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裏,本該熱鬧的大殿卻寂靜無聲,昭明女帝雙手撐在禦案上,金色冠冕上明珠微顫,正努力平息心中的怒火,殿堂正中跪著群臣大氣也不敢出,一個個把郭宏的祖宗八代給罵了個遍。
今日說是冬至宴請群臣,實則一是為迴京養病的上將軍郭接風洗塵,二是挑個機會見一些京中淑女。昭明女帝三日前便開始浴齋戒,誠心誠意祭祀上天,到了正日子,她一早起身接見了幾茬重臣家眷,暗暗在心裏記下幾個看得入眼的女子名姓,等快開宴時,便起駕奉天殿,與一眾近臣共飲作樂。
一直到開宴前都相安無事,就連看到了靖安侯她老人家也沒發脾氣,甚至和顏悅色地問了幾句家常。
“聽說,你府上近日死了個人,還是你最愛的一位側夫人?”
朝中文臣言官們不知為何,彈劾靖安侯的折子如雪片般遞上來,連他府上死個側夫人也要拿出來說事。周叢嘉隻覺裏衣瞬間被汗打濕,羞愧地道:“臣實在是汗顏,陛下日夜為國事憂心,如今又受臣家事所累。”
究竟為何陛下對靖安侯的寵信淡了許多,官員們並不太清楚,可是他們最喜歡看到這幕,在一旁竊語陣陣,皆有些幸災樂禍。女帝不過是隨口一問,讓他清楚自己府中有什麽事都瞞不過她,起到威懾作用便罷。臣子家中私事實在用不著拿上朝堂議論,那些言官揪著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她和聲道:“起來吧,今日宮中宴請,你是郭將軍的老部下,替朕陪陪他。”
不知何時,有關靖安侯的流言,說他在外麵養著個女人,靖安侯府裏沒有女主人,侯爺沒有夫人,在府外養著一個女人。這十分稀奇。靖安侯府近日亂了套,周叢嘉被罰俸三年,此一罰可謂不輕,周叢嘉被罰了俸祿。雖然這沒什麽,靖安侯的庫房裏全是銀錢,但是麵子卻被削去好大一片,大家都在猜測到底這位女帝的寵臣做了些什麽讓她如此憤怒。
周叢嘉不喜歡郭宏,郭宏同樣瞧不上這個小人。當初周叢嘉曾是軍營中一名飛將,也算前途光明,大可一路輝煌走下去。可是他在九年前那場政變中做了個徹徹底底的小人,為無數人所不恥,甚至無法再留在軍中。女帝為了補償他,封侯加爵,可是他曾經想要成為一代名將的誌向就此煙消雲散。如今再與郭宏相見,他看著自己當年最崇敬的老將軍,半是慚愧半是忐忑走上前去。
剛走到郭宏身邊,便被郭宏搶著越過他,走到殿中毫不含糊地跪倒在地,大聲道:“陛下準老臣迴京養病,老臣感激不盡。但有一事不吐不快,懇請陛下賜旨,早日立儲,好承繼這萬年基業!”
奉天殿裏所有人都被他這番膽大激進的言論震得說不出話來,有人眼中漸漸浮現興奮之色。郭宏這麽做有什麽目的?他迴京後以身體不適為由擋了眾多官員求見,今日受邀入宮,竟是當麵奏請立儲。文死諫,武死戰,他雖然是女帝這麽多年最忌憚的人物,但廉頗老矣,都已經迴京頤養天年了,折騰得這麽歡幹什麽?
今日不光是群臣來了,幾位皇子與宗室子弟皆到場,肅王年紀稍大,福王裕王年紀尚輕,可事關重大,聞言皆豎起耳朵聽著動靜。
老丞相韋勝仲掀開耷拉著的眼皮,掃了下眾人麵上各異的神情,又重新閉上。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些年昭明女登基之後,隻忙顧著固權,典章製度卻有許多不從之處,國無太子,沒有儲君,人心自是浮動,長青會在外頭打著擁立的流放在外梁王的旗號,起碼迎合了一半天下人的想法,而女帝這邊廢了從前的太子,卻遲遲不重新立儲,百官雖有質疑,但是誰也不敢提起這個茬。
郭宏今日這番作派引起的震蕩可謂十足,當初擁立女帝的人不說,至今仍有不少人心中永遠懷著傳承與正統的念頭。他說的有理,態度強硬,叫人挑不出一點錯,但在女帝積威之下,沒有人敢上前附和他的提議,隻等著看她如何迴應。女帝壓抑著怒氣,看看國師,又看看韋相,這時候,她無比希望有人能站出來駁斥郭宏,可是沒有人。近日為了靖安侯之事,國師與女帝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一個要護一個要打,君臣二人鬧起了冷戰。
而韋勝仲也穩坐不動,真是越老越成精!女帝隻得象個孤家寡人一樣,獨自麵對郭宏的質問:“老將軍請起,今日是冬至節,立儲大事該留待朝堂上,讓群臣相議才是。”
郭宏的腿疾未愈,膝蓋在隱隱作痛,可他依舊跪著不起:“陛下,今日朝臣們俱在,大可一議,早日定下儲君之位,好正國本、安人心!”
大殿之上隻聞郭宏的聲音,他的話讓女帝聽了隻覺句句誅心。她坐在高高的禦台上,眯著眼俯視群臣,目光從肅王等和臣子們身上掠過,象是要看出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究竟他們中是誰站在郭宏身後,是肅王?又或者是她的兩個安分老實的兒子?
雖然當年女帝奪了江山之位,改朝換代是事實,但她從不承認,在登位之初便言明暫以天子自居,將來這天下還是要交還給柴氏後人。可她一直拖著立儲之事久久未決,不給江山定下個繼承人。
隻有居於高位,掌權天下的人才會明白,百年江山,千秋帝業,自然是要坐滿百年千年才好,女帝早晚會定下太子,但決不是現在。她坐這江山之主一日,心中掌權的*便多過一日,從未因登上帝位便滿足過,天下之主的名頭容不得任何人窺視,即使是她的兒子也不行!
如今終於有人提出立儲一事,不啻於是在提醒她退位讓賢,她才執掌江山九年,這些人就不耐煩了嗎?
大庭眾之下,女帝縱使殺意再盛,卻絲毫發作不得,還命人將郭宏摻扶起來,麵露感激之色,動情地道:“老將軍才剛迴京,就能如此為朕、為朝廷分憂,朕心甚慰,隻是立儲乃是大事,還是等大朝會時再議,眾愛卿,你們說呢?”
眾人不敢托大,全都站起身規規矩矩走到殿中跪拜下去:“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女帝冷冷注視著下麵那一大片跪倒的身影,心中暗想有多少人是和郭宏一樣的想法,她自登基以來,極力做到聖明勤勉,縱然未能稱得上千古明君,可也自認比前朝任何一位帝王做得都好,可是他們卻仍不知足,到底她哪裏對不起這些人?
良久之後,她才開了金口:“都平身吧。”
郭宏順勢站起來,今日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他再堅持下去說不得就逼女帝翻臉。而方才一派君臣和睦景象,因郭宏一番言論消失無蹤,宮侍戰戰兢兢地上前稟道:“陛下,開宴的時候到了。”
宴會正式開始,蕭頌來得晚了些,他在殿外被德怡公主纏了一會兒,並沒趕上方才的精彩場麵,隻覺在場之人個個神色有異,當下不動聲色在離女帝不遠的地方坐下來,前頭坐著福王和裕王,肅王單單坐在對麵,衝他遙遙舉杯相敬,身邊兩位皇表兄也擠了擠眼,他隻得端起麵前的酒一飲而盡。喝到口中才發現自己麵前放的是茶水,大概是姑母體恤他,命人給他上的茶水。
宴前有幾位大人家中女眷被女帝特意召入後宮,大約是為著什麽殿上眾人心裏都清楚,故而那幾位大人拈須帶笑,猶如看著自家女婿那般自得。
不知為何,女帝的兩個兒子福王裕王都與她不怎麽親近,有這樣一個強勢的母皇,他們很難有表現出色的時候,而肅王則一向給人寡情刻薄的印象,這三位在京的皇子並不受女帝看重。相反,她待蕭頌親近得多,將許多大事托付給他,如此一來,蕭頌盛名在外,坊間亦有過女帝要將到手的江山傳於蕭氏一族的傳言。
今日郭宏殿上一番言論,眾人各有心思,看向三位王爺以及蕭頌的眼光立刻不一樣起來,在朝之人多數還是希望能夠早日迴複正統,肅王本就曾為太子,福王裕王亦是可以,獨有蕭頌非柴家正統,萬萬不能坐上龍椅。
此時再看郭老將軍,不再如先前一般咄咄逼人,反而頻頻與朝臣們敬酒談笑,似乎剛剛那一幕並沒有發生過。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光棍節過得還好嗎?我錯過了一件衣服,遺憾呐!
今日說是冬至宴請群臣,實則一是為迴京養病的上將軍郭接風洗塵,二是挑個機會見一些京中淑女。昭明女帝三日前便開始浴齋戒,誠心誠意祭祀上天,到了正日子,她一早起身接見了幾茬重臣家眷,暗暗在心裏記下幾個看得入眼的女子名姓,等快開宴時,便起駕奉天殿,與一眾近臣共飲作樂。
一直到開宴前都相安無事,就連看到了靖安侯她老人家也沒發脾氣,甚至和顏悅色地問了幾句家常。
“聽說,你府上近日死了個人,還是你最愛的一位側夫人?”
朝中文臣言官們不知為何,彈劾靖安侯的折子如雪片般遞上來,連他府上死個側夫人也要拿出來說事。周叢嘉隻覺裏衣瞬間被汗打濕,羞愧地道:“臣實在是汗顏,陛下日夜為國事憂心,如今又受臣家事所累。”
究竟為何陛下對靖安侯的寵信淡了許多,官員們並不太清楚,可是他們最喜歡看到這幕,在一旁竊語陣陣,皆有些幸災樂禍。女帝不過是隨口一問,讓他清楚自己府中有什麽事都瞞不過她,起到威懾作用便罷。臣子家中私事實在用不著拿上朝堂議論,那些言官揪著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她和聲道:“起來吧,今日宮中宴請,你是郭將軍的老部下,替朕陪陪他。”
不知何時,有關靖安侯的流言,說他在外麵養著個女人,靖安侯府裏沒有女主人,侯爺沒有夫人,在府外養著一個女人。這十分稀奇。靖安侯府近日亂了套,周叢嘉被罰俸三年,此一罰可謂不輕,周叢嘉被罰了俸祿。雖然這沒什麽,靖安侯的庫房裏全是銀錢,但是麵子卻被削去好大一片,大家都在猜測到底這位女帝的寵臣做了些什麽讓她如此憤怒。
周叢嘉不喜歡郭宏,郭宏同樣瞧不上這個小人。當初周叢嘉曾是軍營中一名飛將,也算前途光明,大可一路輝煌走下去。可是他在九年前那場政變中做了個徹徹底底的小人,為無數人所不恥,甚至無法再留在軍中。女帝為了補償他,封侯加爵,可是他曾經想要成為一代名將的誌向就此煙消雲散。如今再與郭宏相見,他看著自己當年最崇敬的老將軍,半是慚愧半是忐忑走上前去。
剛走到郭宏身邊,便被郭宏搶著越過他,走到殿中毫不含糊地跪倒在地,大聲道:“陛下準老臣迴京養病,老臣感激不盡。但有一事不吐不快,懇請陛下賜旨,早日立儲,好承繼這萬年基業!”
奉天殿裏所有人都被他這番膽大激進的言論震得說不出話來,有人眼中漸漸浮現興奮之色。郭宏這麽做有什麽目的?他迴京後以身體不適為由擋了眾多官員求見,今日受邀入宮,竟是當麵奏請立儲。文死諫,武死戰,他雖然是女帝這麽多年最忌憚的人物,但廉頗老矣,都已經迴京頤養天年了,折騰得這麽歡幹什麽?
今日不光是群臣來了,幾位皇子與宗室子弟皆到場,肅王年紀稍大,福王裕王年紀尚輕,可事關重大,聞言皆豎起耳朵聽著動靜。
老丞相韋勝仲掀開耷拉著的眼皮,掃了下眾人麵上各異的神情,又重新閉上。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些年昭明女登基之後,隻忙顧著固權,典章製度卻有許多不從之處,國無太子,沒有儲君,人心自是浮動,長青會在外頭打著擁立的流放在外梁王的旗號,起碼迎合了一半天下人的想法,而女帝這邊廢了從前的太子,卻遲遲不重新立儲,百官雖有質疑,但是誰也不敢提起這個茬。
郭宏今日這番作派引起的震蕩可謂十足,當初擁立女帝的人不說,至今仍有不少人心中永遠懷著傳承與正統的念頭。他說的有理,態度強硬,叫人挑不出一點錯,但在女帝積威之下,沒有人敢上前附和他的提議,隻等著看她如何迴應。女帝壓抑著怒氣,看看國師,又看看韋相,這時候,她無比希望有人能站出來駁斥郭宏,可是沒有人。近日為了靖安侯之事,國師與女帝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一個要護一個要打,君臣二人鬧起了冷戰。
而韋勝仲也穩坐不動,真是越老越成精!女帝隻得象個孤家寡人一樣,獨自麵對郭宏的質問:“老將軍請起,今日是冬至節,立儲大事該留待朝堂上,讓群臣相議才是。”
郭宏的腿疾未愈,膝蓋在隱隱作痛,可他依舊跪著不起:“陛下,今日朝臣們俱在,大可一議,早日定下儲君之位,好正國本、安人心!”
大殿之上隻聞郭宏的聲音,他的話讓女帝聽了隻覺句句誅心。她坐在高高的禦台上,眯著眼俯視群臣,目光從肅王等和臣子們身上掠過,象是要看出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究竟他們中是誰站在郭宏身後,是肅王?又或者是她的兩個安分老實的兒子?
雖然當年女帝奪了江山之位,改朝換代是事實,但她從不承認,在登位之初便言明暫以天子自居,將來這天下還是要交還給柴氏後人。可她一直拖著立儲之事久久未決,不給江山定下個繼承人。
隻有居於高位,掌權天下的人才會明白,百年江山,千秋帝業,自然是要坐滿百年千年才好,女帝早晚會定下太子,但決不是現在。她坐這江山之主一日,心中掌權的*便多過一日,從未因登上帝位便滿足過,天下之主的名頭容不得任何人窺視,即使是她的兒子也不行!
如今終於有人提出立儲一事,不啻於是在提醒她退位讓賢,她才執掌江山九年,這些人就不耐煩了嗎?
大庭眾之下,女帝縱使殺意再盛,卻絲毫發作不得,還命人將郭宏摻扶起來,麵露感激之色,動情地道:“老將軍才剛迴京,就能如此為朕、為朝廷分憂,朕心甚慰,隻是立儲乃是大事,還是等大朝會時再議,眾愛卿,你們說呢?”
眾人不敢托大,全都站起身規規矩矩走到殿中跪拜下去:“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女帝冷冷注視著下麵那一大片跪倒的身影,心中暗想有多少人是和郭宏一樣的想法,她自登基以來,極力做到聖明勤勉,縱然未能稱得上千古明君,可也自認比前朝任何一位帝王做得都好,可是他們卻仍不知足,到底她哪裏對不起這些人?
良久之後,她才開了金口:“都平身吧。”
郭宏順勢站起來,今日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他再堅持下去說不得就逼女帝翻臉。而方才一派君臣和睦景象,因郭宏一番言論消失無蹤,宮侍戰戰兢兢地上前稟道:“陛下,開宴的時候到了。”
宴會正式開始,蕭頌來得晚了些,他在殿外被德怡公主纏了一會兒,並沒趕上方才的精彩場麵,隻覺在場之人個個神色有異,當下不動聲色在離女帝不遠的地方坐下來,前頭坐著福王和裕王,肅王單單坐在對麵,衝他遙遙舉杯相敬,身邊兩位皇表兄也擠了擠眼,他隻得端起麵前的酒一飲而盡。喝到口中才發現自己麵前放的是茶水,大概是姑母體恤他,命人給他上的茶水。
宴前有幾位大人家中女眷被女帝特意召入後宮,大約是為著什麽殿上眾人心裏都清楚,故而那幾位大人拈須帶笑,猶如看著自家女婿那般自得。
不知為何,女帝的兩個兒子福王裕王都與她不怎麽親近,有這樣一個強勢的母皇,他們很難有表現出色的時候,而肅王則一向給人寡情刻薄的印象,這三位在京的皇子並不受女帝看重。相反,她待蕭頌親近得多,將許多大事托付給他,如此一來,蕭頌盛名在外,坊間亦有過女帝要將到手的江山傳於蕭氏一族的傳言。
今日郭宏殿上一番言論,眾人各有心思,看向三位王爺以及蕭頌的眼光立刻不一樣起來,在朝之人多數還是希望能夠早日迴複正統,肅王本就曾為太子,福王裕王亦是可以,獨有蕭頌非柴家正統,萬萬不能坐上龍椅。
此時再看郭老將軍,不再如先前一般咄咄逼人,反而頻頻與朝臣們敬酒談笑,似乎剛剛那一幕並沒有發生過。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光棍節過得還好嗎?我錯過了一件衣服,遺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