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的問題,李凡讚許的點了點頭。


    修行一途,堅持是非常重要的,可也要找準途徑,盲目的堅持是沒有意義的。


    麵色平靜,他開口道:“修行之道,殊途同歸,並無高下優劣之分,隻要能超脫生死即可,正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修行二字,無非與天爭命。


    但正如人有高矮胖瘦,若是修行,各大修行之道也各有側重,其中差別不小,你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擇。”


    說著,他站起身來,手中捏訣,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身穿儒袍的文人雅士。


    此乃天罡三十六變之一,胎化易形的法術,他可以依托此術,變化成男女老幼,鳥獸蟲魚,山石草木,且不像地煞七十二變那樣有罩門,容易被看破。


    搖著紙扇,他撫須笑道:“所謂文修,乃是修文法禮樂,人間至理,源自上古帝王治國之術,可馭下治民,言出法隨,修至高深處,可寄英魂於案牘之間,學子口中,青史留名,若文字不滅,則英魂不朽。


    但修行此道,心中必須有浩然正氣,行事光明正大,問心無愧,萬不可做傷天害理之事,否則留下千古罵名,將困身於萬民口中,被口誅筆伐,生不如死。”


    隨後,他抖身一變,又化為了一個身披鎧甲,手掣馬槊的大將。


    怒目圓睜,他將馬槊向前方一刺,口中吐氣開聲,一股金戈鐵馬的殺氣撲麵而來,玩家們無不屏息,汗毛倒豎。


    收迴馬槊,單手拄立,他環視一圈,威嚴道:“所謂武修,乃是修戰陣對敵,捉對廝殺的殺伐之道。


    自盤古開天之後,萬物競天,就伴隨著殺戮掠奪,雖血腥霸道,但與天爭命,是少不了這一股一往無前的決絕之意的。


    修行此道者眾多,我當年也是以武入道,所以才在諸多天兵天將中少有敵手。”


    聽到他的話,玩家們心中一動,不由有些好奇。


    凡哥不是五指山土地麽?怎麽當年還當過天兵天將?


    難道他還有什麽不得了的過往?


    但這會兒正是關鍵時刻,也沒人插嘴提問。


    李凡正色繼續介紹:“武修之道肉搏戰力天下無雙,但最為辛苦,要不分寒暑的打熬氣力,攀弓踏弩,摩臍過氣,需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則根基不牢,難逃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修行此道,須有一股一往無前的決心,決不可畏難退縮,若心存畏懼,難免滋生心魔。


    一旦心魔誕生,若能斬殺,則可掙脫桎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從古至今,能斬殺心魔者寥寥無幾,難比登天!”


    說道這裏,他頓了一下,解釋:“文武之道乃是人間道,是無數人族先輩披荊斬棘,開拓而出的修行之道,雖然得道成仙較為困難,但有朝一日,一旦得道,道心將比其他修心之道更為牢固,萬萬不可小覷之。”


    說罷,他再次捏訣,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身著道袍,手持拂塵的老道,緩緩道:“萬般修行之道中,道修號稱正統,是三界之內修行者最多的修行之道,我如今也是此道中人。


    道修之道,乃是煉精化氣,調和陰陽之道,可引天地元氣,化五行為己用,有種種高深術法,精妙絕倫。


    據說,道修之道乃是傳自上古巫神伏羲,往聖眾多,自古得道成仙者,大都修行此道。


    不過,此道對天地元氣索求過甚,為天地所不容,修行之途困難重重,需經曆三災六難,渡劫之後,方成顯聖。


    修行此道,對根骨、悟性要求頗高,若有天賦,修行速度會大大加快,但古往今來,驚才絕豔之輩無數,得道成仙者寥寥,可見即便天賦異稟,也需腳踏實地,方才根基牢固。”


    玩家們聽得入迷,心馳神往,卻沒發覺遊戲麵板上有一連串提示正在刷新。


    【您聽聞李凡對修行之法的講解,心有感悟,經驗值+10】


    【您聽聞李凡對修行之法的講解,心有感悟,經驗值+10】


    【您聽聞李凡對修行之法的講解,心有感悟,經驗值+10】


    忽然,正在講解的李凡心有所感,閉口抬眼看去。


    土地廟周遭的天地元氣像是受到了什麽牽引之力,緩緩匯聚成了一道漩渦,縷縷精粹元氣化為滴滴元液落下,如同雨點般落在了玩家們的身上。


    陣陣白光閃爍,玩家們紛紛升級,通體舒爽。


    而李凡頭頂,元液仿佛雨點般落在了他的百會穴上,被損傷的道基以一個十分明顯的速度飛速愈合。


    他閉上了眼睛,細細體會著這種感覺。


    他發現,重新愈合後的道基,比之前更加牢固了許多。


    有朝一日,他重新凝聚頂上三花時,必定會更為強大!


    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體會到傷勢的修複,李凡十分滿意,心情大好。


    微微一笑,他捏訣變身,這一次,卻變成了一個光頭和尚,笑盈盈的衝玩家們合掌,卻沒有口唿佛號。


    在五指山口唿佛號,以他的身份修為,很有可能引來西天諸佛天眼通查探,還是謹慎點為好。


    抬手一招,他的指間出現了一顆蓮子。


    他將蓮子丟在神案上,拈指一點,那顆蓮子居然瞬間發芽,抽枝開葉,結出了一朵磨盤大小的蓮花來,化為了一座蓮台。


    這是天罡三十六變中的花開頃刻法術,草木枯榮皆在他一念之間。


    李凡邁步上前,在花胎之間盤膝而坐,正色道:“佛修之道,乃是西牛賀洲所誕生的修行之法,我對其了解不多,也不懂其入道法門,若是有想修行此道的,恕我無能為力。


    但我可以簡單講講此道的大致原理,你們且聽且罷,就當是有個了解。


    佛修之道,追求四大皆空,梵我同一,成佛證道,類比道修的得道成仙。


    修行此道,需耐得住寂寞,休糧守穀,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以苦行磨煉心智,堅定信仰,方能入得梵門。


    但此道佛修不事生產,修行需有眾生供養,方能一心修行。


    此處眾生供養,不僅僅是財侶法地之供養,更重要的是香火信仰之供養,佛門稱之為願力。


    西方極樂世界,便是天下億萬佛門信徒之信仰願力所化,身居其中,可得永生極樂。


    然而眾生供養終有枯竭之日,佛修之士越多,所需供養就越盛,窮天下眾生之願力,又能供得幾尊真佛?


    因此,依我看來,佛修之道,正如壁裏安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


    李凡被削去頂上三花,貶斥為土地,就是因西天而起。


    在看過《西遊記》後,他再迴想起那羅漢的話語和開口的時機,就越發覺得有些蹊蹺。


    佛門戒持規矩眾多,尤慎飲酒,那羅漢怎麽可能醉酒胡言,而且還偏偏將那些話告訴了他?


    這裏麵說不準有什麽計謀,偏偏叫他中了計。


    被算計了一番,李凡對西天佛門自然不會有什麽好話。


    這些玩家是他修行的助力,他提前上上眼藥,還是很有必要的。


    捏訣起身,他重又變迴了身著素袍的土地形象,沉聲道:“神修之道與鬼修之道並非人族所創,而是效仿鬼神而得的修行之道,雖然也可避死長生,但卻需要脫去肉身,屍解成仙。


    此道為天地所不容,稍有不慎,就落得個灰飛煙滅的下場,因此你們不必過多關係,不到萬不得已,無需修習這鬼神之道。”


    說罷,他緩緩住口。


    又是一陣天地元氣化雨落下,一片白光閃爍,玩家們紛紛升級,平均等級已經來到了lv3。


    沒想到聽李凡講解修行之道就能獲得經驗值,而且比打怪升級還快,玩家們興奮不已,紛紛催促張浩哲繼續提問。


    張浩哲趕忙繼續提問:“請問我們該如何掌握這些修行之法呢?”


    李凡背起手來,微微頷首道:“我得道成仙之前,對於文武修行之道都有所涉獵,所以,你們若是有對文修、武修、道修感興趣,都可以向我請教。”


    他的話音一落,玩家們的遊戲界麵上紛紛出現了提示。


    【您已觸發職業轉職任務】


    【當前可轉職業:文修、武修、道修】


    【轉職要求:等級達到lv5,掌握至少一門修行之法】


    【轉職獎勵:職業神通*1,職業天賦*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召喚玩家從五指山土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灣大盤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灣大盤雞並收藏西遊:召喚玩家從五指山土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