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都是苦命人
帶空間穿成農門團寵小嬌娘 作者:花期遲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城北大營,城外軍營,甚至各村的落腳點兒,也都分了肥皂。
隨之一起發下來的,還有衛生條例。
什麽集中便溺,個人衛生,發熱咳嗽要隔離居住,及時上報。
總之,條例很詳細,很多兵卒都覺得麻煩。
城外是一處小村裏,原本的空房被修葺了一下,住了二十個兵卒。
有老兵一邊燙著腳,打一遍肥皂,洗的歡快時候,好好同他們普及了一下衛生的重要性。
“那還是三年前呢,我在雲州做府兵。
大夥兒就是隨便哪裏都能拉尿,夏天蒼蠅蚊子多,不知道那個身體弱就開始拉肚子。
不到三天,三千多人有兩千多都拉肚子,營地裏都沒法下腳了。
後來起了時疫,開始死人,一天抬出去幾十個,那才嚇人呢。
要不是當時府衙庫房裏有藥材,又強征了大夫,怕是老子這條小命也交代在那裏了。”
眾人都是聽得心驚,趕緊跳下地去燒水洗臉洗腳。
老兵笑著罵了一句,“有福不會享的小子們!”
罵完,他又唱起了小曲兒。
很快,一個半大小子鑽進屋來,笑嘻嘻端起了洗腳水。
“張叔,我把水給您倒了,您剛洗完,別出門了,小心風吹了著涼!”
“臭小子,我可是鐵打的漢子,又不是紙糊的!”
老兵擺擺手,但也沒攔著小子幹活兒。
小子倒了水,又熟悉幹淨銅盆,放迴屋角的位置。
老兵就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塊苞穀麵餅子,“那,拿迴去吃吧。
天冷,別總往這裏跑,在家多看著你妹妹和奶奶。”
那半大小子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過去,再要跪倒磕頭,老兵卻攔了他。
“男兒膝下有黃金,別動不動就跪,不值當。”
“不,叔,我奶奶說,上次您給的肉湯救了我妹妹的命,您就是我們一家的就命恩人。
給您磕頭是應該的!”
小子紅了眼圈兒,他就是這村裏的,爹娘都死的早,隻剩了奶奶和妹妹,先前近衛軍過來,為了保住家裏唯一一點兒吃的,全家躲山裏去了。
後來聽說九殿下仁義,分了常平倉的糧食,他們才跑迴來。
可惜,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家裏奶奶和妹妹也不是壯勞力,分得糧食很快吃光,就隻能靠這小子四處乞討,打短工活命。
近衛軍下屯子之後,城裏送來了牛羊。
燉湯的香氣把村裏人都引了過來,小校尉做主多添湯,村裏一人一碗,沾點兒油星兒。
他妹妹餓的麵黃肌瘦,就剩了一口氣。
這老兵看著可憐,把自己的肉給了小姑娘,小姑娘這才活了下來。
之後,老兵又幫忙攬了點兒差事,就是給這些小兄弟們洗洗裏衣之類,一家三口勉強掙個活命。
“行了,都是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你有事沒事過來幹活兒,給你點兒幹糧也算補補力氣,不能讓你白挨累。”
老兵再次攆人,“天太黑了,趕緊走。”
小子揣了餅子,遲疑著還是開口問道。
“叔,我先前問的那事兒,校尉大人怎麽說?”
不等老兵迴話,端了熱水迴來洗腳的人已經嚷上了。
“臭小子,你就別想美事兒了。
近衛軍可不是誰相當,都能當的。
我們跟著殿下吃了多少苦,忠心耿耿多年,才有一席之地。
你一個毛孩子,血都沒見過,做府兵都不夠格兒!”
半大小子有些沮喪,低著頭不說話。
老兵到底心軟,就道。
“這話不錯,但也有例外。
有個盼頭兒總沒錯,先看看,什麽時候殿下萬一過來,也許有機會呢。”
“是啊,小殿下一般會跟著殿下,說不定就看重這小子了。”
“不見得,小殿下的坐騎都是老虎黑熊,顯見是個膽子大的,他想收隨從,定然也要天資過人的。”
眾人七嘴八舌說著,倒也熱鬧。
這樣的對話,幾乎在各個村子都時有發生。
今年的災情實在太嚴重了,無論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是地壟溝裏刨食,都沒了指望。
而近衛軍進村駐紮之後,雖然吃的大半也是粗糧,但還能見到細糧的影子。
城裏更是陸續送給了冬菜和牛羊過來。
每次大灶燒火,一日兩頓飯,村裏的大人們能忍得住,小孩子們卻是饞的不成,蹲在門口,恨不得嗅著香氣飽肚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兵卒們想起他們留在家裏的孩子,這手裏的飯碗端著就有些沉重。
於是,大營分來的少部分細糧,首先送了一半給村裏的小孩子。
周歲以內的,吃不了粗糧,母親也沒奶水,這細糧就是救命的好東西。
無論是細麵糊糊,還是熬米粥,都是人間美味。
得了細糧的人家,跪下砰砰磕頭啊。
然後兵卒們熬羊湯時候,就會多添一桶水,再帶大孩子和老人們一碗…
一來二去,兵卒們的口糧幾乎要分出三分之一給村裏。
他們自然吃不飽,但村裏人卻拿他們當恩人一樣看待。
衣衫自然有村裏婦人給洗,就是砍柴都有漢子們砍好送到門口。
若不是兵卒們堅持,怕是巡邏的差事,村裏都要代勞了。
原本陳大海等人還有些擔心,惦記兵卒們同村裏處不好,欺壓百姓。
結果,頂風冒雪走一圈兒,人人都是放了心。
無心之舉,就是為了安頓兵卒過冬,不想倒是結了善緣,又幫了百姓們一把。
方圓兒聽陳大海說起的時候,府衙後院的飯桌兒正熱鬧。
朝廷派來的隊伍,明日就要迴去京都,眾人都覺得打了勝仗一樣,嚷著要吃點好的,慶賀一下。
於是,方圓兒準備了幾個好菜,還貢獻了一壇子她埋在空間果樹下的好酒。
微醺時候,突然親衛來報信兒,卻是避開眾人直接悄聲說給葉天逸聽。
葉天逸起身去了前衙,眾人好奇,卻也不敢多問。
方圓兒就扯了個話頭兒,“陳將軍,先前打的柴火,看著很多,但這才半月,就燒出一小半了。
趁著還能進山,最好再多打一些。”
陳大海也注意到這一點了,趕緊應道。
“方將軍說的對,我明日就安排人手去打柴。”
“工坊那邊剛縫了一批皮靴,保暖又防潮,明日就送去大營。
誰去打柴就穿上,少遭罪。”
方圓兒見眾人吃的差不多,就喊朱紅上了一盤蜜桔。
這蜜桔樹苗是從南邊州府買來的,最初時候,結的果子,方圓兒根本不吃,因為比之前世的口感味道都差太多了。
但經過空間幾年的滋養,如今終於脫胎換骨,兩分酸,八分甜,飯後解膩最好不過了。
侯老爺子一口氣吃了兩個,最後還拿著眾人剝下的橘子皮走了。
他要把橘子皮烘幹,是一味很好的藥材。
眾人散去,葉天逸卻遲遲沒有迴來。
隨之一起發下來的,還有衛生條例。
什麽集中便溺,個人衛生,發熱咳嗽要隔離居住,及時上報。
總之,條例很詳細,很多兵卒都覺得麻煩。
城外是一處小村裏,原本的空房被修葺了一下,住了二十個兵卒。
有老兵一邊燙著腳,打一遍肥皂,洗的歡快時候,好好同他們普及了一下衛生的重要性。
“那還是三年前呢,我在雲州做府兵。
大夥兒就是隨便哪裏都能拉尿,夏天蒼蠅蚊子多,不知道那個身體弱就開始拉肚子。
不到三天,三千多人有兩千多都拉肚子,營地裏都沒法下腳了。
後來起了時疫,開始死人,一天抬出去幾十個,那才嚇人呢。
要不是當時府衙庫房裏有藥材,又強征了大夫,怕是老子這條小命也交代在那裏了。”
眾人都是聽得心驚,趕緊跳下地去燒水洗臉洗腳。
老兵笑著罵了一句,“有福不會享的小子們!”
罵完,他又唱起了小曲兒。
很快,一個半大小子鑽進屋來,笑嘻嘻端起了洗腳水。
“張叔,我把水給您倒了,您剛洗完,別出門了,小心風吹了著涼!”
“臭小子,我可是鐵打的漢子,又不是紙糊的!”
老兵擺擺手,但也沒攔著小子幹活兒。
小子倒了水,又熟悉幹淨銅盆,放迴屋角的位置。
老兵就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塊苞穀麵餅子,“那,拿迴去吃吧。
天冷,別總往這裏跑,在家多看著你妹妹和奶奶。”
那半大小子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過去,再要跪倒磕頭,老兵卻攔了他。
“男兒膝下有黃金,別動不動就跪,不值當。”
“不,叔,我奶奶說,上次您給的肉湯救了我妹妹的命,您就是我們一家的就命恩人。
給您磕頭是應該的!”
小子紅了眼圈兒,他就是這村裏的,爹娘都死的早,隻剩了奶奶和妹妹,先前近衛軍過來,為了保住家裏唯一一點兒吃的,全家躲山裏去了。
後來聽說九殿下仁義,分了常平倉的糧食,他們才跑迴來。
可惜,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家裏奶奶和妹妹也不是壯勞力,分得糧食很快吃光,就隻能靠這小子四處乞討,打短工活命。
近衛軍下屯子之後,城裏送來了牛羊。
燉湯的香氣把村裏人都引了過來,小校尉做主多添湯,村裏一人一碗,沾點兒油星兒。
他妹妹餓的麵黃肌瘦,就剩了一口氣。
這老兵看著可憐,把自己的肉給了小姑娘,小姑娘這才活了下來。
之後,老兵又幫忙攬了點兒差事,就是給這些小兄弟們洗洗裏衣之類,一家三口勉強掙個活命。
“行了,都是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你有事沒事過來幹活兒,給你點兒幹糧也算補補力氣,不能讓你白挨累。”
老兵再次攆人,“天太黑了,趕緊走。”
小子揣了餅子,遲疑著還是開口問道。
“叔,我先前問的那事兒,校尉大人怎麽說?”
不等老兵迴話,端了熱水迴來洗腳的人已經嚷上了。
“臭小子,你就別想美事兒了。
近衛軍可不是誰相當,都能當的。
我們跟著殿下吃了多少苦,忠心耿耿多年,才有一席之地。
你一個毛孩子,血都沒見過,做府兵都不夠格兒!”
半大小子有些沮喪,低著頭不說話。
老兵到底心軟,就道。
“這話不錯,但也有例外。
有個盼頭兒總沒錯,先看看,什麽時候殿下萬一過來,也許有機會呢。”
“是啊,小殿下一般會跟著殿下,說不定就看重這小子了。”
“不見得,小殿下的坐騎都是老虎黑熊,顯見是個膽子大的,他想收隨從,定然也要天資過人的。”
眾人七嘴八舌說著,倒也熱鬧。
這樣的對話,幾乎在各個村子都時有發生。
今年的災情實在太嚴重了,無論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是地壟溝裏刨食,都沒了指望。
而近衛軍進村駐紮之後,雖然吃的大半也是粗糧,但還能見到細糧的影子。
城裏更是陸續送給了冬菜和牛羊過來。
每次大灶燒火,一日兩頓飯,村裏的大人們能忍得住,小孩子們卻是饞的不成,蹲在門口,恨不得嗅著香氣飽肚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兵卒們想起他們留在家裏的孩子,這手裏的飯碗端著就有些沉重。
於是,大營分來的少部分細糧,首先送了一半給村裏的小孩子。
周歲以內的,吃不了粗糧,母親也沒奶水,這細糧就是救命的好東西。
無論是細麵糊糊,還是熬米粥,都是人間美味。
得了細糧的人家,跪下砰砰磕頭啊。
然後兵卒們熬羊湯時候,就會多添一桶水,再帶大孩子和老人們一碗…
一來二去,兵卒們的口糧幾乎要分出三分之一給村裏。
他們自然吃不飽,但村裏人卻拿他們當恩人一樣看待。
衣衫自然有村裏婦人給洗,就是砍柴都有漢子們砍好送到門口。
若不是兵卒們堅持,怕是巡邏的差事,村裏都要代勞了。
原本陳大海等人還有些擔心,惦記兵卒們同村裏處不好,欺壓百姓。
結果,頂風冒雪走一圈兒,人人都是放了心。
無心之舉,就是為了安頓兵卒過冬,不想倒是結了善緣,又幫了百姓們一把。
方圓兒聽陳大海說起的時候,府衙後院的飯桌兒正熱鬧。
朝廷派來的隊伍,明日就要迴去京都,眾人都覺得打了勝仗一樣,嚷著要吃點好的,慶賀一下。
於是,方圓兒準備了幾個好菜,還貢獻了一壇子她埋在空間果樹下的好酒。
微醺時候,突然親衛來報信兒,卻是避開眾人直接悄聲說給葉天逸聽。
葉天逸起身去了前衙,眾人好奇,卻也不敢多問。
方圓兒就扯了個話頭兒,“陳將軍,先前打的柴火,看著很多,但這才半月,就燒出一小半了。
趁著還能進山,最好再多打一些。”
陳大海也注意到這一點了,趕緊應道。
“方將軍說的對,我明日就安排人手去打柴。”
“工坊那邊剛縫了一批皮靴,保暖又防潮,明日就送去大營。
誰去打柴就穿上,少遭罪。”
方圓兒見眾人吃的差不多,就喊朱紅上了一盤蜜桔。
這蜜桔樹苗是從南邊州府買來的,最初時候,結的果子,方圓兒根本不吃,因為比之前世的口感味道都差太多了。
但經過空間幾年的滋養,如今終於脫胎換骨,兩分酸,八分甜,飯後解膩最好不過了。
侯老爺子一口氣吃了兩個,最後還拿著眾人剝下的橘子皮走了。
他要把橘子皮烘幹,是一味很好的藥材。
眾人散去,葉天逸卻遲遲沒有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