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華夏文藝新聞頻道,我是歐陽晴兒,據本台最新資訊,當紅實力作家揚一,在網絡上連載火熱的《誅仙》叫好聲一片,但是,最近卻卷入了宗教紛爭之中。”
“一本書引發了宗教兩派的口水仗,更是讓佛徒和信徒感到不滿,對於揚一來說,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相信揚一先生也會感覺非常冤枉,因為他寫的隻是一本小說。
不過,換個角度看的話,誰叫揚一名氣大呢,誰讓揚一的書看的人多呢!換一個阿貓阿狗,你就算寫出翔來,相信佛教徒也懶得抬頭看你一眼。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誅仙》的評論區,已經被狂熱的佛教徒給霸屏了,幾乎清一色都是對揚一的抵製和不滿。這裏,我們請來了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長王文忠教授,王所長,你能給我們詳細分析一下這件事情麽?”
歐陽晴兒麵帶微笑,衝著一旁一身學者氣的中年人問道。
中年人穿著一身漢服,灰麻色的長袍,脖子上帶著一串佛珠,雙手合十,行了一禮,才慢慢說道,
“其實,這件事情吧,說白了,是有曆史根源的,佛道自古以來就有過紛爭,佛家講究的是出世,證的是涅槃大道,而道家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講究的是入世度人,出世逍遙,修的是一個自在。兩派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迥然的地方,因此自然就造成了兩派弟子一開始的爭論。
不過,千百年來,誰也說服不了誰,相互之間爭論也就慢慢淡了下來,但是揚一的一本《誅仙》,再次把佛道兩派推到了風口浪尖。”
“《誅仙》裏麵通過自己的想象,對於佛道兩派的修仙功法的想象,很自然就引起了許多信徒私下裏的比較,佛說佛的好,道說道的巧,因此,再次引出了宗教之爭。”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揚一還在《誅仙》裏,隨意曲解篡改當今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用自己原創的觀點,替代現階段的佛道思想,這就不能不引起佛道兩派信徒的不滿,自然也就引發了這場口水戰的根源。”
“當然了,這隻是起因,導火索就是《誅仙》最新的章節,普智屠戮草廟村,這對於佛教徒來說,簡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雖然這隻是一個小說,但是恰巧揚一的影響力在那,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自然就應該對他的言論和行為買單,不過從文學和藝術性來看,《誅仙》是非常成功的。”
王文忠研究宗教文化幾十年,一針見血地說出了這件事情的始末,最後,他再次感慨道,
“其實這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本原創網絡文學不應該被植根於傳統文化中,來評頭論足,網上寫的比這奇葩的多的是了,但是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除了揚一本身的影響力之外,應該還有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瀾!”
王文忠的話引來了歐陽晴兒的沉思,“王所長是指……”
“我是說,可能同行相妒,或者某些人的不正當競爭,就比如前段時間的網絡文學大戰。”王文忠皺了皺眉頭。
“讓我們再次感謝王所長的到來,我們會繼續跟進,想知道後續情況,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華夏文藝新聞頻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於這樣的事情,是他始料未及的,他並不想理會,有些事情,會因為你的沉默,而讓對方索然無味,漸漸失去興趣,然後被眾人慢慢忘記。
但是,易揚實在低估了宗教界人士。
宗教界不同於娛樂圈,宗教人士都是很有耐性的,尤其是佛教徒,那真不愧是有大毅力,絕對是不把你罵進棺材裏絕對誓不罷休啊。
“揚施主啊,佛度有緣人,還請揚施主站出來說話,我等可用佛理消除揚施主的罪孽。”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觀施主屠刀未起,何必再造紛爭。”
“我有符一道,死後燒與之,閻王殿前數罪孽,地獄堂口惡難消,來世業報終有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瞧瞧,不愧是出家人,說話不帶一個髒字,歹毒的起來卻無人能敵啊,連易揚下輩子也給罵進去了。
隨著《誅仙》留言區的留言越來越多,易揚也漸漸有些惱火了。
泥人也有三分火,況且,易揚自問問心無愧啊!
很快,易揚的迴複帖便出現了。
“《誅仙》僅僅隻是一本小說,不知道各位信徒知道什麽叫做本故事純屬虛構麽?對於各位的質疑我感到很抱歉。我沒有想到,一部僅僅隻算的上網絡小說,用來供大家一樂,或者隨意消遣的文字性東西,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這裏,我再鄭重聲明一次,本故事不與現實任何流派掛鉤,不影射任何政治、宗教問題。”
易揚發布完聲明後,還附了一首小詩,
“滿紙荒唐言,淚書與君觀,
紅塵惹一笑,莫於心間去。”
易揚本以為他的退縮和隱忍可以得到大家的諒解,沒想到事與願違,卻遭到了更多的質疑和攻訐。
很快,網絡上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
“既然知道是荒唐言,又何必寫出來,既然知道是個笑話,又如何不讓人往心裏去。”網友“佛的傳人”留言道。
“你丫的是在道歉麽?一點也不真誠,好像你還受委屈了似的?m的,不尊重傳統文化不說,現在讓你道歉,還找那麽多借口。小說咋了,小說就可以胡說八道了,小說就可以把華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佛文化隨意曲解了。”
頓時,信徒的罵聲如狂風巨浪,再次蜂擁而來。
這次,易揚是徹底怒了。
“諸位,口口聲聲說什麽佛文化,道文化,動不動就是傳承千年,敢問當今世界可有一人懂佛?可有一人悟道?”
易揚的迴應,簡直冒天下之大不為,引起來驚濤駭浪。
“當年,太祖單刀赴會,被讚彌天大勇,現在揚一,這驚人的言論也稱得上彌天大勇,隻不過蠢得令人發笑了吧!”
“揚一是誰?他也配說三道四,他以為他是誰?”
……
易揚的話徹底引起了公憤。
“一本書引發了宗教兩派的口水仗,更是讓佛徒和信徒感到不滿,對於揚一來說,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相信揚一先生也會感覺非常冤枉,因為他寫的隻是一本小說。
不過,換個角度看的話,誰叫揚一名氣大呢,誰讓揚一的書看的人多呢!換一個阿貓阿狗,你就算寫出翔來,相信佛教徒也懶得抬頭看你一眼。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誅仙》的評論區,已經被狂熱的佛教徒給霸屏了,幾乎清一色都是對揚一的抵製和不滿。這裏,我們請來了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長王文忠教授,王所長,你能給我們詳細分析一下這件事情麽?”
歐陽晴兒麵帶微笑,衝著一旁一身學者氣的中年人問道。
中年人穿著一身漢服,灰麻色的長袍,脖子上帶著一串佛珠,雙手合十,行了一禮,才慢慢說道,
“其實,這件事情吧,說白了,是有曆史根源的,佛道自古以來就有過紛爭,佛家講究的是出世,證的是涅槃大道,而道家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講究的是入世度人,出世逍遙,修的是一個自在。兩派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迥然的地方,因此自然就造成了兩派弟子一開始的爭論。
不過,千百年來,誰也說服不了誰,相互之間爭論也就慢慢淡了下來,但是揚一的一本《誅仙》,再次把佛道兩派推到了風口浪尖。”
“《誅仙》裏麵通過自己的想象,對於佛道兩派的修仙功法的想象,很自然就引起了許多信徒私下裏的比較,佛說佛的好,道說道的巧,因此,再次引出了宗教之爭。”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揚一還在《誅仙》裏,隨意曲解篡改當今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用自己原創的觀點,替代現階段的佛道思想,這就不能不引起佛道兩派信徒的不滿,自然也就引發了這場口水戰的根源。”
“當然了,這隻是起因,導火索就是《誅仙》最新的章節,普智屠戮草廟村,這對於佛教徒來說,簡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雖然這隻是一個小說,但是恰巧揚一的影響力在那,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自然就應該對他的言論和行為買單,不過從文學和藝術性來看,《誅仙》是非常成功的。”
王文忠研究宗教文化幾十年,一針見血地說出了這件事情的始末,最後,他再次感慨道,
“其實這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本原創網絡文學不應該被植根於傳統文化中,來評頭論足,網上寫的比這奇葩的多的是了,但是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除了揚一本身的影響力之外,應該還有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瀾!”
王文忠的話引來了歐陽晴兒的沉思,“王所長是指……”
“我是說,可能同行相妒,或者某些人的不正當競爭,就比如前段時間的網絡文學大戰。”王文忠皺了皺眉頭。
“讓我們再次感謝王所長的到來,我們會繼續跟進,想知道後續情況,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華夏文藝新聞頻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於這樣的事情,是他始料未及的,他並不想理會,有些事情,會因為你的沉默,而讓對方索然無味,漸漸失去興趣,然後被眾人慢慢忘記。
但是,易揚實在低估了宗教界人士。
宗教界不同於娛樂圈,宗教人士都是很有耐性的,尤其是佛教徒,那真不愧是有大毅力,絕對是不把你罵進棺材裏絕對誓不罷休啊。
“揚施主啊,佛度有緣人,還請揚施主站出來說話,我等可用佛理消除揚施主的罪孽。”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觀施主屠刀未起,何必再造紛爭。”
“我有符一道,死後燒與之,閻王殿前數罪孽,地獄堂口惡難消,來世業報終有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瞧瞧,不愧是出家人,說話不帶一個髒字,歹毒的起來卻無人能敵啊,連易揚下輩子也給罵進去了。
隨著《誅仙》留言區的留言越來越多,易揚也漸漸有些惱火了。
泥人也有三分火,況且,易揚自問問心無愧啊!
很快,易揚的迴複帖便出現了。
“《誅仙》僅僅隻是一本小說,不知道各位信徒知道什麽叫做本故事純屬虛構麽?對於各位的質疑我感到很抱歉。我沒有想到,一部僅僅隻算的上網絡小說,用來供大家一樂,或者隨意消遣的文字性東西,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這裏,我再鄭重聲明一次,本故事不與現實任何流派掛鉤,不影射任何政治、宗教問題。”
易揚發布完聲明後,還附了一首小詩,
“滿紙荒唐言,淚書與君觀,
紅塵惹一笑,莫於心間去。”
易揚本以為他的退縮和隱忍可以得到大家的諒解,沒想到事與願違,卻遭到了更多的質疑和攻訐。
很快,網絡上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
“既然知道是荒唐言,又何必寫出來,既然知道是個笑話,又如何不讓人往心裏去。”網友“佛的傳人”留言道。
“你丫的是在道歉麽?一點也不真誠,好像你還受委屈了似的?m的,不尊重傳統文化不說,現在讓你道歉,還找那麽多借口。小說咋了,小說就可以胡說八道了,小說就可以把華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佛文化隨意曲解了。”
頓時,信徒的罵聲如狂風巨浪,再次蜂擁而來。
這次,易揚是徹底怒了。
“諸位,口口聲聲說什麽佛文化,道文化,動不動就是傳承千年,敢問當今世界可有一人懂佛?可有一人悟道?”
易揚的迴應,簡直冒天下之大不為,引起來驚濤駭浪。
“當年,太祖單刀赴會,被讚彌天大勇,現在揚一,這驚人的言論也稱得上彌天大勇,隻不過蠢得令人發笑了吧!”
“揚一是誰?他也配說三道四,他以為他是誰?”
……
易揚的話徹底引起了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