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圍子村,沒有因為吳一凡落水事件受到影響,遊客與日俱增。


    這段期間,潛水員幾次下水查探,並沒有發現吳一凡所說的地洞。


    既然沒有地洞,那所說的佛骨舍利就做不得真。


    圍子村人放下了警惕。


    這段時間,不但國內其他省份慕名而來旅遊,就連國外遊客都吸引來了。


    兩年時間,在精明的周若楠和於建國的治理下,圍子村已經建設成規模,一條愛爾蘭風格商業街坐落於圍子村正中,一直延伸到原始森林深處。


    而百姓們的住房,通過這兩年的時間,也全部翻修了一遍,風格與商業街接軌。


    現在每天的遊客數量,恐怖的達到10萬人次。


    家家戶戶的老百姓手裏都有錢了,臉上每天都會綻放著喜悅的笑顏。


    老百姓們沒有忘記吳一凡,要不是吳一凡根本不可能有他們的今天。


    不管上級領導願不願意,他們把圍子村村口正中心,豎起了一座高二十米的雕像,正是吳一凡。


    每當外國遊人前來,導遊都會有聲有色的講述吳一凡的經曆,他是怎麽帶動圍子村發展起來的。


    聽完吳一凡的經曆介紹,很多外國人都豎起大拇指,為其點讚。


    今天,圍子村迎來了一名海歸華僑。


    華僑名叫李南,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由於他家中老少都信奉佛教,所以對太平寺遺址比較感興趣。


    來到圍子村之後,李南徑直去了村兩委辦公室,現在村兩委辦公室改名為旅遊服務中心。


    來到旅遊服務中心之後,李南找到周若楠,談出了他的想法,並且大談闊論佛教的發展史。


    周若楠對李南印象不錯,不但人年輕長得帥,而且對佛教的知識懂得很深,說起道理來讓人心生敬仰。


    “周書記,我這次迴來主要是想恢複太平寺遺址,至於費用,我會一人承擔,不需要你們圍子村出一分錢。”


    聽到這樣的消息,周若楠自然很高興,雖然現在的圍子村不缺錢,但是有人來這裏發心是更好的事情。


    這件事情是周若楠一人決定不了的,要召開圍子村全體黨員大會研究一下。


    會議很順利,全員通過,願意讓李南出資恢複太平寺遺址。


    李南很快就進入角色,在第二天就拉進工程隊,開始施工。


    一轉眼三個月過去了,太平寺建設了還不到三分之一進度非常緩慢。


    周若楠跟村裏代表商議以後,覺得應該催促一下李南,畢竟他現在這裏安排了大隊施工人員,按理說半年時間完全可以建好。


    找到李南,李南卻是找借口說:“你們也知道,太平寺的建築主要以木料為主,而且木料上全部雕工精美,這一項工程快不得,慢工出巧活嘛!”


    周若楠聽後,覺得有道理,也就沒有再追問,任其緩慢施工。


    可她沒有發現一點,施工雖然緩慢,但是夜裏出入的卡車卻是越來越多。


    起初,都以為卡車拉的是建築垃圾,所以出入都沒有人注意。


    而這就是一個陰謀,李南借著拉渣土的理由,正在往外輸送石墨礦。


    他們做的很巧妙,利用了太平寺遺址恢複的障眼法。


    清風鎮。


    這裏也駐紮著一批勞動力,不過全是外國人。


    他們行事很隱蔽,做事小心翼翼,再加上這裏很少有人來,故此這麽久了都沒有人發現。


    時間如流水,即便抽刀斷水,也阻止不了時間前進的步伐。


    吳一凡在幻鏡中待了兩年半時間。


    現在的吳一凡,身體外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端坐在界碑下麵,引著靈氣入體,靈氣似乎涓涓小溪,緩緩湧入。


    而吳一凡的長發變換了顏色,原本的滿頭黑發變成了銀絲般的長發,使得吳一凡看起來更加高深莫測。


    轟的一聲。


    吳一凡身體內傳出一聲爆炸般的悶響。


    震得周圍地麵微微震動。


    吳一凡猛然睜開雙眼,眼中射出兩道精芒,似乎火舌一般,噴出一尺有餘。


    精芒瞬間收迴雙目,吳一凡抬頭看向天際,那些如棉花糖般的雲朵越來越少。


    這是靈氣所化的雲朵,隨著吳一凡的吸收,已經所剩無幾。


    “按照這樣的進度,再有半年我就可以完全將這些靈氣吸收。”


    吳一凡心底不禁開始佩服達摩大師的分身,對自己說的一坐三年竟然實現了。


    吳一凡將神識進入身體,在丹田位置查看。


    丹田比原先大了幾分,而且似乎脫離開身體,完全成為身體內獨立的個體。


    意念轉動,吳一凡的丹田散發出紫銅色的光芒,表麵竟然出現古樸的紋路,形成一幅神秘的畫卷。


    下一刻,丹田竟然出現在吳一凡麵前,在虛空中漂浮著。


    紫銅色的丹田微微顫動,發出嗡嗡的聲音。


    吳一凡所在的地方,地麵開始發出晃動,那感覺不亞於四級地震。


    而就在這時,清風鎮莫名其妙的出現了小範圍的地震,身在地麵下,正在盜挖稀有礦產的外國人,還沒來得及跑出礦道,便被埋在地下長眠於此。


    圍子村也受到了地震的波及,但也是局部性。


    發生地震的地點在太平寺周圍。剛剛建了三分之一的太平寺轟然而塌,很多人被斷裂的巨大木頭砸在下麵,李南就是其中之一。


    吳一凡收迴目光,嘴中喃喃自語:“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活的不耐煩了!”


    緊接著,吳一凡閉上雙眼,雙手在麵前空氣中比劃,好像在研究著什麽武技。


    吳一凡雙手握成拳頭,銀色的光芒包裹在拳頭表麵,顯現出金屬的質感。


    一拳揮出。


    一股強勁的氣浪帶出劈裏啪啦的氣爆聲,出現一股炙熱,似乎點燃了空氣一般。


    吳一凡輕吐一口濁氣,緩緩收迴拳頭,再次睜開眼看自己握著拳頭的手掌。


    “就叫炎陽拳吧。”


    這是吳一凡在打坐時研究出來的拳法,用星辰之力與空氣中的氧氣快速摩擦,產生強力高溫。


    在溫度與力度的結合下,產生巨大的殺傷力。


    吳一凡這全力一拳揮出,足可以一拳打死一頭成年大象。


    ……


    圍子村的村民都聚集在建設了三分之一的太平寺前麵,很多壯小夥都去裏麵搶救傷員了。


    救援隊也聞訊趕來,參與了救援工作。


    奇怪的是,所有工程隊的人員,雖然被大木頭或者石塊壓在下麵,但是卻毫發無傷。


    唯獨一人死在裏麵,那就是海歸李南。


    眾人覺得很蹊蹺,這還是生平見過最怪的事情。


    那麽多巨大的木頭跟石塊,沒有砸傷一人,偏偏一塊小石子將李南砸死。


    身後人群中響起一個聲音:“那是報應,他罪有應得!”


    眾人聞聲向後看去,當看清來人,圍子村村民馬上熱情的上去打招唿。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吳一凡從薛仁美嘴中得知的道士。


    今年特別奇怪,這一清道人平時都是清明前後來此,今年為什麽拖延了,現在已經快到中秋節。


    一清道士沒有跟眾人多說,隻留下淡淡一句話:“我要在此恭迎高僧出世。”


    村民們還想問點什麽,一清道人卻沒有給他們機會,徑直來到倒塌的太平寺建築門前,盤膝坐在了地上,閉目打坐。


    佛道本就一家,一個道士裝扮的要在此恭迎高僧,也不是件奇怪的事情。


    怪就怪在一清道人在此不吃不喝,一坐就是半年。


    這半年中,很多遊人都來此觀看一下打坐的道士,心裏都在犯嘀咕,這道士為什麽不吃不喝,他是怎麽活下來的。


    一清道人並不理會身邊圍觀的眾遊客,真如死人一般,無聲無息。


    漸漸地,很多遊客從圍子村村民那裏得知,一清道人曾經說過要在此恭迎高僧。


    由於很多人都是佛教居士,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頂禮膜拜,一步一拜的向著一清道士身邊靠近。


    來到一清道士身後三米處,不敢再上前,匍匐在地。


    這些居士很虔誠,在此陪著一清道士等候,盡管不知道高僧什麽時候出世,但心中擁有必見佛祖的決心。


    這些居士畢竟是普通人,他們不能跟一清道人這樣的得道之人比肩,他們要吃飯。


    除了吃飯喝水的時間,他們都匍匐在此,虔誠的念誦經文。


    三年,終於三年過去了。


    吳一凡再次睜開雙眼,銀白色的長發披肩,身上穿著雪白的長袍。


    讓人看起來聖潔無比。


    吳一凡終於站起來,看了一眼跪伏在自己麵前的超鐸、頭巾男,還有四個印度人,說道:“超鐸,你怎麽還不為他們剃度?”


    超鐸起身雙手合十,不疾不徐的說道:“領主,他們還差一道機緣便是你,你開口了他們機緣才到,我馬上就為他們剃度。”


    說話間,超鐸從僧袍中抽出一把小刀,要為頭巾男剃度。


    頭巾男終於解下了紅色頭巾,頭頂一襲長發散落下來。


    超鐸口中喃喃自語:“剃去三千煩惱絲,遁入佛門二十年……”


    隨著頭巾男的長發一縷縷掉落在地麵,竟然生出一片綠草地。


    頭巾男的頭頂光滑如鏡,身體周圍閃現出一輪莊嚴寶光,原本的休閑服也發生變化,換上一身潔白的僧袍。


    “現賜你發號空智。”


    “阿彌陀佛!”


    空智雙手合十,對著吳一凡和超鐸頂禮膜拜。


    超鐸依次為四個印度人剃度,逐一賜法號為:空明、空絕、空靈、空雲。


    四人一一剃度完,同時念動法號向吳一凡和超鐸頂禮膜拜。


    吳一凡看著超鐸麵前的五人,嘴中自語:“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原來超鐸轉述達摩大師的這句詩是這般意思,一花五葉相當於空字輩的五人。


    那一花自然是超鐸無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透視小礦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花花大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花花大少並收藏透視小礦工最新章節