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桌兒添上滿滿兩大盆子,婦人孩子這裏也是一樣。


    這裏幾乎是大魏的最東南了,守著海邊,別說內陸的吃用之物,就是內陸之人都極少見。


    如今不隻見了這麽多,居然還有內陸的果子可吃。


    所有人都是興奮了,有個經常到鎮裏的老漁民,捧著西瓜,像捧著什麽寶貝,激動說道。


    “我在鎮裏,聽說書先生說過,這西瓜隻有京都的貴人才能吃到!”


    眾人都不敢下口,齊齊望向方玉。


    方玉笑道,“說書先生誇張了,如今京都之外有個縣城,幾乎所有田地都種的這西瓜。


    京都裏,幾十文就一個,普通人都吃的上。


    隻不過,你們這裏太偏遠,運過來,著實費了一番力氣,才金貴一些。”


    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再看方玉去了帽子,脫了外衫,挽了袖子,同他們一桌兒吃喝說笑。


    也確實不像京都貴人的樣子…


    甘甜涼爽的西瓜,吃在嘴裏,吹著晚風,聽著遠處海浪的嘩嘩聲,真是別樣的愜意。


    就是最快嘴的婦人,最淘氣的孩子,這會兒都安靜下來。


    默默享受,這一刻的幸福。


    若是他們以後走不出這個小漁村,這樣的西瓜,這樣的時刻,一定是人生裏極難得了…


    一頓飯,一直吃到夜半才算散去。


    男人們喝的半醉,互相攙扶著,嘴裏不知誇讚些什麽。


    女人們惦記家裏的燉菜要放在井裏,小心腐壞,家裏人明日還能再吃一頓。


    孩子們則惦記明日的酒席,到時候是不是還有西瓜吃!


    方家眾人,留了力八多幾個守著院子,其餘有一個算一個都迴空間去了。


    就是山林幾個都被帶迴去“竄門”了!


    空間裏,老老少少還都等著呢,聽說外邊過了一晚,就帶他們都出去。


    於是,人人都是高興了,整理早就整理好的行李。


    方圓兒琢磨著給漁民們分些什麽細糧,倒不是她小氣。


    實在是升米恩,鬥米仇。


    沒有付出,就能拿到的迴報,容易滋養出一些劣根性。


    以後,家裏的海鮮要出自這裏,甚至京都還要開個海鮮鋪子。


    這都要同漁村多來往,所以這個相處的“度”,更要仔細把握。


    最後,她定了一家五斤白米,五斤細麵,外加五斤小米。


    二十戶漁民,加一起才三百斤,就是借口從內陸運過去,也不是難事,不會惹人懷疑…


    第二日一早,海邊的漁村總是剛在太陽升起時候就忙碌起來。


    男人們揉著眼睛,嚼著魚餅子,從家裏出來,推著小船下海去了。


    海邊人家的進項大半依靠這一趟,午時前趕迴來,魚獲送到鎮上的碼頭那邊,多少都能賺個十幾二十文。


    若是運氣好,得了好漁獲,就能多些進項。


    鎮上迴來時候,帶點兒家裏需要的油鹽用物。


    下午時候,織網補船,打理一下家裏小園子和村後山裏的一塊薄田。


    而婦人們更忙碌,下海摸海貨兒,撈蚌殼,卷海帶喂豬,照看孩子,做飯洗衣,整日不得閑。


    山林三人的小院子裏,因為多了幾十人更是熱鬧了。


    雖然已經換了單薄的衣衫,但所有人還是低估了海邊的熱度。


    於是,不得不又迴去空間換了一批。


    男人們是半袖衫和半截褲,草編涼鞋。


    女人們則是光腿穿了暗色的輕紗燈籠褲,配上寬大的衫子,戴上大鬥笠。


    不但防曬,隻要有風吹來,飄飄欲飛的神仙一般,很是涼爽。


    小漁村從來沒有來過這麽多外人,而且還是出乎意料的早。


    原本眾人以為要晚上才到的客人,居然踩著晨光就到了。


    男人們已經下海,婦人們匆忙拾掇家裏,然後跑來做向導,帶眾人在村邊走走。


    淘氣小子更是閑不著,帶著哪吒、七斤半斤和半神族的小子們,已經眨眼間跑的沒了影子。


    山叔隨後就攆了上去,方圓兒這才放心。


    劉氏忍不住笑著嗔怪,“原本以為金子小時候就很淘氣了,但這會兒相比起七斤八斤,金子已經很乖巧了。”


    這話倒是提醒了方圓兒,她放了眾人在海邊溜達,然後轉道空間,又去了京都一趟。


    半個時辰後,金子和根生就已經興奮的光著腳衝向了長輩們和大海。


    方圓兒記著山林幾個說起,要在京都開個海鮮鋪子。


    要知道,這裏離得京都,足足將近三千裏。


    幹鮑,幹貝,海參等上等幹活,由商賈們運到京都。


    其中的利潤幾乎能翻到一百倍以上。


    但即便如此,做這個生意的商賈也不多。


    因為實在太遠了,路上足足要走三個月,萬一有個好歹,興許小命就要留下了。


    這麽多年,也隻有府衙那邊往宮裏進貢的時候,出動府兵,才能多捎帶十幾二十車貨。


    若是能在京都開個鋪子,不賣紮眼的新鮮魚獲,就是幹貨,也是一本萬利。


    但想法是好的,方向也不錯,具體賣什麽,總要琢磨一下。


    既要有傳統的幹貨兒,也要有些新奇東西鎮鋪子。


    方圓兒把家裏老少交給方玉,然後就帶了日升三個,把他們選種的東西,挨個看了一下。


    別說,還真讓她找到一個好東西。


    但不是吃的,而是用的。


    本地有一種魚,幾乎全身透明,個頭不大,沒什麽腥氣,喜歡成群結隊在近海出沒。


    漁民們捉了這種魚迴家,熬成粘稠的膠水,糊窗子之類當漿糊用。


    方圓兒卻覺得,這是很好的一種載體,可以用來琢磨麵霜,比動物油脂要好很多。


    還有一種綠色海藻的種子,浸泡之後會漲發,極濕潤。


    若是確定沒什麽壞處,用來開發個補水麵膜也不錯。


    日升幾個原本是想多賣些漁獲,不想綠藻和魚膠居然成了主角。


    這算不算意外的驚喜…


    中午時候,漁民們從鎮裏劃船迴來,見得方家人到了,就沒心思去幹活兒了。


    當然,他們也是好客的。


    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分頭帶了方家人下海釣魚,撈海螺,敲鮑魚,玩的很是歡快。


    方圓兒可沒忘了答應婦人們的事兒,早早帶他們迴了院子。


    每家的細糧分下去,婦人們都是歡喜的眉眼飛起,紛紛迴家放下,就跑迴來幫忙做飯。


    這次人更多,但飯菜也不難做。


    照舊是漁村眾人吃飯菜,方家眾人則是吃海鮮。


    剛出海的大蝦煮一煮,海螺煮一煮,海魚蒸一蒸。


    扇貝加了粉絲,鮑魚改刀兒紅燒…


    總之,你吃膩煩的,我吃著新鮮。


    我每日的平常,卻是你的美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空間穿成農門團寵小嬌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期遲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期遲遲並收藏帶空間穿成農門團寵小嬌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