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儒是誰,是真正地被正統社會承認的名門宿儒,門人弟子遍布天下。


    要知道,這個世界儒家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深入人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佛,道的含義,就像揚一剛才說了那麽多話,真正能聽懂的其實沒有幾個。


    但是,儒家就不一樣了,和大家息息相關,幾乎每個人小學就開始學習儒家典籍。


    孔儒更是他們從小就崇拜的偶像,現在看到昔日的偶像要和揚一談論儒道,自然大家都很興奮。


    好吧,揚一點了點頭。


    “揚先生,我從小研究儒家文化,可以說儒家的經典典籍幾乎倒背如流,浸淫此道四十多年,而最近,卻感覺學無寸進,不知道先生對於作學問的境界,有幾層看法?”


    揚一一樂,當世的名門大儒向他請教做學問的境界,咋一看,這感覺很詭異。


    一個快古稀的老人畢恭畢敬,向一個二十來歲的黃毛小子請教問題,現場的眾人卻絲毫沒有一點詫異。


    而且這畫麵也沒有一點違和感,似乎,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揚一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饒有趣味地反問道,


    “孔老爺子,您認為做學問所為何事?”


    揚一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孔儒一呆,但是他還是很快地迴答道,“做學問,便是為了更好明白這個世界的道理,做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揚一認同地點了點頭,


    “不錯,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是而已。”


    孔儒的神色激動了起來,揚一短短的一句話,精辟,獨到,將他內心中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感覺,全部概括而出。


    沒錯,為往聖繼絕學!!!


    作為孔聖的世孫,他這才叫做正真的把祖宗的絕學傳承下去。如果,他都不能明白先賢聖人的道理,那就是坑祖宗了。日後,泉下又有何臉麵見列祖列宗。


    至於,為萬世開太平。他老了,已經不像年輕人那麽擁有衝勁了,但是他相信,揚一一定是一位開創萬世太平的千古風流人物。


    他心中隱隱有這個感覺。


    於是,看向揚一的目光愈發的尊敬起來,虔誠地望著麵前不足而立的年輕人,等待著他的迴答。


    揚一還沒有告訴他做學問的境界呢。他的心裏越發的篤定揚一的學問,境界一定遠遠得高於他。


    見獵心喜,大概就是他現在的心情了吧。


    揚一擺了擺手,聲音清朗,中氣十足,


    “做學問的境界我並不知道,但是萬事萬物,殊途同歸,我就用文學,哲學的境界來說明吧。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揚一言之鑿鑿,三首詞句概括出三種境界,簡直奪天地造化,窮古今之變。


    實為天人也。


    全場鴉雀無聲,呆若木雞。


    良久,孔儒才輕輕地感歎了一句,“妙啊!妙啊!我現在不正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第二重境界苦苦掙紮麽?”


    孔儒是真的聽懂了揚一的話。


    所謂三首詞,其實對應的便是三種境界,其一“望盡天涯路”,便是說,一個人先要選對方向,選對正確麽目標。


    其二,“衣帶漸寬”就是告訴世人有了目標就要努力的做下去,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有一天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其三,便是最重要的,“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講得便是,苦思不得,一朝頓悟知玄機。


    他孔儒不就正差這一朝頓悟了麽?


    果然,揚一實為神人也!


    “精辟!”孔儒豎起大拇指,連連感歎。


    雖然現場的眾人完全聽不明白,隻是覺得詞寫的真的精妙,但是,大學者孔儒都連聲稱讚了,自然差不到哪裏去了。


    當下掌聲如潮,聲動九天。


    揚一繼續開解道,“做學問和哲學的道理是相通的,想我讀書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讀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讀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一句話說與先生聽,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別太把學問當一迴事,也別太不把學問當一迴事,少些執著,多些閑散,水到渠成,功在自然。”


    孔儒眼神中的熾熱漸漸地消失了,恢複了一絲清明,他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麽,似乎又忘掉了什麽。


    慢慢地,他的眼神越來越淡然,清明,悠遠。


    他衝著揚一點了點頭,“受教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這些是《易經》裏麵的話,揚一揀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思想說了出來。


    《易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儒道集大成之作,奪天地之造化,可以通神的超凡之作。


    揚一可不敢輕易的把這本書的內容全部說出來,因為這本書上的很多道理,星象卜算,簡直太厲害了。


    所謂,天機不可泄露。


    這就是一本泄天機的神作,弄不好反而會傷了自身的。


    因此,對於《周易》裏的卜算之道,他下意識的全部給迴避了。


    就這樣,也再次讓眾人大跌眼鏡,聽得如癡如醉,難以自拔。


    朝聞道,夕可死。


    揚一的言論,已經接近於天地大道,是返璞歸真的具象表現。


    …………


    …………


    這場儒道佛三家論戰,最終以揚一完勝而終結。


    一時間,揚一更是聲名大噪。


    《道德經》,《般若心經》,簡化版的《周易》直接將揚一推上了華夏文人的神壇。


    而他身後,更是站了千千萬萬的儒者,佛徒,道士,再加上他數以萬計的讀者粉絲。


    試問,天地之間,還有誰能有此殊榮。


    在無數新聞媒體的傳播之下,揚一作為這場論戰最大的勝利者,也變得不再神秘莫測。


    二八大杠,甚至成為了一種潮流,一時間,大街小巷,爭著以騎二八大杠自行車為榮,廢品收購站更是把這種車賣出了天價,甚至還堂而皇之的送上了拍賣會,美名其曰,“揚一同款。”


    再看淘貝網上,什麽紳士帽,燕京老布鞋,更是熱得幾度脫銷,成為一種潮流。


    街上的青年男女,紛紛打扮成了這般複古模樣,向偶像揚一致敬。


    國家似乎也有意將輿論引導方麵向揚一靠攏,華夏政府甚至在緊急研究是否將揚一的學說入選學生課本裏。


    而炒得火熱的媒體記者,迴過神來,突然發現,曇花一現的揚一,竟然再次消失了。


    無影無蹤,一點新聞也找不到了,作為“新聞就是生命”的他們,一下子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娛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本凡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本凡人並收藏都市娛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