳可就慘了,幾乎後來都被朱元璋殺了,隻有劉伯溫和徐達逃過了劫難。


    關於人性善惡的爭執,帶有主觀色彩,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觀察人、對待人,我們應該從人的本能著眼。抓住這個關鍵,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人的本能是什麽樣的呢?一言以蔽之—“利己排他性”。自我、偏狹、固執、封閉,由於人的本性導致了精神危機,在精神危機的深淵中人們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關於人性,為什麽要跳出善、惡之爭的怪圈,而從“利己排他性”


    的本性來看待呢?我是從長時間觀察植物向陽趨光的本性得到的啟示。


    相近的兩排樹,相鄰內側的樹枝並不繁茂;而外側則繁茂異常。當群山萬木叢生的時候,每一棵樹,都拚命向天空伸展枝葉,唯恐得不到陽光而夭折。


    人的本性是“利己排他性”,這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易經》六十四卦所討論的道德修養問題,都是基於對人“利己排他性”的本性認識為基礎的,如果人性都是善的或惡的,也就沒有必要製定道德倫理規範。


    針對人的本能本性,克己修德,養成互尊互愛的美德,營造和睦友善的關係,才能為深陷精神危機的人們提供修養身心、增益美德的法則。增強心理品質,我們才可能脫離精神危機的深淵。


    耳提麵命的說教是蒼白的!


    陷入深重的劫難,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才有可能幡然醒悟!


    由於人的本性具有“利己排他性”,存在自私自利的私心,利欲失衡,誠信受阻,常常會糾結產生紛爭,發生訴訟,這是必然的事情。


    對待爭訟應小心謹慎行事,堅持中正之道吉祥,不管處理得好,還是不好,最終結果都是兇險的。處在爭訟關係之中,居上者剛健,居下者兇險,居於險境之人不肯讓步,則加劇爭訟態勢。


    麵對爭訟,要慎初重視本源,進行正確引導,避免爭訟事件發生。


    爭訟事件既然發生了,要把握正確有效的原則,避免爭訟事態擴大或升級造成更大的傷害。人應該有正確的利益觀,人與人之間應該有良好的信任合作關係。現實生活中,基於占有欲,受趨利好財心理驅使,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誠信受阻的現象,有些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受到他人的侵害,就會發生爭訟。


    爭訟是由於契約簽訂時考慮不周全導致的。因此,一定要認識到:乾天西轉坎水東,背向而行起紛爭;利見大人不涉川,惕中吉祥最終兇;誠信受阻是根源,趨利紛爭是表征;利欲失衡常糾結,互不相讓易生訟。


    居於爭訟之中或有爭訟不平之心態,不宜於去做像跋涉大川大河那樣的大事,因為容易掉進兇險的災難旋渦。


    第三節


    麵對利益紛擾,崇尚中正慎爭


    持中不偏可吉祥,剛強乘險陷困境。遇事相爭不可長,守正持中可避兇。


    訟卦六爻警示應該注意六個方麵的問題。陷於訴訟紛爭中的人要看,經常洽商重要事情的人更要看。懂得這些道理,不一定占便宜,但可避免重大損失與災禍!


    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陷,彼此反對,定生爭訟。


    持中不偏可吉祥,剛強乘險陷困境。


    遇事相爭不可長,守正持中可避兇。


    從避免爭訟發生和正確處理爭訟事件的角度看,在利益麵前,應該堅持中正的原則,慎思“當”與“不當”,妥善處理好利益關係,慎爭戒訟。對爭訟最終的結果,要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勝不喜極,敗不傷悲過度。知足常樂,不爭強好勝,在處理爭訟上,堅持調和的原則,持中不偏,互謙互讓,不剛強乘險,否則會陷入困境。要明白“作事謀始重本源,訟不可極祿不爭”的道理,在謀事之始要慎重,從事情的起始就止息事端,消弭芥蒂,防患於未然,免得陷於爭訟的泥沼,在麵對利欲紛爭之時要平和,超然得失之外,避免事態擴大升級,造成心理傷害或性命之憂。否則,參與爭訟者,即使打贏官司,也不一定會得到利益,結果會造成沉重的心理傷害。


    對待爭訟,要慎思慎為。發生爭執是否爭訟,訟卦六爻分析了六種情況,需要慎重定奪,妥善對待。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麵臨爭訟或爭訟初起時,頭腦中要有端正的思想認識—“不可長久為鬥訟之事,以訟不可終也”(孔穎達《周易正義》),不要輕易與人陷於爭訟之中,不可久纏於爭訟事端而長久不停;爭訟會受到一些非難和指責,與人爭訟畢竟是不可長久之事(不永所事)。訴訟與罷訟要慎重而為。發生爭訟盡管會受到一些非難和指責(小有言),但是,雙方經過協商調解或裁決,或判明是非公道(辯明),或維護利益,或放棄訴求,結果是吉祥的(終吉)。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九二爻中,有幾個字,簡單解釋一下:眚。《說文》說:“眚:目病生翳也。從目生聲。”眚是形聲字,目為形,生為聲,本義指眼睛生了翳,引申為眼病,又引申為各種疾病。


    還引申為日食。眚還指災異,又引申為過失、過錯。


    竄(竄)。《說文》說:“竄:墜也。從鼠在穴中。”竄是形聲字,穴是形,串為聲。繁體的竄字是會意字,由代表洞穴的穴字和老鼠的鼠字組合而成,意思是老鼠在洞穴裏。竄的本義是隱藏、躲藏。《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曰:“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


    掇通輟。《說文》解釋為:“輟,車小缺複合者。從車叕聲。”輟是形聲字,車為形,叕為聲。一說輟是會意字,車代表車隊,叕表示聯結,兩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表示車隊稍有間斷又重新連接起來。輟的本義指停止、中止。


    九二爻說的是什麽意思呢—“官司失利走為上,邑戶三百避災眚”“以下訟上禍自生”。小事沒有爭訟的價值,明辨是非也就可以了,小人物訟告大人物沒有什麽好處,下級狀告上級也難以得到好處,否則容易招惹禍事。打官司失利,走為上策,趕快逃亡(逋)迴來。因為自己處於下位,與有權有勢的人打官司,必然不能勝(克)訴而且會有災禍降臨,要像老鼠逃竄進洞穴裏躲藏(竄)起來那樣,跑到三百戶而不是三萬戶人家的地方生活有利於避難。“若能以懼歸竄其邑,乃可以免災;邑過三百,非為竄也,竄而據強,災未免也。”(王弼注)這是因為跑到隻有三百戶人家的地方生活,沒有聚眾造反與暴動或報複之嫌,可避免圍剿與追殺,當然可以避禍,災患因而輟止。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臼不常用,長出苗飛來小鳥,謂之舊(舊)。


    舊,祖輩。《左傳?襄公十四年》曰:“今餘命女環,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


    六三爻說的是什麽意思?食舊德,係指安享祖上留下的家業與社會資源(關係)等餘蔭,吃喝不愁,堅守正固(貞),處處小心防備危險(厲),不參與爭訟,終會獲得吉祥(終吉);如果輔佐君王建功立業,成功後不歸功於自己。朱熹說過“是自做不得,若從隨人做,方為得吉之道”。說明順從上級,可以獲得吉祥的結果。六三爻告訴人們,要安分守己,不與人爭,做到這一點,可以保俸祿不失,雖有危險,最終結果還是吉利的。


    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本爻有三個字需要解釋一下:


    “複”的本義是在曾經走過的路上行走,又指迴來或迴去。


    《古代漢語字典》解釋為:命是形聲兼會意字。甲骨文的令和命是一個字,上麵像木鐸的鐸身,下麵是一個跪著在聽候命令的人。金文增加“口”,表示用口下令。黃壽祺和張善文的《周易譯注》說:“命,理也,猶言‘正理’”。


    “渝”是形聲字,氵為形,俞為聲。渝的本義指變汙濁。引申為違背,變更。


    打官司敗訴,迴心歸就正理,改變爭訟的念頭,安順守持正固可獲吉祥,不會再產生損失。


    理解此爻,“渝”是關鍵。表明對待爭訟的態度與觀念發生轉變。強調變剛為柔,化訟為和,始訟終退。楊簡在《楊氏易傳》裏說:“人惟不安於命,故欲以人力爭;今不訟而即於命,變而安於貞,吉之道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公正判決獲吉祥,公正之吉因中正”。明決爭訟,有了公正的判決結果,大為吉祥。原因在於得到公正裁斷。


    此爻是處於裁決之位法官的忠告:秉持中正之德,秉公辦案,會有公正的結果,對涉及爭訟的任何一方,都至為吉祥,故“元吉”。曆代多位易學家注釋可以佐證。《周易集解》引王肅曰:“以中正之德,齊乖爭之俗,‘元吉’者也。”《王弼注》:“處得尊位,為訟之主,用其中正,以斷枉直;中則不過,正則不邪,剛則無所溺,公則無所偏:故‘訟,元吉’。”趙汝楳在《周易輯聞》裏說:“大人在上,平諸侯萬民之訟,至於見遜畔遜路而息爭,吉孰大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錫。《說文》解釋為:“錫,銀鉛之間也。從金,易聲。”錫通“賜”。《爾雅?釋詁上》有:“錫,賜也。”


    鞶。《說文》解釋為:“鞶:大帶也。”從革般聲。《古代漢語字典》說:“鞶是形聲字,革為形,般為聲。鞶的本義指用皮革製作的帶子。”


    朝:“朝,拜見,朝見。”


    褫。《說文》解釋為:“褫:奪衣也。從衣虒聲。讀若池。”《古代漢語字典》說:“褫是形聲字,衤為形,虒為聲,褫的本義指剝去衣服。”


    上九爻辭用打比方的方式講述深刻的道理—“賜之鞶帶三褫之,爭訟雖勝亦無榮”。君王偶然賞賜給飾有皮束衣帶的華貴衣服,在一天退朝之前卻多次被剝下身來。打官司勝訴,也不是什麽榮耀的事情,就像獲得君王的賞賜可能在一天之內多次又被剝奪迴去一樣,並不可靠。


    說明爭訟得來的利益,沒把握,不可靠,即便贏了官司,不一定得到利益,得到了利益也不一定能保得住。闡明了“訟”不可極、“祿”不可爭的義理,對待爭訟利益,要有超然之心。


    訟卦六爻,講析了爭訟可能遇到的種種情事和應該注意把握的相關原則,現在我們來看看黃壽祺、張善文的《周易譯注》對訟卦潔靜精微的總論與闡釋—訟卦並非教人如何“爭訟”,而是誡人止訟免爭。卦辭一方麵指出:必須在“信實”被止塞的情狀下才能“起訟”;另一方麵深誡:訟事應當持“中”,若訟極不止必兇。卦中九五喻“聽訟”尊主,以中正、明決獲“元吉”;餘五爻皆身係訟事,其中初六不與人爭而獲“終吉”、九二敗訟速退而獲“無眚”、六三安分不訟亦獲“終吉”、九四敗訟悔悟而獲“安貞吉”,惟上九窮爭強訟,自取“奪賜”之辱。可見,全卦大旨是始終申言“訟”不宜窮爭、應及早平息的道理。當然,若要杜絕爭訟,務須治其本源。《大象傳》稱“君子作事謀始”,提出“作事”


    之初先防“訟”於未萌的觀點,即是強調凡事先明確章約、判定職分,使訟無從生,爭無由起。王弼《周易注》引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語見《論語?顏淵》,又見《禮記?大學》)此語正合《大象傳》的精蘊:既揭出訟卦的象外之旨,又反映了古人追求息訟免爭、人人平和的社會理想。


    第四節


    防事態惡化,妥協互讓好態度


    訟字當頭和為貴,息訴止訟是佳境。


    聽起來文縐縐的,這可是麵臨訴訟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需要用心領會。


    遇事相爭不可長,守正持中可避兇;訟字當頭和為貴,調和互讓息事寧;上剛下險而健訟,息訴止訟是佳境。


    爭訟直接對雙方造成傷害或經濟損失,雙方妥協互讓可以避免傷害與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同時,第三方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依據法律,充分說理、耐心疏導,促使糾紛雙方對爭議的問題進行平等協商、互相諒解、消除隔閡,幫助他們自願達成協議,對有效解決糾紛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麵對訴訟紛爭,一是堅持守正持中的態度可以避免兇險;二是雙方謙和互讓做出犧牲可以息事寧人;三是息訴止訟是佳境,可避免事態擴大升級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五節


    作事謀始,不是你的莫爭搶


    無訟在於謀始,謀始在於作製。最為寶貴的,是要有平常心,什麽樣的心才能稱為平常心呢?送給您一顆心靈安詳寧靜的寶石—君子以不貪為寶!


    爭訟非善事,務必慎重戒懼。爭訟所由起,是由於契約簽訂時考慮不周全導致的。“無訟在於謀始,謀始在於作製。”契約約定不明是爭訟發生的根由,避免爭訟,“便當每事謀之於其始”(朱熹語),在做事前要深謀遠慮,從開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爭端的因素,重大事項洽談協議或製作方案,首先要多為對方著想,在開始就要謹慎謀斷,考慮周全詳盡,做到“物有其分,職不相濫”,把雙方的利益都充分考慮到,存在的風險隱患和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都討論清楚,雙方都能以退一步的心態誠意合作,那麽,哪裏還有什麽爭訟呢?所以老子強調“有德司契”而不責於人。


    在處理爭訟上,堅持調和的原則,持中不偏,互謙互讓,慎爭戒訟,否則會陷入困境。發生爭訟,也不要極盡能事,即使證據充足,由於各種因素官司不一定打得贏,打贏了官司也不一定能獲得或追償到相應的利益,得到了相應的利益又不一定保得住,保住利益也不知道又沾惹上什麽災禍。


    從這件事推及開來,爵位利祿不必絞盡腦汁爭搶,該是你的,自然而然會落到你的手中;不該是你的,搶到手也保不住。這是曆代祖先麵臨爭訟總結出的忠告,實質是要有正確的利益觀。平常心和正確的利益觀是無價之寶,也是安身安心之道。要以平常心和謹慎心對待利欲,慎爭戒訟,在謀事之始要慎重,一開始就要想到結果,要從事情的起端就止息事端,消弭芥蒂,防患於未然,免得自陷於爭訟的泥沼。在麵臨利欲紛爭之時要平和,超然得失之外,避免受到心理傷害和性命之憂。特賦《平常心》詩雲:春有百花蜂爭豔 秋有皓月照峨眉夏有清風宜心性 冬有白雪鴻羽飛朝觀晨曦噴旭日 暮看晚霞棲翠微風吹雲鬢心緒靜 波洶浪湧擘擊水得失淡定雲天外 遇事擔當不推諉生死自然平常事 海闊天空任鳥飛風中雨燕穿雲過 挫折跌倒莫頹廢未雨綢繆常蓄勢 暴風雨後彩虹美遇事常懷平常心 隨時順勢有作為東來紫氣盈朱門 南飄梅雨不嫌晦西方極樂幾人同 北鬥七星指向北中正不倚待萬物 心態平和是大美美心美性美至柔 懷柔至極堅可摧胸懷坦蕩溪匯海 心氣平時生風雷平心靜氣與人善 善懷天下而無為無為而治是大道厚德載物怡心扉心扉洞開天地闊 虛懷若穀待是非遇事常懷平常心 隨時順勢有作為第六節樹立正確利益觀,天安地寧心氣平擁有正確的利益觀,是心靈的福祉,能夠避免爭訟發生,這是社會和諧安定的思想基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您是否感覺有人總是與您過不去?在自己內心深處找過原因了麽?


    所謂利益觀,是指人們對利益的總體看法和根本態度。麵對利益是謙讓還是索取,是獨占還是均沾,將影響人際關係的狀態,因此,“樹立正確利益觀”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利益分對人民的利益和對個人的利益,前者是高級階段,後者是低級階段,前者與後者或同屬之間均有利益衝突。前者的利益就是馬克思主義所說的利益,就要堅持以大局為重,堅持服務、服從於大局利益。擁有正確的利益觀,是心靈的福祉,能夠避免爭訟發生,因此,將會“天安地寧心氣平”。


    訟卦警語箴言


    乾天西轉坎水東 背向而行起紛爭利見大人不涉川 惕中吉祥最終兇誠信受阻是根源 趨利紛爭是表征利欲失衡常糾結 互不相讓易生訟持中不偏可吉祥 剛強乘險陷困境遇事相爭不可長 守正持中可避兇小事明辨莫訴訟 以下訟上禍自生官司失利走為上 邑戶三百避災眚食祖蔭德厲終吉 敗訴認命安於正有理有據莫恃強 慎爭戒訟尚中正公正判決獲吉祥 公正之吉因中正賜之鞶帶三褫之 爭訟雖勝亦無榮訟字當頭和為貴 調和互讓息事寧上剛下險而健訟 息訴止訟是佳境作事謀始重本源 訟不可極祿不爭樹立正確利益觀 天安地寧心氣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祺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祺庸並收藏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